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將明礬晶體放入坩堝中灼燒可以得到硫酸鋁鉀嗎
可能還是明礬,或者是K2SO4,AL+離子水解也可能生成AL(OH)3.
氣體可能是H2,SO2
② 坩堝是用來蒸發的嗎
1、不是
2、坩堝是用來加熱較高溫度的
3、蒸發皿是用來蒸發的
③ 化學試驗時什麼時候用坩堝,什麼時候用蒸發皿
化學試驗時,固體用坩堝灼燒,溶液用蒸發皿蒸發掉溶劑留下溶質。
坩堝是化學儀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作用是灼燒固體物質,溶液的蒸發、濃縮或結晶(如果有蒸發皿,應該選擇蒸發皿。當然坩堝也可以用於溶液的蒸發、濃縮或結晶)。
蒸發皿在一般實驗中,當需蒸發溶液體積較小時,可在蒸發皿中直接蒸發。對於非可燃性溶液,若溶液很稀,物質對熱穩定性又較好時,蒸發皿可以放置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或煤氣燈直接加熱蒸發,待溶液變濃時再轉移至水浴上加熱蒸發。
對於可燃性有機溶液,若溶液較濃,物質對熱穩定性較差時,則應在通風櫥內用水浴間接加熱蒸發。
(3)蒸發明礬為什麼用坩堝擴展閱讀:
蒸發皿與坩堝區別:
1、用途不同:坩堝可以加熱不含水的物質,比如熔化非腐蝕性鹽類、灼燒沉澱、碳化或灰化某些復雜試樣等;蒸發皿一般用於蒸發溶液。
2、材料不同:坩堝的材料必須耐高溫,陶瓷的坩堝使用的溫度上限約為800度;石英的坩堝可以在1000度以上的高溫使用,蒸發皿通常為普通玻璃制和陶瓷的,使用溫度應該多在400度以下。
3、加熱方式不同:坩堝可以直接加熱,或者放進高溫加熱爐中加熱;陶瓷製蒸發皿也可用明火直接加熱,玻璃制蒸發皿一般要墊上石棉網才能加熱。
④ 蒸發皿和坩堝分別用於做什麼
1蒸發皿用於蒸發結晶或濃縮液體。
使用時先加熱濃縮,待剩下少量液體時熄滅酒精燈,利用余熱蒸干。
使用時,用玻璃棒攪拌放飛濺。
(蒸發皿不用於蒸餾,蒸餾用蒸餾燒瓶。)
2坩堝用於灼燒固體。
注意:
(1)用坩堝鉗夾取
(2)放在泥三角,而非鐵三角
(3)用玻璃棒攪拌,防飛濺
(4)取下後放在石棉網,不能直接放於桌面
⑤ 為什麼灼燒一定要用坩堝,不用蒸發皿
兩者的材質不同。是否能經高溫並灼燒也不同。所以使用是有區分的。家裡鐵鍋可以直接火燒。玻璃製品確不可以直接高溫。
⑥ 為什麼 蒸發NaCl溶液可用坩堝 是錯誤的
坩堝的開口過小,使液面與空氣接觸面積過小,不利於水蒸氣的排出,所以一般不用坩堝進行蒸發,所以在狹義上蒸發NaCl溶液可用坩堝,是錯誤的.
⑦ 什麼時候用蒸發皿、什麼時候用坩堝
蒸發皿用於物質的重結晶,坩堝用於熔融物質
⑧ 為什麼不能用坩堝蒸發結晶
主要是坩堝太小了,裝不了多少液體。坩堝比一個雞蛋還小。操作也不方便。
⑨ 關於明礬的加熱與蒸發的問題- -
A A、鍾乳石的形成存在碳酸鈣轉變為碳酸氫鈣的反應,有物質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故A正確. B、製取明礬晶體是使固體從溶液中析出,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B錯誤. C、蒸發食鹽水過程中固體與液體分開,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用洗滌劑洗餐具利用了物質的溶解性,物質沒有變化,屬於物理變化,故D錯誤.故選A.
⑩ 化學試驗中,為什麼坩堝稱量前要冷卻在稱量加熱蒸發後
化學試驗中,為什麼坩堝稱量前要冷卻在稱量加熱蒸發後
我想如果用高中的知識去解釋,可能是這樣的: 其實無水鹽形成含水鹽是個化學反應,加熱可以大大加快這個反應的速率。 要是用大學物理化學的知識就更好解釋了很多鹽吸水實際上是熱力學 有利的過程,但動力學上緩慢一些,加熱就促進了吸水過程。
因為溫度較高,會使吸收一定量的水蒸氣,使得水蒸氣液化至化學品上。使得稱重不準確。放在乾燥器可以避免在冷卻的時候吸收水分,使測量准確。
在使用天平稱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下事情。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
2.使用前要使天平左右平衡(游碼必須歸「0」平衡螺母向相反方向調,使用口訣:左高端,向左調)。
3.砝碼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夾取.千萬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這樣會讓砝碼腐蝕生銹,砝碼質量變大,測量結果不準確),游碼也要用鑷子撥動。
4.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量程或低於天平游碼最小刻度。
5.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盤中。
6.稱量時注意左物右碼(游碼示值以左邊對齊刻度線為准)。
7.稱量後要把游碼歸零,砝碼用鑷子放回砝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