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攝影時模特手裡拿一個黑白灰的板,這塊板的名稱
標准色板中的一種 灰色的一般單賣,叫灰卡,大約幾十元
『貳』 攝影的語言是什麼
攝影語言;顧名思義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去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 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所謂'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樣的在影像的世界裡,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叄』 人物照片有幾種風格
攝影風格一般是攝影師根據被攝人物的氣質和要求來進行定位和調整,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像攝影都會有不通的風格。風格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過程,當攝影師的探索成為一種有設計的自覺行為並按照一種特徵進行系統化的創作的時候,風格便成形了。
以下是常見的人物風格:
一、清新
這是一種常見的照片風格,很適合表現青春 朝氣 陽光,受到廣大年輕女性的歡迎。這類照片都以亮色調來表現,以清純甜美的少年為模特,穿著青春朝氣的服裝,在自然環境中打造令人怦然心動的畫面。人甜畫面甜,所有此類照片通常稱為糖水片。
『肆』 黑白攝影的基調是什麼
攝影中影調來源於音樂,來源於音樂中的術語,是因為攝影這種利用光影變化而構成的畫面更具有一種音樂般的視覺上的節奏與韻律。
對攝影作品而言「影調」,又稱為照片的基調或調子。指畫面的明暗層次、虛實對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關系,是欣賞者感到光的流動與變化。
攝影畫面中的線條、形狀、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調來體現的,如線條是畫面上不同影調的分界。
自然界所有的顏色(即固有色)有三個主要特徵:色彩的色調、飽和度和明度。但對黑白照片而言,多種可見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個色階,其間的差別只在亮度上,這樣自然界千變萬化的色彩便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特徵――色彩的色相和飽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不同亮度的景物變化為相對應的黑白灰色階,所形成的明暗層次。因為不具備有色彩的特徵,我們將黑白攝影中的基調稱為「影調」,以能表現出五彩繽紛的色調為特徵。
一、黑白照片的影調
影調與流動物體之間的光線又極為密切的關系。在攝影畫面中,影調結構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表現為由白(高亮度)過渡到黑(低亮度)的層次等級。在黑白攝影中,影調不但能體現物象,還能抽象地再現於對應原景物的固有色彩。如:紅為較深的灰而黃色為較淺的灰色,黑中有黑,白中有白。灰色層次多,影像明暗變化大,稱為影調豐富,影調細膩;反之,黑白灰過渡劇烈,呈跳越式變化,灰色層次少,稱為影調單一粗獷。
其次,不同的影調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豐富的影調有助於產生恬靜、溫和、舒暢之感;粗獷的影調有助於給人們以剛強、力量、激烈、興奮之感。
其三,自然界中被人們視覺觀察到的灰色調是無限多的9階灰。色譜是為了對影調進行大致分類,並因它作為識別和記錄色調的依據。
其四,照片中不同程度的黑白灰有不同的視覺感受。黑色給人你庄嚴、穩重、壓抑之感;白色給人以聖潔、明朗、開闊的感覺;灰色給人以黑白間的感受,使人有正常協調之感。灰色的不同變化在畫面中常常有協和的用,在黑白兩極之間搭起橋梁使之協調。
其五,照片中的黑白灰之間的搭配與過渡成為等級配置。不同的配置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的傾向,於是形成不同 「調式」的照片。
二、 黑白照片的調式
黑白照片的基調通常概括為中間調、低調和高調。
1、中間調
中間調是有各種灰色階調為主調構成的影調。由於中間調的主調是灰色,所以中間調也稱為灰色調。
中間調為照片的基調,可以產生平和與疏淡的感覺。顯然,中間調在影調上缺少強烈的沖擊力,但對各類題材都有表現力,在表現上比較自由,畫面貼近生活,不顯張揚,主體比較強,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照片都是中間調的原因。因為交待的清楚,所以新聞與紀實照片大部分使用中間調。
對比強烈(反差大),中間調給人一種生氣、力量與興奮之感;對比平淡的照片,中間調給人一種凄涼、壓抑與樸素之感。
2、高調
白色與灰色(白 、級淺灰、淺灰、中灰)占絕對優勢的照片,稱為高調照片。高調照片給人以聖潔、明朗、開闊之意,所以高調照片給人視覺感受為輕盈、純潔、明快、清秀、寧靜、淡雅與舒適。
高調照片並不是「滿篇皆白」在淺而素雅的影調環境中局部的少量的黑色(或暗色)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黑暗影調所構成的部分則往往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
3、低調
黑或黑灰色占絕對優勢的照片,稱為低調照片。低調的照片使人聯想到黑夜,所以低調照片能給人神秘、含蓄、肅穆、莊重、粗豪、倔強和力量的視覺感受。
低調能夠應在某些情緒氣氛為凝重、憂傷感。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如政治家會談時後的服飾等。
低調形成的基礎為黑色,但照片不是黑成一片,必須在相應的位置輔以兩色(高光),正因為有大片的暗色調起烘托陪襯,小面積的亮色則往往因其突出而成為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
低調照片適合表現黑色為主要基調的題材。在人像攝影中,低調照片常常用來塑造有力量與莊重感的男性,用於女性,它產生冷峻,優雅的神秘魅力之感。
4、影調配置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和改善方法
一是根據被攝對象的特徵確定影調。二是影調配置要完美的突出主體。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對比,將某一色塊(景、物、人)突出,使其更具視覺沖擊力。三是防止黑白反差的等量分配,避免主次不分。影調變化形成的節奏感是一幅黑白照片或得視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利用其他的一些措施改善影調。如前期使用濾鏡以及後期暗房製作中選擇使用反差不同的放大紙,局部遮擋以及調整顯影成分,亦可中途曝光,正負疊放等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畫面的影調。
祝LZ考試順利!
『伍』 黑白攝影的特點
黑白照片的色彩看似單一,事實則由黑、白、灰三種色階組成,這三種色階包容紅、綠、藍和黃、品、青等人眼所能看到甚至看不到的各種顏色,構成濃淡不同的色階,我們才得以在黑白天地中領略物質世界的質感與層次;
與彩色照片比,黑白照片單純、朴實、含蓄而有想像空間,在視覺傳播中有獨特優勢。
自然界所有的顏色(即固有色)有三個主要特徵:色彩的色調、飽和度和明度。但對黑白照片而言,多種可見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個色階,其間的差別只在亮度上,這樣自然界千變萬化的色彩便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特徵――色彩的色相和飽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不同亮度的景物變化為相對應的黑白灰色階,所形成的明暗層次。因為不具備有色彩的特徵,我們將黑白攝影中的基調稱為「影調」,以能表現出五彩繽紛的色調為特徵。
『陸』 成都哪家攝影館的黑白灰調子人像寫真不錯 不要繁瑣修飾的藝術照
成都純色之戀攝影
錦江區純色之戀攝影工作室,簡稱純色攝影---成都最頂級原創攝影機構,成都工作室領袖品牌,成立於2002年10月18日,經過9年的發展,以奢華時尚,性感簡約的攝影風格和創新的拍攝手法,在全國攝影界中具有相當高的聲譽。
『柒』 如何表現畫面黑白灰
用2H、3H筆畫高光附近的灰,4B畫暗面(投影)……
關鍵你如果不能用力道掌握的話,那用筆來區分,也可以:
H、2H、3H、4H、5H-----這些是硬鉛,數字越大,越畫不「黑」;
B、2B、3B、4B、5B——-這是軟鉛筆,數字越大,越畫得「黑」。
在同種力度下,不信你試試,
關鍵是多嘗試,實踐。
還有一個關鍵的是,你在過度調子銜接上,用微硬鉛筆仔細排線,你會發現很好用!(在你認為調子已經出現以前的,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已經好多了!
-----我以前也遇到你這種情況,就這樣解決,後來不用了,因為熟練啦
好了,祝你進步!
『捌』 請問攝影誕生於哪一年
1826年,法國科學家 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在他的家中拍攝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
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卷」。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
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從1939年之後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出現了變焦、徽距、折反射式、廣角等多種攝影鏡頭。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今為第三階段的後期。鏡頭向系列化發展,由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電子技術逐漸深入到照相機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