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扇子是誰發明的
核心提示:摺扇是11世紀從日本經高麗傳入我國的。北宋鄧椿在一部關於中國畫史的著作中提到,當時北方有一種高麗扇,用鴉青紙做成,可以折疊,上面還繪有圖畫。這里所說的高麗扇,實際上是從日本傳過去的日本扇。
扇子,最早稱為「霎」,與羽毛有關。據西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最早的扇子出現於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製成的,故稱之為「翟扇」。東晉王嘉的《拾遺記》則稱扇子是周昭王時發明的,據說當時有個叫孟夏的人取鵲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時的扇子並不是用來拂涼驅暑的,而是用來遮陽擋風的,插在車上也是一種儀仗。
考古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戰國的。湖北江陵馬山磚廠楚墓出土過一把竹編的扇子,扇柄在扇子的一側,就像一扇單扇門。單扇門在古代稱作「戶」,扇子當儀仗使用時左右開合也像門戶,「扇」字之所以從羽從戶,由此可以得到明證。
至少在漢代就出現了團扇,因為是用絹製成的,故又稱為羅扇、紈扇,團扇形如圓月,暗合中國人團圓如月、合歡吉祥之意,故又稱為合歡扇。西漢成帝時班婕妤因趙飛燕入宮而失寵,故作詩雲:「新制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如明月。」唐代王建《調笑令》詞曰:「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於是,扇子也就有了並面、便面、障面等雅稱。團扇多為「圓如滿月」的樣式,但也包括了各種「方不應矩,圓不中規」的方圓形、腰圓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多種樣式。團扇的出現打破了羽扇的單調格局,使扇形更加豐富了。
扇面的面積雖然有限,但也給書畫家們開辟了一塊題詩作畫的小天地。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記錄的楊修為曹操「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是關於在扇上作畫最早的記載。《晉書·王羲之傳》中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已是家喻戶曉。除了王羲之外,當時還有范曄、顧寶之等文人都曾在扇面上題詩作畫,這就大大提高了扇子的文化品位。最遲到唐代,繪畫作書的團扇已經相當流行,新疆阿斯塔那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把木柄絹質團扇,扇面上就繪有花鳥。唐代畫家周昉的名畫《簪花仕女圖》中也畫有一位手執繪有牡丹花的團扇。在團扇上繪畫作書到宋代達到頂峰,至今仍有不少宋代的絹本團扇扇面被保存下來。
古代男女都用團扇,在唐代永泰公主墓和李鳳墓的壁畫上就都繪有用團扇的男人,但是等到摺扇傳入並流行以後,男人在正式場合都使用摺扇,團扇就變成女性的專用物了。
摺扇是11世紀從日本經高麗傳入我國的。北宋鄧椿在一部關於中國畫史的著作中提到,當時北方有一種高麗扇,用鴉青紙做成,可以折疊,上面還繪有圖畫。這里所說的高麗扇,實際上是從日本傳過去的日本扇。
摺扇在日本被稱作蝙蝠扇,傳入中國後很快就被中國人接受,並根據其形狀稱之為折疊扇、聚頭扇或撒扇。江蘇武進一座南宋墓中出土了一件黑漆奩,上面畫著一個手持摺扇的仕女,扇子有五檔扇骨,白色的扇面上還繪有花鳥。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說,當時都城臨安已設有專門賣扇子的「周家折疊扇鋪」,說明宋代已經能夠自製自銷摺扇了。不過宋元間使用摺扇的人還不多,所以,明代陳霆在《雨山墨談》中說:「元初東南使有持聚頭扇者,人皆譏笑之,我朝永樂初始有持者。」
明代摺扇廣泛流行,據說這與明成祖朱棣的大力提倡有關。近年來在明代藩王墓里也時有摺扇出土,可以與之相互印證。明代制扇作坊遍布各地,其中最有名的有杭扇、吳扇、川扇、歙扇、青陽扇、溧陽扇、武陵夾紗扇、金陵柳氏扇等等。扇骨、扇面製作精良,各有名家;扇面書畫廣泛流行,深受文人墨客喜愛;還衍生出扇袋、扇墜、扇盒等附屬扇子的工藝品。摺扇攜帶方便,出入可以藏在袖中,故有「懷袖雅物」之稱。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把明代第五個皇帝朱瞻基畫的摺扇,共有15根扇骨,扇骨外露的部分全以湘妃竹皮包鑲,扇面為紙本設色人物畫,一面是柳陰賞花圖,一面是松下讀書圖,落款為「宣德三年春日武英殿御筆」。
清代是摺扇大發展的時期,它不僅是一種用以生風取涼的工具,而且成了一種藝術品,一種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徵,一種社會角色的道具。不僅男性使用摺扇,而且還有專供女性使用的秋扇,從文人書畫扇這一主流中又分化出黑紙扇、香木扇和各種工藝扇。摺扇還流傳到歐洲,成為西方貴婦們喜愛的把玩之物。
㈡ 旋轉門是誰發明的
在20世紀20年代的義大利,曾製作過幾扇兩翼門,當時兩翼門被設計成雙向開啟的擺動。後來,一家瑞典的旋轉門製造商又推出了一種新的兩翼門,他們在原設計的基礎上增添了電動機和展台。當時也有了三翼門和四翼門。三翼旋轉門在機場和旅館已十分常見,較小的門適合手提行李通過,直徑4.2~5.4m的旋轉門更方便行李車的進出。四翼門的使用效能更高,來往人流的通過量更大。一個直徑2m的四翼旋轉門在10r/min的轉速時,人們在正常步行速度下,每小時可以雙向通過10X4X60=2400(人)。四翼旋轉門在辦公樓和酒店等場所使用最為廣泛。五翼門至今沒有得到發展,仍無銷路。
保盾旋轉門 (11張)
在原始專利中提出了兩種特殊用途的設計:一種是門體可向側邊移動;另一種是「破門而出」環形強。這些設計在今天的可折疊門風行之前就已經很流行了。門體側邊移動式和折疊式結合為一體的門,使旋轉門的直通開啟性增加了將近50%,為保證在建築物出現火災時,旋轉門仍然作為進出建築物的快速通道,保證危險狀況下人員能從建築物內逃出,旋轉門的門扇設計成可折疊的,使每一個單個的門扇受壓時,能在旋轉的相反方向松開或旋轉一個角度,形成通道。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已將地區已將這一項性能要求列入安全法規。
在20世紀40年代,旋轉門增加了轉速控制,使門的轉速按要求得到控制。隨著工業化、自動化的發展,各種自動門化旋轉門、具備讀卡識別安全性能的旋轉門、具有各種安全保護感測器的自動門以及許多特殊用途的旋轉門都加入了最初手動四翼門系列之中,使其不斷發展,才有了自動旋轉門。
自動門的發展不僅是由於其防噪音和防塵的性能,很重要的一點事其節能的特點,美國採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在美國進行研究所獲得的結論是:旋轉門入口是最經濟有效的建築物入口。以一扇常見的直徑2m、高2.1m的旋轉門來說,每一個通過時只帶動1.7立方米的空氣流通。由於空氣的熱交換量很小,因此旋轉門的節能性能很好。
㈢ 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探索微小生物世界打開了一扇大門。過去,人們一般用【 】【 】【 】【 】【 】
味覺、嗅覺、觸覺、聽覺、眼睛
㈣ 扇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扇子是——中國發明的。
早在漢朝,就有班婕妤作《團扇歌》:「新制齊紈回素,皎潔如霜雪。答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詩人班婕妤借詠團扇表露受對趙飛燕的醋意。兩千多年前的小女子,吃醋就吃的這么有品位,值得現在相聲界諸藝術家學習.......至於摺扇的發明權,則頗有爭議。當然了,有中國發明的說法,據說晉人袁宏赴任前,大臣謝安相贈摺扇一 把,暗示要"奉揚仁風"。然而日本人稱摺扇是日本的原創。
令人震驚的是,有相當一部分沒骨氣的中國人也認同這種說法,即倭人發明摺扇,並在唐代傳入中國,直到明朝永樂皇帝大力推廣,方風行天下雲雲。西歐也有人爭奪摺扇的發明權。
㈤ 我想發明一扇任意門意門的作文
我們常常執念於幸福是什麼?殊不知幸福就是小時候玩過家家;戀人中被愛人呵護著;工作中工資意外高來。這些不是幸福嗎?而有些人不用一顆平常火熱的心去擁抱咫尺的幸福,還暗自抱怨自己得不到幸福。
小時候,最幸福的那些事:1坐在爸爸肩膀上,到處瞎晃;2看著媽媽在廚房裡忙碌,,就可以吃到好多可口的食物;3總愛過年,總可以吃到好吃的,還可以收到紅包;4和小夥伴搶玩具,你贏了;5聽隔壁阿姨說你長大的帥(漂亮);6爸爸媽媽答應陪你去游樂場;7爺爺奶奶給你買了你最喜歡的玩具。
上學時,最幸福的那些事;1花一個下午的時間,認真地真理自己的書籍,哪些是可以留的,哪些不要的在某本書里,是不是看見了一個陌生已久的字條,或者某個人的名字?2和一個知心朋友,可以一起打、一起鬧、一起狂野、一起玩到大汗淋漓。3和最愛的ta是同桌。4寢室的那幫傢伙跟你好的比親人還親
戀愛時,最幸福的事:1向ta表白成功了2第一次接吻時,很懵懂很羞澀3在無聊的時候收到ta發來的簡訊只有四個字:我想你了4故意惹ta生氣,然後哄ta開心5即使不說話,僅僅在一起就很幸福了。
㈥ 扇子是誰發明的
扇子在我國源遠流長,據史書稱:「黃帝作五明扇」,可謂早矣。西周羽製成「羽扇」已具有美學裝飾功能。漢代開始使用輕巧簡便的竹扇,漢代以後又出現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的紈扇。
我國扇子之所以受人喜愛,除了可以扇風納涼之外,還和扇子雅緻精巧和扇面的書畫藝術分不開。扇子在我國源遠流長,據史書稱:「黃帝作五明扇」,可謂早矣。西周羽製成「羽扇」已具有美學裝飾功能。漢代開始使用輕巧簡便的竹扇,漢代以後又出現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的紈扇。紈扇又名團扇,宜於書畫,多以骨、玉、象牙等為柄,墜以流蘇,顯得珍貴爾雅,這種扇在我國流行千餘年,特別為閨閣仕女所鍾愛。唐人張彥元《歷代名畫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就順勢畫成一隻蒼蠅,可見,至少在魏晉就流行扇上作畫了。
摺扇其實源自日本,製造靈感得自蝙蝠翅膀的開合。北宋年間,摺扇作貢品傳入我國,但尚未廣泛使用,至明清就相當興盛,它易於攜帶,又有舒合之妙,成為文人雅士掌中物。扇骨有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貴材料製成,扇面則分灑金、混金、捶金、塗香數種,有的還請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細刻,成為一件珍貴藝術品,一扇之價,值以百金。摺扇扇面呈半圓弧形上寬下窄向四處呈輻射狀,因而在構圖章法筆墨形象上都別具風韻,北宋始在摺扇上題詩作畫。明清以來文化人都喜歡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書畫藝術在中國大放異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書面扇面雖幅不盈尺,花鳥蟲魚、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態,成為中國繪畫中的一個專門藝術品種。
㈦ 任意門有沒有可能被發明出來
= =估計是沒可能了,任意門的功能很不科學啊
㈧ 旋轉門是怎麼發明的
旋轉門常見於飯店、機場、超級市場、辦公樓、商業大廈等出入口系統,其寬敞和高格調的設計營造出豪華的氣氛,堪稱建築物的「點睛之筆」。它的發明,增強了建築物的抗風性,減少了空調能源消耗,還能有效防止氣流將不良氣味、聲音、灰塵和泥土帶進建築物內,是隔離氣流和節能的最佳選擇。那麼,它是怎麼發明的呢?
19世紀末期,塞都伯利斯·凡坎弟諾終於在波士頓一家賓館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說是保安其實也是門童,每天負責為客戶開門關門。一個極寒的冬天,弟諾因為站在門口,一會開門一會關門,冷熱不均,不久便得了重感冒,險些喪了命。病好以後,他堅決辭掉了這個工作。再次工作後,他很幸運地應聘到一家銀行當大堂經理,主要工作是為客戶引導咨詢。可不巧的是,他剛上班沒多久,銀行門前道路開始施工,機器轟鳴聲攪得弟諾心煩意亂,更加令他煩惱的是: 不停地有客戶進出,開門後不知隨手關門,外面的噪音、灰塵全都涌了進來,弟諾幹了幾天後,又想辭職了。
這一天,他的哥哥塞都伯利斯·凡坎尼爾來看他,他在美國一家門窗企業做經理。弟諾失望地把這里的境遇告訴了尼爾,並對尼爾說:「哥哥,你們是做門窗生意的,能不能想辦法盡快做一種門,它可以一直開著,又一直關著,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尼爾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改進門窗的良機,並在弟弟無心的一句話中找到了設計理念」一直開啟,一直閉合「,後來,他把這個理念更改了一下,稱為」永遠敞開-永遠關閉「。這個理念立即得到了公司高層的認可,公司董事會立即責成尼爾為總負責人,組建一支研發隊伍開始研究,並首期撥付200萬美元的科研啟動資金。
尼爾立即投入了研究,可一年過去了,他的理念」永遠敞開-永遠關閉「雖然聽起來非常前衛與時尚,但根本沒有找到可靠的實現的辦法。
一天,尼爾帶著孩子到游樂園玩耍,孩子要進迷宮玩,尼爾便買了兩張門票和孩子興沖沖地進去了。這里的規則是進入後必須找到回來的入口。也真是奇怪,他們走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們才走了出來,這讓他感到既新奇又充滿疑問,他提出想看看迷宮的路線,可工作人員堅決不允許。就在他們相持的時候,迷宮的負責人來了,湊巧的是,這位負責人是尼爾同事的弟弟。有了這層關系後,尼爾很快被允許查看迷宮線路,他到了二樓,往下俯看迷宮。工作人員解釋說,迷宮的關鍵部位在中間處的一個圓倉。說罷,他讓人打開圓倉蓋,裡面的機關一覽無余。圓倉里有一個可以自由轉動的軸,軸上有三個橫杠,這是防止人進去多了擁擠,便用橫杠把遊人隔成三個部分。遊人進去以後,門關閉,人隨著橫杠的轉動而轉動,轉了幾圈後,圓倉另一個壁門開啟,由於圓倉四壁都是一樣的,況且裡面只有很弱很弱的光,人們以為這就是原來的門,便都從這個門出去……可他們不知道,他們已經從另外一個門來到了又一個迷宮世界,要想找到回去的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尼爾看後不禁一笑,看來迷宮的謎都在這個圓倉上……
回去的路上,尼爾興致勃勃地給孩子講起迷宮的奧妙,可講著講著,他突然興奮起來,「圓倉、圓倉……」把門做成圓倉,里外各開一個口,裡面的橫桿變成門扇,把圓倉分成幾個空間,人在空間裡面轉動,轉到出口就出,轉到入口就進,無論是出門,還是進門,圓倉和扇門之間永遠都是密閉的……尼爾自信攻破了「永遠敞開-永遠關閉」這個技術難題,連夜寫好了報告,並粗畫了一個示意圖,第二天便交給公司經理,經理看後興奮地跳了起來,馬上組織人員按照尼爾的構想設計這種門……半個月後,世界上第一個旋轉門誕生了,而且真的滿足了「永遠敞開-永遠關閉」的技術要求,為世界門窗發展史開啟了新的一頁。
後來,尼爾在美國注冊了專利,注冊商標便是:「永遠敞開-永遠關閉」。如今,旋轉門在世界各地的酒店、商場、銀行等廣泛使用,而且製作工藝越來越講究,越來越美觀,然而,誰又知道它的發明卻是源於一次迷宮的玩耍呢?
(撰文:程剛)
㈨ 門是誰發明的
其實最早的設計監獄的工匠就是發明防盜門的鼻祖,只過以前是為了把人關在裡面,現在為了把人擋在外面罷了。
如果一定要找到起根源,因該從銀行一類的單位出來的,想想看著那麼多錢的地方,找個木門不結實,找個石頭又太重,很麻煩,唯一能使用的(我指的是當時)只有鐵門了,燒不壞,結實,一個能用很多年的。
㈩ 一扇神奇的門作文800字
一扇奇特的門
在2030年,那時我已經成了一名科學家。我發明了一扇很奇特的門。
我發明的門高3米,寬2米,門的邊緣綉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紋。最外圈是藍天、白雲和小鳥的5d圖案,中間一圈是樹木和花朵的5d圖案,最裡面一圈是5d的綠草圖案。門的右手邊分別是紅黃綠三個按鈕,當你按下紅色按鈕你就可以進入未來世界,如果按下綠色按鈕可以進入過去世界,按下黃色按鈕就會回到現在。
我先按下了紅色按鈕。「呲——」的一聲,一道光把我吸入一個巨大的漩渦。我竟然真的進入了未來世界!這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地方,到處是合金建築。高科技工廠里,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在繁忙地工作著;大片的農場里,也都是有機器人在管理。人們則輕松地過著悠閑的日子。這里,環境優美、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我看著這樣的美景戀戀不舍的離開了。
我又按下綠色按鈕。「呲——」我隨著巨光的漩渦進入了過去世界,「咦?我怎麼到了石炭紀?!」看了看周圍我驚奇的自言自語。遠處是一片片茂密的闊葉森林,陸地上布滿沼澤,巨型昆蟲隨處可見,空氣溫暖而濕潤。我正在到處張望,「制——制——」一隻巨型馬陸噴出一口毒液,向我撲來。說時遲那時快,我拿出隨身攜帶的麻醉劑發射過去,巨型馬陸倒下了,一隻巨型蜻蜓又飛了過來。我連忙按下黃色按鈕,心驚膽戰地回到了現在。
看了我的介紹,好奇的你是不是也想來試試呢?如果你不幸被那些巨型昆蟲吃掉,我也有辦法把你安全送回來哦!可以放心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