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耬車它是如何發明的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B. 耬車是不是唐代發明的
這種工具據東漢崔寔《政論》的記載,耬車由三隻耬腳組成,即三腳耬。三腳耬,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頃」。
可見不是唐朝發明的
C. 耬車誰發明的,有何作用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耩子」。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那些不了解西方農業史的人,在得知西方直到公元 16世紀還沒有條播機時,或許要大吃一驚。西方在使用條播機之前,種子是用手點播的。這是極大浪費,而常常要把當年收成的一半穀物留作翌年播種。用於撒播的種子,發芽後長成植株時,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爭奪水分、陽光和營養,而且還有個不能解決的問題是無法除草。
雖然條播機從未傳到歐洲,但中東的蘇米爾人在3500年前有過原始的單管種子條播機,不過效率很低。是我國在公元前2世紀發明的多管種子條播機耬車(後來印度也予以採用),才在歷史上第一次有效地播種。這種條播機只需要用一頭牛、一匹馬或一匹騾子來拉,並按可控制的速度將種子播成一條直線。
我國出土的小型鐵樓鏵,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世紀。一位叫做趙過的政府官員於公元前85年向京城地區推廣耬車。在《正論》中保留下的片斷曾說:
「牛拉三個犁鏵,由一人操縱,滴下種子,並同時握住條播機(耬車)。這樣,一天內可播種667公畝。」
後來的農學家王禎對此做了較詳細的描述。
「劐……或播種用鏵,是耬車播種時用的鏵,類似三角犁鏵,但較小些,中間有一高脊,10厘米長,8厘米寬。將劐插入耬車腳背上的二孔中並緊緊綁在橫木上。這種鏵入地8厘米深,而種子經過耬腳撒落下來,因此能在土中種得很深,並使產量大為提高。用耬車耕種的土地,如同用小犁犁過那樣。」
我國播種系統在效率上至少是歐洲系統的10倍,而換算成收獲量的話,則為歐洲的30倍。而這正是經歷1700年的情況。在整個這段期間,我國在農業生產率方面比西方要如此先進很多,以致在世界的這兩半部分之間只能看到這樣的對比,即我國頗像今天所說的「發達國家」,而西方是「發展中國家」。
西方的第一部種子條播機是受到我國的啟示而製成的。但由於耬車大都用於北方,遠離歐洲人常來常往的我國南方的港口,因此,實際的實驗樣品並未運到歐洲。歐洲人所看到的只是關於它的概略的文字描述。口頭傳說和書中不精確的文字描述與圖畫,不能使得到消息的歐洲人很充分地了解其構造,他們不得不重新創制種子條播機。結果,歐洲種子條播機依據的原理十分不同於中國的原理,這種情況正是屬於「刺激性傳播」,即某種思想的傳播,不一定伴隨結構細節的傳播。這樣,歐洲人終於有了他們的條播機,但在工作成本上,它只會令人掃興。
公元1566年,威尼斯參議院給歐洲最早的條播機授予了專利權,其發明者是卡米羅·托雷洛。留下詳細說明的最早條播機是公元1602年波倫亞城的塔蒂爾·卡瓦里納的條播機,但很原始。歐洲第一個真正條播機是傑思羅·塔爾發展起來的。公元1700年後不久,此機便已生產,對其敘述發表於公元1731年。但歐洲的這種及其後那些類型的條播機既昂貴又不可靠。一直到公元19世紀中葉,歐洲才有足夠數量的堅實而質量又好的條播機。
公元18世紀歐洲出現過詹姆斯·夏普發明的一種較好的種子條播機,但只單行播種,而且太小,因此,其功能雖好,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由於缺乏這方面的工程技術知識,歐洲在公元19世紀中葉以前的種子條播機基本上無效,也不經濟。因此,歐洲在種子條播機這個問題上,白白浪費了兩個世紀的時間,這是因為未能利用耬車固有的原理。
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機械方面有許多發明創造,在動力的利用和機械結構的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國勞動人民很早以前已經懂得用牛、馬來拉車了,到2500多年以前,牲畜力己被利用到農業生產方面,當時人們除了利用牲畜馱拉運輸外,並利用牲畜來幫助耕田和播種。
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我國古代的耬車,就是現代播種機的始祖,因播種幅寬不一,行數不同,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山,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一人在前面牽牛拉著耬車,一人在後面手扶耬車播種,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范圍里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還改進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對當時農業生產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D. 三腿耬車是做什麼用的
我國兩千多年前發明的三腿耬車是最早的先進播種機具,是西方人直到1600年才發明的播種機的始祖。
三腿耬車是一種畜力播種工具。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車由三隻耬腳組成,即三腳耬。三腳樓,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頃」。
據史書記載,耬車是漢武帝時主管農業生產的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趙過發明的耬車是由種子箱、排種箱、輸種管、開溝器、機架和牽引裝置組成的。它的中央有一個盛放種子的耬斗,耬斗下有三條中空的耬腿,下面裝著開溝用的小鐵鏵。播種時,一人在前牽引架著耬轅的牲畜前進,另一人在後控制耬柄高低來調節耬腿入土的深淺,同時搖動耬柄,使種子均勻地從耬腿下方播人所開的溝內。耬車後面用兩條繩子橫向拖拉著一根方形木頭,能在耬車前進時把犁出的土刮入溝內,使種子及時得到覆蓋。這種耬車將開溝下種、覆蓋三道工序結合在一起完成,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和質量。西漢比較發達的農業和較強的國力與三腿耬車的普遍使用是分不開的。
E. 耬車的作用是,是何時發明的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耩子」。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F. 耬車是不是唐代發明的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耩子」。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很明顯不是
G. 耬車是誰發明的
西漢的趙過
H. 耬車是哪個朝代的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耙耬」。
舊時中國農具名。是一種畜力條播機。
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
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
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原理
耬車,據東漢崔寔《政論》的記載,耬車由三隻耬腳組成,就是三腳耬。三腳耬,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頃」。
I. 趙過時如何發明的三腳耬車
趙過還總結勞動人民經驗並吸收前代播種工具的長處,發明了三腳耬車。東漢崔宀是《政論》記載說:「三利牛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鞔耬,皆取便焉。」三腳耬,即耬車,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進行條播。由於耬車把開溝、下種、覆蓋、鎮壓等全部播種過程統於一機,一次,完工,既靈巧合理,又省工省時,故其效率達到「日種一頃」。三腳耬車系從獨腳耬、二腳耬發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