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鴉片是誰發明的

鴉片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5 00:44:30

① 鴉片是誰發明

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② 是誰發明鴉片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確實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個大家族:它有28屬,250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幾乎整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個地方幾乎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總之一句話:鴉片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我們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鴉片。文字的記錄是貧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張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希望採納

③ 鴉片是誰創造

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
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④ 鴉片最早是由那個國家傳入中國的

鴉片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歐洲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就發現了鴉片的身影,而且屬於人工雜交總之的品種。而兩河流域,早在公元前3400年,就已經大面積種植鴉片了,並且開始吸食鴉片,並且將鴉片命名為「快樂植物」。

對於鴉片的危害,國人也非常了解,雍正皇帝就頒布了《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和《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明確禁止鴉片的銷售和使用。當時,治理鴉片問題,其實是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就是全面禁止,畢竟傷害國民的事情,不是皇家該乾的事;還有一種觀點就是不禁止鴉片,全面允許種植鴉片,並且對外銷售,不僅可以獲得銀子,還能佔領世界市場。不過,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大清國選擇了前者,所以才有了鴉片戰爭。

⑤ 大煙(鴉片)原產哪裡是誰先發現的

1,大煙(鴉片)原產哪裡?

鴉片原名阿芙蓉,也稱阿片,俗稱大煙。鴉片的原產地位於南歐、小亞細亞一帶.

2,是誰先發現的?

早在石器時代晚期,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已經栽培罌粟作為植物觀賞,以後發現不僅妖艷花葉的罌粟令人賞心悅目,而且其果漿具有麻醉、提神、止瀉、辟瘴的醫療效用。於是他們在罌粟果漿未成熟時,將它的外殼割破,採集乳汁曬干,製成膏狀葯物而成鴉片。

⑥ 鴉片最早是哪個國家傳入中國的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常說有財不外漏,就是怕人眼紅,而當時的中國就是在列強眼中一塊兒巨大的蛋糕。而中國人自己沒有能力守護這樣一份巨大的蛋糕,列強自然上趕著過來瓜分。

⑦ 鴉片是哪個國家造出來的

俗稱大煙、煙土。鴉片為醫學上的麻醉性鎮痛葯,是從一種草本植物――罌粟中提煉出來的。罌粟,是一種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種植在海拔高300至1700米的地方,其植株約高1.5米,每年二月播種,四、五月分開花,花呈白、紅、紫等顏色,每朵花有四個花辯,其葉子大而光滑,呈帶有銀色光澤的綠色,當其果實成熟時,花辯自然脫落。罌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鴉片製品的原料,從罌粟中可得到象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待因等等毒品。鴉片有生、熟之分。生鴉片的獲取,是通過多必的小刀將罌粟的蒴果輕輕劃破,搜集其白色乳汁,暴露於空氣中,由於氧化作用,乳汁乾燥凝結後變成褐色,有些品種則呈黑色;可製成圓塊狀、餅狀或磚狀。生鴉片一般表面乾燥而脆,裡面則保持柔軟和有粘性,具有強列的、令人作嘔的氣味,有點象氨味陳舊的尿味,味很苦。為保持濕潤,通常用玻璃紙或塑料紙包裝。生鴉片中除了百分之十五至三十的礦物質、樹脂和水份外,還含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特殊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嗎啡類生物鹼,其中又包括三種成份,1.嗎啡,在鴉片中含有百分之十至十四;2.可待因,這是嗎啡的甲醚,在鴉片中含百分之一至三;3.蒂巴因,在鴉片中約含百分之零點二。一類是罌粟鹼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零點五至一。一類是鹽酸那可汀類生物鹼,在鴉片中的含量為百分之三至八。生鴉片需進一步加工處理後,方可供吸毒者使用,可吸鴉片即熟鴉片。熟鴉片就是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後,製成條狀、板片狀或塊狀;其表面光滑柔軟,有油膩感,呈棕色或金黃色,通常包裝在薄布或塑料紙中。吸食時,熟鴉片可發出強烈的香甜氣味。吸鴉片煙者把其搓成小丸或小條,在火上烤炊軟後,塞進煙槍的煙鍋里,然後翻轉煙鍋對准火苗,吸食燃燒產生的煙。一個煙癮不大的吸煙者每天吸十至二十次,而煙鬼每天呆吸百餘次。當前最普遍的吸食方法,是一下吃上一、二個小鴉片丸,或把鴉片溶於水中,注射其溶液。有些吸煙者還把鴉片燃燒後的殘渣保存起來,以備缺煙時重新使用。一般而言,最初幾口鴉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頭暈目眩、惡心或頭痛,但隨後可體驗到一種伴隨著瘋狂幻覺的欣快感。為了達到麻木的瞑想狀態,吸煙者需要紋絲不動和安靜。吸食鴉片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尚能保持職業和智力活動,但如果吸煙太多,則變得瘦弱不堪,面無血色,目光發直發呆,瞳孔縮小,失眠,對什麼都無所謂。長期吸食鴉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喪失,因而人體的整個衰弱使得鴉片成癮者極易患染各種疾病。吸食鴉片成癮後,可引起體質嚴重衰弱及精神頹廢,壽命也會縮短;過量吸食鴉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名字來歷: 鴉片俗名大煙,是一種毒品。那麼,鴉片一詞是如何得名的呢?
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一詞。

⑧ 鴉片起源

鴉片的歷史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確實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個大家族:它有28屬,250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幾乎整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個地方幾乎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總之一句話:鴉片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我們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鴉片。文字的記錄是貧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張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採納哦

⑨ 鴉片傳入中國的由來

最早鴉片是作為一種葯劑傳入中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皇帝就有以鴉片為春葯的記載。此時的鴉片,還是作為一種正式商品在中國流通。根據《鴉片事例》,明萬曆十七年的時候,進口每十斤鴉片收稅銀二錢。

到了清代的康熙時期,鴉片是作為葯品被允許進口的,按照每斤三分的規定收稅。比起明代來,稅率略有提高。

國外鴉片的進入我國,無論是少量的民間私帶還是成規模的進口,都絕不僅僅是作為葯物而進口的,吸食鴉片從鴉片進入中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到了清代的雍正時期,已經引起了地方官員的注意,並且奏報給了皇帝。世界的第一個鴉片禁令,正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頒布實施的。

1773年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孟加拉壟斷鴉片出口中國的貿易。盡管中國禁煙,1799年進一步下禁令,但東印度公司每年走私鴉片入中國平均900噸,到1838年中國以死刑禁鴉片走私時,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量竟達每年1500噸。林則徐禁煙,東印度公司鼓動英國政府出兵,引發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導致中國割讓香港。

工業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直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資產階級採取外交途徑強力交涉,未能達到目的,就採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滅人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滿足他們追逐利潤的無限慾望。

(9)鴉片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到中國鴉片,逆轉西方世界對中貿易逆差(而後中國自行生產鴉片),這些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對中國經濟和人口體質都造成嚴重威脅,但吸食者具體數量難以估算,統計數字從幾百萬到上千萬都有。曾有學者根據國外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加上本土自產推算吸食者人數可能在250萬到1500萬之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非常驚人,鴉片戰爭前流入印度的白銀高達每年500-600萬兩。

鴉片母體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最初的目的可能是解毒葯,鴉片是其主要成分,具體成分據說不下數十種)。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

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

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不過當時更多稱其為「底野邇(Ther iaca,也有叫底也伽)」。據稱對其評價是「「神方千卷,葯名八百中,黃丸能差千阿,善除萬病」。」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或雅片)」一詞。

⑩ 吸毒是誰發明的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東部山區發現了野生罌粟,青銅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500年)傳入埃及,公元初傳入印度,6、7世紀傳入中國。

從很早時候開始,人們就把罌粟視為一種治療疾病的葯品,因而便有意識地進行少量的種植與生產。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才會有鴉片的出現。作為一種商品,它既有使用價值也具有經濟價值;作為一種葯品,它既有醫療使用的價值,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積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賴、病魔的作用。

明朝末年,罌粟花仍是名貴稀有的佳花名木。明朝萬曆年間,大文學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對罌粟花大加贊賞,他寫道:「芍葯之後,罌粟花最繁華,加意灌植,妍好千態。」崇禎年間,旅遊家徐霞客在貴州省貴定白雲山下看到了一片紅得似火的罌粟花,大為驚奇,嘆為觀止。他在《徐霞客游記》中寫道:「鶯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艷不減丹葯。」

鴉片的葯用價值,宋朝以來歷代醫書多有記載,被看成治痢疾等症的良葯。宋徽宗時中醫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指出:「罌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湯飲,甚宜。」王磟在《百一選方》中清楚地記錄了罌粟治痢疾的處方。他把罌粟當作治療赤白泄痢的特效葯,為此專門將罌粟子、殼炒熟研末,加蜜製成葯丸,患者服食30粒後即病癒。此外,宋代中醫們還發現罌粟的其他功效,如治嘔逆、腹痛、咳嗽等疾病,並有養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因此,罌粟子、殼也被當成了滋補品。蘇軾的詩:「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即反映了這種情況。他的兄弟蘇轍的《種葯苗》詩,更詳盡地說明了罌粟的滋補作用:「苗堪春菜,實比秋谷。研作牛乳,烹為佛粥。老人氣衰,飲食無幾;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石缽,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調肺養胃。……幽人衲僧,相對忘言。飲之一杯,失笑欣然。」

元朝時,中醫對罌粟的巨大副作用已有初步的認識,建議慎用。如名醫朱震亨即指出:「今人虛勞咳嗽,多用粟殼止勤;濕熱泄瀝者,用之止澀。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然而,世人並未記住朱氏的勸告,元朝時,已有人開始服食鴉片了。

元朝人所服食的鴉片,並非中國本土所製成的,而是從征服印度等地的戰爭中掠奪而來。作為戰利品的鴉片,在當時還頗受歡迎。到了明朝時,中國人才逐漸懂得了鴉片的生產、製造。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錄了當時採收生鴉片的方法,他寫道:「阿芙蓉(即鴉片)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雲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針刺其外面青皮,勿損裡面硬皮,或三五處,次晨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陰干用之。」但是,這種方法,並未普及,李時珍也是道聽途說,並未看到或親自採集製造過鴉片。當時中國境內的鴉片,還大都是從海外輸入的。據《明會典》記載,東南亞之暹羅(泰國)、爪哇、榜葛賴(馬六甲)等地多產烏香(即鴉片),並不時作為「貢品」葯材貢獻給明朝皇帝,如泰國即一次入貢300斤鴉片。直至成化時,鴉片進口還相當有限,因此市面上鴉片價格昂貴,竟然與黃金相等。其後,鴉片進口逐漸增加,明朝正式對鴉片徵收葯材稅。萬曆十七年(1589),鴉片首次被列入征稅貨物清單之中。萬曆四十三年(1615),明廷規定,鴉片每十斤徵收稅銀一錢七分三厘。這表明,鴉片輸入增多了,食用鴉片的人,尤其是東南沿海的富紳地主已經為數不少了。

清朝初年,仍沿用明朝的方法,將鴉片視為葯材,徵收入口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規定:每進口百斤鴉片,征銀三兩。清初進口的鴉片數量每年約二百餘箱(每箱約100斤),這個進口數量表明,鴉片吸食者不是很多。但是,四十餘年後,即雍正七年(1729)以後,鴉片進口大量增加,乾隆三十二年(1767)達一千箱,嘉慶五年(1800)達四千箱,道光初年達八千餘箱,至鴉片戰爭(1840)前夕,每年進口的鴉片多達四萬余箱,約四百萬斤了。這時,鴉片已是一種吸食者甚眾的毒品了。至此,罌粟已由來自域外的美麗的花朵,演化成害人的毒品。

鴉片進口數量的激劇增長,有著眾多的原因,就鴉片本身而言,吸食方法的改進有著極大的關系。如上所述,鴉片最初是作為靈丹妙葯進入中國的,有權力享用的人很少。作為葯物,是將罌粟的子、殼炒熟,研成粉末,加上蜂蜜,製成蜜丸服用,或者用罌粟子、殼煮水服用。作為滋補品,宋朝時又將罌粟製成「魚餅」和「佛粥」食用。魚餅是將罌粟子洗凈磨乳,去渣後煮沸收聚,製成小塊,服食時以紅曲水酒蒸後取出,製成魚鱗狀的小薄塊,這種罌粟餅即為魚餅。佛粥,也是用罌粟子和竹酒煮成。這時,人們只是服用罌粟的子、殼,還沒有掌握刺取罌粟毒汁製成鴉片的技術。

元朝時,印度已經盛產鴉片,蒙古人遠征印度時,掠取了大量戰利品,鴉片就是其中的一種。一般認為,元朝時,中國人還沒有自製鴉片,明朝時才開始自製鴉片。其提取汁液、製作鴉片的技術,名醫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此時,人們提取了罌粟汁液,陰干成生鴉片,吞服。由於其毒性很大,吞服過量的生鴉片,便會中毒身亡,危險性很大。因此,服食鴉片並不普遍。

如同罌粟由海外傳入的一樣,吸食熟鴉片的方法也是由海外傳入的。據記載,在17世紀上半葉,東南亞熱帶地區的蘇門答臘人首先發明了服食熟鴉片的方法。他們將提取的鴉片漿汁煮熟,再濾掉殘渣,與煙草混和成丸,放在竹管里就火吸食,或者僅用熟鴉片製成丸子吸食。這種吸食方法很方便,又能品嘗到鴉片煙的芬芳香味,很快就流傳開了。到了明朝末年,中國的東南沿海的某些地區,尤其是廈門、台灣等海外貿易較發達的地區,也開始使用吸食法享用鴉片毒了。到了乾隆年間,中國已流行竹管吸食鴉片,即煙槍吸食鴉片了。

吸食法的流行,將鴉片由葯用徹底推到了毒品的行列。首先,由於吸食法方便、易於仿行,使吸食者大大增加,全國每年消費的鴉片數量逐年增加。其次,用吸食法食用鴉片,使鴉片中的毒素更易深入人體,刺激大腦,產生自我麻醉、忘卻煩惱、昏昏欲仙的感覺,加重了吸食者的成癮性,從而更加離不開鴉片了。吸食法,使沉迷於其中的癮君子充分領略了鴉片的「功用」,在煙毒的熏陶下,自覺不自覺地稱頌鴉片的「妙處」。清朝時的癮君子們即對鴉片交口稱譽,他們認為:「(鴉片)其氣芬芳,其味清甜,值悶雨沉沉,或愁懷渺渺,矮榻短檠對卧遞吹,始則精神煥發,頭目清利,繼之胸膈頓開,興致倍佳,久之骨節欲酥,雙眸倦豁,維時拂枕高,萬念俱無,但覺夢境迷離,神魂駘宕,真極樂世界也。」其實,這種感覺就是鴉片的麻醉作用,耽於這種吸食之中,很快就形成了難以戒除的成癮性,自身受到的毒害越發嚴重了。

閱讀全文

與鴉片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