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預測地震是誰發明

預測地震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4 08:20:17

① 世界上第一台測地震的儀器是誰發明

世界上第一台測地震的儀器是由中國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的。

三、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的時候,懸垂擺就會撥動旁邊的小球,通過八道觸動機關,這樣就可以使發生地震的方向的龍頭張開自己的嘴,將嘴裡的銅球吐出來,落到底下的蛤蟆嘴裡,同時還會發出很大的聲響,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知道在哪裡發生了地震,在公元134年當時的甘肅西部發生了地震,通過這個儀器完全的證明了這個儀器的准確性,而這個發明也比歐洲發明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② 公元132年,我國著名科學家誰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於預測地震的什麼

公元132年,我國著名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最早的地震儀,稱為候風地動儀。它全部用精銅專鑄成,外形很像一屬只帶蓋的凸肚茶杯,中間的橢圓形球表面鑄著八條龍,龍頭對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公元138年,我國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這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一千多年。所以該答案是地動儀。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如果有問題請繼續追問,滿意請採納,您的採納是我回答知道的動力!

③ 誰發明了預測地震方位的儀器

張衡的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中國東漢時期的漢族科學家發明專於漢順帝陽嘉元屬年(132),《後漢書·張衡傳》詳細記載了張衡的這一發明。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候風裝置候風擺的周圍與8組牙機機械裝置之一部關相互靠近。此處為底座上的溝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風擺運動到關的位置觸發牙機。就是記載的「施關發機」施讀音易四聲。再機發吐丸。在樽的外面相應地設置8個龍首,口含小銅丸,每個龍頭下面都有一隻蟾蜍張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檢測,都柱之內侯風擺則輕微擺動,此即可觸發牙機。使相應的龍口張開,小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牙機的觸發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時間運作,稱為合契若神。
牙機是有一對杠桿構成。水平杠桿負責龍口開合,直立的負責牙機觸發。由於牙機立桿和侯風擺的位置關系,由關連接。關就是牙機立桿的一部分。關注道內水平狀,幾乎挨到侯風擺之上,距離之近不到一毫米。這是候風地動儀得以成功的關鍵。

④ 哪位古代科學家發明了「混天儀」來預測地震

這個很簡單嘛,張衡!

⑤ 地動儀被發明之前,古代人是如何預測地震的

地震到來的時候,人們往往是手足無措的,雖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可求生慾望是每個人都有的。如今很多城市都有地震預警系統,甚至提前30秒就開始預警了,按照如今的技術來說沒什麼,可是在古代,人們並沒有如此先進的科技,可是古代地震卻很少發生人員傷亡事件,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在地震來臨之前提前做好預防措施的呢?

古代將地震稱為地動,一般人認為是和洪災、旱災一樣,是老天對於當今時代的懲罰,因此每次出現天災的時候,最頭疼的是皇帝。因為這時候百姓會認為,因為皇帝的無能,導致上天要懲罰人間,這時候皇帝怎麼做就很重要了。

雖然地震從古至今就能做出預測,可是地震的危害性大,怎樣在地震來臨之前,做好預防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這才是最重要的。雍正時期就發生過一次大地震,當時雍正皇帝驚慌失措,帶著隨從和家人從紫禁城跑出來,最後他想辦法跑到船上避難,因為他覺得在水上肯定就感受不到振幅。後來朝鮮王朝知道這件事,還因此笑話過雍正。

其實古人逃生比現代要方便得多,首先古代房屋不多,到處都是空曠的土地。其次古代都是平房,幾乎都是木頭或是竹子製造的,竹木結構不僅柔韌、質輕,而且抗震性非常好,況且古人在建造房屋的時候,會嚴格參考中國古代建築物的修建風格,所以如果不是殺傷力格外巨大的地震,一般不會對房屋造成損壞。

其實我們根本不用替古人擔憂,因為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東西和方法,都是前人為我們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就要保持一顆熱忱的心,相信有前人的精神留給我們,我們在面臨任何困難的時候,都能夠展示出中國人堅韌不拔的性格。

⑥ 李四光預測的4大地震區,已經發生3個,還有一個聽說是福建泉州,是真的嗎,請詳細解釋

最近關於福建是否地震的問題特多,估計民間流言也不少。都被汶川、玉樹內地震嚇壞了。哈容哈……
天氣預報大家天天都可以聽到看到,誰聽過哪個國家有預報地震的?沒有,因為能預測地震將要發生的儀器還有待於後人發明。任何地質專家都無法斷定某年某地將發生地震(只能判斷某些較長的時間段某些板塊碰撞的頻率會高些)。福建(海峽地段)能感覺到的小震幾乎每年都有,大震肯定會發生。誰知道什麼時候呢?也許幾十年後,也許幾百年以後。而近20年福建建築的樓房(框架結構)防震都達7級以上,因此不必太焦慮。但應該要有防患意識,比如說,枕頭旁應放一兩瓶礦泉水、一隻手電筒等。多參加防震演練,多了解地震有關知識。別杞人憂天,好好學習工作,多做善事。
當然民間也有些土辦法,如地震前動物一般能預先感知,它們(候鳥除外,如鼠類、青蛙等)會成群結隊遷移,還有一些異常的自然現象發生(多問問高齡老人)。這在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紀錄片中經常播放,但也不是很准確。

⑦ 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預測儀器叫什麼

地震儀。
簡介:
世界最早地震儀是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樽,四周有八個龍頭,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各自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有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懸垂擺」,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經過公元134年的甘肅西南部的地震試驗,完全證實了它檢測地震的准確性。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東漢地動儀早已失傳,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
地震儀製成後,安置在洛陽。在公元138年的一天,京都和往常一樣,周圍並沒有什麼動靜,但是小鋼球卻異乎尋常地從龍口裡吐了出來,落到蛤蟆嘴裡。激揚的響聲,驚動了四周,人們紛紛議論,大地並沒有震動,地震儀為什麼會報震呢?大概是地震儀不靈吧?誰知過了沒有幾天,隴西(今甘肅省西部)發生地震的消息便傳來了,事實生動地證明了地震儀是何等的靈敏、何等的准確!
由於地動儀只是記錄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記錄地震波,所以相當於是驗震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張衡發明的地震儀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測報地震的歷史。對此,長期以來中外科學家一直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利用慣性原理設計製成的,能探測地震波的主沖方向。在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的2世紀初能做到這一點,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它和國外類似的地震儀相比,早了1千多年。
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但在時間上卻晚了1700多年。
中國第一個地震觀測台是1930年由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鷲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斗,中國地震台由一個發展到幾百個,已擁有全國基本台網,大地震速報台網,都可以由地震儀記錄下來,並報送到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使中國地震觀測技術處於世界前列。
希望幫助到你,謝謝

⑧ 古代的人是怎麼預測現在地震

什麼古代人啊。。。。李四光預測的幾個地震帶
是根據地質機構來推斷的,而且不一定會發生,即是發生也不一定會對你造成影響,稍安勿躁
當年李四光預言了中國的4個有可能隨時發生的地震帶:
1、唐山——邢台(已震)
2、新疆 (已震)
3、雲南 (已震)
4、山東郯城——日照或是連雲港(未震)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我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1.台灣帶;
2.閩粵沿海帶;
3.東北深震帶;
4.郯城-廬江帶;
5.河北平原帶;
6.海原-松潘-雅安帶;
7.山西帶;
8.渭河平原帶;
9.銀川帶;
10.蘭州-天水帶;
11.河西走廊帶;
12.馬邊-巧家-通海帶;
13.冕寧-西昌-魚鮓帶;
14.騰沖-瀾滄帶;
15.哀牢山帶;
16.爐霍-乾寧帶;
17.花石峽帶;
18.拉薩-察隅帶;
19.西藏西部帶;
20.天山帶
華北地震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地區地震活動最強烈的一個地震區,也是我國晚第四紀構造活動強烈的地區,8級以上的地震就發生了5個,最大的地震為1668年郯城8.5級大地震。自西向東斷裂活動具有明顯的分帶性,潛在震源區就沿這些構造活動帶展布。
郯廬斷裂於蘇、魯交界交匯部位,自1990年以來一直被國家地震局列為地震危險重點監視區,郯廬斷裂帶處在強烈擠壓並兼有右旋扭動的斷裂段。由於它遭受的正應力大,剪切應力也大,易於積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難於以中、小地震的形式來釋放,故該段地震強度大,頻度低。
這個地震帶上發生過的地震有:
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
1969年渤海7.4級地震
1974年海城7.4級地震
1983年11月7日山東菏澤5.9級地震
1995年9月20日山東臨沂市蒼山縣5.2級地震
2003年6月山東青島4.3級小震群活動
2006年2月9日臨沂市湯頭鎮3.5級地震
據說,李四光前輩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廬地震帶,他曾經預測,一旦發生地震,其毀滅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幾倍。希望最近中國G-ON-VEN-MENT這些年來的防震措施能積極、有效

閱讀全文

與預測地震是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