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曉松曾經講過哪些讓你求知慾爆升的歷史故事
《曉松奇談》並非高曉松創作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了,在此之前還有《寫在牆上的臉》、《如喪:我們終於老得可以談談未來》、《魚羊野史》系列和《曉松奇談》系列。如《魚羊野史》一樣,《曉松奇談》是高曉松同名脫口秀的文字版,將他講過的那些歷史故事篩選整理而成。在節目中,就被高曉松風趣的故事所吸引,正如這個節目的定義——將你頭腦中陳舊與偽飾的歷史觀徹底清盤。也註定這必是會讓你腦洞大開的新鮮故事,真可謂是歷史的「奇談」演繹。
B. 高曉松明明是玩娛樂圈的,為什麼被說是歷史發明家
因為很多歷史他都是一知半解,然後就開始以自己好惡為中心高談闊論。看著懂得很多,但是什麼知識都是一知半解的狀態,說白了就像是現在的培訓機構,可以忽悠小白,但是忽悠不了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C. 高曉松學的歷史是不是都是野史
只有講野史的節目才會有人看,就像普通的新聞沒有八卦新聞吸引人
D. 高曉松推薦的看國學的哪幾個名家的書
1、在談到《曉說奇談》的節目時曾經提到《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一經問世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一時間,模仿霍爾頓的言行舉止成為一種時尚,風衣和反戴的紅色鴨舌帽成為美國的流行街景。小說出版後至今影響不衰,全球發行量超過六千萬冊,被無數中學和高等院校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其主題也深受社會學者重視。
2、在《曉松奇談 :扒一扒美利堅2》推薦了嚴歌苓的《扶桑》:
《嚴歌苓作品集:扶桑(全新修訂版)》是一部大膽、性感得令人激動的情愛小說——神秘莫測的感情,錯綜復雜的沖突——鄉間女子扶桑跟隨大批到海外謀生的勞工來到美國舊金山,她所要面臨的絕不僅僅只是生計的艱難。
3、在《曉松奇談 :離騷1949(下)》里提到了錢穆的《晚學盲言》,這是他最愛的歷史書之一。
全書共三部分,分別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會人文之部」、「德性行為修養之部」。九十篇專題雖篇各一義,卻相貫相承。每篇都是兩個命題的對舉。
(4)歷史發明家高曉松擴展閱讀:
高曉松,1969年11月14日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樂人、詞曲創作者、製作人、導演、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1988年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後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預備班學習 。早期事業以電視編劇、音樂創作及製作人為主。
2015年,高曉松在退出電視綜藝後,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音樂與公益文化事業上。11月由高曉松擔任館長的民間私立公益圖書館《雜·書館》開始免費對公眾開放]。
2017年4月,高曉松成功起訴營銷號,獲得賠償金捐給真愛夢想基金會
E. 高曉松的歷史觀,科學與藝術交替解釋這個世界,你的呢
科學和藝術是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世界就夾在這兩條平行線之間。這邊是科學,那邊是藝術,這個世界就像中間的火車。但是這兩條平行線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看歷史能夠感覺到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有的時候科學發展很快,藝術在後面追趕,有的時候藝術很快,在前面解釋了很多東西,但是科學在後面停滯不前。
最開始是,藝術先解釋整個世界,因為那個時候科學很慢很慢,一千多年也沒什麼發展。那個時候把太陽解釋為阿波羅或者說是後羿射日,把月亮解釋為嫦娥居住的地方。後來科學追上來,說太陽是核聚變,是由無數個核聚變形成的,月亮其實是一顆衛星,是因為反射太陽光的原因才會有陰晴圓缺,並不是藝術所解釋的那樣。遠方其實也並沒有,因為你走著走著就會走回來。科學進入一個爆發期,基本上破除了以前藝術所解釋的整個世界。人類進入一個昂揚向上的時代。但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大家發現雖然科學那麼繁榮,但是製造出來的慘狀,遠遠超過歷史上所有戰爭死亡的人數。這個時候發現科學有問題,藝術開始蓬勃的發展。一戰以後藝術進入一個巨大的蓬勃發展期,從文學到繪畫,到哲學各個方面。出現各種各樣的主義來解釋人類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現在呢,又處在一個科學超越了藝術的時代。藝術把那些都解釋完了之後,發現科學不光是工業時代的那些東西。現在處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把一切都打破了,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上下級關系,各種新東西,各種發明,科技發明一日千里,幾乎能做所有的事情。又到了科學在前面領跑,藝術停滯不前的時期。總的來說,當科學前進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改善人們的生活,當藝術前進的時候,是在引領人們的精神。通常人們的感受是,當沒有人來引領自己的精神的時候,大家會感覺到這是一個平庸的年代,為什麼沒有大師出來重新塑造我們的理想,重新給我們信仰,讓我們前進。在這個時候,知識分子更應該出來,做一些科學之外的努力……
F. 高曉松他經常說的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四個
四大文明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古埃及(位於北非)、古印度(位於南亞)和中國(位於東亞)。
G. 高曉松在《曉說》和《曉松奇談》中講的哪些是錯誤的
其實一般人聽不出來對錯的,因為很多人對歷史的知識掌握的比較少,但那些專門搞歷史的學者還是能知道他說的哪些地方是錯誤的。好像高曉松在2014年的時候,在他的曉說中說到了中越邊境反擊戰的一期,那一天節目播出後,很多學歷史的朋友發現了這一期內容的錯誤。
其他可能還有一些小地方的錯誤,比如古代歷史的年代或者是人物時間的問題。基本都是高曉松一說完,就有專業的歷史學家提出反對或者是修改意見。也證明歷史只是高曉松的興趣和業余愛好,他並不是專門的歷史學家,所以歷史並不是他的長項。但是他做這個節目的用心是好的,因為在那個時期都沒有一檔類似的節目,所以這方面來講還是有貢獻的。
H. 高曉松講的歷史真實性高嗎
我覺得沒什麼必要去評論。信則有。不信則無。有很多的他口述的歷史。我們普通人是無法去找出真想的。比如抗美援朝的那些被俘的士兵。。。
I. 網友稱高曉松搶了古籍整理的功勞,網友為什麼這么說
網友稱高曉松搶了古籍整理的功勞,網友們有可能是因為看不慣他這樣。我們都知道高曉松是一個非常有才的,可以說是一個作家,也看到了,說是一個詩人,我們在平常的一些綜藝節目,或者是與他的聊天過程中,他每一句說的話像是都是一個十人,說出來還一樣的,而且出來的話就像都會帶有一定的文藝色彩,還有非常喜歡他說話的那種態度,和他交流這個人就像是一個朋友,或者是一個知己一樣可以隨時讀懂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