⑴ 請問:河裡的鵝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當你漫步在河灘或海灘上,可以看到很多像鳥卵、核桃、豆粒一樣沒有稜角的岩石,人們把這些岩石叫做卵石。
有一次,我去老龍頭海邊玩兒,我在海邊光著腳踩著沙子走著走著。忽然看到有許多滑溜溜的東西,我低頭一看,原來是小石頭。它們的圖案是多麼柔和,多麼細膩,這么完美的卵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我查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發現:
卵石形成的第一個原因是由於風化作用,風化作用就是破壞岩石的作用。在科學課學習中我們知道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岩石也是這樣,由於晝夜溫差大,一年四季冷熱變化也比較大,一塊岩石形成的高山,天長日久就會松軟,出現裂縫。
為了證實一下,我還親自做了個實驗,找一塊頁岩,先把它放在火中燒,然後再把它迅速放進冷水中,這樣反復做幾次後,這塊岩石就變得很松軟,像核桃酥似的,用手一碰就能掉下一塊。我通過這個實驗模擬了岩石風化的過程。
堅硬的岩石由於長年遭到風吹、雨打、日曬,雨水順著岩石的裂縫流到岩石里,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漸漸地裂縫就會越來越大,這樣的大石塊就會變成斷裂的岩石。
植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一棵幼苗的根又細又短,扎進石縫里,就會吸收水分和養料,當它長成一棵高大的植物後,根變得又粗又長,根系又多,會把岩石脹裂,使岩石遭到破壞。在自然界中還有自然災害也會破壞岩石,例如:火山噴發、地震、山洪暴發等,會把已經斷裂的大塊岩石變成許多碎石、砂等。這個過程就是卵石形成的第一步。
卵石形成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流水的搬運作用。當水從高山上流下來的時候,就把高山風化以後變成的碎石、砂等通過流水的搬運把碎石搬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流水的速度變慢後,搬運的力量就變小了,特別是河水流到中下游,速度就更慢了,沖刷的力也就更小,碎石之間撞擊的力也就更小,也就更容易把岩石表面磨光。河道中的岩石,大多是河水從上游搬運來的,經歷了千山萬水,不斷撞擊,不斷摩擦,因此,變得很光滑,這就形成了卵石。
卵石的形成,使我想到,今日的高山在遙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變化?變成什麼樣子呢?也許會變成五顏六色美麗的雨花石,也許會變成天下獨一無二的奇景,也許會變成黃金海灘,也許會……總之,明天是會更美好的,大自然這個巧奪天工的雕塑師,會給我們創造出更新更美麗的圖畫,同時大自然的許多奧秘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揭開!
⑵ 鵝卵石形成原因
鵝卵石的形成是漫長的過程,即可以是喝水沖刷,也有之間互相摩擦。你們那的鵝卵石可能是歷史上的洪水、泥石流造成的(因為是在山區)但具體原因要看那兒的地質構造、地理環境,也需要參考周圍其他山的情況。至於那座不長樹的山可能是土壤原因或周圍樹種與生物的聯系所導致的。
鵝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大約在1億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岩漿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卻的岩漿便形成花崗岩。此後距今幾千年前,由於岩漿入侵引起花崗石錯動擠壓,從而產生了大量體積較小的石塊,那些在水邊的石塊,經過長時期水的緩慢沖刷和自身的相互滾動,最終形成今天的鵝卵石。
卵石是經過很長時間,逐漸形成的。
由於地殼運動等自然力的震動風化,再經過山洪沖擊,流水搬運和砂石間反復翻滾摩擦,終於形成可愛的圓渾狀小卵石。河流流經不同的地質構造,山體有不同的岩石,經過沖刷,就會形成不同成份的鵝卵石。高山上的岩石由於風化作用崩落下來,在河水的沖刷過程中,受到水的搬運作用和想互磨圓,形成了卵石。
再硬的頑石,在河水的沖刷下,也慢慢變得光滑,直到渾然天成,光滑如卵。
卵石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岩石風化、崩塌階段;第二階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運和磨圓階段。
內含有小石子的卵石,其形成原因是破碎的岩塊,僅長距離搬運使稜角消失,形成園形或橢圓形的石子(或稱卵石、礫石),再經膠結的岩石稱為礫石。
彩砂 石子 太湖石 鵝卵石 千層石 等 顏色:紅奶油,青奶油,廣紅,咖啡,中國啡網,黑底白,螺紋奶油,杭灰,黃洞石,米黃洞石,綠寶,丹東綠, 大花綠,米黃玉,黃水晶等,雨山紅,漢白玉,墨玉,金香玉等
原來是又粗又大的山石,但經過千百萬年雨水的沖刷和彼此之間的相互碰撞,便成了一塊塊剔透美麗的鵝卵石。
參考資料:http://www.eluanshi.cn/eluanshi-xingcheng.htm
⑶ 海灘上的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第 十 九 課 卵 石 的 形 成
教學目標:
知識: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卵石形成的過程,知道岩石的風化、搬運、磨圓等地質作用。
能力:通過分析卵石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想像能力、查找搜集資料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創造性、發散性思維進行訓練。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求知慾,以及探究精神,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態度,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是不斷變化的。
教學重點:
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於風化作用崩落下來,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教學難點:
認識卵石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自行發現問題:
一.觀察:
學生自己帶來的石頭,看看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塊比較,找出卵石的特徵;發現有的光滑圓潤,有的稜角分明,有大有小……)
二.出示圖片(卵石圖片)講述:這種石頭叫做卵石。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有關卵石的一些知識。(板書 卵石)
三.談話:
關於卵石,你們想知道寫什麼?(引導學生探究卵石是這樣形成的?為什麼這么光滑圓潤?)(板書 的形成)
學習新課,自行探究問題:
一.啟發學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談話:
你們是從哪裡找到卵石的?(引導學生了解採集地的環境,認識卵石出在水邊,如果不是從水邊採集到,也是由水邊等地方運來的。這時可用有關錄像資料片來輔助學生認識卵石形成的環境特點。)
2.談話:
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這么光滑圓潤?
3.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看法的同學,可以闡述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同學間展開辯論,最後把意見進行整理、歸納,便於確定探究方向。)
4.講述:
卵石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這么光滑圓潤?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沿著河流考察。(播放一段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環境的錄像或播放課件(一),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觀看。把結果和同組的夥伴討論,並匯報。(可把討論題列印好,發給學生,邊看邊記錄。既利於學生討論,又利於培養學生的記錄、歸納總結能力。)
思考題:
(1)河流上游的岩石有什麼特點?
(2)河流中游的岩石有什麼特點?這些岩石的形狀和上游岩石的形狀有什麼不同?
(3)河流下游的岩石又有什麼特點?這些岩石的形狀和上游、中游岩石的形狀又有什麼不同?
(4)岩石的分布有什麼規律嗎?
5.河道中的岩石最初是從哪裡來的呢? 它們是怎樣到河裡來的?
6.怎樣到中游、下游來的?(搬運)
7.是怎樣變成卵圓形的?(磨圓)
8.根據以上的研究,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歸納:河道中的卵石是從山上來的,被河水沖到中下游的,在河水沖刷的過程中變成卵形的。)
二.認識岩石的風化
1.出示雲南石林的圖片
2.提問:
怎麼會這樣?(引導學生推想是大自然對岩石的破壞。)
3.出示課件(二)溫度、水、植物對岩石的影響
(1)談話:
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觀看。把結果和同組的夥伴討論,並匯報。(可把討論題列印好,發給學生,邊看邊記錄。既利於學生討論,又利於培養學生的記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思考題:
(1)白天,岩石被太陽曬得很熱;夜裡,岩石又變得很涼;夏季,岩石被太陽曬得很熱,冬季,岩石又變得很涼。
(2)岩石有了裂縫,下雨的時候,雨水就會流進裂縫。流進裂縫的水,有的滲下去了,有的存在裂縫中。到了冬季,岩石裂縫中的水會有什麼變化?
(3)下雨的時候,山坡上的流水會把泥土沖入岩縫中,隨風刮來的土、植物的種子也可能落到岩縫中。
(4)以上現象說明了什麼?
4.學生觀看課件(二)(引導學生發現:岩石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岩石傳熱的能力較差,岩石表面很熱,岩石內部卻很冷;整塊岩石各部分膨脹的程度也就不同。當岩石受冷時,體積收縮,同樣,由於從岩石表面到岩石內部冷的程度不一樣,整塊岩石各部分收縮的程度也會不同。在講述之前,可以讓學生完成實驗一,便於學生理解。由於冷熱的作用,岩石各部分總是脹縮不均,內部結構就會受到破壞,岩石表面就會產生裂縫;冬季,岩石裂縫中的水會結冰,水結冰時會膨脹,膨脹時會產生一股力量,使岩石的縫隙增大;下雨時,山坡上的流水會把泥土沖入岩縫中,隨風刮來的土、植物的種子也可能落到岩縫中。種子有了水分,適宜溫度下就會發芽,長成一棵植物。植物的根越扎越深,越長越粗,岩縫就會被撐得越來越深、越來越大。)
5.綜合認識風化作用:
氣溫、水、植物對岩石的破壞作用叫做風化作用(板書 風化 氣溫、水、植物)。高山上的岩石,經過長期的風化,有的表面會成粉狀,有的會產生縱橫交錯的裂縫,有的會崩塌,滾下山坡,落進山谷中的河道里。
過渡:高山上崩塌、滾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麼會變成光溜溜的卵石呢?
三.認識河水的搬運、磨圓作用
1.提問:
水的力量大小與什麼有關系?
2.討論:
(1)下大雨或暴雨的時候,降到山坡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裡,你認為河道中的岩石會怎樣?
(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輕,都受到水的沖擊,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嗎?
(3)觀察你做的實驗二,發現什麼?
(4)根據以上事實,你有什麼發現?
3.學生討論,匯報。啟發學生發現(流水是有力量的,所以河水對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種搬運作用(板書 搬運 ),從上游往中下游搬運。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運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塊,搬運的距離比較近;小的、輕的石塊,就被搬運到很遠的地方。石塊在被河水搬運的過程中,受到河水的沖刷(板書 河水的沖刷 ),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板書 相互磨擦、碰撞 ),稜角被逐漸磨去,體積逐漸變小,成為了卵石。)
4.總結卵石的形成過程:
(1)師生小結:卵石形成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高山上岩石風化、崩塌,第二階段是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磨圓。這些變化是逐漸的,經過的時間是很長的。
(2)填寫本課的空白:高山上的岩石由於風化作用崩落下來,在河水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四.討論:
在某些海灘上也有大片大片的卵石,你認為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啟發學生根據河灘上卵石的成因,推想海灘上的卵石是怎樣形成的。海岸邊的岩石經過長期的風化和海浪拍擊,破碎崩塌,被海水搬運到海灘;它們在海灘上長期受到海水沖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
⑷ 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當你漫步在河灘或海灘上,可以看到很多像鳥蛋、核桃一樣的沒有稜角的岩石,人們把這些岩石叫做卵石,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看到這些卵石,不禁會發生疑問,為什麼卵石都是光溜溜的?卵石是怎麼形成的呢?
卵石形成的第一個原因是由於風化作用,風化作用就是破壞岩石的作用。在科學課中我們知道了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岩石也是這樣,由於晝夜溫差大,一年四季冷熱變化也比較大,一座岩石堆積成的高山,天長日久就會松軟,出現裂縫。我做了個實驗,找一塊岩石,先把它放在火中燒,然後再把它迅速放進冷水中,再反復做幾次。此時岩石變得很疏鬆,用手一碰就會掉下一塊。堅硬的岩石由於長年遭到風吹、雨打、日曬,雨水順著岩石的裂縫流到岩石里,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漸漸地裂縫就會越來越大,這樣大石塊就會變成一些碎石,小學生作文《卵石是怎樣形成的》。植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一棵幼苗的根又細又短,扎進石縫里,吸收水分和養料,當它長成一棵高大的植物後,根變得又粗又長,根系又多,會把岩石脹裂,使岩石遭到破壞。在自然界中還有自然災害也會破壞岩石,例如:火山噴發、地震、山洪爆發等,會把已經斷裂的大塊岩石變成許多碎石、砂等。
卵石形成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流水的搬運作用。當水從高山上流下來的時候,就把高山風化以後變成碎石、砂等,通過流水搬運到很遠的地方,流水的速度慢,搬運的力量就減少了,特別是河流中的中下游,河道中的岩石,大多是河水從上游搬運來的。岩石塊經過水流的沖擊和石塊互相摩擦,岩石上那些稜角沒有了,變得很光滑,這就形成了卵石。
卵石的形成,使我想到,今日的高山在遙遠的未來會發生什麼變化?也許會變成天下獨一無二的景觀,也許會……大自然這個巧奪天工的雕塑師,會給我們創造出更新更美麗的圖畫,同時自然界的許多奧秘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卵石是怎樣形成的〕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⑸ 鵝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鵝卵石可能是因為歷史上的洪水、泥石流造成的(因為一般是在山區)但具體原因要看那兒的地質構造、地理環境,也需要參考周圍其他山的情況。大約在1億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岩漿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卻的岩漿便形成花崗岩。
此後距今幾千年前,由於岩漿入侵引起花崗石錯動擠壓,從而產生了大量體積較小的石塊,那些在水邊的石塊,經過長時期水的緩慢沖刷和自身的相互滾動,最終形成今天的鵝卵石。有的經過風化作用後被磨圓,成為鵝卵石。
鵝卵石的分布
國內主要的雨花石產地來自南京,江蘇一帶,長江中下游地區資源較為豐富,多表現為沉積狀。此外其餘地區卵石資源也較為豐富,北方包括山東、遼寧等,南方包括貴州、重慶、廣西等地,卵石資源都各具特點,且種類豐富。
其中貴州、廣西的卵石資源由於歷史原因,故而資源保留較為完善,種類也較為豐富。西南地區的大型卵石較多,這類卵石體積大,形狀奇,尤其適合用作地標性建築的風水石或文化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鵝卵石
⑹ 鵝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鵝卵石的形成即可以是河水沖刷,也有之間互相摩擦。
鵝卵石可能是因為歷史上的洪水、泥石流造成的(因為一般是在山區)但具體原因要看那兒的地質構造、地理環境,也需要參考周圍其他山的情況。大約在1億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岩漿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卻的岩漿便形成花崗岩。
此後距今幾千年前,由於岩漿入侵引起花崗石錯動擠壓,從而產生了大量體積較小的石塊,那些在水邊的石塊,經過長時期水的緩慢沖刷和自身的相互滾動,最終形成今天的鵝卵石。有的經過風化作用後被磨圓,成為鵝卵石。
(6)鵝卵石的創造擴展閱讀:
建築作用:
鵝卵石被廣泛應用於公共建築、別墅、庭院建築、鋪設路面(公園里邊鋪建的鵝卵石路長走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公園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園林藝術和其它高級上層建築。它既弘揚東方古老的文化,又體現西方古典、優雅,返璞歸真的藝術風格。
園林作用:
鵝卵石還為凈水、污水處理、電力、園林等項工程提供了優質材料。還為陶瓷、精密鑄造、造紙、噴磨、化工、單晶硅、國防等提供原輔材料。
⑺ 地球上的鵝卵石怎麼來的
鵝卵石花紋的形成是原岩固有的花紋,原岩的形成受地質作用成岩過程所決定的。
具有花紋的鵝卵石可以是沉積岩,也可以是岩漿岩,更可以是變質岩,即三大岩類都可以存在。
形成這些花紋主要受當時地質條件,成岩環境,以及成岩的物質成分所制約。
如沉積岩的層理,變質岩的黑白相間條帶,岩漿岩的蛇紋石,火山岩的流紋結構等。
當然,並沒有所有的岩石都有花紋。
緻密堅硬的岩石破碎後,經過機械搬運(主要是河水)互相碰撞,形成了鵝卵石,使岩石的層理、條帶、或流紋條帶更清楚的現出來。
與鵝無關,只是化的外形像鵝蛋
⑻ 鵝卵石是怎樣形成
鵝卵石是石頭在水流中經過長年累月的沖刷,被抹去了稜角,變得無比光滑,就像鵝蛋一樣。
⑼ 怎樣自己製造鵝卵石
那叫機制鵝卵石了,在四川瀘州市,有個公司叫 瀘州宋宇鵝卵石銷售有限公司。他們專業搞鵝卵石和雨花石加工吧,。如果回答的好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