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⑵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讓孩子充滿想像的東西就是對孩子有幫助的。給孩子買一些水彩筆,或者說是一些顏料,讓他們自己去換,沒發現對於孩子的一個創造力是挺有幫助的,其實我們也能感覺到孩子的那些東西都是突發奇想的。當然也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一個創造思維。
⑶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發散思維能力
⑷ 結合實例分析制約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內外部內素有哪些
(一)制約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內部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有生理、遺傳因素,環境教育因素,也有個體主觀因素。其中動機、人格、心理健康等兒童自身心理因素對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1)動機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創造活動也是人類活動的一種,自然和所有的活動一樣,需要動機來激發和維持。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直接決定著幼兒從事創造活動的期待、對結果的評價和體驗,並進而影響著其從事創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動機在創造活動中不可缺少,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2)人格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力是幼兒能力的最高表現,而能力作為人格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是和人格的其他部分處於復雜的聯系之中,他的發展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結構中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人格因素是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 (3)左右腦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力是人腦的高級機能。幼兒創造力的發展首先受其大腦發展水平與活動特點的影響。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左右兩個半球占人腦全部重量的60%,其體積為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1/3。 對大多數人來說,左半球在語言、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起決定作用;而右半球則善於解決有關空間方面的問題,是音樂、美術、空間和知覺辨認等的主要加工系統,即它主管的是直觀的、創造性的、綜合性的活動。任何創造性產物,都是左右腦密切配合、協同活動的結果,純粹的左腦思維和右 腦思維,在實際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過程中都是罕見的。左右腦的這種協同作用的相互關系才是創造力的真正基礎。 因此,我們認為,通過教育促進幼兒大腦兩半球全面、和諧發展,則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任務和途徑。要充分挖掘幼兒大腦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就必須在日常活動中,注意他們右腦的開發和訓練,使他們在左半球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右半球也得到充分發展。日本一些教育專家認為,人腦在3歲前發育完成60%,在6歲前發育完成90%,但這期間內大腦左右半球發育的快慢並不一樣:右腦主要負責控制感覺和想像力的發展,如果在幼兒期能有意識地加強對其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成年後的創造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開發右腦還可以促進左腦的發育。 (二)制約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外部因素: 幼兒時期是創造的啟蒙時期,周圍環境對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影響巨大。好的環境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創造力,促使其創造的慾望成為現實,而不利的環境卻有意無意地壓抑與摧殘幼兒的創造力。所謂環境,一般是指家庭、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等。 (1)家庭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家庭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氣氛,父母的言行,特別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示範作用,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及品德、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幼兒園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幼兒創造力的發展過程中,幼兒園較之家庭來說,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在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潛能開發的諸因素中居主導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學。一方面,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在可能性,教師的教學工作可以促使幼兒的這種潛在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另一方面,教師本身所具有的能力結構和性格對幼兒的發展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3)社會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制約。研究表明,不同的歷史時期幼兒創造力發展的水平是不同的。在倡導、鼓勵創造活動的民主、開放的社會,幼兒創造力一般發展較好;而在專制的社會條件下,幼兒創造精神比較缺乏。許多社會因素都對人的創造力發展有影響,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社會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是創造力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有的歷史時期創新人才輩出,而有的歷史時期人才枯竭,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例如,處於文化上升和繁榮的古希臘時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國大革命時期、我國的大唐時期,就是創造性勃發的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期。與此相反的歐洲中世紀以及我國歷史上的幾次「文字獄」盛行時期則是扼殺創造型人才的時期。
⑸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具有創造力。
【1】帶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一定要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從小的時候就可以多帶孩子到花園里看看花花草草,再長大一些,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各種建築去領略各種景點的人文風采或是帶孩子一起去科技館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覽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以及通過自己的感官體會,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想要去創造的一些想法。
在帶孩子去各個地方游覽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可以先了解一些相關的景點內容和知識,不要光停留在讓孩子看風景上的狀態。正所謂「三分看七分講」,只有把景點的古跡名勝給孩子講明來龍去脈,讓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2】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兒,這樣既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創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長朋友們可以在一邊觀察,但是千萬不要去糾正,有時候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會把小花換成綠色,這樣也是一種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畫完結束以後去問問孩子的想法,然後給予適當的點評,並且能夠贊賞孩子告訴他這樣做是非常大膽有創造性的。通過家長的引導孩子才會對於創造性非常感興趣,而不會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娃娃的時候把小氣球套在了娃娃的身上,給娃娃當裙子,這樣也是不錯的做法,既給娃娃准備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獨特性,還開發了氣球的新用途。家長朋友們在看到孩子有創造性做法的時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並且能夠及時的引導孩子和鼓勵孩子,在當下給予孩子肯定,這樣遠比比過後獎勵孩子有效許多。
⑹ 幼兒園怎樣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幼兒寶寶們的創造力開發。
1
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
1、鼓勵孩子扮演演戲角色
家長讓三五個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誦莎士比亞的著名片段,朗誦名詩是很常見的,有時還讓他們自編自演啞劇、小品和滑稽劇等。鼓勵孩子做小實驗、搞小製作等。許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實驗角」。「小科學迷們」做實驗、搞製作、種花、植樹、飼養小動物等,許多孩子每年都有新創造發明比賽。
2、鼓勵孩子自製不花錢的禮物
在孩子需要送給別人禮物時,家長鼓勵孩子自己製作禮物,而不是花錢買,如新年賀卡、祝賀生日卡的節日小工藝品等,這些小禮物新穎、獨特,飽含著濃濃的情誼和美好的祝福。
3、放手讓孩子自辦家庭小宴會
家長允許孩子邀請鄰居家的小夥伴和同學來家裡辦家庭宴會,房間的布置、裝飾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設計,招待飯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選購的,孩子還跟媽媽一起下廚,並給自己做的菜餚起藝術名稱,通過這些小宴會,孩子學會了交際禮儀和生活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4、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古今中外做出巨大貢獻的、富於創造的人都具有熱愛事業、興趣廣泛、情緒樂觀、自尊自信,持之以恆,不怕困難的特點。因此,家長在重視和開發孩子的智力時,不能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放手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給他「拆拆」、「裝裝」、「試試」的自由,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因勢利導,使他不怕失敗,勇於進取。
5、人的發展需要鼓勵
學會欣賞孩子的作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極為精彩的,他們展現自己的心靈世界的方式也是極為豐富的。要學會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學會欣賞孩子的每一次表現,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有創意的變化,一句新的詞語,一首不成調的歌曲,作為家長都要真心地發出贊嘆,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那樣,孩子是會很開心的。「創作」的靈感就一發而不可收了。
2
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誤區
1、對寶寶的想法不屑一顧
即使在你看來寶寶的想法很可笑,但那一定有寶寶自己的道理,你或許應該去認真地聽聽。對寶寶的行為漠不關心。寶寶在進行游戲或繪畫等活動時,家長不要不聞不問,你可以多關注寶寶,當他有創造性的表現時,應該給予鼓勵和贊美,這樣寶寶的創造性就更高了。
2、佔用寶寶的活動時間
家長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寶寶本該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拿來練習小提琴。這對寶寶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將會造成阻礙。
3、輕視寶寶
家長有時不能輕視了自家的寶寶,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當寶寶向你提出一個讓你看似已經超出了他的智力水平的問題時,也要盡量地向他解釋,而不是粗暴地對他說:「說了你也不懂!」
4、以不變的教育方法對待你已經變化的寶寶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家長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應的改變。讓你的寶寶時刻能接受你的教育,為寶寶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⑺ 如何培養幼兒的想像力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及觀察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要解放兒童的雙手」、「小孩子有創造力」。新世紀已經到來,如何讓每個孩子心靈手巧、聰明伶俐,成功地步入人生之旅,是每位家長關心的話題,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與孩子對話、平時利用各種機會向他們提問和利用美工製作活動等等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是必不可少的,美工活動不但可以發展孩子的小肌肉,更是發揮孩子潛在的聰明才智的橋梁。兒童期是人各方面成長的關鍵期,人的很多能力取決於這一時期的培養。大量實驗表明,對神經細胞進行刺激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而動手製作,是對神經細胞進行刺激的有效途徑。所以: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案例描述: 片段一: 一天語言活動《半個蛋殼》中,我象往常那樣請小朋友們邊看圖片邊講述故事給他們聽再提問讓孩子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接著,結合幼兒用書讓孩子們看著書本中的圖片,自己講故事給自己聽。最後我再提問:我們還可以把半個蛋殼想像成什麼東西?見孩子們沒有反應,我又換了個方法提問:半個蛋殼還像我們平時看到過的、用到過的什麼呢?這時,小Q說:「像小碗」,小E說:「半個蛋殼像小搖籃,如果小老鼠坐上去搖呀搖,就一下子睡著了。」 片段二: 一天下午的美工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做花朵。為了給孩子們留下創作的餘地,我只簡單地講解了基本的製作方法,並告訴孩子們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來做花朵的。就放手讓孩子們開始做。後來,我果然發現孩子們由於製作的方法不一樣出來的作品也各異:有的孩子是把花瓣粘在花芯後面的,有的孩子是把花瓣粘在花瓣上面的,還有的孩子是先把花瓣變立體來再與花芯粘貼的。 案例分析: 手工製作即美工活動不但是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的好途徑也給生活平添幾分樂趣,更能為發展孩子的想像力開啟一片廣闊的天空,正所謂「心靈手巧」。平時,我讓孩子們接觸各種材料,如:臘光紙、彩色列印紙、卡紙、廢舊信封、廢舊超市廣告紙、廢舊報紙等等。帶領孩子們利用廣告紙製作環保小風箏、折疊並繪制祝福卡、利用廢報紙等製作釣魚玩具、利用卡紙等製作小面具、小動物指偶、動物壁掛、利用棒冰棒等製作小扇子、豬八戒頭飾、利用空的豆腐盒、吸管等製作螃蟹等多種教玩具。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利用各種手工材料加加、減減、剪剪、貼貼,在多姿多彩的創作世界裡展翅翱翔。孩子通過手工製作活動不但可以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加深對美的認識,也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新綱要》的對孩子美育的要求,從小讓孩子學會欣賞美和創造美,而且通過製作活動還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心。 我的策略: 策略一:以故事入手 幼兒用書裡面的畫面形象孩子們都熟悉。以各種故事為主線給孩子們講述故事的同時,適時向他們提各種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這樣又可以通過孩子的回答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何樂而不為呢?師:春天到了,細細的春雨唱起了歌,「沙沙沙,沙沙沙」,春雨會落到哪裡呢? 幼:地上,白白的土地里。 師:還落到哪裡呢? 幼:小河裡。 師:還有不一樣的想法嗎? 幼:還會落到樹葉上。 師:小雨落到小河裡那小魚會怎麼樣? 幼:魚兒會游得歡。 師:那小雨如果落到花園里,花兒會怎麼樣? 幼:花兒會長大開花…… 策略二:美工活動 讓孩子巧動手 每周結合不同的主題讓孩子自己動手製作拼圖、貼花、塗顏色等。我還根據本班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照顧到個體差異等情況,分層次地在美工區域里投放相關的操作材料。比如,對剛插入班裡的新生有時就提供半成品的材料再讓他在此基礎上創作等。大家經常一起製作有趣的小製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發展了孩子的想像力。 策略三:利用家長學校或家長會上發動家長節假日里也不妨和孩子一起製作,開展親子手工活動進行情感交流的同時也可以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像力,比如我們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在散步時收集樹葉並洗干凈、晾乾再和孩子一起進行樹葉貼畫的創作,並帶來園展示出來。通過活動,讓彼此增加親子間的融洽。如果發現了有趣的或好玩的手工及時和我分享,引導家長在製作過程中多鼓勵、多表揚孩子。 結論與建議: 由於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容易在成人對他們的引導下而進行想像。加上,對幼兒進行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教育並不是難事,從我一年多的實驗效果來看,幼兒期對幼兒進行想像力的合理開發是十分有利的。只有讓孩子通過手工美工等活動探索並理解二維、三維空間中的顏色、材質、形狀以及空間,才能更好地為將來打好基礎。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幼兒好觀察、愛動腦筋的好習慣,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⑻ 如何培養和訓練兒童的創造性,請以具體案例分析,小教心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語言特別精確的特點。數學教學課可以說就是一種思維訓練課。特別在低年級尤為重要,要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科學運用遷移規律,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如在第一冊數學教材中學生已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像比較9+6( )8+6,部分學生可能還要先算出得數再比較,在這里要教給學生不一定要計算,先去觀察,啟發思考,學會估算,為以後的估算教學做鋪墊,這樣比較大小的例題很多,再如9+4()9,13-9()13。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求異思維指思維的路徑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維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布局限於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
如9加幾的進位加法,出示9加3,讓學生思考怎麼計算。不一定局限於教材中的「湊十法」,只要學生說得正確,都應給予肯定。像這樣發散性思維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可能去創造新的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是要求學生能在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尋求獨創解法。
如8加5的進位加法,有的學生說不一定用湊十法算,我把5分成1和4,8加1得9,再用9加4得13,因為9加4的知識前面已經學過,掌握得比較牢固。對於學生的這種獨創方法也應予以肯定,使學生產生滿足要求感,使其在今後能去獨創思考。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入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這是培養人才的前提和基礎。
⑼ 簡述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呵護孩子珍貴來的好奇源心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珍貴,它是孩子探求知識的動力所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好奇行為是小孩子得到知識的一個最緊要的門徑。」
好奇心強的孩子往往會表現為:問題比較多,總是尋根問底;喜歡拆東西,總想找到內部的秘密。家裡若有一個如此有探索精神的孩子,當媽媽的真應該萬分高興才是。
給孩子講故事
為故事虛構景物、人物、聲音、情境及氣味等,這種想像力對孩子是十分有建設性的。與錄音機相比,父母講故事給孩子聽,更有親切感和交流性。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隨時發問,在愉快的對話中,指導孩子從已有的經驗中得到新的主意。
鼓勵孩子與他人合作
一個人的創造力是有限的,當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來做某件事的時候,孩子會從他人那裡得到啟發,創造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做游戲是一種好方法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兒童從單純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創造性地開展游戲情節,創造性地扮演游戲角色,創造性地製作游戲道具等等。
⑽ 如何引導,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三、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五、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創新活動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裡,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沙灘上、公園里、大海邊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等。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中,幼兒創造的潛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因此,父母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能力,容許幼兒自主嘗試以及做決定。尊重獨創性,鼓勵多樣性,使幼兒樹立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體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我國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心理結構通常是智力、創造力、非智力三種成份的獨特組合,其中智力是發展的基礎,創造力是發展的高度,而個性心理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支柱。托蘭斯在1973年曾得出結論:培養創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種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從情感和智力對創造力發揮的影響來看,很多情況下,情感的力量遠比智力強大。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創造過程絕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沒有火熱的崇高的情感動力,創造活動就無法展開。 因而,家長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有冒險精神,這里所說的冒險性是指,他敢於嘗試對其結果毫無把握的新鮮事情,並從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等。 總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影響幼兒創造力的每個積極因素,使幼兒——「發展中的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