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扼殺兒童創造力的教育行為

扼殺兒童創造力的教育行為

發布時間:2021-08-04 17:23:56

Ⅰ 簡述扼殺兒童創造力的教育行為有哪些

1、統一答案,所有的東西只有一個答案,其他答案是錯誤的
2、統一方式,只有老師教的才是對的
3、隨意否認,隨意對小孩子說不行,不對,不能這樣,扼殺了小孩子的創造力

Ⅱ 為什麼別對孩子創造力扼殺

在知識的培育上,我們的家長普遍對孩子灌輸太多。灌輸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僅在對知識傳輸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對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束縛作用。 西方國家的幼兒園劃成活動區,允許四五歲的兒童自由走動,大聲唱歌,甚至還可以跟同伴搗亂。中美兩國教師對此作出了不同評價:中國老師說這些孩子有多動症,應當治療;美國老師說這些孩子的做法並不過分,從小得到個性自由的鍛煉。

我們的教育一方面對孩子保護過度,替代過多;另一方面又對孩子限制太死,忽略了對孩子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育家喬治·戴克曾經就「貓和老太太有什麼相同點」分別問過中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中學生說,都有生命,都會呼吸;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則說,都怕冷,都愛吃魚,都愛睡覺,睡覺時都愛打呼嚕,平時都愛自言自語。論文化知識水平,中學生比幼兒園小朋友高得多,為什麼答案卻遠不及後者精彩?這就是因為長期追求一個答案的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千萬不要培養「五分+綿羊」的標准件,而要造就一代有責任感、有開拓精神、有創新意識、有交流合作能力和終生學習本領的一代。

我們的家長常常持有這樣一種態度:「你還小,懂什麼?讓我來教你,你照我說的去做。」這種態度的根據在於我們對孩子的知識、智力水平的錯誤評價。我們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觀察與學習的能力,因而經常為孩子出人意料的聰明舉動感到驚訝。但在我們的家長贊嘆自己的孩子聰明的同時,仍不能打破成見,以客觀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於自己的導師地位。

有時候,家長的懶惰與無知也會限制孩子的創造性。總的來講,我們不喜歡孩子有太多的問題,因為我們也不知道答案。我們喜歡做的是買一本大全,照書上讀,照書上做,一書定音,懶得費腦子去和孩子一步步地探索並找出問題的答案。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總是用一句「你怎麼有這么多問題,有什麼用?」駁回,一語蔽之,既掩蓋了自己不知道答案的窘境,又省去了沒完沒了進行解釋的麻煩。大多數家長都望子成龍心切,費許多周折送孩子上這個班那個學,以便開發智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毫不在意地駁回他們的觸角,而不是坦然地承認自己不知道答案,或表示要共同探討,或提供其他尋找答案的途徑。

如果讓孩子當總統,父母的職位最好是「顧問」,當孩子遇到難以決斷或不明白的問題時,父母只需在旁邊加以引導。但是,做一個「高級顧問」並不容易,父母首先必須了解孩子並視孩子為成人。

人與人交往時,可能會出現多種自我形態,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你將他當作孩子般看待,他的表現會是任性和依賴;如果你以朋友或成人般看待他,他便會用真誠與交心的態度與你交流。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有能力、懂得自重的人,就必須讓孩子去克服困難,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如讓他自己穿衣襪、自己收拾玩具等。有一些孩子什麼事都要別人幫忙,就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替他做了他自己本來可以做的事。 要將孩子當作成年人看待。當他跌倒時,讓他自己爬起來;當他學講話時,不要替他找詞彙,要讓他自己說完自己的意思;當他上學時,讓他自己走,不要老是牽著他的手;當他懂得花錢時,給他零用錢,讓他自己安排購買日用品;當他選擇朋友時,讓他自己做出決定。除非有危險性,否則永遠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也不要干涉孩子正在做的事。他將會永遠感謝你允許他自己成長的。

每個人都希望被人看重、肯定和認同。一旦被別人委以重任,便會對自己增加信心,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務。

同樣地,父母若把孩子當作成人看待,孩子便會很快地建立起獨立的性格,將潛能發揮至最大。

父母在委以重任之前,必須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年齡、興趣、能力及是否可以勝任等因素,然後再分配給他適合的工作。

這些工作對父母而言,可能是非常簡單的,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但孩子年紀尚小,能力和經驗自然比不上父母,加上是初次嘗試,可能會有過失或不完美的地方。 父母切記不要在孩子還未完成任務時,便迫不及待地搶去其工作,由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完成。

要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要經歷一連串的冒險和對未來世界的挑戰的。在孩子的生活里,是沒有「失敗」二字的,所有的體驗都將是「經驗」。

那麼,做「顧問」的最好方法是「開會討論」,家庭會議是素質教育一直提倡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討論來解決。父母從與孩子的談話中所得到的情況,可幫助父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辦。有時父母試圖用簡單的方法去糾正孩子的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思想,如果不能得到任何效果,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思考、選擇的機會,只是簡單地要求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而孩子是不會與父母爭論的;如果父母同孩子的討論走入了歧途,孩子就不願再繼續討論下去,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父母認為他們的觀點不對,在做他們的工作,好讓他們承認錯誤,改換觀點。這時,父母可以先停止討論,把問題放到一邊,過一段時間再找機會談,一定要避免做硬性規定。教育箴言要將孩子當做成年人看待,當他跌倒時,讓他自己爬起來。

Ⅲ 中國的教育真的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了么

這個不能說沒有,但是只要是教育,肯定會扼殺創造力的,無論多自由的教育環境都一樣。。

所以國外教育機構基本都不提倡過早進行教育,一般建議幼兒園以玩樂為主,初小基本不做書本教育,只有到了十一二歲才開始基礎教育。。。

而我國的家長是急不可耐的把小孩送去讀書,巴不得一出生馬上就能上小學。。。

Ⅳ 現在的中國的考試制度,教育制度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創造力和天性,教出來的孩子是那麼的死板 就像個機器人

某種程度上是的,但是目前來看這是比較適合中國的,只有這種方法能普遍提高中國人的文化素質

Ⅳ 正在扼殺孩子創造力的,是那些非常聽話的孩子嗎

鄰居家的孩子名叫小楠,是個特別喜歡"搞破壞"的傢伙,其實他搞的破壞並不是多麼大,也只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瞧瞧這個、摸摸那個儼然成為他的日常。

小楠的媽媽有潔癖,見不得家裡有一丁點亂,所以每次看到小楠搞破壞的時候,她就會非常生氣,甚至會打罵孩子。

時間長了,小楠也害怕了,他漸漸的覺得做這些所謂的破壞一點意義都沒有,不僅被媽媽打還沒有成就感,後來索性就放棄了。

很多孩子都像小楠那樣在無聲期間泯滅了自己的創造力。孩子處在好奇的探索這個世界的時期,很多父母不僅沒有激發和保護他們的創造力,反而一直在扼殺他們的創造力。



在這個知識更新不斷加速的時代,想要孩子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一定要重視創造力的培養。不然孩子再優秀,也只是一顆隨時會被取代的"螺絲釘"而已。

Ⅵ 誰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

是傳統的教育方法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爸媽總是容易把創造力限定在創作藝術品、音樂作品的藝術能力上。簡單地說,創造力就是思考並做出反應的過程,是把想像的事情變為現實的能力,是用獨特的方式建築或者改造現實世界的能力。創造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是孩子重要的潛能之一。

Ⅶ 為什麼教育扼殺了創造力

Ⅷ 現在的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嗎>

現在的教育還是有多種的,各有利弊。
應試教育給部分孩子一個光明版的將來,但一定程度權上的確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與學習興趣,並對另一部分更適合其他方面的孩子造成很大影響;素質教育能夠更全面地發掘孩子的潛能,包括創造力,但有時候卻讓孩子敗在高考這個門檻前。個人比較傾向於素質教育,在保證孩子的興趣的前提下,大部分孩子還是能通過自己的愛好發展出自己的空間。

Ⅸ 那些不經意間扼殺孩子創造力的父母,是怎樣煉成的

孩子在沒有上學的時候,其實父母就是他們的老師教他們在生活中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家長沒有很好的教育的話,那麼孩子也不可能茁壯的成長。其實在家長的有一些瞬間就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一些行為,甚至會抹殺孩子的一些創造力,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幫助的。有很多的學生他們天生就不喜歡學習,認為學習對於他們來說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情。

如果在平時的時候,他們在生活中能夠找到對於他們來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有很大幫助的。相比較去學習來說,他們也會覺得其他的東西很有意思。這樣長大之後,其實相比較讓孩子去學習,對他們的思維創造能力也就幫助越大。

如果是一個成績非常差的學生,他們如果在其他的地方非常優秀的話,那麼他就有可能會超越其他的學生。但是如果家長在平時的時候扼殺了他的創造力,那麼漸漸的他也就會失去了樂趣,覺得生活沒有意思。那些父母總是在不經意間去扼殺孩子,其實他們以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是為了孩子好,孰不知這些行動只會害了孩子,而且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幫助。而且在長大之後他們有了獨立思維之後,會覺得家長對於他們的這些束縛,就是在控制他們產生了叛逆的心理。

Ⅹ 教育扼殺創造力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版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權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或許,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

與扼殺兒童創造力的教育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