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汽車創始人都有誰
新中國汽車工業的創始人是一位「白面書生」——饒斌,1953年7月,是他把第一杴黑土拋向毛澤東親自題詞的一汽建設奠基石;又是他接受了生產紅旗轎車的任務;1964年,他又奉命到武當山下,在隨後到來的文革狂潮中艱難地主持創建二汽。 饒斌祖籍南京,生於吉林,原名叫饒鴻熹,早年學醫,參加革命後曾擔任過中共山西交城地委書記、撫順市委書記、圖門警備司令、哈爾濱特別市市長、松江省副書記。上個世紀50年代初,在東北因政治斗爭所陷,被降格使用,恰好當時要籌建第一汽車製造廠,饒斌自告奮勇去擔任廠長。 在中央討論人選時,毛澤東想起在哈爾濱見過高大英武的饒斌,就問:「是那個當市長的白面書生嗎,他夠厲害嗎?」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毛主席點點頭,中央正式任命饒斌為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廠長。 一汽起步 第一汽車製造廠的興建,是毛澤東和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親自商定的。當時的機械工業部對於能否在三年內建成感到疑慮,而蘇聯專家則要求一定要如期完成,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此事,決定全國都來支持一汽建設。1953年6月9日,毛澤東簽發《中共中央關於三年建成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指示》,這天成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發祥日。 有全國人民的支援,壯志滿腔的饒斌全身心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建設熱潮之中,他不僅是汽車廠長,也是建築公司經理,工作強度很大,以至於回到家常常飯菜沒有端上桌,人已酣然入夢。為掌握汽車工業製造技術和建築技術,他虛心向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老工人求教,成為能夠推車送漿和操作機床、摘掉不懂汽車工業「白帽子」的領導幹部。 1956年7月14日,一汽總裝線上開出由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載貨汽車,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製造汽車的歷史。1960年1月,饒斌奉調北京,擔任機械部副部長兼六局(汽車軸承局)局長。1963年,他被下放到南京汽車製造廠,一個省部級幹部在一個規格不高的廠里,甚至受到伙房炊事員的呵斥,但他認為這是好事,出行沒有小轎車,走路或騎自行車,吃飯排隊,看病付葯費,這讓他感覺「回到了群眾中」。
⑵ 第一輛汽車的誕生: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由德國人卡爾·本茨(1844~1929)於1885年10月研製成功的,一舉奠定了汽車設計基調,即使現在的汽車也跳不出這個框框。
他於1886年1月29日向德國專利局申請汽車發明的專利,同年的11月2日專利局正式批准發布。因此,1886年1月29日被公認為是世界汽車的誕生日,本茨的專利證書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張汽車專利證書。
(2)中國汽車發明者擴展閱讀:
卡爾·本茨就是現今德國大名鼎鼎的「賓士」公司的鼻祖,戴姆勒一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1844年,他出生於一個火車司機的家庭,長大後當過機械工廠的學徒,早先喜歡各種機械及車輛,後來從綜合技術學校畢業。
他在曼海姆辦了一家機械廠,1878年,34歲時,首次研製成功了一台二行程煤氣發動機。1883年,開始創建「賓士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10月,卡爾·本茨設計製造了一輛裝汽油機的三輪汽車。
他打破了因襲馬車木車架的老傳統,首次採用鋼管焊接成車架,用三個輻條式車輪作輪子,車架上裝一台小汽油機,單缸,有效工作容積為1687 mL,轉速達200r/ min,功率為1 . 1033 kW,采川高壓線圈點火,另設一個帶浮子閥的化油器,用水冷卻。
⑶ 最早發明汽車的人是誰
1886年德國的卡爾·本茨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於同年回1月29日立案獲得專利。因答此1月29日被認為是世界汽車誕生日,1886年為世界汽車誕生年。該車裝有卧置單缸二沖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積,0.89匹馬力,每小時行走15公里。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人,發明家,汽車的發明者。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1929年4月4日逝世。
⑷ 中國古代車的發明者
軒轅氏
又稱玄袁氏,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製作大車轅,駕車周流天下,故而稱軒轅氏。其居住地又因黃帝軒轅氏而命名軒轅之丘,軒轅氏起兵革炎帝,以車帳相結為營,因是軒轅氏發明,世稱"行轅"。
⑸ 中國發明的汽車有哪些
在整車研發或生產上,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下國內部分企業擁有一專個或多個自主產屬品(僅例舉部分),純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不列入。
BYD、奇瑞、長安、一汽、上汽、長豐、五菱、解放、東風、北汽等……
註:整車研發與生產指完全由自己主研發的產品。
⑹ 中國最早的汽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解放是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而民生牌汽車是1928年的
1928年12月,東北易幟,南北趨於和平。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李宜春等提出的「應國內需要,宜首先製造載重汽車」的建議得到張學良將軍的贊許,遂將奉天迫擊炮廠改為遼寧迫擊炮廠,並附設民用品工業製造處,主要生產民生用具,製造汽車內飾材料和各種皮革。1929年2月,張學良將軍將遼寧迫擊炮廠結余的四萬余元(舊幣)撥給民生工廠,作為研製汽車所用材料試驗費。隨後又撥款70萬元,作為國產汽車的試制和生產費用。為了加快研製工作,民生工廠聘請了美籍技師麥爾斯為總工程師,並聘請國內外大學和專科畢業的技術人員擔任工廠的重要職務,當時民生工廠共有職工207人,其中職員30人,工人177人。
民生工廠從1929年5月開始國產汽車的研製工作。在設備和技術條件十分簡陋的條件下,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至1931年6月,終於試製成功了中國第一輛民生牌75型2.5噸國產載貨汽車。為此,沈陽迫擊炮廠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同年7月,該車應邀送上海參展,並准備再生產15輛,為「雙十節」獻禮。後因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而未及組裝。1931年10月上海《道路月刊》和同年8月13日上海《民國日報》的照片和史料,大致記載了民生工廠試制國產汽車的基本過程。
據載,1929年8月,民生工廠在完成了基本准備工作之後,根據張學良將軍關於載貨汽車是當時急需的交通運輸工具的指令,從美國購買了瑞雷號載貨汽車散件,運回廠內自行組裝整車,並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然後將瑞雷號全車拆卸,選擇重要的易損機件,另行設計並重新製造。通過對汽車的拆裝測繪和試驗,初步掌握了汽車設計和製造技術。
根據民生工廠的汽車製造計劃,原定試制和生產兩種載貨汽車,一種是55型載重2噸,一種是100型載重3噸,後根據城鄉運輸的需要,確定為75型2.5噸載貨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是自行設計的。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汽車部件,由於設備工藝和原材料當時在國內無法解決,事實上也難以自製,均暫行委託國外專業名廠依照民生工廠自行設計的圖紙加工。除此以外,民生牌汽車零部件均由本廠自行設計製造。
民生牌汽車為長頭,棕色,採用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65馬力,前後輪距4.7米,前後四輪為單胎,最高車速為每小時40公里。自行設計的緩沖式後軸也有自己的特點,水箱分為四部,即使一部損壞,汽車仍然照常行駛。
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報》記載,「民生工廠自製國產汽車40輛工程將告竣……樣式精美,輕便異常。」但由於「九·一八」事變,民生工廠未組裝成車的零部件均被日本侵略軍掠奪一空,張學良將軍創辦民族汽車工業的雄心壯志也隨之前功盡棄,毀於一旦。1934年3月,偽滿實業部按照日本關東軍的旨意,在原遼寧迫擊炮廠舊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該社的目的是適應擴張侵略的需要,從事汽車的修理和組裝
⑺ 汽車是哪國人發明的
我從雅虎知識堂給你找的答案,保證准確。你看一下。
1886年6月,本茨駕駛著他製造的裝有一座單缸發動機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在曼海姆市街上行駛,引起巨大轟動。
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1844年出生在德國卡爾斯魯厄一個手工業者家庭。1860年,卡爾本茨在卡爾·斯魯厄綜合科技學校學習機械學,畢業後在機械廠當了3年學徒。在此期間結識了比他大10歲的戈特利布·戴姆勒。後在他老師的幫助下製造發動機,他鑽研了奧托的發動機,於1879年12月31日製造出新的燃氣發動機,單缸,轉速約200轉/分,功率約0.75千瓦。但他沒有獲得專利權,因為這種發動機無法使用。卡爾·本茨又將奧托四沖程發動機進行改裝,採用亞歷克西斯·馮·俾斯發動機。改裝奧托發動機會侵犯奧托發動機的專利權,幸運的是,德國法院審理結果卻取消奧托四沖程發動機的專利權,只承認本茨生產的四沖程發動機。
本茨時來運轉。他把燃氣發動機改進為汽油發動機,經過反復試驗,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發明的世界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了「汽車製造專利權」。這輛汽車在汽車史上第一次採用了一台單缸發動機。他在進氣口前裝了一個滑閥以及採用高壓點火線圈的火花塞,利用表面化油器產生混合氣,而把調速器置於進氣歧管上。本茨的單缸發動機排量為0.954升,轉速為250轉/分,輸出功率為0.49千瓦。這輛汽車於1886年6月首次在曼海姆市的街上運行。
本茨這輛車行駛的速度為每小時5000米。車靠皮帶把動力傳到驅動輪,把皮帶套在不同大小滑輪間滑動,可改變車速。車上最早使用傘形差速齒輪,用來補償因轉變引起兩個驅動輪行駛距離的差異。汽車車架用鋼管製造,車輪採用銅絲輻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