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據初中化學知識製作一個化學小發明!
教你吧,做過濾器,
需要物品:瓶子,石子,細沙,活性炭,紗布,棉花。
製作方法如圖,其中紅線為紗布。
材料作用
石子,細沙:過濾水中的不溶性雜質。
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異味。
紗布:隔開不同材料。
棉花:防止活性炭掉入水中。
圖是個人製作的,望採納!
向左轉|向右轉
㈡ 利用化學和物理製作的小發明, 老師讓上交的。好的話,追加賞金。
一、會旋轉的氣球
氣球會象馬達那樣旋轉。為什麼氣球會旋轉呢?排氣口的方向和氣球旋轉的方向是否相同?觀察看看。
製作過程:
1、取一條(比吸管更強韌,更粗)管子,照圖1切好後,再用膠水粘牢
2、排氣口要做成口徑5mm的大小,切一個刀口後,用線綁起來再用膠水粘住。
3、用膠帶粘貼住一條線,然後在氣管下貼上一張紙,以使氣球緩緩旋轉。
4、將氣球吹大後,拉住線頭,讓它懸掛住。
二、自製孔明燈
製作過程:
1、用薄紙剪成如圖所示規格的紙片,將第一張紙片的一邊與第二張的一邊粘在一起,再將第三張,第四張......依次同樣粘上去,直到拼成一個兩端漏空,直徑約60厘米的球狀物.再剪一張圓形薄紙片,把上面圓空口糊住。待干後,把氣球吹脹,找一條薄而窄的竹條,彎成與下面洞口一樣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內交叉兩根互相垂直的細鐵絲,並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紙邊上,糊成的氣球不能漏氣。
2、把酒精棉球點燃扎在鐵絲中心,等氣球內部的空氣燒熱後,氣球就會由平地直升天空,如圖所示。
3、這是由於氣球內部空氣受熱膨脹,向外跑了一部分,使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大於氣球(包括氣球內部熱空氣)的重量,這樣氣球就會上升。
三、模擬火箭
製作過程:
1、取兩個金屬小筒(最好是冰箱的廢乾燥過濾器)對稱水平地固定在橫桿兩端,在筒的尾部鑽一小孔,筒的下部要能放置酒精棉球,如圖所示。用醫用注射器通過筒的小孔向內部注射適量酒精,點燃筒下面的酒精棉球,很快就可以看到從小孔中噴射出火焰,火箭模型就會飛速轉動,而且發出「呼呼」的響聲,十分生動形象。
2、也可以取眼葯水玻璃瓶,在瓶蓋中心插入一段去掉珠子的圓珠筆芯管,要使瓶塞緊緊套在瓶口,然後將兩玻璃瓶對稱水平地固定在橫桿的兩端,瓶下面要能安放酒精棉球,用注射器向小瓶內注射三分之一容積的水。當點燃酒精棉球後,很快看到橫桿兩端玻璃瓶口噴出蒸氣,轉架快速旋轉。同樣說明了火箭原理。
四、氣球造的氣墊船
可以乘載人在海上行走的氣墊船,從下面排氣使船浮在水面上。
用氣球造氣墊船。將氣球吹氣膨脹後擱在平坦的桌面上時,氣球只能稍微浮起。用指尖輕推時,就向前滑動。氣球為什麼會輕輕地滑動呢?在傾斜的平板上,也試一試看吧!
下面介紹製作過程:
1、用厚紙板按左圖製作一圓板及一圓環(如果用塑料板製作更好)。然後把圓環貼在圓板的背面,並用厚重的書本壓平、晾乾。
2、將紙用吸管相同大小的棒子捲成管狀,口徑要比氣球口的為大。
3、照紙管大小在中心點作切口。然後將紙管粘住,等乾燥後再將氣球套住。
4、將吸管插入氣球口吹氣,等氣球膨脹後抽出吸管,同時用指頭壓住氣球口。
5、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輕輕地用手指推動,便會順利地滑過去。
㈢ 有沒有適合化學類的大學生做的小發明,小製作,小創新的項目或者好的主意
有啊,煙霧彈,材料有白糖,硝酸鉀,小蘇打,有機染料粉末,具體你回復我再告訴你。
㈣ 環保小發明製作方法
省力螺絲刀
(編者提抄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冊第16課 輪軸)
小朋友人小力氣小,用螺絲刀擰螺絲很費勁,有時用了很大力氣還是擰不動螺絲。有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想出了個好法子,做了一把省力螺絲刀。
材料:木柄螺絲刀、小鐵棍。
工具:鑽子。
製作方法:
1.在螺絲刀的木柄上鑽一個小圓孔。
2.在圓孔中插一根小鐵棍。
擰螺絲釘時,一手向下按緊螺絲刀,一手用力扳動鐵棍,作圓周運動。
㈤ 誰可以給我想一個簡單一點的化學小發明
真正意義上的發明,不是來知道就能問出的。
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小的,攜帶型(魚塘/海水)ph指示劑
自己配置ph顯色試劑從5-8,間隔建議為0.2左右,精度不錯,配製又不算太難。
然後提供一個膠頭滴管和顯色劑,滴入後顯示的顏色可以與已經配製的梯度ph試劑比較,這個遠比ph試紙的精度高,可辨識度也高。
該項發明既有實用性,又有科學性,還有經濟性。
㈥ 化學小發明~~~~~急!!!!
魔幻筆
用酚酞把紙弄濕
用沾了NaOH的東西去寫
求滿意
㈦ 化學小製作
化學魔術實驗
魔棒點燈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滴水點火
水能滅火,難道還能點火?
實驗:取乾燥的蔗糖粉末5克與氯酸鉀粉末5克在石棉網上混合,用玻璃棒攪勻,堆成小丘,加入過氧化鈉3克,滴水,半分鍾後,
小丘冒出白煙,很快起火燃燒。
燒不壞的手帕
用火燒過的手帕居然完好無損?
實驗: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與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後輕擠,用兩只坩堝鉗分別夾住手帕兩角,放到火上點燃,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
動手帕,使火焰熄滅,這是會發現手帕依舊完好如初。
原理:燃燒時,酒精的火焰在水層外,吸附在纖維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燒熱而蒸發,手帕上的溫度達不到纖維的著火點,因而手帕燒不壞。
雪球燃燒
雪球也能燃燒??
燃燒的當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象白雪一樣,製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實驗: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鈣,製成飽和醋酸鈣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邊加邊攪拌,就析出象雪一樣的固體。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煙??
實驗:兩只潔凈乾燥的玻璃杯,一隻滴入幾滴濃鹽酸,一隻滴入幾滴濃氨水,轉動杯子是液滴沾濕杯壁,隨即用玻璃片蓋上,把濃鹽酸的杯子倒置在濃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漸便能看到滿杯白煙。
㈧ 化學小發明
找個橘子,找一點電池的皮,找點鋁線,中間用導線連好,中見還連個燈泡,燈泡回亮,看行不?
㈨ 在線等!關於化學小發明創造!
一、自製汽水�
食用檸檬酸(或酒石酸)和小蘇打(NaHCO3)溶於水後,能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在含糖、果汁等成分的水中,便可製成汽水。
工具與材料�
塑料可樂瓶,天平。�
檸檬酸,小蘇打,食鹽,白糖,果汁,冷開水。�
活動過程�
1、取干凈的塑料可樂瓶一個,依次加入適量的白糖(或食鹽)、果汁、1.5克小蘇打、冷開水(不要將瓶子裝得太滿)和1.5克檸檬酸後,立即將瓶蓋旋上,以防汽水沖出。�
2、輕輕搖動可樂瓶,觀察現象。�
發現瓶中產生大量氣泡。由於瓶蓋旋得很緊,產生的氣體無法逸出。約經15分鍾,自製的汽水即可飲用。�
說明與延伸�
1、夏天,喝上一瓶汽水,溶解在汽水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便隨之進入人體,但它既不會被腸胃吸收,也不易溶解於水,所以很快會從口腔排出,這時人往往會打嗝。由於人體內的一部分熱量也同時被二氧化碳帶出,因此人就會感到非常清涼。�
2、工廠制汽水時,並不是通過物質間的化學反應在汽水瓶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而是在強大壓力下,把二氧化碳氣體直接溶入溶液中,這樣可使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二、郵票的背面�
如果寄信貼郵票時,手頭沒有膠水,我們只需在郵票反面塗些水,郵票就有了粘性,把它貼在信封上絕不會掉下來。原來每張郵票背面都塗了一層糊精。
糊精是澱粉水解生成的較小的分子,它易溶於熱水,有良好的粘性。但從化學結構上看,糊精仍屬於多糖物質。澱粉和糊精都能與碘反應,前者遇碘顯藍色,後者遇碘顯紫色或紅色。�
工具與材料�
燒杯,天平,量筒,玻璃棒,鐵架台,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滴管,試管。�
澱粉,糊精,蒸餾水,碘水,紀念郵票(4~5張)。�
活動過程�
(一)澱粉、糊精與碘的反應�
1、在2個干凈的燒杯中分別放入0.5克澱粉、0.5克白色的糊精,各注入100毫升蒸餾水。把2個燒杯分別放在鐵架台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並不時用玻璃棒攪拌至液體沸騰,即製得渾濁的澱粉溶液和無色透明的糊精溶液。�
2、待兩溶液冷卻後,用滴管分別吸取2毫升澱粉溶液、2毫升糊精溶液於2支試管中,各滴入1~2滴碘水,觀察現象。�
發現澱粉溶液顯藍色而糊精溶液顯紫色。�
澱粉遇碘顯藍色是澱粉的特徵反應。糊精是澱粉水解的中間產物,相對分子質量要比澱粉小,所以遇碘顯紫色。�
(二)郵票背面的物質與碘反應�
1、以4~5張紀念郵票放入燒杯中,注入20~25毫升蒸餾水,使郵票浸沒在水中。把燒杯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邊加熱邊用玻璃棒在郵票背面反復攪動,至溶液沸騰為止。�
2、待溶液冷卻後,用滴管吸取2毫升郵票的浸漬液於一試管中,滴入3~4滴碘水,觀察現象。�
發現試管內的液體顯紫色。�
上述現象證實了郵票背面的膠狀物質是糊精。�
說明與延伸�
1、糊精是澱粉水解的中間產物。澱粉初步水解得到的糊精,分子仍較大,遇碘基本上還是顯藍色。澱粉繼續水解的產物遇碘依次顯藍色→紫色→紅色,最後為無色。�
2、實驗中所用的紀念郵票須是沒有使用過的。如沒有紀念郵票,也可用普通郵票代替,但效果要差些。�
3、澱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為使其水解完全,需加入一些酸作催化劑。反應結束後,我們可以用銀鏡反應來檢驗澱粉是否已水解成葡萄糖。�
4、由於糊精的溶解性比漿糊好,而且它具有良好的粘性,干後光潔度也很好,所以郵票背面的粘接劑通常用的是糊精而不是漿糊。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製作漿糊時,我們可以將少量的麵粉放在沸水中,用玻璃棒攪拌並煮沸一段時間,使澱粉水解充分一些,從而提高漿糊的質量。�
三、破譯密信�
有不少化學反應都伴隨著顏色的變化,例如:無色酚酞試劑遇到鹼性溶液顯紅色,澱粉溶液遇到單質碘會呈藍色,硫氰化鉀溶液遇到Fe3+反應生成血紅色的硫氰化鐵……而醋酸溶液則能與紙張中的木質纖維素發生反應,生成醋酸纖維素,使紙張燃點降低,受熱時易分解炭化。�
工具與材料�
毛筆,燒杯,酒精燈,剪刀。�
白紙,無色酚酞溶液,0.4%氫氧化鈉溶液,2%澱粉溶液,2%碘酒溶液,5%硫氰化鉀溶液,5%三氯化鐵溶液,30%醋酸溶液。�
活動過程�
1、將學生分成A、B兩組,每人一張白紙、一支毛筆。�
2、請每個學生在酚酞溶液、澱粉溶液、硫氰化鉀溶液、醋酸溶液中任選一種,書寫一封密信,內容要求健康向上。�
3、將密信晾乾後,A、B兩組同學互相交換信件。�
4、剪取部分密信的紙片,依次將氫氧化鈉溶液、碘酒溶液、三氯化鐵溶液塗在紙片上,觀察是否有顏色變化。�
5、若無顏色變化,則將紙片靠近酒精燈燈焰烘烤,觀察是否有先期炭化的字跡出現。�
6、根據紙片顏色的變化,確定密信是用哪種溶液書寫的,並破譯出密信的內容。
說明與延伸�
1、本實驗的葯品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也可用其他葯品代替。�
2、密信也可由教師預先寫好,由學生分組進行破譯比賽,最後請破譯速度快的同學介紹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