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鼓的現代打擊樂器
2008北京奧運會,圓了中國人百年的奧運夢。北京鳳樂團不斷挖掘、傳承和創新,將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和現代時尚視覺藝術相結合,獨創水鼓、水晶鼓,輾轉水立方、英東游泳館、舉重館、籃球館等奧運賽場,演出百餘場,為奧運健兒鼓與呼,並見證了中國第一金的誕生。深受奧組委贊賞及國際友人的好評 。
水鼓集聲、光、水景為一體,激昂的樂曲,鼓動的節奏,激情四濺的水花,優美的舞姿,魅力無限的燈光頻閃效果,演繹出燦爛振奮的舞風和鼓韻,給觀眾目不暇接的視覺沖擊和審美享受,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斷攀升、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情結和生生不息的群體精神風貌。
『貳』 水鼓表演如何介紹
水鼓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源於雲南省的德昂族。水鼓在造型上跟普通鼓最大的不同在於鼓面,是一個凹進去的平面,像盆一樣裡面可以盛水。現在的激情水鼓則是音樂人在傳統的民族樂器基礎上改造而來的,融合了現代的聲,光,電技術,表演的效果聽起來動聽,看起來優美。
水鼓集景為,激昂的樂曲,鼓動的節奏,激情四濺的水花,優美的舞姿,魅力無限的燈光頻閃效果,演繹出燦爛振奮的舞風和鼓韻,給觀眾目不暇接的視覺沖擊和審美享受,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斷攀升、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情結和生生不息的群體精神風貌。
(2)發明水鼓擴展閱讀:
水鼓其他含義:
系泊水鼓,亦稱「系船浮筒」。浮於水面的圓鼓形系船設備。主要用於艦船抵禦台風、消磁、待機、檢疫等。由系船環、鼓體、錨鏈和錨體4部分組成。系船環位於鼓頂部,是艦船系纜裝置,它承受艦船系泊力。
錨鏈連接系船環與錨體將泊力傳至海底錨體上。錨體是固定於海底一定位置的錨碇物,為水鼓提供系住力。鼓體具有一定浮力,將錨鏈一端浮在水面連接系船環指示系泊位置。
『叄』 如何區別「氣鼓」「水鼓」「血鼓」
氣鼓、水鼓、血鼓是鼓脹的三種類型,是主要按鼓脹形態來命名分類的。腹部脹滿隆起,臍部突出,皮膚光亮,噯氣(俗稱打嗝)或矢氣(俗稱放屁)後則自覺較前舒服,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為「氣鼓」;腹部脹大,狀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為「水鼓」;鼓脹日久,腹部脹滿,青筋暴露,內有症積(腫脹之物),按之脹滿疼痛,而頸部可見赤絲血縷(蜘蛛痣),為「血鼓」。而在臨床診治時,氣鼓、水鼓、血鼓三者難以截然分開,而統以「鼓脹」論治。
『肆』 水鼓的介紹
2008北京奧運會,圓了中國人百年的奧運夢。北京鳳樂團不斷挖掘、傳承和創新,將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和現代時尚視覺藝術相結合,獨創水鼓、水晶鼓,輾轉水立方、英東游泳館、舉重館、籃球館等奧運賽場,演出百餘場,為奧運健兒鼓與呼,並見證了中國第一金的誕生。深受奧組委贊賞及國際友人的好評。水鼓集景為,激昂的樂曲,鼓動的節奏,激情四濺的水花,優美的舞姿,魅力無限的燈光頻閃效果,演繹出燦爛振奮的舞風和鼓韻,給觀眾目不暇接的視覺沖擊和審美享受,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斷攀升、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情結和生生不息的群體精神風貌。
『伍』 非洲水鼓資料
西非最重要的鼓為金貝鼓,金貝( Djembe)並音源自法語,當地的土族稱之為 Jem-bay,之所以是法語並音,應和塞內加爾西非當時是法屬有關吧!金貝鼓,外形有如聖抔,不僅是塞內加爾,馬里,幾內亞.... 等西非各部落的資產,也是全非洲共有的文化重要的歷史資產;金貝鼓的文化圈,尋根,可追溯到12世紀的馬里王朝,當時王朝的領地,含概今日在西非海岸諸國,均屬之!馬里南方的Manika(孟丁卡Mandinka)可說是金貝鼓的原鄉。由於各部族,經年征戰不休,到了13 世紀,金貝鼓乘戰火漫延,整個西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布吉訥法索,風行整個西非地區,金貝鼓所向披靡。
『陸』 西非的水鼓是什麼
西非的水鼓是一種在盛水的容器里浮著長條形的葫蘆鼓,人們用手或小棍敲擊它,發出來的聲音沉鬱而悠遠。迦納人為舞蹈伴奏的一隻鼓叫「芳湯弗朗」,敲出來的聲音低沉深遠,迦納人的舞蹈也因此而聞名。戰鼓在烏干達常常使用,烏干達的任何節日里都要敲鼓,烏干達戰鼓起源於號召人們去狩獵、打仗,後來成為宗教儀式必不可少的道具。迦納還有一個舞蹈稱為「阿薩福舞」也是用鼓伴奏的舞蹈,舞者隨著咚咚鼓聲邊跳邊唱,舞蹈氣氛十分熱烈。
總之,非洲黑人的舞蹈與鼓分不開,這使得非洲舞蹈顯出節奏強烈而奔放的特點。
『柒』 水鼓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水鼓是中國德昂族發明
簡介:
水鼓是德昂族獨特的一種打擊樂器,以水鼓為伴奏的歌舞,稱為水鼓舞。水鼓的鼓身用較軟的木料挖空,並在表面繪上花紋。鼓為和形,大頭小尾鼓面,兩端用牛皮蒙上,用牛筋扎緊製成。敲鼓前在鼓身上挖一小孔,灌進一、二斤水,使鼓身、鼓面濕潤。經濕潤後的鼓聲音色悠美,別具一格。跳水鼓舞時,用芒和釵配合,效果更好。
水鼓,古老的德昂族傳說中,是來自於螃蟹之手。由於德昂居住區、受到嚴重災害,急需搬遷,過大河時受到蟹妖的攻擊,於是人們與蟹妖反擊。戰勝蟹妖後,取之於手,做鼓身,用牛皮或青蛙皮作鼓面,又將虎皮披在鼓身上。擊打鼓來,千里相傳,又可為召集民族的信號。從古到今、世世相傳,無論什麼節日,德昂人民總把它作為精神力量的象徵,並抒發著德昂族人民勇敢、熱情、好客的精神,渴望向上的心情。
『捌』 水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最早見於《後漢書·杜詩傳》「……建武七年(31),遷南陽太守,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而見功多,百姓便之。」「冶鐵者為排吹炭,今激水鼓之也。」這說明東漢建武七年河南南陽地區,首先使用了這種先進技術。南陽自戰國時,就是著名的冶鐵基地。漢武帝曾在此設鐵官,據發掘材料,南陽郡內有漢代冶鐵和鑄造作坊 5 至 7 處,從事冶鐵者世代相傳,在鼓風冶鑄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水排之前,早已使用水碓舂米,杜詩正是總結了這些經驗發明了水排。水排是利用水力進行鼓風的冶鐵設備。王禎《農書》記載的水排構造是,在一立軸上,作上下二卧輪,用水激轉下輪,則上輪用繩套帶動另一個小輪,在小輪上裝一個曲柄,再由一個連桿和另一個曲柄傳到一個卧軸,經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則排(木排)隨來去,將風鼓進煉爐。漢代水排較簡單,排橐是當時的冶鑄鼓風器,外部用皮革製成,內部用木環作骨架,體上用吊桿掛起,以便推壓鼓風。其構造是,在一橫軸的頂端,作一豎輪,然後在橫軸中間置一撥子,水激豎輪轉動橫軸,使木撥子推動連桿和一個曲柄及橐前的從動桿使皮橐推壓鼓風。中國歷史博物館根據《後漢書·楊璇傳》和山東滕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刻復原了東漢的冶鐵水排(排橐),並在中國通史陳列中展出。
『玖』 發明水排的是什麼年代哪個人
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杜詩出任南陽太守。他提倡節儉,興利除害,為專政清平。杜詩在屬做南陽太守期間,注意節省民力。為了提高冶金技術,他發明了水排(一種水力鼓風機)。
水排應用水力機械輪軸帶動鼓風囊,使皮囊不斷伸縮,給冶金高爐加氧。這種裝置,用力少,見功多,是我國冶金史上的一大改革。三國時期的釧暨曾加以改進推廣,使其效果提高了三倍。
杜詩發明水排,一改中國冶煉鼓風裝置靠人力和畜力為動力的善,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比歐洲早了1100年,在中國古代冶煉工藝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拾』 德昂族文化 德昂族特有的水鼓有何來歷
水鼓的來源
水鼓,在民間還有兒種傳聞趣事呢!據說,德昂族自古就居住在祖國邊唾雲南的高山原始森林之中。在勞動時,他們發現了空心木頭,下雨後積滿了水,偶然碰著時發出乒乓、乒乓的音樂聲響,很好聽。另外,他們用來背生活用水的大竹筒,也同樣有這種聲響。長期如此,他們在繁重的勞動之餘,順手拾起木棍敲打作樂,獨特的音韻,聽來很開心。又傳,古時侯,德昂族一對男女青年相愛,女的美麗溫柔,男的善良勇敢,都很能幹。
一天,他們上山砍柴,女的因口渴走到小山溪邊去喝幾口水,不知怎的,忽然間就變成樹上一個很鮮艷好看的果子,很是奇特。男的等了半個時辰,不見女的轉來,急忙去找,不見了女的,卻只見樹上這一個漂亮的果子,他難過極了,只得摘下這個果子帶回家去。
可是在路上,一時間惡風暴雨,來了一個怪物,將小夥子打翻在地,鮮艷時果子被搶走了。當小夥子蘇醒過來時,已不見了怪物及果子。他當機立斷,不怕艱險地去追趕,後被濤濤大海阻檔去路。小夥子急得哭了,哭聲感動了江濤、行人,連石獅也都流出了同情的眼淚。大家七手八腳,幫助小夥子搭了一座大橋,但不知怎的,一連搭了兩三次都垮了。後來,小夥子約著眾人去查看,啊,原來橋墩下有一隻大螃蟹在作怪搗亂,他們將大螃蟹捉上岸來,剝了皮,把肉吃了。
後來又把螃蟹皮子綳曬在樹上,為了懲罰它,皮未曬干就有人去敲打它,剛一敲就發出了乒乒乓乓的樂聲。
大橋終於搭好了,小夥子在眾人的幫助支待下,打敗了怪物,搶回了鮮艷的果子。他們用一種空桐樹製成鼓身,將大螃蟹皮子蒙上,製成了水鼓。
打擊樂器:水鼓
後來,德昂族人民又制出了真正的打擊樂器一水鼓。鼓身是用稍軟的木料挖空、在表面畫以花紋,形成大小頭的鼓面,兩頭用牛皮蒙上,再用牛筋勒緊。在敲打水鼓前,從鼓身中間的一個孔內灌一二斤水或酒進去,以濕潤鼓皮、鼓心,然後將剩餘之水或酒再倒出。經過濕潤的水鼓,其共鳴聲獨具特點,好聽得很,所以就叫水鼓,也就是德昂族的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