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榴彈炮

發明榴彈炮

發布時間:2021-08-04 17:02:43

『壹』 最早的榴彈炮起源於什麼時候

榴彈炮──榴彈炮是一種身管較短、彈道較彎曲的中程火炮,榴彈炮口徑較大,殺傷威力大,並可打擊山背後的目標。最早的榴彈炮起源於15世紀義大利,德國的一種炮管較短、射角較大、彈道彎曲、發射石霰彈的滑膛炮。16世紀下半葉,出現了爆炸彈。17世紀,在歐洲正式出現了榴彈炮的名稱,它是指出身爆炸彈、射角較大的火炮。最先裝備榴彈炮的是一支由荷蘭裔士兵組成的英國部隊。

在此後的漫長歲月里,榴彈炮有了很大發展。從17世紀到今天,榴彈炮的身管長度與口徑之比由6─8倍加大到30─44倍,火炮最大射角由12 。加大至75 。,最大射程由1000多米增大至25 000米,現代火炮增程榴彈的射程可達到30 000米。在歷史上和現代炮兵中,榴彈炮一直是使用量最大的炮種。

『貳』 榴彈炮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榴彈炮是火炮家族中的「老大哥」。15世紀時,在歐洲戰場相繼出現了一種炮管較短,發射石霰(xiàn)彈的滑膛炮,這就是最早的榴彈炮。後來,隨著火炮的發展,人們給各種火炮起了不同的名字。由於這種火炮能夠發射用於殺傷敵方作戰人員、破壞敵防禦工事和其他設施等的榴彈,人們便把它稱為榴彈炮。

最初的榴彈炮是發射一種石頭制的「開花彈」,它是把大圓石頭的中間掏空,裡面裝上炸葯,並安上信管,用以殺傷敵人和破壞敵方的防禦設施。後來,榴彈炮開始採用一種帶木製信管的球形鐵制或鉛制爆破榴彈。這種彈威力較大,能破壞敵人堅固的石質工事。

以後,英國什拉波聶里等人又研製成功了球形榴霰彈、群子彈等炮彈。它是在球形榴彈內預制許多破片或鐵球,炮彈爆炸後高速飛出成群的破片和小球殺傷敵人,從而使榴彈炮的威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球形爆破榴彈和榴霰彈的殺傷面積較大,適合於殺傷敵人有生力量,也可用來攻城和破壞障礙物後的工事等目標。因此,榴彈炮多被各國軍隊用來裝備攻城部隊和要塞炮兵,後又多用於野外交戰。

為了增大火炮的威力,19世紀中葉,義大利人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門發射長圓柱形彈丸的線膛炮,從而使炮彈威力、火炮射程和射擊精度等大為提高。到19世紀後期,各國普遍把榴彈炮由前裝滑膛炮改為從炮尾裝填炮彈的後裝線膛炮,而炮彈也由球形爆炸彈變成了長圓柱形炮彈。發射出的炮彈在空中能高速旋轉,以保持飛行穩定。

首先改用後裝線膛榴彈炮的是奧地利和英國。1859年,這兩個國家就把後裝青銅線膛榴彈炮裝備於野戰炮兵中。改為線膛榴彈炮後,火炮射程增大了1~1.5倍,射擊精度提高了4倍以上。在1866年的奧普戰爭(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戰爭)中,後裝線膛榴彈炮充分顯示了巨大威力。

1897年,法國人發明了反後坐裝置,榴彈炮的結構由鋼性炮架轉變為彈性炮架,從而使榴彈炮的發射速度大為提高,成為當時作戰中使用的速射炮。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榴彈炮被參戰各國廣泛採用,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叄』 火炮的原理是什麼

火炮,發明於中國,是利用機械能、化學能(火葯)、電磁能等能源拋射彈丸,射程超過單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口徑不小於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擊武器。

據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最早的火炮文物。

火炮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准,火炮有多種分類方式。

按用途,可分為壓制炮、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艦炮、海岸炮和航空機關炮等。壓制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加榴炮)、迫擊炮和迫擊榴彈炮(迫榴炮),有些國家將火箭炮也歸入壓制炮。

按彈道特性,可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迫擊炮和迫擊榴彈炮;

按運動方式,可分為自行火炮、車載炮、自運炮、牽引火炮、騾馬挽曳火炮、騾馬馱載火炮、攜帶型火炮和固定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火炮

『肆』 加農炮、榴彈炮、迫擊炮、有何區別!

我的理解:
加農炮:在火葯的發明之後,加農炮的發展引起了攻城戰的重大變革。加農炮是由一位德國僧侶於公元第14世紀發明的,早期的加農炮利用火葯發射石塊或鐵球。加農炮迫使大部分的防禦工事要重新設計,因為圍繞大部分城市的直立高牆很容易被直接射擊的方式破壞。這就是君士坦丁堡城牆的命運,一千多年以來它們已對抗過無數次的攻城戰。加農炮很快地在戰場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拿破崙時代,法國士兵對加農炮的保養最好,因此常常能在戰斗中佔得先機。
加農炮是一種身管較長、彈道平直低伸的野戰炮,它最早起源於14世紀,到16世紀時,歐洲人便開始把這種身管較長的炮稱之為加農炮,當時身管長為16~22倍口徑。18世紀,身管長一般為22~26倍口徑。二次大戰前後,口徑在105~108毫米之間的加農炮得以迅速發展,炮身長一般為30—52倍口徑,初速達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
加農炮按口徑可分為:小口徑加農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徑加農炮,76~130毫米;大口徑加農炮,130毫米以上。按運動方式可分為:牽引式、自運式、自行式和裝載到坦克、飛機、艦艇上載運式4種。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艦炮、海岸炮均屬加農炮之類。
簡而言之,加農炮是一種古老的,水平發射的炮。

榴彈炮是一種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面目標的中程火炮。榴彈炮口徑較大,殺傷威力大,並可打擊山背後的目標。最早的榴彈炮時起源於15世紀義大利、德國的一種炮管較短、射角較大、彈道彎曲、發射石霰彈的滑膛炮。16世紀下半葉出現了爆炸彈。17世紀,在歐洲正式出現了榴彈炮的名稱,它是指發射爆炸彈、射角較大的火炮,最先裝備榴彈炮的是由荷蘭裔士兵組成的英國部隊。
榴彈炮彈道較彎曲,彈丸的落角很大,接近沿鉛垂方向下落,因而彈片可均勻地射向四面八方。榴彈炮可以配用燃燒彈、榴彈、特種彈、殺傷子母彈、反坦克布雷彈、反坦克子母彈、末制導炮彈、化學炮彈、核炮彈、碎甲彈、制導彈、增程彈、照明彈、發煙彈、宣傳彈等多種彈葯,採用變裝葯變彈道可在較大縱深內實施火力機動。
榴彈炮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早在17世紀歐洲就把這種射角很大的炮稱為榴彈炮,19世紀開始採用變裝葯,一次大戰時炮身長為15~22倍口徑,最大射程達14;2公里。二次大戰中,炮身長為20~30倍口徑,最大射程達18.、公里,初速為635米/秒,最大射角65」。目前,炮身長為45倍口徑,英國的As90式155毫米自行炮正在研製52倍口徑,最大射程為24公里,採用火箭增程彈可達30公里,初速為827米每秒,最大射角75」。我們又稱這種長身管的榴彈炮為加榴炮。

迫擊炮。。。。。。迫擊炮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的一種有效的壓制兵器,是步兵極為重要的常規兵器。如今,走過百年的迫擊炮更像一個頑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種高新技術兵器爭奇斗艷,而自己卻靜靜地佔據著陸軍裝備的一席之地。
迫擊炮是對遮蔽目標實施曲射的一種火炮,多作為步兵營以下分隊的壓制武器。其最大本領是殺傷近距離或在山丘等障礙物後面的敵人,用來摧毀輕型工事或橋梁等,也可用於施放煙幕彈和照明彈。
迫擊炮的名稱源於兩方面:一是操作簡便,彈道彎曲,可迫近目標射擊,幾乎不存在射擊死角;二是炮彈從炮口裝填後,依靠自身質量下滑而強迫擊發,使炮彈發射出去。
看過亮劍嗎,日軍與中國軍隊使用的小鋼炮就是啊!

『伍』 炮彈的發明和完善都經歷了什麼

所有早期的炮彈都不能爆炸,而是靠沖力來破壞或摧毀單個的目標。能爆炸的炮彈大約14世紀末才出現,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聖博尼法斯的戰斗中使用了安有導爆索的炮彈,威尼斯人1376年在賈德拉也使用了這種炮彈。使用這種帶導爆索的炮彈對炮手來說是極其冒險的:首先要在銅制或鐵制的炮彈殼內裝上炸葯,再安上引線,將其點燃,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放進炮膛內。結果是許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當即喪命。

1510年,又出現了鑄造的整發彈和球形實心彈。這些炮彈由稱作「榴彈炮」的特種火炮發射,彈上裝有彈托裝置,可以使「彈眼」和引信准確地對准炮膛軸線,朝向炮口。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開始研究榴霰彈。直到18世紀晚期,人們都把炮彈稱為「槍榴彈」,這個詞原意指「石榴」,因為彈殼內的炸葯看起來象無數的石榴籽。

英國人施拉普內爾於1784年發明了子母彈,裡面裝的炸葯不多。而在此以前設計的炮彈都裝葯甚多,因為人們認為是用爆炸力量使彈片向四面八方飛散的。施拉普內爾的想法是只用足夠的炸葯炸開彈殼,讓彈殼內的若乾子彈以炮彈原來的速度繼續向前飛。子母彈於1804年在蘇利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應用,但由於炮彈在離開炮筒時要點燃炸葯,給子母彈預點火,所以很難掌握時機。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進了這種炮彈,用鐵片隔膜把炸葯和引信與彈頭隔開。他的炮彈在1864年開始使用,稱為「隔膜彈」。

由於博克塞引進了時間准確的引信,從1867年起,標准炮彈有了很大的改進。1882年,黑色炸葯首次為苦味酸所取代,接著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開始用無煙火葯。至此,炮彈已發展成熟了。

炮彈的種類現代炮彈的種類繁多,達上千種。若按用途分,可分為主用彈、特種彈、輔助彈3種。

主用彈即直接殺傷有生力量和摧毀目標的炮彈,如殺傷彈、爆破彈、殺傷爆破彈(這3種俗稱「榴彈」)以及混凝士破壞彈、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縱火彈、化學彈、霰彈等。特種彈即完成特定戰術任務的炮彈。如發煙彈、照明彈、宣傳彈、曳光彈、干擾彈、電視偵察彈等。輔助彈是部隊訓練和靶場試驗等非戰斗使用的炮彈。如訓練彈、教練彈、試驗彈等。

按裝填物的類別,炮彈可分為常規炮彈、原子炮彈、化學炮彈、生物炮彈等。

按配用炮種可分為加農炮彈、榴彈炮彈、坦克炮彈、航空炮彈、高射炮彈、岸(艦)炮彈、迫擊炮彈和無坐力炮彈等。

按裝填方式可分為定裝式炮彈和分裝式炮彈。定裝式炮彈的彈丸和葯筒結合為一個整體,發射葯質量固定不變,發射時一次裝入炮膛。分裝式炮彈根據有無葯筒,可分為葯簡分裝式和葯包分裝式。葯簡分裝式炮彈發射時先裝彈丸,再裝發射裝葯,射速較慢,但能改變發射葯量,以獲得不同的初速和射程;葯包分裝式炮彈沒有葯筒,發射時將彈丸、發射葯包和點具分3次裝填,依靠炮閂來密閉火葯燃氣,其射速更慢。

按彈丸穩定方式可分為旋轉穩定和尾翼穩定兩類。旋轉穩定炮彈由線膛炮發射,出炮口時獲得高速旋轉而產生陀螺效應,使彈丸穩定飛行。尾翼穩定炮彈可在滑膛炮或線膛炮上發射,利用其尾翼使氣動力壓心移到質心後面,形成穩定力矩以保持彈丸飛行穩定。

按彈徑與火炮口徑的配合可分為適口徑、次口徑和超口徑3種。次口徑炮彈的彈徑小於火炮口徑,初速高,有些穿甲彈和殺傷彈力提高威力和射程就採用這種結構。超口徑炮彈的彈徑大於火炮口徑,彈丸露於炮口外,可獲得較好的毀傷效果,如迫擊炮彈、長榴彈等。

對付活動目標的末制導炮彈火炮對付的大多是固定的點狀目標或集團群體目標,所以一般使用具有顯著殺傷爆破作用的榴彈,如果要對付遠距離的活動點狀目標,普通炮彈就無能為力了。於是美國首先為其155毫米火炮研製成功了激光半主動末段制導炮彈——「銅斑蛇」。

發射這種「銅斑蛇」炮彈時,火炮就象發射普通炮彈一樣,把末制導炮彈送到目標附近的上空,飛行到靠近目標的一定范圍時,接收到來自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開始制導飛行,直至命中目標。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靠另外一個激光目標指示器照射到目標上,所以是半主動式末制導炮彈。這種未制導炮彈集中了許多優點,如火炮初速高、彈丸飛行大部分時間靠自然彈道飛行、不會受到外來干擾、彈丸在飛行最後階段可改變飛行彈道追蹤目標以及命中精度高等,使大炮真正具備了攻擊遠程活動點狀目標的能力。

炮彈的構成現代炮彈由彈丸和發射裝葯兩部分構成。彈丸包括引信、彈體和裝填物,用以殺傷有生力量和摧毀目標。引信是利用目標信息和環境信息,在預定條件下引爆或引燃彈體戰斗部裝葯的控制裝置。發射裝葯包括發射葯、葯筒、底火和輔助元件。發射葯是發射彈丸的能源,葯筒用來連接彈丸、底火和盛裝發射葯,保護發射葯不受潮或損壞。發射時,筒體膨脹,與火炮葯室貼緊以密閉火葯氣體。底火受火炮機械或電的作用發火,點燃發射葯,產生膛壓推動彈丸運動。

『陸』 火炮是何時發明的

據目前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代是我國古炮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公元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北宋仁宗時期編纂而成的《武經總要》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該書遍收歷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輯錄了10多種古代樣炮,並附有火炮圖形。

據考證,我國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個世紀。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軍隊揮師征戰,能夠打敗交戰國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發展使用。

(6)發明榴彈炮擴展閱讀:

火炮的發明過程:

東漢時期,魏國曾發明過一種拋石的機械,它可以把石塊拋出很遠以殺傷敵人。這種炮也稱之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葯箭,火葯箭始於唐末宋初年間。即在箭頭上附上火葯,點燃後發射出去。我國歷史上試制火炮的先驅者是公元1000 年的唐福和1002 年的石普,他們所製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金屬炮的發明和製造,中間經過了100 多年的時間。由於火槍和突火槍的射程有限,人們想通過提高槍膛里的爆炸力,來延長其射程。但由於突火槍的槍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裝多了又會炸傷自己人。遲至元朝,終於出現用銅或鐵鑄成的筒式火炮,這類炮統稱「火銑」,又因為它威力大,被人尊稱為「鐵將軍」。

『柒』 中國自行火炮發展史

雖然我國擁有了新型自行加榴炮和卡車載加榴炮,但是由於其高昂的成本不能完全替代我國數量龐大的壓制火炮,還需要一種性能不錯的牽引加榴炮來替代我國目前大量裝備的59-1式加農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60式122毫米加農炮。我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45倍口徑身管155毫米牽引加榴炮--W一88型,但是由於其固有缺點,該炮並沒有進入炮兵裝備序列。那麼未來可供我國使用的牽引加榴炮就只有39倍徑和52/54倍徑155毫米牽引炮兩個選擇。52/54倍155毫米牽引加榴炮的重量普遍達到14噸以上,對於我國這樣需要在幅員遼闊的國土上機動的炮兵部隊來說,其重量過於龐大;而同樣採用52倍身管的「凱撒」155毫米卡車炮自重不過18噸多一點,卻擁有了幾倍於前者的機動性。39倍155毫米榴彈炮的戰斗全重最輕只有6~7噸,與我國大量裝備的59-1式130毫米加農炮重量相當。輕量型155毫米火炮更是達到了4噸,不僅可以牽引還可以用直升機吊運。

綜上所述,39倍身管、18.8升葯室的榴彈炮比較適合我們,滿足我們未來對於牽引榴彈炮的需要。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通過炮架採用大量輕合金來實現火炮減重,但由於使用了較大制退效率的制退器使得炮口沖擊波嚴重,炮兵工作環境惡劣。為了改善炮兵工作環境,我國39倍榴彈炮在炮架採用輕合金的同時,必須注意炮口沖擊波的影響。採用二維後坐技術來承受更大的後坐力,以便使火炮得以試用制退效率較小的制退器。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我國39倍牽引榴彈炮的重量應該可以達到6噸以內。
假如我國未來要發展輕量型155毫米榴彈炮,無非就是在上述兩種火炮設計思路選擇其一。我國曾經研製了全液壓炮架的122毫米試驗榴彈炮,最終由於液壓管路的易損性而將其放棄,因此在超輕量155毫米榴彈炮上採用液壓炮架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採用鈦合金方案的成本較高,但是可靠性和炮重上都較液壓炮架有較大優勢,筆者更傾向採用鈦合金炮架。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我國來說,6噸左右的39倍155毫米牽引榴彈炮和更輕量型155毫米榴彈炮兩者不能互相替代。從目前M777的情況來看,在實現了輕量化後,其射擊精度和射擊穩定性不如M198型牽引榴彈炮.

『捌』 世界上第一門榴彈炮是誰發明的

世界第一門真正的迫擊炮則誕生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期間,發明者是俄國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維奇。當時俄國與日本為爭奪中國的旅順口而展開激戰。 俄軍占據著旅順口要塞,日本挖築塹壕逼近到距俄軍陣地只有幾十米的地方,俄軍難以殺傷日軍。於是尼古拉耶維奇便試著將一種老式的 47mm海軍臼炮改裝在帶有輪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一種長尾形炮彈,結果竟然有效殺傷了塹壕內的日軍,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這門炮使用長型超口徑迫擊炮彈,全彈質量11.5kg,射程為50~400m,射角為45 °~65°。這種在戰場上應急誕生的火炮,當時被叫作 「雷擊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擊炮。 據統計,二戰期間地面部隊50%以上的傷亡都是由迫擊炮造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迫擊炮「利特爾·戴維」就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現存放於美國馬里蘭州軍械博物館。該炮的口徑為 914mm,炮筒質量為65 304kg,炮座質量為72 560kg,發射的炮彈質量約為1 700kg。它是為當時盟軍正面攻破德軍「齊格菲」防線而秘密設計製造的。然而,這門獨一無二的迫擊炮剛剛造好,戰爭就結束了。因此該炮還沒有來得及放一炮,就宣布退役了。
求採納

『玖』 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元朝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的銅炮,這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回炮。
小說答中的一聲炮響,指的不是作戰用的炮,你問的是大炮還是? 唐朝晚期才正式發明的火 葯,而在漢末,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的評書中,常會出現「某某方向突然一聲炮響,殺出一隊人馬來」,這里的炮其實不是爆竹,更不是大炮而是一種瓦製作的鼓。

閱讀全文

與發明榴彈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