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視我愛發明花椒採摘機田文君人聯系方式
陝西渭南來白水縣的源田文君發明了一種花椒採摘機。機器主要由腰挎鋰電池,手柄和割刀組成。通過偏心桿使動刀進行往復運動,配合定刀收割花椒,速度勝於三名人工。經過測試,這款機器不僅適用於花椒的採摘,對枸杞等經濟作物的收獲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我愛發明》 20141030 巧採花椒)
Ⅱ 豆角摘得越多,長得也就越多,這句話有什麼科學依據
豆角如何增加產量?你需要一個蘇格蘭嗎?如何再次播放?今天,我將繼續與您分享豆角的管理方法。首先,大豆指南有哪些角色?豆角何時需要整個分支,你什麼時候需要挑選你的心臟?
豆子里的豆子
1,豆角的一側,每個節日開始的橫向分支留下一塊葉子,中間的側枝,留下2-3個葉子,讓所有者通過,所以促進主要藤蔓開花豆莢同時,它還促進了橫向分支的形成,以及剛性結果結果的結果。
2.在豆尖的第一個生產峰後,它是在挑選第一批豆後,這次已經打開,芽是新芽。
Ⅲ 有機的豆角 從播種 到 採收 要多少天
豆角在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長季節長;必須根據各種季節的氣候條件,選用適當的品種。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春季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採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種。夏秋季栽培於5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採收。
豆角是薔薇目豆科豇豆屬的一年生蔬菜。又名豇豆、 長豇豆、 帶豆。富含蛋白質、 胡蘿卜素、 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是我國北方廣泛栽培的大眾化蔬菜之一,其普及程度在各類蔬菜中居第一位。
栽培技術
豆角的栽培要求
豆角在發芽階段 , 預防種子腐爛的情況 ; 豆角在開花階段 , 土壤的濕度狀態尤為重要 , 土壤的濕度不夠極有可能造成花 、 莢的掉落 ; 豆角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很強 ,較好的土壤環境是有機質豐富且pH值處於6-7之間 ,土壤應具有 良好的 排水性 ; 日照環境應該是 日照短且光照充足 。
整地
盡量選擇超過2a 沒有種植過豆科類作物的田地進行豆角栽培 , 種植地應滿足地勢較高 、 土層深厚 、 排水性好以及 pH 值的要求 。 種植前在土壤上施石灰進行耕地 、修築約寬 90cm 、 高 2 5cm 的高畦 , 並挖好排灌溝渠 以預防漬水爛根 。選種
豆角的品種繁多 , 種植前要根據當地所處氣候環境 ,根據當前的市場需求 , 選擇合適的品種 。 豆 角的種子應粒大且飽滿 、 形狀整齊 、 外皮的顏色一致且光澤良好以及沒有病蟲害 。 播種前應該再曬1-2d , 並進行種子消毒 ,種子消毒的方式為葯物浸泡法 : 按 10g 高效生物肥兌人5g水的比例將種子浸泡 2h , 再將浸泡過的種子按一定比例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混合 , 這樣能有效加強種苗抵抗力 。
搭架
在豆角處於幼苗階段是就應進行搭架 , 可以採用人字形 , 搭架步驟為 : 每隔 5m 立一條柱子 , 在離地面約1.5m 處用鐵絲將 2 條柱子連接 , 然後在相對稱的兩處以人字形插竹竿 , 且讓交叉的部位處於鐵絲的水平位置 上 , 將交叉的竹竿與鐵絲捆紮嚴實 。 這種方式不僅方便易操作 , 其性能優良 , 有良好防蟲害功效 , 有利於豆角的生長 。
整枝
整枝是促進豆角開花結莢的有效方法 , 能對豆角的生長進行良好的調節 。 為了使主蔓粗壯強韌 , 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側枝應全部剪除 ; 對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側枝應在保留2一3葉後進行摘心 , 這有利於側枝第 1 花序的形成 ; 主蔓的生長處於長 20-25 節 、 約 3m 的時候 ,應進行頂芽摘除 , 以調節營養 , 控制主蔓的生長 , 促進下方花芽的形成和生長 。
施肥
豆角生長需要的肥料數量相對較大 , 對磷的 要求也相對較高 。 前期根據 田地面積施有機肥作基 礎 ; 在豆角幼苗 期應施尿素肥 2.5kg/667 m2, 施肥 2 次 ; 在豆角開花結莢期應施肥 3 次 , 每次三元復合肥約 1 1 k /667 m2, 其中氮磷鉀的含量應達到 25% 左右。
地膜覆蓋
(1)品種選擇:豆角栽培廣泛的品種是之豇28-2,可以用於春季地膜覆蓋栽培。
(2)播種期:豆角播種的適宜下限溫度14℃,應當在斷霜前後溫度穩定通過4℃時播種。豆角播種方式可以和菜豆(芸豆)種植方式一樣,採用高壟低穴播種後覆蓋地膜方式播種。行距65厘米,穴距18~25厘米,每畝播4000~5000穴,每穴播2~4粒種子,播種量2~3公斤。
(3)田間管理:主要注意抹掉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第一花序以上的花芽葉芽同時著生混合芽中的葉芽;中上部的側枝見花芽後打頂。同時注意主蔓爬到架頂以後及時將主蔓頂打去,刺激側蔓生長,側蔓見花芽以後依舊打頂。
(4)採收:豆角在莢果長夠長度以後及時採收。延遲採收籽粒膨大,降低了商品品質,同時也影響以後的莢果生長。採收時注意不要傷害其它的花序、花芽和蔓葉。
種植
移栽定植,移栽前大田應澆水、深翻、結合翻地施入土雜肥5000—10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15—25公斤;合理密植,邊栽邊澆定根水,並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幼苗抗自然災害能力,縮短緩苗期。
肥水管理
豆角應選肥沃、疏鬆,2~3年內未種過豆類的壤土或沙壤土。播種前10天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3500千克,結合施「伯示麥」氮磷鉀復合肥,施肥後隔4~5天翻耕一次,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
豆角結莢期管理
1、調整植株
架豆角需求有支架做支撐,這是豆角充沛利用天然光照製作營養,進步產值的農藝技能。當豆角蔓爬滿支架時,能夠選用掐去頂尖的方法,促進側枝的萌發和生長。關於長勢偏旺的植株削減氮肥的使用,噴施矮壯素等植物調節劑。及時去掉下部的老葉、病葉或殘葉,保障棚架通風透光。
2、噴施葉肥
進入6月份今後,外界天然氣溫往往會呈現30℃以上的高溫,太陽光照足夠,高溫強光會對處於結莢期的架豆角產值不良影響。在生產上常會表現為落花落莢、早衰等現象發作。經過噴施葉面肥就能有用解決以上現象的發作,明顯進步架豆角的產值。選用「伯示麥」硼肥和磷酸二氫鉀混配均勻噴霧距離10天噴施一次。
3、適時採收
架豆角一般在開花完畢後10天左右,就能到達採收規范。採收時刻一般在清晨或黃昏前後,氣溫較低的時刻進行,採摘時不要碰傷花蕾,扭傷豆柄,以防對後期產值形成影響。關於採摘下來的豆角規整碼放在竹筐內,上面覆蓋棉被保濕保鮮,及時到農貿市場或集市出售。
Ⅳ 豆角結莢後在什麼時候採收呢該如何採收呢
豆角的適應性非常合適,可以種植到位,也可以種植,還有周年紀念,列出四季,是所有年齡段的蔬菜。那麼你如何科學地管理豆角花?
首先,合理的整個分支:
1.經過第一次,應促進豆莢和穀物的發展,防止過早失效,因此肥料管理應主要促進。也就是說,應禁止開花時期以防止跌倒。當放置第一批幼兒豆莢時,將它們放入水中,促進年輕豆莢,即所謂的「口袋不倒花」。每畝(667平方米)用水製作1袋佳梅獎金+ haicao 3-5 kg。進入中空周期,溫度逐漸增加,每隔5-7天逐漸增加,每10-15天一次,每次澤都利潤將來自10-12公斤或海島3-5千克。2,重新豐富痘。豆角將消耗大量的營養素,特別是更多關於磷的營養素,因此,在開花前3-4天,5公斤佳梅海匯寶,可以促進開花豆莢。在豆莢的生長期間,他們應該被待遇一次,而12-5公斤的亞美海將會。豆莢期後,根據植物的生長,10-15公斤佳梅利潤,促進洪水,延長均勻時期,提高豆類產量。
Ⅳ 想要把豆角進行加工,這時應該在什麼時候採摘最合適
選擇長豆莢,根據豆莢的顏色,分為青莢、白莢和紅莢三種類型。綠色福特種柔軟的福特細長,深綠色,加工後深綠色;白色豆莢,淺莢肥大,淺綠色或綠色白色,加工後顏色青。紅色豆莢是紫紅色的,又粗又短,不適合加工。用白莢種加工後顏色最美,所以選擇白莢種作為加工原料。選擇當天採收、豆莢淺綠色、莢長、直、均衡、不變白、種子不露的嫩豆莢。清除病蟲害、青莢、紅莢等雜交種,使顏色均勻,廣泛堆積,以免發熱。用自來水沖洗原料中的沙子等雜質。當天採收,當天加工。
大豆通常在播種後60~70天後可以開始采嫩莢。開花後10~12天,豆莢可以使商品成熟,採收標準是豆莢飽滿柔軟,種子剛剛露出來,有點膨脹。一般每三到五天收獲一次。在豆莢高峰期,第二天可以收獲一次。最好在下午採摘。採集後按一定規格捆綁好,投放包裝市場。
Ⅵ 蔬菜大棚里的豆角在採摘的時候有什麼好辦法
施肥方案
1、施基肥
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適當配比的復混肥料。
一般一畝用農家肥500-1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三元復合肥(15-15-15)50公斤。底肥在整地起壟時施入,可以在種植壟上開條小溝,然後將底肥放在溝中再覆土。如果採用這種辦法施肥一定要記住,豆角苗不可直接種在有機肥溝中,要保證豆角苗與有機肥溝之間的距離有10-15厘米。避免因為肥料直接接觸而燒傷豆苗根系。
2、施追肥-根施保
根據上面所述,豆角的生長過程中對鉀磷元素需求較大。根施保產品內含高鉀高磷營養元素,以一般復合肥相比,根施保的營養元素全部水溶,豆角吸收快50%,肥效高30%以上,豆角外形豐滿、色澤健嫩。因此根施保尤其適合用於豆角追肥。
3、噴施葉面肥-農密1號或農密大
豆角在生長中後期往往會表現出各種缺乏微量元素症狀,如黃葉等。應在生長前期,即幼苗期和引蔓期噴施葉面肥:農密1號或農密大。如果在發現黃葉等現象時再施用,效果會大打折扣。
以下給你詳細介紹豆角
豆角(Vigna unguiculata) ,又叫做豇豆,是夏天盛產的蔬菜。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別名豆角、長角豆、帶豆、裙帶豆。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嫩豆莢肉質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燙後涼拌或腌泡。豆莢長而像管狀,質脆而身軟,常見有白豆角和青豆角兩種。在選購豆角時,一般以豆條粗細均勻、色澤鮮艷、透明有光澤、子粒飽滿的為佳,而有裂口、皮皺的、條過細無子、表皮有蟲痕的豆角則不宜購買。豆角營養成份很好,是蔬菜中肉類。
形態特徵
豆角、豆角花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有時頂端纏繞狀。莖近無毛。羽狀復葉具3小葉;托葉披針形,長約1厘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有線紋;小葉卵狀菱形,長5-15厘米,寬4-6厘米,先端急尖,邊全緣或近全緣,有時淡紫色,無毛。
總狀花序腋生,具長梗;花2-6朵聚生於花序的頂端,花梗間常有肉質密腺;花萼淺綠色,鍾狀,長6-10毫米,裂齒披針形;花冠黃白色而略帶青紫,長約2厘米,各瓣均具瓣柄,旗瓣扁圓形,寬約2厘米,頂端微凹,基部稍有耳,翼瓣略呈三角形,龍骨瓣稍彎;子房線形,被毛。
莢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線形,長7.5-70(90)厘米,寬6-10毫米,稍肉質而膨脹或堅實,有種子多顆;種子長橢圓形或圓柱形或稍腎形,長6-12毫米,黃白色、暗紅色或其他顏色。花期5-8月。
生長環境
豆角根系再生力弱,多用直播的方法,發芽適溫25~30℃,播種時氣溫應在20℃以上。
①播種前盆土應澆透水,每穴3~4粒種子,覆土約2~3cm。
②發芽後間去病弱苗,每穴留2~3株;3~4片真葉時再間苗1次,每穴留1~2株。 若需移栽,發芽後3~4周,長出2片真葉且第1片復葉展開時即可定植,然後澆透水,成活後進入正常管理。斷霜後定植,苗齡20~25天,定植田要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3000~5000kg,過磷酸鈣25~30kg,草木灰50~100kg或硫酸鉀10~20kg,定植密度行距66cm,穴距10~20cm,每畝3000~3500穴,(育苗時即可採用兩、三株的育苗方式,方便以後定植)。
定植後澆緩苗水,深中耕蹲苗5~8天,促進根系發達。5~6片真葉時應設立支架,初期應按逆時針方向將蔓牽引上架並用繩子固定,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後期纏繞能力很強,無須人工協助。
前期施肥宜少,定植成活後。施1次稀薄腐熟有機肥即可。現蕾至成攀j熟期,每7~10天施肥1次,注意增加磷鉀肥。鉀肥的比例,連續施肥2~3次。溫暖,生長適溫2O~3O℃,15℃以下生長緩慢,5℃以下產生凍害,耐高溫,35℃時仍能開花和結莢,但品質不佳。較耐旱而不耐澇,前期應適當控水,當主蔓上約有一半花序開始結莢時,要充分澆水以保證土壤濕潤。當主蔓長出第一個花序時,花序以下的側枝應全部摘除,花序以上的側枝要進行摘心,基部留2片葉子;當主蔓攀爬滿支架時打頂,以促使下部側枝萌發花芽。 花序總狀,有2~5對花,但常只結l對豆莢,往往第l對豆莢摘下後,第2對花芽才開始發育或結果;如果肥水充足、養護合宜,花序上的所有花朵都可結莢。易出芽,一般不需要浸種,育苗的底土宜緊實,以鋪6cm厚壤土最好,以防止深入土內,,移苗時根群損傷大。所以當苗有一對真葉時即可帶土移栽,不宜大苗移植。有條件的可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每缽兩苗或三苗。
斷霜後定植,苗齡20~25天,定植田要多施的有機肥,每畝定植密度6距1每畝,定植後澆緩苗水,深中耕蹲苗5~8天,促進根系發達斷霜後露地品種密度為行距66~70cm,株距25~30cm。播後用腳踏實使土和種子充分。
豇豆起源
關於豇豆的起源問題,Purseglove (1968)認為可能是熱帶非洲,因為在那裡可以找到野生種。他還認為豇豆在早期是通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傳至亞洲及地中海區域的現產於熱帶,而主產地為熱帶非洲及熱帶亞洲,我國種類約僅占本屬種類的1/10強。
但據文獻記載,《廣韻》一書即有"豇"字,此書原在601年成書已佚,歷經重修,現存宋代陸彭年等重修本。北宋《圖經本草》有豇豆的記載;蘇軾有詠豇豆的詩,到明代,自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來,《便民圖纂》,《本草綱目》等多種書志都有豇豆的記載,可見明代已廣泛栽培豇豆。在歷史記載中,黃河流域氣候曾較溫暖,根據上古籍記載,可能我國亦為豇豆原產地之一。
Ⅶ 豆角開花後到採摘期要多久
大概10天左右。
開花坐莢前以控水蹲苗為主,待幼莢3-4厘米時,結合追肥,開始澆水,每畝追施磷酸二銨7公斤,最好先在水中溶解後再隨水澆施。
在盛莢期要重施肥,隨水每畝施腐熟過的人畜糞尿500公斤,全生育期2-3次即可。從現蕾期起,還可每15天左右噴施一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加0.1%硼砂和0.1%鉬酸銨連噴2-3次,補充葉面養分,增產效果顯著。
收獲:5月底6月初開始採摘,採摘期60天左右。
Ⅷ 豆角結莢後什麼時候採收
架豆角一般在開花完畢後10天左右,就能到達採收規范。採收時刻一般在清晨或黃昏前後,氣溫較低的時刻進行,採摘時不要碰傷花蕾,扭傷豆柄,以防對後期產值形成影響。關於採摘下來的豆角規整碼放在竹筐內,上面覆蓋棉被保濕保鮮,及時到農貿市場或集市出售。
Ⅸ 豆角種植多久才能收獲
豆角早、中、晚熟不同品種,分別為65~70天、75~80天和85~90天才能收獲。
豆角在播種之前可以先拿種子到太陽下面曬上兩天,然後再用溫水泡上一天的時間,接著用葯劑來進行拌種,這樣的話可以讓種子出苗更好,而且長出來更加健康,抗病能力強。
處理之後就可以播種了。播種的行間距保持在40cm左右,然後植株之間的距離保持在30cm的樣子,在上面蓋上一些土,不要太厚。
豆角後期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等到小苗長到大概4cm的樣子給它澆水,然後等到小苗大概長到20cm的樣子,除了澆水外,還需要進行施肥,這個時候可以用上尿素,能夠讓他的生長更好。下一次施肥的話就是等到開花的時候,那個時候施肥就以鉀肥還有磷肥為主。
豆角的病害防治
1、豆角銹病
豆角銹病的症狀表現 : 葉背 上開始會出現黃色的小塊斑點 , 顏色會逐漸變成褐色 , 病部不斷隆起 , 形成黃褐色的抱子堆 。 如果表皮破裂 , 還會有紅褐色粉末 。措施 : 豆角全部採摘完畢後 , 將得病的作物進行鏟除並燒毀 。 栽種時選擇有抗病能力的品種 。
2、豆角病毒病
豆角病毒病的症狀表現 : 豆角葉片會出現深綠與淺綠相間的情況 , 病部凹凸 , 且葉片形態向下彎曲 。 這種病症會導致豆角開花的時間延遲 , 出現減產乃至絕收 。措施 : 選擇有抗病能力的品種 , 並且要加強對豆角進行葯物施肥 , 提高豆角植物體的抵抗能力 。 在豆角的幼苗期就應該進行蚜蟲預防 , 截斷蟲害的傳播路徑 。
Ⅹ 豆角結莢後在什麼時候採收好呢在採收後如何管理呢
豆莢是蔓生植物,所以在生長過程中要有一個台燈作為豆莢拉伸的支撐點,豆莢藤蔓伸展到整個底座都填滿為止。將開始對藤蔓摘心。主要目的是促進藤條側枝的生長。要在生長勢頭強勁、生長的枝幹上降低氮肥的利用率,砍掉枝幹。否則,將與朱曼爭分奪秒,影響增長。使植物下部老化,清除入侵病害的無用枝葉,增強滲透性。在種植豆莢前,應選擇未種植豆類蔬菜的沙質土壤,然後在播種前每英畝加入適量有機肥料,配合少量復合肥料,每5天研磨兩次。把肥料和土壤完全混合起來,提高土壤的肥力。有機肥主要以農家肥料為主,在肥料中添加適量微生物菌肥,有效提高肥料轉化率,促進植物生長。大豆生長過程中對水的需求也很高,所以我們還要保證水分供給其生長發育。
大豆幼苗抽出藤蔓,大培土,結合肥料,667平方米,仁費30公斤,尿素10公斤,壟溝兩側用沙土覆蓋肥料和雜草,注意肥料和泥土不要接觸大豆莖。植物撒上藤蔓後,用尼龍繩吊上藤蔓,在株高為1.5 ~ 1.7米時摘下心臟,引起側芽,在側彎後留下兩片葉子摘下心臟。植物生長後期及時打掉了老葉和病葉。溫室里的大豆容易生長,所以3360畝30厘米、50厘米和70厘米時,分別噴灑輔酶和0.2%磷酸二氫溶液,需要化學預防。藤壺病蟲害主要是銹病、白粉、豆島、豆莢。以撒莢、不澆花為原則,通過水分管理,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從正餐到開花,以控制水為主,土壤不澆水,以免弟子生長。結莢後,莢長到4 ~ 5厘米,晴天上午結合水分進行第一次追肥。以平衡型和低鉀肥為主。以後每次收獲都要注意收獲一次,收獲一次腳手架,避免火器。不能每次都注入太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