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墨水是誰發明的
是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它是在19世紀初發明的。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版貯水筆的專利證書,這權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後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夠自己吸墨水的筆出現於20世紀初期,採取了一個活塞來吸墨水。當筆中採用了皮膽後,就要用一個鐵片插入一個縫中去擠壓皮膽來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現了用一根管子伸進墨水中吸水的施諾克爾筆。直到1956年,才發明了現在常用的毛細管筆。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
B. 墨水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對於墨水的起源,權威的《大英網路全書》採用了這樣的說法:「書寫墨水大約從公元前2500年起就有了,用於古埃及和中國。」這說法有著考古學上的依據,是經得起推敲的。
今人根據對存世的寫在古埃及紙莎草上的文字墨跡的分析,知道古埃及很早就使用墨水了,他們製造墨水的原料是炱和水。可是,炱不溶於水,因此他們在使用這種墨水時要經常搖晃墨水罐,寫字很不方便,字跡也不清楚。後來,有人想出在墨水裡摻進樹膠,墨水變稠了,炱就不易析出來。
也許是中國的植物和礦物品種要比埃及來得豐富的緣故吧,古代中國人雖然也使用煙炱製成的黑墨水,但同時還使用一些植物或礦物製成的彩色墨水。如用茜紅製成的紅墨水,用靛藍製成的藍墨水,用赭石(即赤鐵礦)製成的紅墨水等。
在中國人製作彩色墨水的種種原料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硃砂了。這是一種緋紅色的礦物,色彩鮮艷,經久不變。古時帝王常用硃砂配成的紅墨水在奏章上作批示,稱為「硃批」。以後這習慣傳到民間,書評家在評校書籍時也往往用朱筆。現在,教師批改作業一般都用紅筆,或許就是當年這種習慣的延續。
不過,炱也好,紅赭石也好,硃砂也好,由於它們不溶於水,所以盡管在配製時可加上膠水,但也只適合毛筆等吸水量較大的筆書寫,並不適用於西方後來發明的鵝毛筆、蘸水鋼筆等的書寫,而茜紅、靛藍等雖然可溶於水,但顏色容易褪去,日久字跡變淡,甚至會完全看不出來,也同樣的不合適。
顯然,隨著筆的進化和對書寫要求的提高,人們迫切需要發明一種既容易書寫,又不易褪色的墨水來。100多年前,英國的利·斯蒂文森有了這個發明慾望。
斯蒂文森是英國普雷斯頓一位葯劑師的兒子,由於父親職業的關系,他對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斯蒂文森觀察到一個有意義的現象:鞣酸遇到鐵離子會生成一種黑色物質,如未成熟的蘋果中含有較多鞣酸,用鐵制小刀剖開後往往在剖面上或小刀上會有黑色顯現。斯蒂文森試著提取了一些鞣酸,將它與氯化鐵溶液作用後,果然生成了顏色烏黑的黑色物質,而且,這種黑色物質可以牢牢地黏附在紙上,永不褪色。
那麼,是不是將鞣酸與氯化鐵溶液混在一起就能製成墨水了呢?
「還是不行!」斯蒂文森輕輕嘆了口氣,一仰身,躺在了床上。因為這種黑色物質就是鞣酸鐵,它並不溶於水。也就是說,這樣配製出來的墨水與炱配製的幾無兩樣。斯蒂文森並未中止他的發明探索,他身體躺在床上,腦中卻在進行理性的思索。
那一段時間,老斯蒂文森——他的父親,對兒子的行動實在不明白:他常常躺一會兒,又翻身起來擺弄各種試劑,然後再嘆口氣躺到床上去……
如此這般,不知折騰了多少日子。終於,在19世紀中葉的一天,斯蒂文森來到父親面前,拽起他就跑:「父親,我成功啦!」
面對桌上一瓶有著淺淺的淡綠色的液體和一些寫著淡淡字跡的紙片及一些有著黑色字跡的紙片,聽著兒子興奮的敘述,老斯蒂文森明白了:兒子這些日子的折騰有了成果。
原來,斯蒂文森想到,雖然鞣酸鐵不溶解於水,無法使用,但鞣酸亞鐵卻能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的,如用酸性鞣酸亞鐵溶液作為墨水來書寫的話,那麼雖然它寫出的字跡很淡,可在空氣中會慢慢氧化變成黑色的鞣酸鐵,字跡就越來越深了。
不久,斯蒂文森發明的這種墨水就在市場上出現了,它是用含豐富鞣酸的植物五倍子,加上硫酸亞鐵和膠水配製的。以後,為了克服這種墨水書寫時不夠清晰的缺點,在人造染料發明之後,人們又在墨水中摻進點藍色染料,這就成了今天我們仍在使用的藍黑墨水了。用它寫出來的字,剛開始時是藍色的,這是藍色染料的顏色,過了一段時間,無色的鞣酸亞鐵被氧化成黑色的鞣酸鐵,字跡就變黑了。
隨著化學技術的進步,墨水品種已非常多。不過,除黑色的碳素墨水外,幾乎都是以可溶性合成染料作為惟一著色物質的,它們的化學穩定性較差,時間長了還是會褪色。所以,人們最歡迎的、最常用的,還是以斯蒂文森的發明為基礎的藍黑墨水。
C. 古代的墨汁是怎樣發明的
傳說在西周時期,有一個擅長詩畫的人,他名叫刑夷。一天,刑夷在河裡洗手時,看見河面上漂著一件黑乎乎的東西,他懷著好奇心撈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塊尚未燃盡的松炭,他便又隨手丟進了河裡。
刑夷突然發現,自己一雙剛剛洗干凈的手染上了一道黑黑的顏色。刑夷不禁思忖道:「松炭既能染色,是否可以用來寫字呢?」刑夷趕緊追到了下游,他重新把那塊松炭撈了起來。刑夷把松炭帶回了家,然後用磚頭將它搗碎,研成粉末。
妻子王氏把一碗麥粥端到刑夷面前,說:「你干什麼呀?快吃飯吧!」,刑夷朝麥粥望了一眼,他靈機一動,捧起黑粉末,「嘩」地撒在瓷碗中。王氏驚訝地說:「啊呀,你瘋啦!」
刑夷笑了笑,沒有回答,他拿起筷子,朝碗里蘸了幾下,朝牆上劃了幾下,牆上出現了一道道黑色的痕跡。刑夷高興地叫了起來:「哈哈,我找到寫詩作畫的材料啦!」從此刑夷便用松炭粉末調成的液體寫詩作畫,這種液體就是最原始的墨汁了。
D. 墨水是怎麼發明的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最早的墨水有使用金屬、胡桃殼或種子製作的染料或使用魚、章魚等海生動物的墨汁。中國的墨是碳墨。
E. 墨水是誰發明的
墨水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如果說的是中國的硯台的話,發明人就不詳了,硯台是春秋時代的燕國下都出現的
F. 是誰發明的墨汁
墨是用來書寫或繪畫的黑色顏料。我國使用墨的歷史也很悠久,早在甲骨文中我們就發現了墨書。正式的墨出現在西周時期,《述古書法纂》記載,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先是用漆和木炭或石墨,後來人們用松煙代替石墨。自漢魏之後,制墨技術日臻發達,墨如黑漆,其色黝亮,其香不衰。此後,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制墨家。
最早見於記載的制墨家是三國魏的書法家韋誕(字仲將),世稱「仲將之墨,一點如漆」。到了唐代,奚超和奚廷圭父子總結前人經驗,改進前人方法,創造了搗松和膠等技術,造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到了宋代又有著名的墨工張遇、潘衡、葉茂實等。
明代的制墨業多集中在皖南地區,形成兩大派系、其中一派以程君房、方於魯為代表,程君房創造了「漆煙」制墨法,方於魯創造了前無古人的「九玄三極墨」。另一派以汪仲山、邵松之為代表,汪仲山是「集錦墨」的創始人,使墨除了實用外,還成了有高度欣賞價值的工藝品。清代制墨有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奄、胡開文四大家。
墨的種類頗多,名稱繁雜,以製作原料為名的有「油煙經、松煙墨、油松墨、硃砂墨、選煙墨、特煙墨等,最有代表性的是「松煙」、「油煙」兩種。松煙製作歷史悠久,油煙後來居上。
松煙墨是以松枝燒煙配製,烏黑而無亮光,膠輕質松,滲化力強。我國古代多用此墨作書畫。松煙取材易,價格較油煙便宜。
油煙墨是用油燒煙(主要是桐油、並和以麻油、豬油等)再加入膠料、麝香、冰片等製成。油煙墨質地優良、堅實細膩,特別是烏黑發光。因桐油燒煙成本高,煙細而重,價格較松煙貴。
墨以膠水為上,膠重則窒筆。質量上乘的墨分量重,膠輕煙細,烏黑而透紫光、上硯無聲,磨過的端面平光如鏡,無孔點。
使用墨錠時,在研墨方面應注意研墨的力量、墨身和磨行的方向、注水量三項內容。即研磨用力要均勻,輕移慢行;墨身與硯面保持垂直,磨行成圓形.或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注水宜少,隨研隨添,以濃度適宜為止。墨錠研完後,應擦乾保存。如長期立在硯上或泡在墨汁中,會導致墨與硯粘連,而傷硯毀墨。
現在書畫墨汁生產進步,市場上多有銷售,取用方便。北京「一得閣」出品的中華墨汁、一得閣墨汁,質地優良,墨汁細濃而有光澤,氣味清香,耐水性強,適於拓裱.宜於書畫。
如果使用瓶裝墨汁,要注意在使用時輕輕搖動,使瓶內墨汁上下濃淡均勻。
不管使用墨錠或瓶裝墨汁,均忌偏濃偏淡,太濃則容易滯筆,筆毫不能揮灑自如;太淡則容易漫漶,字無神采。
G. 墨水的是誰發明的
《述古書法纂》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可見周宣王時就已有墨。
傳說古代在沒有墨的時候,寫字和畫畫很不方便。周宣王時,有個叫邢夷的人很擅長繪畫。一次,他因為弄臟了手,來到附近的小河清洗,正洗手時他看見旁邊有一塊烏蒳八黑的東西,好奇的撿起來一看,發現是塊松炭,然後就給扔了回去。
他不經意的看到自己的手,噗…笑了出來,沒想到剛剛洗過的手更黑了。他心裡想,松炭可以把我的手染成黑色,那就應該能用它來寫字和畫畫。邢夷隨手就撿起松炭帶回家了。
邢夷回到家裡後,很快就把松炭磨成粉末,再加了一些水,但是怎麼也凝聚不起來,他左思右想都沒想到好辦法,就在這時,他的夫人因為叫他吃飯他沒聽見,所以索性把糯米粥端到面前讓他享用。
邢夷好像半醒似的雙手拿著松炭末,全都倒進粥碗里,忽然間碗里馬上變成了黑糊糊的半固體狀了。邢夷看到之後,很高興的將碗里的東西再作攪拌。這時,邢夷發現夫人的袖口上有塊地方特別烏黑。
邢夷問夫人:「這片烏黑是怎麼回事?」夫人一看:「喔!這是剛剛在灶爐下做飯時碰到的鍋灰!」說完,就用手拍來拍去,但怎麼也無法處理掉袖子上的臟東西。
這回,邢夷又高興地說:「這下可好了,鍋灰可比我檢來的松炭更黑,粉末也更細,用它來寫字是最好不過的了」。
邢夷便把鍋灰弄下來再跟水一起攪拌,用筷子蘸了些,就在牆上畫了幾筆,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墨汁。
雖然邢夷發現了這樣可以方便寫字,但它卻攜帶不便。邢夷就用之前的辦法把糯米熬成粥,和松炭及鍋灰混合著攪拌,再經過揉搓後變成方條,然後拿去曬干,要用時只要再加一點水磨一下,就可以用來寫字和作畫了。
邢夷剛開始把這個墨條取名為「黑土」,又覺得不妥,便把「黑土」兩字合為一起單字「墨」,歷史稱這為「邢夷墨」,這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塊墨了。《述古書法纂》有記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指的就是這個。
H. 墨汁是誰發明的
我發明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