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煤礦發明人是

煤礦發明人是

發布時間:2021-08-04 10:45:00

『壹』 發明 煤礦燈

煤礦安全燈的發明者

漢弗萊·戴維是美國化學家。1778年12月17日出生在美國一個貧窮的家庭里。父親早逝。母親靠父親生前的一個小小的農庄,無法養活5個孩子,於是賣掉農庄,全家搬到彭贊斯,在母親的養父湯金的幫助下生活。

戴維從小就很聰明,總想著探討,偵察點什麼新鮮的東西。小時候的老師經常誇獎他天賦高,學習勤奮。在老師的建議下他離開從小生活慣了的科爾努爾山的小村子,住到了約翰·湯金家裡。外祖父湯金的家很舒適。窗外是碧藍的大海,早晨和傍晚推開窗子就可以欣賞日出日落。這樣美的環境,使戴維又是歡喜又是興奮。美好的大自然總是激盪著戴維的胸懷,他真想好好學點什麼。

父親的突然逝世,破壞了美好的設想。少年戴維沉默了。他把自己平時喜歡的化學實驗儀器收到一個大櫃子里,因為母親已無法給他支出買化學葯品的錢了。為了養活5個孩子,她賣掉了小農庄,帶著弟妹也遷居到彭贊斯來了。母親開了個小小的帽店,但經濟上還是不寬裕,因此戴維的前途要慎重考慮,雖未成年但他需要靠自己的勞動來幫助母親。

母親知道戴維很喜歡生物,也喜歡化學實驗什麼的。於是就決定送他到一位叫約翰·博萊斯的先生的葯房去工作。博萊斯先生是個好醫生,戴維可以邊工作,邊學習。

這個決定使戴維非常高興,一方面他感到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幫助母親了;另一方面他可以在博萊斯先生的實驗室里學到很多化學和醫學知識。科學知識吸引著他,他全力以赴地學習和工作著。在圖書館中,他找到了很多書。他仔細地閱讀了化學家拉瓦錫的著作、讀了尼柯爾森的《化學辭典》。通過讀這些書,他感到化學才是自己應該學的,於是他用自己一切空閑時間拚命讀化學書作實驗。不久他就在彭贊斯小有名氣了。這些情況被克里夫頓一個叫托馬斯·貝多斯的人知道了。托馬斯·貝多斯是當時一個醫學家,他寫過一些醫學和衛生學的著作。1798年,在克里夫頓創辦了一個氣療研究所,從事氣體對機體的影響問題的研究。開辦前夕貝多斯找到戴維,告訴他:「我要成立一個氣體研究所,研究各種氣體對人體的作用。我正急需一個精通化學的人,我想請你去。」戴維高興極了。

戴維到克里夫頓以後,關於要做的工作他們很快就談妥了。戴維主要負責制出各種氣體,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戴維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制出了一氧化二氮並研究它的特性。這種氣體的研究使戴維得到一個結論:這種氣體對人體毫無危害。這就徹底否定了美國科學家塞繆爾、米切爾的觀點。米切爾一直認為一氧化二氮吸入身體會患嚴重疾病。戴維卻發現它可以使人產生快感,又有止痛麻醉作用,可以用於外科手術。

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生了由一氧化二氮引起的一場喜劇。一天戴維製取了一大瓶一氧化二氮放在地板上。這時貝多斯來了,他一走進實驗室就誇獎戴維說:「看來我請您來是太對了,您的工作我很滿意。」說著他一轉身碰到一個大鐵三角架,三角架掉了下來,正好砸在裝著大量一氧化二氮的瓶子上,瓶子碎了。實驗室里充滿了這種氣體。忽然一向孤僻、冷漠不苟言笑的貝多斯哈哈大笑起來,隨著戴維也大笑起來。兩人的笑聲震撼了整幢房子,隔壁實驗室的助手們全都跑來了,看到他們竟然狂笑成這樣子,大惑不解,以為他們犯了神經病。突然助手們明白了,他們倆一定是氣體中毒。的確,當貝多斯稍稍平靜下來時,他說:「戴維,您的氣體讓我笑得要死,咱們快出去透透風吧。」就是通過這次小喜劇事件,戴維研究出了一氧化二氮氣對人體的刺激作用。

有一天,一位助手送來一篇文章,並且說是貝多斯博士請戴維看的。他看到是尼柯爾森和卡萊爾1800年發表的論文《利用電池電流分解水的方法》。文中講的是他們藉助於電弧進行了分解水的研究,他們確認在這種情況下,水會分解出氫氣和氧氣。這就是說,可以用電流分解其它物質。助手湯姆和戴維商量也試試這類實驗。他們把貝多斯博士准備的電池組拿來,他們准備試試電流對各種不同物質的作用。他們取得了一定成績。戴維本來要把這類實驗做下去,但朗福德伯爵的出現使戴維作出了新的決定。

伯爵對戴維說道:「我們要成立一個學會,設在倫敦。學會的名稱是發展科學和普及有益知識學會。這個學會除了搞研究還教學生。」

戴維雖然感到離開貝多爾博士很難啟齒,但這個新的學會是令他神往的。他決定到倫敦去參加這項工作。

朗德福伯爵也堅持請戴維去,因為短短的接觸已使伯爵感到這個青年雖然還顯得不像上流社會人物那麼有風度但他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和善於雄辯的人物。

1801年初,戴維到了倫敦,當了學會的助教。第二年升為教授。他僅僅用幾次講課,就贏得了傑出演說家的聲譽。不久他就成了倫敦風靡一時的人物,大學生、科學愛好者以至科學家們、各界女士們,都來聽他的講演。在各種類型的聚會上,人們都希望能一睹他的風采。但這一切浮華的東西並沒有沖昏戴維的頭腦,他繼續腳踏實地地研究著礦物學、冶金學、製革和農業化學,教著他擔任的兩門課程應用化學和農業化學課。戴維很清楚,由於自己少年時代基礎課並沒能學完,青年時代也不像別人能有更好的學習條件。他意識到他必須更扎實地干。經過一段研究,他放棄了運用自己所欠缺的分析化學較多的礦物學和對皮革製造的研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農業化學的研究上。後來他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除了農業化學,戴維還繼續研究電的化學作用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戴維在克利夫頓有一定成果,他通過繼續研究寫出了《關於電的某些化學作用》一書。當他以這份材料在皇家學會作了報告以後,聞所未聞的消息傳出來了——電在化學中會發生作用!戴維是位偉大的發明家。於是戴維以自己的成就贏得了更高的聲望。

隨之戴維又在實驗中發現了兩種新的金屬。他發現新的金屬鉀和鈉非常活潑,反應能力極強。在多次反復的各種方式的實驗中,戴維不幸受傷,臉上的傷口結疤後,一隻受傷的眼睛卻失明了。損失是慘重的,但已經證實,從蘇打和碳酸鉀中可以提取兩種不同的金屬鉀和鈉。這兩種金屬都是柔軟的,比水輕,能同水發生激烈的反映,產生火焰。

正在這時,伯納德爵士帶來了一個消息:拿破崙皇帝頒布了一項命令。授予英國科學家漢弗萊·戴維獎章,以表彰他在電學方面建立的功勛。這是一項很高的獎勵,授獎儀式將在巴黎舉行。

當時英法正在打仗,因此伯納德說:「我們沒有權利從敵人手中接受獎賞。但是我們感到自豪的是連敵人也承認您的成就。」「不應當接受獎賞,皇家學會的全體成員都支持這種意見。」然而戴維認為:「我是為科學,為全人類工作的。科學家如果要展開斗爭,那隻是為了爭取理想的勝利,為了堅持真理而斗爭。因此我決心到法國去。」完成了接受在凡爾塞宮和索爾蓬納典禮大廳舉行的隆重而盛大的授獎儀式,戴維又投入了緊張的研究。

戴維在《化學的哲學基礎》一書中,提出氧化鹽酸不是化合物,而是一種單質,像氧氣一樣能夠助燃。因此燃燒不是非有氧氣不行。而且氧化鹽酸並不含氧,說明無氧酸也可以存在。這里他修正了拉瓦錫的兩個錯誤,一是並非有氧氣才可燃燒;二是酸不一定必須含氧。

1812年戴維又完成了《農業化學基礎》一書。這本書後來竟再版4次。這一年,他獲得了美國最高獎賞。1812年4月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廣場上,停滿了一排排轎式馬車。整個美國上流社會的名流顯貴都匯集在前廳的拱門前。風琴奏起了庄嚴的樂章,人們在為漢弗萊·戴維舉行獲得貴族稱號的儀式。美國王子在一群神職人員的簇擁下走下教堂的祭壇,他庄嚴地走到跪著的戴維面前用鍍金的寶劍碰了一下戴維的肩膀說:「你在發展科學方面建立了功勛,你無愧於獲得勛爵的稱號。從今天起,漢弗萊·戴維爵士,你成為英王銜前侍從!」然後是祈禱儀式。

戴維獲得勛爵稱號後與一個富有的寡婦結了婚。幾個月後他們去旅行度蜜月。戴維帶了一個可以流動的實驗室和一名助手——邁克爾·法拉弟,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歐洲之旅行。當他們回到祖國時,正好趕上英國宣布全國服喪誌哀。

當時在紐卡斯爾和卡爾迪弗礦井發生了幾次可怕的爆炸,造成了數千名礦工的死亡。煤礦公司為了保證礦井內的操作安全,頒布了特別的獎賞,獎給能夠發明礦井中使用的安全燈的發明家。公司總經理特別請求戴維幫助他們解決這一難題。礦上給他送來了實驗用的「爆鳴氣」,這是一種危險氣體。實際上它的成分是兩個體積的氫氣和一個體積的氧氣組成的爆炸混合物。戴維和助手法拉弟反復地研究了這種氣體的性質,特點及它在燃燒時,引起破壞性爆炸的條件。

他們的研究工作幾乎延續了整整一年。他們想到用一些細的管子,把維持礦燈燃燒所需要的空氣通過細管子引進燈內,然後再通過這些細管子把瓦斯排出燈外。當管子細到一定程度礦井中即使存在這種爆鳴氣,也不會由於它的存在並與燈焰接觸而引起爆炸。他們反復觀察了使用不同管子時火焰大小的變化,進行了一系列系統的實驗。1816年初,終於設計成功了一種安全礦燈。

這種礦燈很有效。戴維用一種網眼很小的金屬網子代替了礦燈的玻璃罩,這樣,火焰不會外露燒到瓦斯,而瓦斯卻可以從孔中自由通過。很快,這種燈就在煤礦中廣泛使用了,從此礦工們擺脫了井下一種致命的威脅。

由於發明設計了這種安全礦燈,戴維獲得了朗福德勛章。

1820年,戴維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主席。1826年12月20日,戴維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名譽院士。

戴維的研究雖然涉及到各個方面,但他一直沒有放鬆研究的是電,因為在當時有關電的一些現象還沒有得到圓滿的解釋,電的本質還沒有明確的研究結果,必須進行不斷地反復實驗。他和法拉弟、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等科學家雖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僅僅是開始,因此戴維幾乎一生不間斷地鍥而不舍地探索電的秘密。戴維有一個專門研究電的現象的實驗室,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計量儀器,測量物體導電性能的特殊器皿和其他儀器。

「導體對電流產生的電阻因導體的不同而異,而電阻可以作為導體物質的附加的特性。」戴維總結了長期實驗的結果。而法拉弟又提出了異議,他說:「毫無疑問,電阻存在著差別,但是,目前我還看不出它的規律性。」戴維認為:「的確,對各種不同的物質作出概括,是很復雜的。但是,對單一物質說來,問題的解決就簡單得多了。我們已獲得這方面的某些資料。」於是,法拉第走到桌邊,寫了好幾張密密麻麻的數字,充分地證明了他們所研究的物質的電阻,取決於導體的長度和橫截面。溫度上升時,電阻會隨之加大。

漢弗萊·戴維一生的成就是十分豐富的。他從17歲開始在學徒時自修化學,閱讀了大量的化學書籍,他才思敏捷,富於創造和實踐的能力,以至於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化學上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開辟了用電解法製取金屬元素的新途徑:也就是用伏打電池來研究電的化學效應,電解了以前不能分解的苛性鹼,製得了鉀和鈉,後來又製得了鋇、鎂、鈣、鍶等鹼土金屬。以後他又用強還原性的鉀製取了硼;對氣體,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了有麻醉性、刺激性的「笑氣」氧化亞氮,這種物質對外科學發展很有用。他用實驗證明了氯是一種化學元素。提出酸里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氫,而不是氧,修正了拉瓦錫的「酸里必須含氧」的觀點,他發明了煤礦安全燈,造福於礦下工作者。

這所有的功績都是他用畢生的心血換來的。1828年戴維病重。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到日內瓦和瑞士療養,但病情一直未見好轉。這次他正住在日內瓦郊區。這一年5月他的妻子和弟弟約翰·戴維都來了。但戴維已經很衰弱了,他只能一動不動地等待生命的力量漸漸消逝。

1829年5月29日,偉大的科學家漢弗萊·戴維與世長辭。

『貳』 我是煤礦工人'想發明個轉利

利用身邊的小東西做的方便使用的物品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在中國申請使用新型專利可以說是100%保證授權,因為「實用新型專利」在授權之前不會進行搜索,也就是是說專利局的人不會對你的專利進行搜索並保證之前沒有類似的申請,他們只會看你這個專利有沒有創新,只要有點點創新,哪怕是「微創新」也可以授權。
對於,「發明專利」,發明專利通過一系列嚴格的審查,特別是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審查,它包括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由於它授權前是進行嚴格的搜索以便確定唯一性所以一般授權的時間會長一些難度也會大一些。所以「發明專利」可以理解為別人以前沒有申請過的想法,你要保證以前「沒有過」。所以在提出發明專利的申請前自己最好進行專利搜索,初步確定一下。

『叄』 礦燈是由誰發明的

礦燈是由英國科學家戴維發明的。1815年,英國一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安全燈。這種燈在礦井裡點燃不會引起瓦斯爆炸。它的誕生,避免了瓦斯爆炸,給礦工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有人把安全燈的發明和滑鐵盧戰役的取勝並列稱為「1815年英國的兩大勝利」。廣大礦工為了紀念戴維的這一發明,也把安全燈稱為戴維燈。

礦工燈的發明是因為在19世紀初,英國的煤炭工業蓬勃發展,全國各地都在開發煤礦,煤礦工人的人數相當多。煤礦經常發生爆炸事件,礦工生命沒有保障。如1812年的秋天,位於英國蓋次黑德郡的費嶺煤礦發生了煤炸,死了92個礦工。可許多礦工迫於生計,只好冒著生命危險繼續工作,在1815年的一天,戴維聽說了礦井經常發生瓦斯爆炸的事,他就發明一種不會引發瓦斯爆炸的燈。

(3)煤礦發明人是擴展閱讀:

戴維在發明礦燈前先到礦井進行實地考察。他察看了礦井的形狀、大小、通氣情況等,向礦工們了解瓦斯爆炸的原因。十幾天的調查,使戴維確認了爆炸的原因。根據想法,一種新型的礦井用燈誕生了,在它走出實驗室前,戴維決定親自帶著這種燈下礦井試驗。在20分鍾後,他微笑著從礦井走出來。圍觀的礦工們熱烈歡呼:「戴維發明的燈真不簡單!」安全燈的發明不僅拯救了無數礦工的生命,而且促進了英國煤礦工業的大發展。

『肆』 世界上第一個煤礦哪一年在哪個國家產生了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有使用煤的記錄。煤礦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燃料。

美國最早的商業煤礦位於維吉尼亞州的Midlothian,1748年開始開采。

軌道上的搬運機車,1920年
煤炭成為18世紀工業革命中的主要能量來源,蒸汽火車、蒸汽船等開始成為工業國家中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同時煉鋼業也需要大量的煤礦。城市的照明、暖氣和烹調等也需要使用煤氣。英國在18世紀末發明了許多地下採煤的科技,從此採煤進入了大規模商業開採的時代。挖煤的機器約在1880年代左右發明;在那之前,采礦需要以人工用鏟子或十字鎬挖掘。到了1912年,蒸汽挖土機科技方面的進步使得露天開采變得可能。

煤炭在18世紀至1950年代是西方國家的主要工業和運輸能量來源。另一方面,石油的開采技術在20世紀初得到很大的發展,在美國、中東和印尼發現了大規模油田。石油作為燃料的優點多於煤炭。石油及其附屬品在1950年代以後開始成為主要的燃料,很快的蒸汽機被內燃機所取代。至20世紀末,煤炭在家庭、工業和運輸上很大的一部分被石油、天然氣、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等所取代。

1968年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Farmington 礦難
自1890年開始,採煤也開始成為政治和社會上的爭議來源。使用童工、剝削礦工、惡劣的工作環境等使得工會開始形成,社會主義思想開始興起。另外,機器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許多礦工失業,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環境標準的限制、西部大規模露天礦場的開采等,使得美國的地下採煤業在1970年代後急劇衰退。1914年最盛期時,美國有18萬名無煙煤礦工,到1970年只剩6千名。瀝青的工作從1923年70.5萬人的顛峰,下降到1970年的14萬人及2003年的7萬人。礦工聯合會 (UMW) 的活躍會員也由1980年的16萬人減少到2005年的1.6萬人。1973年與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得各國政府開始尋找替代能源。在開發核能、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同時,煤炭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視。

不過,自1970年代開始,環保意識抬頭,人們開始注意包括景觀破壞、空氣污染與其他燃燒煤炭所可能產生的問題等。和其他化石燃料比較,燃燒煤炭比石油或天然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並可能是造成全球暖化及酸雨等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炭在今日仍是重要的能源,因為其經濟的價格和豐富的儲藏量,特別是用於發電。煤炭在中國是最重要的能源,2005年中國約有80%的能源來自於燃煤。2007年中國首度成為了煤炭進口國。

『伍』 洋務運動 開平煤礦的創始人和地點

李鴻章,在唐山

『陸』 中國煤礦開采歷史

(一) 古代煤礦業簡史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利用煤炭最早的國家。1973年,在遼寧省沈陽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時代的新樂遺址下層發現了為數不少的精煤製品。其中有:圓泡形飾25件,耳(王當)形飾6件,圓珠15件,和這些煤製品同時出土的還有碎煤精、精煤半成品和煤塊97塊。這些煤製品,經過前遼寧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科研所鑒定,「呈弱油脂光澤,均一狀結構,硬度、韌性均很大為其特點」,很容易用火柴點燃,燃燒時發出明亮而帶黑煙的火焰,並發出一種燒橡皮的氣味。經過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證明,其原料就是燭煤。這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確鑿證據,也是說明我國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發現並開始利用煤炭的歷史見證。
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後在陝西省4處西周墓中出土了煤雕製品,其中,寶雞市茹家莊一處就出土了200餘枚之多。據此可以判斷,早在西周時期,作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中心的陝西地區,煤炭已經被開采利用。
戰國時期,除繼續利用煤炭雕刻生活用品外,還在當時的著作中出現了關於煤的記載。先秦時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經》就有3處有關石涅的記載:一處見於該書的《西山經》,「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另二處見於《中山經》,「岷山之首,曰女幾之山,其上多石涅」,「又東一百五十里,曰風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據有關專家考證,女床之山,女幾之山,風雨之山,分別位於今陝西鳳翔、四川雙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帶。古今對照,以上各地均有煤炭產出,證明《山海經》的記載基本是對的,同時,說明當時這些地方的煤炭已被發現,而且已積累了一些找煤的初步地質知識。
西漢至魏晉南北朝,出現了一定規模的煤井和相應的採煤技術,煤的用途,不僅用作生產燃料,而且還用於冶鐵;不僅能夠利用原煤,而且還把粉煤進行成型加工成煤餅,從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價值。煤的產地不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甚至新疆也都有了產煤的記載。同時,煤雕工藝在這時已初步普及。
隋、唐至元代,煤炭開發更為普遍,用途更加廣泛,冶金、陶瓷等行業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場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們對煤的認識更加深化。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煉焦開始萌芽,到宋代,煉焦技術已臻成熟。1978年秋和1979年冬,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山西省稷山縣馬村金代磚墓中發掘出大量焦炭。1957年冬至 1958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河北峰峰礦區的硯台鎮發掘出3座宋、元時期的煉焦爐遺址。焦炭的出現和煉焦技術的發明,標志著煤炭的加工利用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從明朝到清道光20年(1840年)的時間里,當時的封建統治者比較重視煤炭的開發,對發展煤炭生產採取了一些措施,礦業管理政策也發生了某些利於煤業的變化,煤炭行業的各個環節,比以前都有較大的進步。煤炭開發技術得到了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煤炭科學技術。盡管當時都是手工作業煤窯,但因其開采利用早於其他國家,因此,17世紀以前,中國煤炭技術和管理許多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但是,日益衰敗腐朽的封建制度終於阻礙了古代煤業的繼續前進,這就導致了中國近代煤礦的誕生。
(二) 近代煤礦業簡史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門戶被迫開放,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開始出現近代航運業和機器工業,需要大量煤炭,而舊式手工煤窯生產已遠遠不能適應需要,因此,清廷洋務派積極醞釀引進西方先進的採煤技術和設備,於是近代煤礦開始出現。近代煤礦的主要標志,一是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二是在提升、通風、排水三個生產環節上使用以蒸汽為動力的提升機、通風機和排水機,其他生產環節仍然靠人力和畜力。這種技術狀況差不多一直延續到1949年,其中即或有所變化,也只是局部的、微小的。這是近代煤礦區別於古代手工煤窯和現代機械化礦井的主要技術特徵。
我國最早的近代煤礦是台灣的基隆煤礦和河北的開平煤礦。基隆煤礦是清政府兩江總督沈葆禎僱用英國煤師開辦的,1876年興建,1878年出煤,年產量約3~5萬t,因經營管理不善,投產不久產量就日漸下降,1884年中法戰爭時,礦井被炸,停止生產。開平煤礦是直隸總督李鴻章1876年命唐廷樞等籌建的,1877年籌辦,1881年建成唐山礦,以後又建成林西、西山等礦,到1894年,平均日產達到1 500t,最高日產達2 000t。這期間還先後開辦了規模大小不同、壽命長短不一的近代煤礦14個,或官辦,或官商合辦,或官督商辦,都有官僚資本主義性質。因管理不善、資金不足、規模很小,大多數都歸於失敗。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國勢益衰,列強乘勢接踵而來,外國資本大量侵入中國煤礦。1898年4月,中德簽訂的《膠澳租借條約》規定:「德國在山東境內自膠州灣修築南北兩條鐵路,鐵路沿線兩旁各三十華里(15km)以內的礦產,德商有開采權。」此後,英、俄、法、日相繼攫得了類似的權利。據不完全統計,從1895~1912年間,帝國主義攫取中國煤礦權的條約、協定和合同共42項(包括其他礦藏),涉及遼、吉、黑、滇、桂、川、皖、閩、黔、魯、浙、晉、冀、熱、豫、鄂、藏、新等19省。開辦了開平、灤州、焦作、孟縣、平定州(現平定縣)、潞安、澤州、平陽府屬煤礦、本溪湖、臨城等規模較大的煤礦。外資煤礦的產量佔中國當時近代煤礦總產量的83.2%,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煤炭工業。帝國主義的侵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從1903年起,掀起了收回礦權運動,1911年達到高潮。中國的愛國紳商,不滿利源外流,在人民開展收回礦權的斗爭的運動中,集資開辦了一批煤礦。官僚買辦見開煤礦有利可圖,不願坐失良機,亦想方設法開辦煤礦。於是,從1895~1936年中國近代煤礦呈現出發展的趨勢。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的絕大多數煤礦,包括外資經營的,都陸續被其霸佔,開采方式完全是掠奪性的。從1931~1945年,日本共霸佔我國大小煤礦200多處,掠奪煤炭4.2億t,被其破壞的煤炭資源不計其數。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直轄煤礦29處,還採取資助經費等辦法,鼓勵私人開辦煤礦,共59處,年總產量約為600多萬t。在解放區,也辦了一些小煤窯,供當地軍民作燃料。據戰後統計,晉、察、冀邊區共有小煤窯473個,日產煤炭共計2 739t。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日本霸佔的煤礦小部分由解放區人民政府接管,大部分被國民黨政權接管。解放戰爭初期,受政治、軍事形勢多變的影響,有些煤礦幾經易手,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1947年以後,國民政府逐步崩潰,直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這些煤礦才陸續回到人民政府手中,但已遭到嚴重的破壞。
(三) 現代煤礦業簡史
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建國時,各地人民政府從舊中國共接收了約40個煤礦企業,200處礦井和少數幾個露天礦。它們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華東的山東、安徽兩省,除少數幾處外,規模都很小,設備簡陋,技術落後,加上長期戰爭的破壞,已是千瘡百孔,一片衰微破敗的景象。例如,山西大同煤礦9對礦井全部被水淹沒,機器設備破壞無遺,井下沒有一個完好的工作面,地面沒有一間完整的廠房,沒有一部機器可以正常運轉,沒有一條巷道可以正常通車,生產完全停頓;遼寧撫順煤礦的西露天礦和龍鳳礦井已被水淹,基本停產;河南焦作煤礦18個坑口中11個完全破壞,7個僅剩井架,已完全停產;山東淄博、棗庄,山西陽泉等較大的煤礦也是一片廢墟。新中國的煤礦業就是在這樣一個爛攤子上起步的。
建國伊始的頭3年,處於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主要抓了恢復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煤礦生產,並進行必要的改造。
1953年,我國開始了發展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了保證鋼鐵基地煉焦用煤,解決華東地區缺煤和逐步改善煤礦布局等的需要,「一五」期間,重點擴建了15個老礦區,同時開始了10個新礦區的建設。煤炭產量從1949年的3 243萬t上升到1957年的13 073萬t,提高4倍以上。與此同時,為了適應煤礦生產建設的需要,逐步組建了地質勘探、煤礦設計、建井施工等配套的專業隊伍。1955年7月又正式成立了煤田地質勘探、設計管理和基本建設三個總局,進一步加強了領導,強化了技術和隊伍的培訓工作,為以後煤炭工業的協調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五」期間,由於「大躍進」的失誤,給煤炭工業造成了嚴重後果。採掘關系失調,巷道和設備失修,煤炭產量大起大落,基本建設浪費很大,不合格的煤田地質報告佔60%。後來,經過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生產建設才重新走上正常的軌道。
10年動亂期間,國家經濟建設遭到嚴重破壞,煤炭工業也經歷了一場浩劫。72個礦務局相繼下放給地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廢止。
在國家統配煤礦受干擾,煤炭不能滿足地方工業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時候,地方小煤礦自發地有了較大的發展。1971年,全國地、縣、隊小煤礦的產量比1965年增長了1.35倍。為了使地方小煤礦得以鞏固和發展,當時提出了「全黨動手,各級辦礦,多搞中小,以小為主,由小到大,由土到洋,成群配套,形成礦區,選擇重點,建設基地」的40字方針。這些方針,既促進了小煤礦的發展,也為以後鄉鎮集體煤礦的大發展打下了基礎。
為了貫徹「扭轉北煤南運」,加快「大三線」建設的決策,從1966年起,陸續集中了全國煤田地質勘探力量的40%,共37支勘探隊奔赴江南各省加強地質勘探工作。同時,又從北方抽調主要力量,加強了對西南、西北和江南煤炭新基地的建設工作。1973年,面對煤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北方煤炭儲量大、開采條件好的如山西、山東、河北等省,因缺少力量雖有優勢而難以發揮的現實,煤田地質勘探和煤礦基建隊伍先後又從江南和西南回師北上。
總之,10年動亂給煤炭工業造成的破壞和損失是嚴重的。10年間,雖然原煤產量增長了92.2%,建成了720處新礦井。然而,卻留下了不少長時間難於消除的後患。不少礦井為要產量,不擇手段,重采輕掘,吃厚丟薄,忽視安全工作,留下種種惡果;打亂了地質勘探生產秩序,質量、效率急劇下降,而且「南征北戰」延誤了建設時間;礦井建設違反程序,忽視技術要求,降低工程質量,簡易投產,留下許多後遺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煤炭工業也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首先是恢復和建立了良好的煤炭生產秩序,使採掘關系走向正常,同時大力發展採掘機械,努力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實現了穩產調整,到1982年全國原煤產量達到6.66億t,較好地滿足了發展國民經濟對煤炭的需求。隨著全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煤炭行業經過多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條發展煤炭工業的新路子。其主要內容包括四項基本要求、實現五個轉變和12條具體方針。

『柒』 礦工頭上的燈是誰發明的

礦工頭上的燈是戴維發明的,又叫戴維燈。

1815年,英國一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安全燈。這種燈在礦井裡點燃不會引起瓦斯爆炸。它的誕生,避免了瓦斯爆炸,給礦工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在煤礦工業的發展史上,記下了安全燈發明者的名字。他,就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戴維。有人把安全燈的發明和滑鐵盧戰役的取勝並列稱為「1815年英國的兩大勝利」。廣大礦工為了紀念戴維的這一發明,也把安全燈稱為「戴維燈」。

(7)煤礦發明人是擴展閱讀:

一、發展背景

戴維先到礦井進行實地考察。他察看了礦井的形狀、大小、通氣情況等,向礦工們了解瓦斯爆炸的原因。十幾天的調查,使戴維確認了爆炸的原因。同時,礦工們介紹的瓦斯爆炸時的悲慘情景,以及他們的強烈願望,堅定了戴維發明一種安全燈的決心。

怎樣才能使燈不會點燃瓦斯呢?戴維首先想:把燈與周圍完全隔離開。這樣自然不會發生爆炸事故了,可燈也就點不著了,因為火焰燃燒需要氧氣。那麼,必須設計一種空氣能進去的燈罩。

戴維又想到:銅、鐵等金屬的導熱性很好,它們能夠將熱很快地從一處傳到另一處。如果在燈火的外面罩一個金屬網,這樣火焰燃燒的熱量不斷地被傳導、散發掉,罩子與外界接觸面的溫度就不會很高,低於瓦斯的著火點,瓦斯也就燒不著了。

戴維想到這里,連忙找來一張鐵絲網,並用它製成一個圓筒形的燈罩。將燈罩罩在燈的外面,將少量瓦斯噴到燈罩面上,結果瓦斯沒有燃燒起來。接著,戴維又逐漸加大噴出的瓦斯的量,以至燈罩邊緣的瓦斯濃度超過礦井中瓦斯的最大濃度,瓦斯依然沒有被點著。

一種新型的礦井用燈誕生了!在它走出實驗室前,戴維決定親自帶著這種燈下礦井試驗。他的想法遭到好友華德生的反對。華德生說:「您是大科學家,是『國寶』,不能這么干,太危險了。再說,我是醫生,處理應急能力比您強,還是讓我來吧!」

華德生舉著安全燈,健步走進礦井。礦井上圍觀的人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著華德生。20來分鍾後,華德生微笑著從礦井走出來。

圍觀的礦工們熱烈歡呼:「戴維發明的燈真不簡單!」安全燈的發明不僅拯救了無數礦工的生命,而且促進了英國煤礦工業的大發展。

二、燈的原理

1、金屬是熱的良導體。

2、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必須達到一定的溫度。也就是說,每一種物質都有一定的燃點,當溫度低於燃點時,該種物質是不能燃燒的。

實驗現象與解釋:

1)用一片金屬網(或者一個金屬絲編織的篩子)罩在一隻蠟燭的上方。手持金屬網的邊緣,將其向下移動,觀察燭光的變化。可以看到,燭光變得暗淡了。

金屬網離蠟燭頂部越近,燭光就越小;同時火焰被罩在金屬網下而不能穿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在於:網上的金屬絲傳走了火焰附近的熱量,使周圍的溫度降低,這不但使蠟燭的火焰變小,同時又阻止了它穿透金屬網。

2)將一隻煤氣燈放在一個三角架下面,架上放置一片金屬網。調節網使它與燈頭間的距離適當。打開煤氣開頭,並用火柴分別在金屬網下面和上面去點燃煤氣。觀察金屬網上下是否都能形成火焰。

只有金屬網上面的煤氣才能夠被點燃,形成火焰。這是由於金屬網的導熱作用,使得網下面的氣體達不到燃燒的溫度。

3)將一隻蠟燭安放在一塊木頭或者塑料板上,並把蠟燭點燃。然後用一個圓柱型的金屬網罩在燃燒的蠟燭上面。再用橡膠管引來可燃氣體,將氣體噴嘴放在金屬網的頂部並打開,使氣體在圓柱頂部流動。觀察氣體是否燃燒。

『捌』 煤礦小發明,求懂的人講解這是具體什麼小發明

真有意思,別的煤礦都用了十幾年了,你們才發明出來?小不會焊個大的?這還用發明?真服你們礦、

閱讀全文

與煤礦發明人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