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淺談大學生創造力開發

淺談大學生創造力開發

發布時間:2021-08-04 08:21:24

㈠ 為什麼大學生被鼓勵發展創造

為了解決就業壓力,所以鼓勵大學生創業

㈡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一些主要思路,供參考:

1.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決定一個人想不想創新的問題。因此,要開發創造力,首先要增強和提高人的創新意識。人的創新意識有兩種:一是主動性創新意識,一是被動性創新意識。主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不需來自外部的推動,主體的意識就可以有效地驅動個體去創新,創新活動是主體自身需要的一種意識,穩定、持續、主動、習慣化是它的特點。
被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主體受外部的推動而產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接受交給自已完成的指令性科研問題、開發任務或項目。這類被動性創新意識同樣也會對創新活動產生推動作用,主要是創造主體有責任感,有成功的願望,有勝任的能力。
2.掌握創造方法
創造方法是創新活動成功經驗的總結和歸納,並上升為工具性的創造方法論。創造方法一舉擊破了創造的神秘氣氛,使普通人藉助創造方法亦能涉足創造活動,掌握創造方法是開發創造力的好思路。
3.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培養創新思維是創造力開發的關健。美國創造力開發公司總裁、創造學家羅傑.馮奧奇說過:「如果你對創造性思維持冷淡態度,你就不會認識到在一個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的世界上,激發和應用新設想是至關重要的生存技能。」
4.優化創新人格
前面講到,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而創新思維的靈魂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創新人格!這是因為人是創造萬物的主體,是一切創新活動的認識者、發出者和操作者,忽視創新人格的優化,開發創造力將是舍本求末倒置的。
5.形成創新環境
創造力開發離不開一個好的環境,尤其是個體創造力開發。因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美國創造學家阿瑞提認為:「適宜的氣候和環境能極大地促進創造。」
6.創新成果展示和創新人物示範
經常進行各級各類的創新成果展示,對創新方面取得成績的人物進行表彰、鼓勵和獎勵,達到示範作用的目的,都對創造力的開發很有推動作用。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

㈢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大學生創源新能力,最實際的應該是下面幾種方法吧:
1。試講評議法
所謂試講評議法, 就是在教學中, 教師把適當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去備課, 去試著當老師給學生講課, 然後由下面的「聽課」學生和教師對講課學生所講的課進行全面評議的方法。
2。情理誘導法
所謂情理誘導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 以教師的真情去感化學生, 用深入淺出的道理去引導學生, 從而激發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 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法。
3。討論法
4。實踐教學法
5。問題教學法

個人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㈣ 如何開發大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

1.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願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青年學生是最少保守思想、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創新精神的一個群體,祖國未來的發展靠青年學生,發展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青年學生,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從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意識著手。創新的前提是創新意識,是對事物改進的一種沖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告訴學生,任何技術及知識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發展,因此今天所學的內容在將來一定會得到發展和改進,而每個從事或學習這一系統知識的人都可能是這一發展和改進的踐行者。因此對每一項接觸到的技術都首先有改進其的沖動,從而建立起一種自然的創新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對技術及知識的發展過程給以詳述,而不是簡單地闡述其發展過程,重點是上一代技術遇到了哪些問題,下一代技術又是如何針對這些問題給以合理解決的。關鍵點是如何針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及過程。
2.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不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忽略了培養他們創新知識的能力;在傳授知識時採用灌輸式,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評價體繫上採用簡單劃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學生真實、全面的水平和能力。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的最高目標不是學會教師所講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思路,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冶金工程專業中的煉鋼脫氧過程,如果以學習知識為重,則可詳細講述各種脫氧劑的反應過程及其脫氧的原理。如果同時要學習其思路,那麼就可以提煉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去除一個系統中不需要部分的方法,即如果無法直接去除該不需要部分,則可以通過加入其他成分,使加入的成分與欲去除部分發生反應,關鍵是反應後改變了欲去除部分的物理特性,比如密度變得更小這樣就可以上浮,從而從基體中去除。同理也可以讓其密度變得更大從而下沉。這一方法的意義就不再局限於鋼的脫氧,而是可以用其作為思路應用於任何合金或其他系統欲去除雜質或其他成分。大量的這種思路或方法的積累就可以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很快萌生很多解決問題的預案。再仔細地衡量每一種預案就可能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做出創新。
3.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學生在課堂中應當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創新能力課堂教學中的培養關鍵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其中,並留出足夠的討論時間。因此大綱中規定教學內容需細分教師講解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自學的較容易的部分;另外需確定課堂討論內容的設定,包括教學難點、重點,學生的創新性想法,及以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為目標的課堂教學過程預設定。
總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高校自上而下真正引起重視。學校的制度建立是導向。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是保障。同時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㈤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㈥ 淺談如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

一、創新創業教育概述

20世紀9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概念,並將其定義為:培養具備開發性個性的人,包括首創精神、創業能力、冒險精神、獨立工作能力等的培養。面對如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問題,一定要對創新與創業相互關系及創新創業教育形成有效認識。創新與創業相互間有著緊密關系,創業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創業教育的成功與否,而創業實踐則能夠對創新教育成效展開有效檢測,創業與創新相互支撐,不可分割。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

受基礎教育階段主要為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僅需掌握考試對應要求的基礎知識即可,再加上學習壓力大,使得大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前的基礎教育時期大多隻注重課堂教學知識,而對於實踐類、創新類等知識鮮有涉及,通常進入大學後才展開批判性思維培養,造成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

(二)師資專業化水平不足

創新創業教育專職師資缺乏、專業化水平不足等問題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序開展。即便有的學校採取了一些方法,著重打造部分創新創業教育的專兼職師資隊伍,然而收效甚微,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依舊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學內容、形式缺乏創新

就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而言,太過於強調行業分享、政策介紹等,內容不夠豐富、功能過於單一,不利於對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大學生難以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收到實效,也難以為其在大學開創一番事業提供有效幫助。現階段,高校主要推行的授課形式以小組討論、課堂案例教學為主,實踐創新力度不足,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㈦ 如何培養中國大學生的創造力

要想培養抄大學生的創造能襲力,首先應當給予大學生一定等。自主學習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創造力的開發是建立在創新性思維以及有足夠的基礎性資源來進行的創造。在豐富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的前提下,擁有獨特的創新性思維才能夠有著強大的創造力。

㈧ 大學的創造力之二:大學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1世紀,創新性人才將是最為核心的需求。而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將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素質的人才,是中國乃至世界大學共同的神聖職責。目前,我國大學缺乏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因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匱乏是我國大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的教育體制和國外的教育體制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施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以分數論英雄,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其次,高中階段的文理分科進一步將適應21世紀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扼殺於搖籃;第三,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授課教師教學缺乏寬松活躍的氛圍,不能給學生展示智慧和才華的機會,傳統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潛能的發揮;第四,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慣性學習方式束縛了其「求知」能力的養成。以上這些都與「著重於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探索未知世界鋪路架橋」的世界一流大學培養人才模式大相徑庭。那麼,我們的大學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大學教育應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大學生,必須在教育教學的相關環節進行全面改善,即弱化應試教育錯誤引導,取消文理分科,培養塑造富有創造力的教師。在打破應試教育壁壘方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做出了勇敢嘗試,雖然單靠一所大學似乎還改變不了應試教育的整體環境,但這畢竟是一個改變的開始。而取消文理分科也成為湖南、山東等省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嘗試。與此同時,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切實改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只強調結果,而不注意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只重視知識的積累,而忽視知識的創新」等弊病。注重引導大學生開展創造實踐 。早在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就提出大學教學必須與科研相結合。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進行科學研究,這實質上是將教學作為培養和進行創造力實踐的過程。而實踐活動本身也是創造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應該鼓勵和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鄉野實踐活動,一方面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認識新事物,獲得書本上無法獲得的新知識,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培養自己的創造力。重視大學生「五商」的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是智商和情商,而財商、科商和藝商則是其創造能力養成的保障。「智商」(IQ),是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簡稱,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EQ),是情緒智力商數(Emotional Quotient)的簡稱,是一個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沖動和惱怒、理智處事、面對各種考驗時保持平靜和樂觀心態的能力。「財商」(FQ),在英文中譯作「金融」,本意是「金融智商」,而在大學生而言更是規劃、運籌能力的體現。「科商」(SQ),是科學商數(Scientific Quotient)的簡稱,簡單而言就是科學管理的能力。「藝商」(AQ),是藝術智力商數(Artistic Quotient)的簡稱,是人們用藝術的方式認識世界,感受世界,判斷世界的方式。藝商是一種藝術感知力、鑒賞力,也是創造力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淺談大學生創造力開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