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口語發明

口語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4 17:21:38

1. 雅思口語中part2談重大發明的時候可以談機器人嗎

你好,雅思口語中part2談重大發明的時候可以談機器人嗎?我們第二部分的考題基內本上是容五大原則:人,物,地點,事件,媒體。

  1. 在講五大原則任何一個的時候,務必把這個原則與你聯系在一起,開頭的時候有個主題句,通過這句話引入下面的支持觀點,這個主題句可以通過一到兩句話來完成,但最好是對你有影響的。描述這個人---對你有影響;描述這個物----對你有意義;描述這個地點---對你有回憶等等

  2. 支持觀點,在這里要注意,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會用觀點來支持自己,但太過於白話文,大部分用例子來支撐,部分考生喜歡用For example,First , secondly, last but not the least來講分論點,但這樣給考官的感覺是在背作文,而不是真正的口語。在S這的觀點一般是需要比較正式點的語言,每講的一句話最好不少於5個單詞以下,但最好不超過5句話。

  3. 例子是TSE方法中最重要的, E講的例子必須是發生在你身上,感受到的,經歷過的,而不是發生在你身邊。只有這樣才會對你產生具大的影響。

希望對同學有幫助!

2. 英語是誰發明創造

英語的發明人已經無從考證,英語的最早形式被稱為古英語或盎格魯撒克遜語(公元550-1066年)。古英語是由一組北海日耳曼方言發展而成的,這些方言最初是由日耳曼部落(稱為角羚,撒克遜人和黃麻)在弗里西亞,下薩克森,日德蘭和瑞典南部沿海地區所說的。

從公元5世紀CE,盎格魯-撒克遜人定居英國的羅馬經濟,行政崩潰。到了7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日耳曼語在英國占據了主導地位,取代了羅馬不列顛的語言(43-409 CE)。

古布立吞語,一個凱爾特語和拉丁語,被帶到英國羅馬人佔領。英格蘭和英語(最初是Ænglaland和Ænglisc)是以Angles命名的。



英語的音系

英語音系學是指對英語音系(亦即聲音系統)的研究。正如所有語言,無論考慮歷史與否,英語口語的發音因不同方言而異。

這種變異在英語特別明顯,因其在廣泛地區使用,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紐西蘭、英國和加勒比海英語國家等國的主要語言,在世上每一個州都有人以之為母語或第二語言。

英語並沒有決定性和國際承認的標准,所以不同國家的英語有時可能妨礙溝通。雖然如此,不同地區的英語口音仍能互相理解。

3. 人是怎麼發明語言的

語言的用途是思想交流的工具,種類包括口語、手語等等。
因此,內語言是不是某個人發明容的,是人類群體之間共同約定的。

動物也有自己的信息交流方式,但是目前認為動物沒有思想,所以他們的交流算不上語言。

文字則是人類思想的書面表現形式,同樣是由群體共同創造的。

4. 叫狗,叫貓等口語是怎麼發明的

你叫喵喵喵 或者汪汪汪 他們也會有反映

條件反射罷了

5. 人的語言是誰發明的

語言的抄用途是思想交流的工具,種類包括口語、手語等等。
因此,語言是不是某個人發明的,是人類群體之間共同約定的。

動物也有自己的信息交流方式,但是目前認為動物沒有思想,所以他們的交流算不上語言。

文字則是人類思想的書面表現形式,同樣是由群體共同創造的。

6. 口語交際(寫一段話))介紹自己的一個小發明(120多字)不要太多

成功源於積累。經過一年培養,我逐漸成了生活上的有心人。我會時不時發現一些問題,認真思考,並在紙上畫設計草稿,必要時也會動手試驗。每當一件發明誕生時,我都會欣喜若狂,開始幻想哪個大公司會生產我的發明。
記得有一次,我媽正在用傳統的桿秤稱量水果,她緩慢的移動秤砣使之保持水平。忽然媽媽一不留神,秤砣滑落掉在地板上,「砰」的一聲。幸好沒傷到人,只砸壞了地板。在一旁的我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傳統的桿秤要移動笨重的秤砣,實在很不方便,能不能改造它呢?我又仔細想了一下,移動秤砣的目的是為了調節平衡,那能不能通過其他方式來調節平衡呢?
我把桿秤的幾個部分在大腦中過了一遍:秤砣,秤桿,掛鉤,提繩。先說秤桿吧,它是一個載體,好像無法通過它來調節平衡:那麼掛鉤呢,物體是掛在掛鉤上的,如果移動掛鉤來調節平衡,豈不是相當於移動笨重的物體,這也排除了。希望只能寄託給提繩了。提繩一般固定在秤桿上,假設提繩可以移動的話(比如將其做成圈,套住桿秤),稱量時移動提繩……貌似可以來調節平衡。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可行的思路,於是迫不及待找來小木棍,細繩等材料,開始試驗我的想法。
試驗很快成功了,證明了這一思路的正確性。不過這項發明的還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是刻度該如何標記。我又開始思考物體質量與提繩移動位置的關系,利用桿杠原理推導,發現兩者成反比。接著我用剛學的描點法畫出了提繩移動位置——物體質量圖像,發現刻度是不均勻的。靠近秤砣一端的刻度比較精確,而靠近掛鉤的一端的刻度較粗略,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桿秤可以測量質量無窮大東西,我命名為「無窮秤」。
「無窮秤」發明成功後,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傳統的桿秤在我家從此不見蹤影,我媽常常拿著她兒子的「無窮秤」向鄰居展示。欣喜之餘,我對發明也有更深的理解:所謂發明,就是融合許多東西而產生新的好東西。發明會涉及到一些理論知識,我感到了課本知識對發明的重要性。
這樣的發明經歷,我在初中經歷了十幾次,鐵證就是那十幾件發明作品。至於初三時一舉拿下五項市級獎,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7. 語言是誰發明的

安生的讀書筆記:赫爾德《論語言的起源》

1.譯序:
背景:關於語言起源的討論:17,18世紀的語言神授觀
孔,盧,赫的世俗語言觀
赫駁斥另兩個人的語言觀以及神授語言觀
語言來源於人類本身:
「當人類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
感覺導致了語言的誕生。語言是為了表達情感而生。
人與動物共有的語言:自然的自發語言
為了創造語言,人類需要「悟性」。
此書的英譯本:F.M.barnard,1969,J.G.Herder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Cul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李 本傑明: Reading in Western Idea of Man,Society and Cultur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第一卷:人類憑借其自然能力,能夠自行發明出語言么?
第一篇:
當人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人的感覺和熱情都通過聲音來表達。
1.個體的感覺之弦是針對其他個體而發的,呼喚著回聲。(安:可見語言具有社會性,是出於交流的需要。)
假定一條自然規律:不要獨自一人感受,要用聲音表達出你的感受。
一個祝願:你用聲音傳達出的感受將為你的同類認可,被感同身受。
生物並不孤立:它與整個自然聯結在一起。
自然為感覺之弦配上了聲音,這便是語言。語言最初為人與動物共有。人為的語言已經排擠了自然的語言。社會文明抑制了激情。但激情仍然在母語中通過重音表達出來。P3(安:重視激情,非理性,也許是盧梭的影響)(母語與民族性有何關系嗎?)
人的本性離動物越遠越難以理解動物。我們只能理解與我們關系密切的種類。自然的語言是每一類動物本身的社群語言(Volkersprache)。
語言應該喚起圖像,圖像會自動說話。
2.形而上學的語言:vs 古老粗野的語言:一切古老民族的語言對於異族來說都是不可名狀的
由字母來表達語音實在太不明確了。一種語言越是生動就越是不可想像通過字母去把握它。P7
語音通過長期的文字使用後就會變得方便而統一,依附於字母。(安:書寫的影響)
語言離起源越近,發音越不清晰,越難記。因此字母其實是很晚才出現的,目的在於方便記憶。P9
詩人,演講家,巫師的魅力在於自然的音。語言是:直接的感覺的語音(兒童的語言)。成人的語言與之完全不同。
駁斥孔的語言觀。駁斥盧梭。

立論:
人以有語言能力而區別於動物
動物的藝術本能與其生存范圍成反比。人的生存范圍大,所以人的藝術能力弱,沒有動物的語言。
動物的生存范圍越大,感覺分工越細。動物的語言表達了強烈的感性的表象,是與生俱來的,絕對自然的。
動物的語言是源於強大專一的本能。P37

第二篇
(語言與第一個區分特徵一起誕生)
1.人類高於動物,不是因為程度上的差別而是種屬的不同。人之為人就在於他有語言。語言是人的本質所在。人的感官與想像力因為有更廣闊領域而自由了。人因此不得不拋棄本能。人因此而以自身為行動的目的。人的力量所具有的這種傾向就是「知性」(Verstand)或理性(Vernunft),或者意識(Besinnung)。是人的感性本質和認知本質、認知本質和意願本質的結合形式,是全部力量擇取的發展方向。P22不論在何處,心靈都是一個不可拆分的整體。
理性能力是人的種屬特徵,是相對感性和本能而言的全部思維力量。
人是一種能悟識的生物。兒童有理性,但是不成熟。P24
2.沒有什麼「純粹的理性能力」。只存在感性與理性的此消彼漲。
當人處在他獨有的悟性狀態中,悟性初次自由地發揮作用,他就發明了語言。所以語言的發明對於人來說是自然的。
思考能力和自然:
確認行為:第一個被意識到的特徵就是心靈的詞。語言就這樣發明了。eg:過來一隻咩咩叫的羊。沒有獅子那樣阻礙認識的本能,沒有強迫遠離的感官,所以人的內在意識可以發揮作用,以人的方式認識到羊。叫聲是一個聽到的符號,心靈通過它想到一個明晰的概念。在心靈中發現語言的起源。認為語言源於社會的預定和協調的說法沒有道理。
人類心靈在沒有語言和社會參與的情況下也必須能夠發明語言。這是他與自己心靈的契約。P29
區分的特徵成了心靈內在的符號。(安:心靈內部應該是有一個結構)
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性和人性,又怎麼能把理性和人性教給他呢?P33
詞的內在而必要的發生是明確的意識行為的標記。
重點:語言乃是我們人類種屬外在的區分特徵,正如理性是人類的內在區分特徵一樣。確認就是命名(安:喜歡這句話,我也是這么認為的)。P36
思想是心靈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是交往聯系的手段。
結論:第一個區分特徵對於自我是區分的符號,對於他人是傳遞訊息的詞。(個體自己確定能指所對應的所指,人與人通過能指發生交流,但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所指。由於所指的隱私性使得能指無法完全承載和支撐所指,帶來了交流的障礙,正如不同民族之間語言無法通約: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心靈的母語。)
第三篇
語言要素的最早標記是什麼?聽覺。大自然通過聽覺向他展示自身。「這樣,他就有了一部小小的詞彙(疑為詞典),等待著發音器官給它們打上印記。」P39
真理就是:「人依靠知性統治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語言之母;從物體發出的聲音中,人提取出區分特徵,從而構成一種生動的語言。」
原初的語言里,發聲的動詞是最早的生命要素。只有行為、活動,而沒有行為主體。只有謂語,沒有主語。(安:因為人只有先認識到他者,才能意識到自我的邊界和自我……)
語言的全部構造方式正是人類精神的發展方式,正是人類發現的歷史。動詞是語言的根基,名詞是從動詞發展來的。P41
感性的人邁出的兩步:一,名詞由動詞發展而來;二,具象轉變為抽象。(安:二者是否就是同一回事呢?但動詞其實也有某種概括性。具象轉化為抽象似乎意味著能指和所指的距離變大,符號化。)P42
「人與周圍的所有事物建立起關系,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在對他說話,都在為了他的利益行動或與他抗爭;而他則要對它們作出反映,或贊同或反對……人類思維的所有這些痕跡都刻在了最早的名稱上面!」P42正是這類感情決定了語法上的性。(語言發明者)他的感覺和情感匯合在一起。「語言中的詩情畫意和性別區分反映了人類的興趣,而言語彷彿成了人類生殖手段的延續。」P43(安:可見語言本身是帶有非理性因素的,不過,這非理性本身是和理性相融合的。其實人本身就是這樣,不存在純粹理性/非理性的人。)
詩歌比散文古老,是一切生物的自然語言,是心靈的詞典,充滿激情。
最早的人類語言是歌唱。從純粹感覺的發聲中不可能產生出人類語言,因為還缺少每一種生物用它自己的語言進行的命名活動。(安:這就引入了外界,而非只是自我。語言建構起人與世界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屬於人,卻又指向外界。)
「整個自然都在鳴響、歌唱,而人要運用其知性,把握其感覺,盡可能地運用其器官,才能形成自己的歌唱,他的歌唱可以說是一台匯集了所有自然聲音的音樂會。……是一切生物的語言在人類語聲的自然音階內獲得的表達!」P45
「知性把語聲鑄成區分特徵,語聲於是成為詞。」P46
那麼那些不發聲的事物呢?
觸覺。
因此得出兩個論點:
(1)一切感官都只不過是心靈的知覺方式,而通過區分特徵,心靈形成明確的概念,與此同時產生了內在的語言。(2)一切感官都只是一個統一的心靈的觸感方式。一旦這種觸覺明晰起來,升級為一個區分特徵,詞作為外在語言的符號就產生了。
結論:聽覺是中介感官,成為通往心靈的門徑。
(1)面對外部刺激,聽覺是人類各種感官的中介。P50(將觸覺作為首要感官的世界太小,將視覺作為首要感官的世界太大。聽覺居中。)通過聽覺,每一種感官都有了語言能力。這樣,人所看到的,觸摸到的,就都可以發出聲來。通向語言的感官於是成為我們的中央聯系感官,我們成了擁有語言的生物。(安:其實未必然,否則怎麼解釋聾子也可以認識世界呢?作者對聽覺如此重視,是因為語言主要表現為語音的形式。他認為人是通過語言來把握世界、跟世界打交道的。其實人內在的理性可以與外在的各種符號(各種感官的對象)相對應,而不只是聲音。於是……人是符號的動物。)P51
(2)就清晰明確性而言,聽覺是適中的感官,因此便是達到語言的首要感官。(觸覺太含混,視覺太明晰)通過多樣性(觸覺含混的多樣性和視覺清晰的多樣性)的統一,通過區分特徵的確立,語言便產生了。
(3)就生動性而言,聽覺強弱適中。(觸覺太熱情,視覺太冷漠)(安:這樣說很勉強。不如說是因為說話最不消耗能量,最便於傳達信息。你可以不摸,你可以不看,但你不能不聽見。)
(4)從作用的時間來看,聽覺長短適中。(觸覺太突然短暫,視覺太繁亂。)(安:突然想到我們的時空觀念,所謂的三維時空,其實只是建立在視覺(空間)和聽覺(時間)的基礎之上。觸覺在其中沒有地位。想像一個瞎子的世界……)
(5)從自我表達的需要看,聽覺適中。(觸覺太含混;自足;視覺不需要表達。)聽覺與運動相連,通過運動獲得表達。(那麼啞語又放在什麼位置呢?)
(6)從發展來看……觸覺最先出現,之後是聽覺,再是視覺。
人類本性的組織因此是註定要造出語言的組織。P54
繼續討論:
(1)語言越古老原始,其詞根就越能看出感官的相似性。(安:就是通感。也許如莊子所說,最初的感官就是一個混沌的整體。)
(2)語言越古老原始,人的感官就在詞根里越交織成一團。最早的語言發明者必須把觀念從一種感覺中強行分離出來,並把它傳遞給另一種感覺。觀念越不能為感覺和聲音所把握,自我表達的需要就越強烈。P56
強烈的自我表達需要。比喻精神活躍在所有的原始語言里。P56(因為想要表達,就努力尋找詞彙。……而我已匱乏這熱情。)
值得注意:
「最貧乏、最古老、最原始的語言無疑是在東方,在它裡面,感覺的轉移最為明顯,比喻的用法根深蒂固。顯然,想要為這樣一種語言編一部詞源詞典,肯定非常困難!一個詞根有不同的意義,它們都從一個詞義派生而來,自然也就應該歸朔至同一源頭;但這些意義是由含混不清的感覺、轉瞬即逝的次要觀念和同時發生的感知行為聯系起來的,而所有這些都發自心靈深處,難以用規則把握!此外,這些意義間的聯系極有民族特點,反映著一個生活在特定地域、特定時期、特定自然條件下的民族(即語言發明者)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觀查方式,所以,北方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幾乎不可能恰當地表達這類意義,不得不用冗長而又缺乏感情色彩的語句來轉述。(安:民族因此也就成了自然的產物。民族和語言成了捆綁在一起的「本體」。要點在於,他完全忽略了語言也有人造性的一面,也沒有涉及語言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影響。民族亦如是。)(安:他只注意到了語言(方言之別),沒注意到言語。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詞彙。即使個體無可選擇地出生在一個發明語言的民族之中,他還有自己選擇如何運用語言的空間,即使是最平庸最缺乏個性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每個人都發明著自己的語言。歸根結底:語言的分歧是源於生活的分歧,--個體的生活,群體的生活。分歧普遍存在,大小不一而已。)再者,這些意義本是生存所迫的產物,是在激情之中、在感覺的刺激下,為應付表達的不足而生成的;如今要想了解它們,就必須找回同樣的情感,試問誰會有這份運氣?!(安:可見,這樣的語言觀源於東方他者而建構,東方原始民族是高貴的野蠻人,其語言更接近自然。典型的浪漫主義。註定是民粹主義的:社會較低階層也更接近於自然。)最後,在這樣一部詞典里,要把產生自不同時代、不同動機和不同思維方式的詞及其意義搜集起來,即無窮地擴大詞的當前定義--這是一項多麼艱難的工作!要具備多麼敏銳的眼光,才能洞察育成詞義的那種環境和條件;要有何等的判斷力,才能對不同時代的意義作出不偏不倚的解釋!(顯然把詞義看成是穩定的,可以抽離於語境的。於是將語言本體化了。實際上,語言只是我們運用它成的樣子,只在使用中存在:萬物皆流。) 語言源出於人類本身(安:語言與民族、與人相互定義,赫爾德樹立而卡西爾刪除了的是民族這個項,而安德森則解除了語言和民族的項。安德森似乎認為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把自己想像得不同;而我認為正好相反,人是不同的,不同到每個都不一樣,這其實是一回事,表述不同而已)。P58
但鑒於許多原因,我不相信最早的人類語言的起源可以被完全闡釋清楚。
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事實:「豪放粗獷的語詞比喻源於最初的語言發明活動。但後來,在迫切的需要不復存在後,出於單純模仿的嗜好或對古典時期的愛好,人們不僅保留下原有德比喻和形象,而且予以了發展和提高。這樣就出現了語言發明之初根本沒有的現象,即貌似崇高的荒誕不經,晦暗不明的詞語游戲。……這就是所有近代語言的命運,而本來它們的初始形式卻那麼剛硬豪放。」「整個法語便是建康理性的散文,一開始就幾乎沒有詩人所特有的詩化語詞。但是,東方民族、希臘人、英格蘭人以及我們德意志人難道也是這樣的嗎?」P58(安:從表達到模仿是語言的墮落)
(3)一種語言越原始,各種感覺在它裡面越是頻繁地纏結混雜起來,對這類感覺就越難以加以精確、邏輯的歸整。(安:由此想到了卡西爾的「前邏輯」)在這樣在一種語言里,同義詞異常豐富;雖然欠缺不少重要的東西,它仍有大量不必要的冗餘成分。P59
「為描述石頭,發明了七十個詞,同時卻沒有詞來表達一切必要的概念、內在的感覺和抽象;一方面充斥著無用的冗餘,另一方面又苦於極度的貧乏,不得不求助於大量的比喻和不合邏輯的詞語,--語言被設計得這么糟糕,而有人卻還以為這是神的安排!」(安:有時候一篇文字只是為了解釋一個詞語;比喻的存在彌補了語言的不足,使描寫的窮形盡相成為可能:我們可以依此逐步去印證)
從人的角度去考慮就好解釋了:先驗的思考越少,感性的創造越多,同義詞也就越豐富。P60
同義詞大量存在這種奢侈現象(語言的形式特徵)反映了民族性格的不同:每一種這樣的同義詞都與特定民族的習俗、性情和起源相關聯,但不論在哪裡,都可以看到人類精神在進行創造。(安:人類精神成了創造的主體,人本主義)
(4)任何語言都是通過聲音和感覺而形成的一種抽象。語言越原始,抽象的東西就越少,感性的東西則越多。P61在語言最深在的內里根本不存在任何一般概念或抽象。觀念若未被用作明確的特徵,便沒有相應的詞。
正是由於人類理性離不開抽象,每一步抽象又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才必須包含在每個民族的抽象概念之中,即,語言既是理性的工具,也是理性的映像(Abdruck)。但是,每一種語言里的抽象概念既不多於、也不少於一個民族的能力所及。並且,任何一個抽象概念都是經由感官形成的,在一開始無非就是感性的表達,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說使出於神的安排,語言從頭至尾完全是人的屬物。(安:明顯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概念來自感官)
(5)語法即關於一種語言的哲學。所以語言越原始語法越少。最古老的語言僅僅是一部自然的詞典。(安:想到詞典的出現就意味著語言的自覺,也意味著語法的自覺)P65
一些說明:
1)變格變位是對名動詞用法的限定或縮簡,語言越原始,限定越不規則,語法的發展顯示出人類理性的成長。
2)動詞先於名詞產生,名詞由動詞抽象而來,故原始的語言變位形式越多,動詞在各種變位之間移來挪去(但那不是真正的變位)。「人類心靈最早的詞典是一部生動的敘事詩,記錄著有聲的、行動的自然,所以,最早的語法可以說就是一種哲學的嘗試,企圖把這部敘事詩變成更規律的歷史。」P66
3)過去時是動詞的基礎,但在初始階段,過去時幾乎也用來表示現在。
4)在所有近代哲學語言里名詞的變化比動詞更加細微,但動詞受到更規律的限定。古老的語言則缺乏規律,搖擺於現實和可能之間。
5)活生生的語言中,詞彙的大量描繪成分起到了語法的作用。
6)利用發音區別使詞義變化。
7)語言藉助理性而發展,當語言邁出了最初的幾步之後,理性也藉助語言而不斷進步。(安:對進步的信仰)


以上從兩方面證明了人類發明語言的能力:從內部,即從人類心靈出發;從外部,即從人的機體組織、從所有語言和民族的相似性出發。後一方面又包括兩個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對象是一切言語的構造成分;另一方面,對象是語言與理性一同發展起來的全部過程。

8. 關於20世紀最偉大發明的英語稿子(口語作業,對話形式)

肌紅蛋白環境的淡淡的額不大於驕傲不不不不

閱讀全文

與口語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