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陰陽學是誰創造的

陰陽學是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8-05 00:37:17

1. 陰陽學說最早是何時何人提出的

戰國時期,有一支專門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被稱為「陰陽家」,史學家一般以齊國人鄒衍(騶衍)、騶奭為創始人。

陰陽學說是以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來探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變化,從而說明人體的機能活動、組織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1)陰陽學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陰陽的相關性指用陰陽所分析的事物或現象,它應該是在同一范疇、同一層次或同一交點的,即在相關的基礎上的。不相關的事物或現象不宜分陰陽。如:以天而言,則晝為陽,夜為陰。

陰陽的普遍性指凡屬於相關的事物或現象,都可以用陰陽對其各自的屬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與火、動與靜。

陰陽的相對性指各種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屬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如:中原十月份的氣候較之七月份的炎夏,屬陰;但較之十二月份的嚴冬,又屬陽。

2. 陰陽學說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中國的醫學源於易學。可以說有易術的時候就有陰陽學說了。

3. 陰陽學來源於哪裡

《太極圖》同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最早見於《尚書》,陰陽學說來源於《周易》和《太極圖》。《淮南子·天文訓》將陰陽原理對應日月星辰,認為陽氣凝聚則生火,火之精者為日;陰氣凝結為水,而水的精者就是月;所以又稱日為太陽,月為太陰。至於星則是從日月溢出的氣的結合物,它們由於稟受的陽精、陰精的分量不同而各異。以後,五行又配上五音、五色甚至五德,這就從天文發展到人事了。

這種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天文學理論和「天人相應」的理論體系,也就是《周易》所說的「現象於天,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產物。這是巫術方法最重要的特徵,它的整合性類比思維方式與氣功、特異功能完全一致,但與以後建立起來的自然科學卻完全不同。

另外,就《太極圖》本身來看,陰陽兩儀記錄著地球由於自轉和公轉而產生的晝夜之象和四時之序。此外,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和自轉的軌道平面之間的交角為23度26分21秒。而從《太極圖》上看,陰陽兩儀的S形螺旋體夾角,也正巧在23度左右。所以有人認為,太極的具體模式就是地球。

在上古交通閉塞、工具極端落後的情況下,怎麼就已達到把地球作為一個模式來畫圖形的程度呢。這還得回到伏羲上來。《古今圖書集成》上的一段記載說,「上古伏羲時,龍馬負圖出於阿,……伏羲則之,以畫告八卦。」參考前述關於龍的假說,那麼「龍馬」也可能就是飛碟的象徵表述。也就是說,一個與外星文明有聯系的「偉大的羲」,憑借著「龍馬」提供的數字密碼和模型,才畫出了八卦和《太極圖》。

更有趣的是,在後世所傳的一些修煉圖譜中,《太極圖》被轉換成天文圖,並將北斗七星安放在中心。從這一圖譜看,我們這個世界以北斗星為天心。北斗星每年十二個月指遍四方二十八宿,歷全年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所以,一些修煉氣功的人,在采氣時都必須遵照這一圖示,面對北斗星所指的方向。這是否從一種靈感信息上暗示著《太極圖》的真正來源呢。

4. 陰陽學說是誰發明的是伏羲嗎那個時代是什麼時代

陰陽,用現在的介紹方法來說就是,兩進制的數字計算模式。比如磁帶的磁性是正負極的,光碟的光性也是2極的,這些都可成為陰陽。2進制的陰陽理論是,最基本是計算理論。八卦,則是在2進制的基礎上出現的更方便,更實用的16進制計算方法。現在的計算機上也基本都採用2進制和16進制的計算。在古代,數學掌握在高端的中央集權的政治中心。所以,中國古代的計算進制方式,基本都是採用現代人看來復雜的16進制,無論是度量衡還是貨幣都是如此。

5. 陰陽學說是誰什麼提出來的

陰陽學說是慢慢發展出來的,沒有誰特別提出。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我們把對於人體具有推進、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對於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歸於陰,陰陽是相互關聯的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是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學說認為: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處於靜止和不變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陰陽者,有名而無形」――《靈樞·陰陽系日月》。「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系辭》。道:指「道理」、「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納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學說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古代醫學家借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導總結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祖國醫學理論體系。

6. 中國古代陰陽學說由誰在哪個國家哪個時間提出的

戰國時期,有一支專門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被稱為「陰陽家」,史學家一般以齊國人鄒衍(騶衍)、騶奭為創始人。
陰陽家的哲學思想主要是「陰陽說」和「五行說」。
「陰陽說」是把「陰」和「陽」看作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認為它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這和道家創始人老子所秉承的構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陽,陽生陰,陰陽生八卦,太極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相同。
「五行說」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不斷循環變化」的理論發展出「五行相生相剋」的理念。研究陰陽五行說,能從天體的運行的計算來制訂歷法,掌握世間萬象。到後來,發展出專門研究天體運行規律的「天文家」、研究歷法的「歷數家」後與「五行家」相結合。
在蒙昧的科學洪荒時代,為了避免災厄,人們總是希望能預先得知天地變遷的異動,「陰陽五行說」的出現將這一願望變成了現實。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傳至今的《老子》、《文子》、《黃帝四經》、《列子》、《莊子》、《易傳》、《鶡冠子》、《管子》、《黃帝內經》、《三十時》、《陰陽家佚書輯本二種》等。

7. 陰陽學說最早見於哪部著作

「陰陽」一詞最早出自《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等說法,讓人們對陰陽有了初步的認識。
它和「道」、「神」等抽象概念緊密相連,毫無疑問屬於形而上的范疇,或者說屬於抽象的理論或理念;「五行」之說最早見於《尚書·洪範》,為洪範九疇之首,所謂「初一曰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這五種構成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要素,它同樣是對社會與自然的一種抽象概括。
到了戰國時期,鄒衍、鄒總結此前出現的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將陰陽與五行合而為一,創立了陰陽學派,成為中國文化史上最具影響的學說之一。

8. 中國古代陰陽學說是由哪個人發明的

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擇吉術中的重要理論。關於陰陽觀念的產生,有人認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為《易經》八卦中陰爻和陽爻出現在夏朝的占書《連山》中。《連山》,傳統認為是夏代的《易經》,據《周禮》記載,相傳為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

9. 陰陽哲學是哪個創立的是道家的老子嗎

陰陽哲學到底是誰創立的還真沒法考證,只能說是老祖宗創立的。作為道家流派的一個分支陰陽家(諸子百家之一)是戰國時期的鄒衍創立的

10. 陰陽家的創始人是誰,東皇太一嗎

不是,是齊國人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末期到漢初的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也是陰陽家的創始人。陰陽家所作學問被後世稱為“陰陽說”,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學說是漢族重要的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其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可見司馬遷對其的評價,後來的《呂氏春秋》則直接受到其影響。

五德終始說在當時受到重視,對後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董仲舒將陰陽五行學說與儒學相結合起來,開創儒學陰陽五行化的先河。五德終始說作為政治理論工具,受到王朝開創者的信奉。司馬遷的《史記·卷七十四》說鄒衍“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第十》中,記載了《鄒子》的四十九篇文章。

閱讀全文

與陰陽學是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