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師的創造性表現在哪
教師的勞復動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制,它表現在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育情況,機智靈活地運用教育規律,達到最優的教育效果。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的勞動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各自具有其特殊性,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氣質、性格和現實的教育基礎。他必須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通過不盡相同的方法、途徑,確保每位學生不斷發展,使其成為具有豐滿個性的社會人。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對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斷創新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教師要立足現實,不斷選取最適合學生的教育內容,不斷發現和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師勞動的創造性突出表現在教育機智上。在教育中,會出現事先難以預料的事,要求教師必須隨機應變,化不利為有利。
❷ 怎樣理解教師職業的創造性
1、因材施教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師既要遵循統一的培養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個性特點,根據客觀環境、教育條件的變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
2、教學上的不斷更新
時代是不斷地變化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在更新,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如果教師不去床新,不去更新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那麼久無法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導和解惑。
3、教師的「教育機智」
一個教師對應的是多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要想做到因材施教,那麼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教育機智」,教師只有擁有很高的「教育機智」,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❸ 怎麼做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激發教師的創造性
一、從教師的需要入手,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二、用目標誘發教師的積極性。
三、 激發引導教師動機,提高教師積極性。
四、採用多種激勵方式,調動教師積極性。
五、給教師工作的自由度,最大限度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❹ 如何提高教師的創造意識和創造力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計,政治經濟決定教育領導權、教育目的和有關教育內容。同時教育又為政治經濟培養所需人才。所以教育要適應並促進政治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先培養創新人才。 追根溯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樣的教師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創新之源應起於教師,展於教師,宏於教師,進而民族創新。 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要創新,就需要有創造力,創造思維是構成創造力的核心內容之一
一、培養中學教師創新意識的重要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民族要發展,要前進,就必須敢於走新路,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而不能只是按部就班、跟在別人後面小心翼翼,亦步趨。這就需要培養出一大批不懼怕權威、敢於開拓、富於創造性的創造型人才。那麼,素質教育培養的中學教師就必須具備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很難想像一個唯唯諾諾、循規蹈矩、照本宣科的中學教師會培養出思維活躍、敢於突破、富有創造力的學生來。因此,只有自身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用自己的思想、自身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從人才成長規律看,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是創造型人才成長的助產士和催生劑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從我國數學家熊慶來—華羅庚—陳景潤,到蘇步青—谷超豪—李大潛,再到培養了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卡文迪斯實驗室教授湯姆森和盧瑟福都證明了這一點。這里所說的「名師」,一定是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學生跟隨這樣的教師學習不只是學習他們已掌握的知識,更是學習他們的治學方法、知識結構。教師的教誨相當於助產士和催生劑,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才會生產出聰明伶俐的嬰兒。
(二)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壓抑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高分低能,在實際問題面前雖有滿腹經綸卻也束手無策。實際上,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佔主體地位,一個教學活動的過程只有在師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下才能完成。在這里,教師的「導」不是「給人魚」,而是要「教人漁」,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把要教給學生的知識真正變成是自己的,再把內化了的知識,即已成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的東西告訴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掌握一種思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高漲的創造熱情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在情感狀態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特別是在課堂上,教師高漲的創造熱情和各種行為表現會感染學生,使他們的情感也積極、活躍起來。這種良好的情感狀態,會使學生的感知、思維、記憶和想像等心理過程也異常活躍,這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地獨立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由此可見,重視高校教師創造意識的培育,是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學生的有力保證。
二、中學教師創新意識的內涵
中學教師創新意識是指他們必須擁有吸納新知的開放意識,尋根究底的問題意識,堅持真理的獨立意識和不怕權威的民主意識。
(一)吸納新知的開放意識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開放時代,各種思潮、各種學派、各類知識會不斷從四面八方涌來,叫人應接不暇。作為有創新意識的中學教師不能只坐在書齋中,抱著幾年甚至十幾不變的講稿,在落後
與陳舊中尋求安穩,他們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在迅速傳遞和反饋的大量科技、教育信息中捕捉最新的、最前沿的信息,加以系統化篩選並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了解學科的走向,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尋根究底的問題意識
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解惑」,即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作為中學教師要想更准確、更深刻、更透徹、更全面地為學生解答難題,自已首先要善於發現問題要有尋根究底的問題意識,因為有了問題才能更深入地去思考、去研究,這是萌發創新思想的前提,也是引導學生創造的起點。
(三)堅持真理的獨立意識
中學教師不能只是唯書唯上、照本宣科,他們要有「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的獨立意識,必須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獨立思考並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從而帶領學生去思考前人從未思考的事,探索前人從未探索的領域,開拓通向真理的道路。作為教師,如果他自己沒有追求真理的獨立意識,而是懶於思考,人雲亦雲,循規蹈矩,他就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不怕權威的民主意識
在學術上,中學教師要有敢於批判、敢於懷疑的科學精神,有向權威觀念、習慣勢力沖擊的勇氣。同時,中學教師應把這種思想通過教學傳達給學生,讓這種民主意識深刻地影響學生,使他們不受舊的思想、理論、學說的束縛,不被名人的權威嚇倒,而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做人上,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每個人,無論他的職務高低、家庭怎樣、財產如何,人格都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因為是教育者就高出學生一頭,而是要學會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和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感到人與人的平等與友好,從而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
三、培養中學教師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一)中學教師應走出書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中,中學教師必須打破自身的封閉性,走出書齋,開闊視野,以改革的參與者和促進派的身份,深入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通過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得出自己對生活、對科學文化、對社會的看法並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不脫離時代,不脫離現實生活,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
(二)中學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站在文化、科技發展的最前沿
在科學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增長的速度極快,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中學教師如果還只是沉浸在自己上學時掌握的知識里,埋頭於一本教科書中,就會顯得十分狹隘和貧乏,更談不到會給學生以教育和啟發。因此,要不斷學習、吸收各種知識並努力加強對與自己教學專業有關的邊緣學科知識的了解與學習,加強橫向聯系,活躍學術交流,不斷將新學科知識融入自己的專業知識中,向「博大精深」邁進。作為中學教師,還必須完成一定的科學研究任務,努力成為學科帶頭人。因為教師只有通過科學研究,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掌握教學規律與治學方法,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富有創造性地指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三)中學教師要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信息時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遠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具直觀性。要徹底改變「紙上談兵」的陳舊教學模式,否則就會誤人子弟。要盡快打破課堂教學和現有知識結構的限制,因材施教,鼓勵冒尖,不要一刀切,否則就會壓抑學生個性的發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取得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喂一口、吃一口地填鴨。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學教師必須善於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創造性地掌握教育理論和技巧,完成教育任務。
(四)中學教師要虛心向學生學習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古人的遺訓至今仍富有深刻的哲理,更何況信息網路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我們面對的是看電視玩電腦長大的孩子,他們知識面廣,思維敏捷,接受新知識快,有主見,獨立性強,在許多方面值得教師學習。因此,作為中學教師要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完善,就必須虛心學習學生的優良品質,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才能真正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綜上所述,培養中學教師的創新意識,進而提高中學教師的素質,使他們培養出的學生能適應新世紀更加激烈的競爭是我們亟待完成的任務。
❺ 教師應採取哪些措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1)創設有利於創造來性產生的適宜環境自
①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②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選擇餘地;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③鼓勵獨立性創新精神;④重視非邏輯思維;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①發散思維訓練;②推測與假設訓練;③自我設計訓練;④頭腦風暴法訓練。
❻ 如何做一名創造性老師
「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有位教育家說過,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並非易事,而做一名令滿意的優秀教師更是難事。尤其是在目前場經濟大潮沖擊、社會環境復雜多變、知識更新速度超前、學生思維日益飛躍的大背景下,不僅育人與教書的位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而且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嚴的要求和更高的標准,應在以下八個方面下功夫:一要牢記使命,明確職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中華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事業建設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於此可見,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時刻牢記黨和賦予自己的光榮使命,切實履行自己擔負的神聖職責,始終充分認識到:辦好教育,既是提高全中華民族素質的必然選擇,更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現實需要。同時時刻注意以傳授知識、培養人才、弘揚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幸福緊密在一起,始終堅持把自己的事業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以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快樂不快樂、學生高興不高興,以及啟沒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從而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培養事業建設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並使「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蒸蒸日上。二要正視現實,提振精神。事在人為,人在精神。同志早就說過,「人活著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作為工作在教育戰線的教師,尤其需要這種精神。 千萬別為自己身處「條件艱苦、教學辛苦、生活清苦、地位低下」的「窮衙門」,而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思想頹廢,甚至因此完全喪失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實踐已經證明,強國必先強教。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希望在教師。可以斷言:教師將越來越受尊重,教育工作將大有作為。因此,作為新時期合格的教師,必須正確面對目前教育戰線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以及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進一步調整心態、提振信心,時時精神飽滿、處處充滿,明責履職、愛崗敬業,徹底根除軟弱自卑的心理,努力克服畏難無為的思想,始終堅持以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火熱的教學工作之中,把終身獻給最美好的教育事業。三要充滿愛心,忠誠事業。「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中最基礎的部分,沒有「愛」就沒有師德。魯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植根於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崇德同志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有「國寶教師」之稱的霍懋征老師也曾說過:「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可見,「愛」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具體地講,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用心去詮釋愛,時刻不忘自己是學生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真正視學生如弟妹、似兒女,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時刻注意以誨人不倦的獻身精神和嚴慈相濟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全面成才,並以此作為自己珍愛的人生事業和最高的人生目標來執著、來追求。在實際教學中,注意用「螺絲釘精神」將自己牢牢鉚在工作崗位上,履行好每一份教學職責,落實好每一件學生事情。同時特別注意把師愛均勻地灑向每個學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金」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學習好的不嬌慣、不溺愛,學習差的不歧視、不諷刺。只有對學生不偏袒,充分理解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擁護你;只有把一顆愛心無私地奉獻給學生,學生才會愛戴你、信任你。四要刻苦學習,精通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是否勤奮好學、精通業務,不僅關繫到學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表明教師的社會責任。有人曾經說過,「文化人,不一定手不釋卷;但手不釋卷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人。」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嘆道:「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以說,「學習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特別是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要想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刻苦學習,用心讀書,專研業務、不厭其精,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會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學然後知不知,教然後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前,教師需要刻苦學習,重點掌握「三會」,即會說,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會寫,有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會管,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的本領,努力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求索、不斷攀登,爭取用更現代的理念、更廣博的知識、更科學的理論、更有效的方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五要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盡責靠務實,超越靠創新。有句話說得好,「務實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完、做好;創新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優、做特。」教育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一是來不得半點虛假;二是必須富有創新精神。傑出教師的過人之處,就是能夠在平凡的教學點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諦,追求事業的卓越。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老老實實為人處世、踏踏實實教書育人,真誠為社會、為學生、為學生家長服務。另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真知、思考問題,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大膽創新教學實踐,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只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全面提高教學水準,才會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並使自己美好的教育理想變為真正的社會現實。六要樂於奉獻,甘為人梯。「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教師忠於黨、忠於、忠於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是教師履職盡責、為人師表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奉獻,應該像小河奉獻給大海、陽光奉獻給大地那樣純潔無私、那樣無怨無悔、那樣一往情深。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報酬、不計得失,安貧樂教、淡泊名利,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盡心盡力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尤其是作為身處基層一線的教師,更應牢固樹立終身從教的志向,不是干一陣子而是干一輩子,任何名利都引誘不了自己,把自己完全獻身於黨的教育事業,心甘情願做培育人才的雨水泥土,在無私奉獻中體現人生價值,在平凡崗位上成就偉大事業。七要勇於認錯,知錯就改。「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每個人誰能保證自己一生都不犯錯誤?特別是面對時刻都在變化之中的教育教學工作,更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或過失。所以,作為教師,沒有必要害怕犯錯誤,關鍵在於勇於承認,知錯就改。這樣,不僅可以得到學生和同事的諒解,而且還有助於自我完善,彰顯師德師風。勇於認錯,是強者的風范,是一種美德,是教師心理成熟的表現。當然,主動承認錯誤並非是件易事,這既要有否認自己的勇氣,又要有胸懷坦盪的境界。但是,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再困難再艱巨,既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做出表率。這既是教師愛崗敬業的重要表現,更是教師師德修養的高度反映。不然的話,就會失去其學生和同事的信任,嚴重的甚至還會被眼下的教育事業所淘汰。由此可見,作為教師,無論從師德師風出發,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都應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模範。八要嚴格自律,為人師表。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古人雲:師者,人之模範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同志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這不僅是對教育工作者形象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教育工作者平時的嚴格要求。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突出解決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崇教厚德,為人師表問題,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必須時刻注意以自己模範的品行來引導和培養學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對於學生來說,教師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學生效仿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上、品格上、語言上、行為上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一方面,在待人處世上,必須做到「貴誠實,守信譽」。比如,在傳授學生知識、解答疑難問題時,始終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另一方面,在言行舉止上,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身教勝於言教。」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必須自己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老師首先必須帶頭不做。總之,作為老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我修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儀表端莊、語言健康,舉止文雅、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始終注意用師德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增強教育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❼ 教師的創造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創造性
一般抄認為創造性是指個襲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稱為創造力。新奇獨特意味著能別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過的事,有社會價值意味著創造的結果或產品具有實用價值或學術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等。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創造性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創造性思維又以發散思維為核心。根據影響創造性的因素,可以從環境制度和個性培養兩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創造性。
❽ 如何做創造型教師
要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孩子,首先必須要做創造型的教師。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技成果,將其積極運用於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最新教學方法的教師,都稱之為創造型教師。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一名創造型的教師呢? 一、創造型 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廉的體魄及保健意識。身體健康、文明衛生、儀表端莊、愛才多藝、弛張有序、勞逸結合,樂觀通達,精力充沛,講求效率。 二、幼兒教師要有創新的意識與心態。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有了這種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腦活躍起來。如果只想「不可能」、「辦不到」、「沒有用」、「我不行」等,那麼創造的大門關閉了。 事實上,幼兒教師這一職業是特別富有創新意識的職業。人們都說幼兒教師多才多藝。的確,藝術能升華人的精神,改變人的行為,特別是對右腦的提升與開發作用巨大,使人獲得創造的思路與靈氣。所以,幼兒教師在師范學校接受的藝術教育、藝術熏陶對實際工作有著解凍思維僵化、拓展思維方式、激發創造靈感的作用。而且,幼兒園是離高考指揮棒最遠的地方,這就不會產生應試教育;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材使用又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使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結合季節、主題、幼兒的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 三、做創造型教師,還要積極地學習和鑽研教育理論。 這樣才能夠從身邊的教育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新問題.許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聰明了。確實,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時代的進步,孩子們的眼界日益開闊,精採的外部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他們。他們的小腦瓜里盛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今天問;「千年蟲是怎麼回事?「明天問:」老師,雷龍和梁龍是怎樣的?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想給孩子一碗水,而沒有一桶水做儲備是不行的。當孩子問我們:「世界是先有烏龜還是先有恐龍?如果我們回答:老師先不告訴你,你回去想一想,然後我再告訴你。」這種搪塞早晚是會被聰明的孩子們識破的。如果教師的確不會回答,那就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在書上查,在網上看,發動家長查等。因此,做一個創造、探索型的教師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去涉獵各種學科、各個領域的相關知識,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恐龍,上網是怎麼回事,火箭炮是如何上天的……實際上,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就是一本網路全書,裡面的內容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❾ 如何理解教師職業的創造性
教師職業的創造性是說在教育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同時期的不同問題,我們教師就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知識的更新頻率,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用創造性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知識來教授學生,這就是我理解的教師職業的創造性。
❿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什麼
1、因材施教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師既要遵循統一的培養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回對象的答個性特點,根據客觀環境、教育條件的變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
2、教學上的不斷更新
時代是不斷地變化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在更新,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如果教師不去床新,不去更新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那麼久無法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導和解惑。
3、教師的「教育機智」
一個教師對應的是多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要想做到因材施教,那麼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教育機智」,教師只有擁有很高的「教育機智」,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10)教師創造性擴展閱讀:
教師的職責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於幫助學生成長;或者說,教師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