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鴉片戰爭與1825年斯蒂森實驗蒸汽機車之間有什麼聯系
蒸汽機車是利用蒸汽機,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學能變成熱能,再變成機械能,而使機車運行的一種火車機車。1814年,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了第一台蒸汽機車,從此開始,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關鍵工具。
B. 蒂森觀光電梯TE-E稱量零位怎麼調
第1層觀光電梯乘0位怎麼調,直接把它復原或者是恢復出廠設置問題就可以了。
C. 請問目前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電梯品牌是哪些啊
三菱
奧蒂斯
日立
通力
迅達
東芝
富士
廣日
富士達
蒂森克虜伯
D. 蒂森克虜伯電梯打卡控制器有一個故障燈LD7常亮是什麼故障
畢竟電梯的發明者是奧的斯,我指的是服務這塊)蒂森克虜伯價格貴,質量不咋滴,技術還極端封鎖,售後屬於霸王條款。維保貴,配件貴。因為技術封鎖,蒂森公司後台可以遠程式控制制你的電梯,你還非得給他維保不可。
E. 清朝也有槍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
其實清朝武器,比八國連軍先進不少,只是放在倉庫里,諷刺啊!!!!
F. 美媒評今年最佳發明都有什麼
美國《時代周刊》從以往的報道中選出25件「年度最佳發明」其中主要包括:
語音機器人
iPhone X
eSight 3
Halo Top——低熱量網紅冰激凌
Ember Mug——即時加熱咖啡杯
Nike Pro Hijab——專為穆斯林女性設計的運動頭巾
Nest Secure——入門級家庭安防系統大部分家庭安防系統都努力將身份不明的人拒之門外,但谷歌旗下的智能家居品牌Nest卻反其道而行之,它的這款產品主打如何讓屋外的人更方便進到屋內。舉個例子,家人可以通過簡單揮一下鑰匙串一樣大小的識別器關閉警戒狀態,而不必輸入密碼。這個鑰匙串還可以設置只在特定時段有效。比如保姆和傭人只能在他們規定的工作時間內進出房屋。Nest同時提供配套的手機APP方便用戶遠程管理。當然,Nest Secure也有保護住宅的功能,如果有入侵者嘗試暴力解除門禁,系統會發出85分貝的警報,並向戶主發出提醒。
NASA Mars Insight——給火星量體溫地球和火星沿著各自的公轉軌道每兩年左右彼此最接近一次,這也是科學家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最佳時機,兩顆行星下一次互相靠近的時間是在明年,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為這個時刻的到來做好了准備。NASA計劃在2018年5月份發射新的一顆火星探測器「洞察力」號(Mars InSight lander),正如名字所暗示,「洞察力」號將著重對火星進行打洞勘探。(這艘探測器原定於2016年發射,不過因為地震儀系統故障錯過了時機)與以往飛上去「閑逛」的探測器不同,InSight著陸之後將專注於一個地方,用鑽頭在火星表面打一個5米深的洞,研究這顆星球的地熱歷史——通俗點說,就是給火星「量體溫」。此外,探測器上的地震儀通過聆聽火星地震如何在這顆星球上回響,從而探測火星的內部構造。探測器上的相機則會向地球傳回全景照片和三維圖像。「洞察號」按計劃將在火星上工作728個地球日(對應708個火星日),到時候會有一艘新的探測器去接替它。
G. 德國的鋼鐵工業如何
德國的鋼鐵工業在經濟中一直保持穩定,2006年位居世界第六。
德國鋼鐵工業概況簡介如圖:
相關擴展:
截至2006年年底,德國鋼鐵工業銷售額達423億歐元,同比增長13.71%,粗鋼總產量達4720萬噸,占歐盟25國粗鋼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六。從業企業數超過100家,雇員總數為91000人。德國不僅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鋼鐵貿易大國,其出口量一直保持生產總量的50%左右,2006年粗鋼出口量達2900萬噸。
德國擁有世界級的大型鋼鐵集團,僅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Thyssenkrupp Stahl AG)2006年德國本土的粗鋼產量就達1550萬噸,位列世界鋼鐵20強第12位。德國鋼鐵業呈現出較強的多頭競爭態勢,2006年前5強企業[iii][3]的年粗鋼總產量就高達3840萬噸,占行業全年總產量的81.36%。就冶煉技術而言,目前德國主要採用高爐煉鋼法[iv][4](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68.9%)和電弧爐煉鋼法[v][5](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31.1%)。
資料來源:聯邦統計局。
H. 電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世紀中期開始採用液壓電梯,1852年,美國的E.G.奧蒂斯研製出鋼絲繩提升的安全升降機,然後慢慢發展成為今天我們大家所使用的電梯
I. 電梯是哪國人,什麼人發明的
美國人伊萊沙·格雷夫斯·奧的斯發明的。
1853年,在紐約水晶宮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美國人伊萊沙·格雷夫斯·奧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發明。他站在裝滿貨物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將平台拉升到觀眾都能看得到的高度,然後發出信號,令助手用利斧砍斷了升降梯的提拉纜繩。令人驚訝的是,升降梯並沒有墜毀,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半空中——奧的斯先生發明的升降梯安全裝置發揮了作用。「一切安全,先生們。」站在升降梯平台上的奧的斯先生向周圍觀看的人們揮手致意。
電梯是一種以電動機為動力的垂直升降機,裝有箱狀吊艙,用於多層建築乘人或載運貨物。也有台階式,踏步板裝在履帶上連續運行,俗稱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服務於規定樓層的固定式升降設備。垂直升降電梯具有一個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的或傾斜角小於15°的剛性導軌之間。轎廂尺寸與結構形式便於乘客出入或裝卸貨物。習慣上不論其驅動方式如何,將電梯作為建築物內垂直交通運輸工具的總稱。按速度可分低速電梯(1米/秒以下)、快速電梯(1~2米/秒)和高速電梯(2米/秒以上)。19世紀中期開始出現液壓電梯,至今仍在低層建築物上應用。1852年,美國的E.G.奧蒂斯研製出鋼絲繩提升的安全升降機。80年代,驅動裝置有進一步改進,如電動機通過蝸桿傳動帶動纏繞捲筒、採用平衡重等。19世紀末,採用了摩擦輪傳動,大大增加電梯的提升高度。
20世紀末電梯採用永磁同步曳引機作為動力。大大縮小了機房佔地,並且具有能耗低、節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優點,極大地助推了房地產向超高層方向發展。
蒂森克虜伯電梯公司研製出新型「多重電梯」可水平垂直運轉。
J. 德國兩輛列車相撞/真實原因是什麼
德國兩輛列車相撞,這是怎麼回事?按理說在兩條不停軌道上的列車相撞的幾率不會很大,為什麼這兩輛列車就相撞了呢?事故原因是什麼呢?造成多少人受傷?
當地時間12月5日,德國北威州一客運列車當天與一貨運列車相撞,造成至少50人受傷。
據德國當地官員稱,一輛客運列車在德國西部北威州梅爾布施鎮(Meerbusch)與一輛貨運列車相撞,造成數十人受傷。救援人員已經到達現場,一些人仍然被困。
報道稱,這起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周二(12月5日)下午8點左右,梅爾布施鎮消防部門表示,大量緊急救援服務已經啟動,附近城鎮的消防員也已到達。當地警方稱,可能有50人受傷,但具體細節尚未公布。
報道說,救援行動在周二晚上8點50分進行,但由於架空線路被損壞,消防人員目前還無法救出一些受困乘客。
另據新華社引述德國媒體報道稱,該事故造成至少20人受傷。
嚴謹技術難防人為疏忽:德國磁懸浮列車發生嚴重撞車事故
「磁懸浮」幾乎成了目前德國最揪心的字眼:9月22日,德國磁懸浮列車試車事故釀成23人死亡的悲劇;而巧合的是,在事故發生前一周,磁懸浮技術持有者剛剛向德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如果計劃中的慕尼黑磁懸浮項目無法在18個月內獲得德國政府的最終批准,他們將考慮向中國出售磁懸浮技術。
磁懸浮,近年來也一直是中國國內的熱門話題。因為,這項令世人驚奇的專利,1934年誕生於德國,但是,其投入商業運營的第一列磁懸浮列車,卻誕生在69年後,即2003年的中國。
德國磁懸浮試驗事故的發生,會讓德國的磁懸浮列車再次成為泡影嗎?中國正在實施中的上海至杭州磁懸浮列車計劃會受此影響嗎?德國人會把磁懸浮技術賣給中國嗎?當然,問題還有,中國一定會買磁懸浮技術嗎?
埃姆斯蘭慘劇—世界上第一例磁懸浮列車致人死亡事故
2006年9月19日至9月22日的柏林,正在舉行一場兩年一度的德國2006年交通博覽會(InnoTrans 2006)。該博覽會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交通行業的盛會,有來自90個國家的六萬多名專家和專業人員參觀,比2004年增加了40%。
今年的博覽會第一次引進了隧道專題,Herrenknecht 公司展出了用於中國的世界上最大的隧道鑽機模型,最大直徑逾15米,給地下鐵路和各種隧道建設帶來了更加先進強大的裝備;GE集團也為展會帶來了關繫到列車運行安全的微波系統。 在人們高度關注磁懸浮列車發展的今天,Siemens集團的世界上最快(350 km/h) 的火車牽引車技術和樣車同樣也受到專家的圍觀。
但就在展會的最後一天,即2006年9月22日9點30分,德國西北部的埃姆斯蘭試車場,一列磁懸浮列車在試車過程中,以每小時200公里的行駛速度,撞上了一台服務修理機車,磁懸浮列車上23人當場殞命,10人受重傷。
這是磁懸浮列車迄今發生的第一起致人死亡的事故,也是德國自1998年以來傷亡最慘重的列車事故。埃姆斯蘭和整個德國沉浸在一片震驚和哀痛中,默克爾總理中斷手上的工作前往事發現場,德國交通部長蒂芬澤也中斷了對中國的訪問。德國立即組織了埃姆斯蘭撞車事故調查。調查大約要持續6-8周的時間。
在事故發生前,上海磁懸浮項目總指揮吳祥明正在德國參加2006年交通博覽會。事故發生後,他立即前往出事地點了解事故原因。他的身份無疑令他成為最為關注此事的人之一。
據相關資料顯示,吳祥明1938年出生於蘇州,是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工程管理的研究與實踐,曾參與和主持上海寶鋼一期、外灘和人民廣場綜合改造、浦東國際機場、磁懸浮上海示範運營線等工程的規劃與建設。現任上海市磁懸浮快速列車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863」高速磁懸浮技術研究重大專項總體組組長。
事故引發激烈爭辯——會擾亂決策者們的視聽嗎?
磁懸浮,近年來成為德國和中國各級領導、專家和普通百姓都極大關注的一個人們話題。
德國人對磁懸浮的關注,主要是因為磁懸浮是德國人的發明,是他們的驕傲,也是他們的夢想。慕尼黑正在准備修建一條36公里的連接機場和市區的磁懸浮線;中國人對磁懸浮關注,是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第一條用於商業營運的磁懸浮線,並且還將建設一條滬杭磁懸浮線,為了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這條線已在2006年前立項,按常規應於2007年正式全面動工。
但是現在,因為事故而引起的對於磁懸浮的懷疑,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決策者們的視聽,各方面的意見更是紛至沓來:
連日來,德國政界人士紛紛出來表態,主流聲音依然是:相信磁懸浮技術,慕尼黑磁懸浮項目不能停。
社民黨聯邦議員、交通專家卡斯滕森說,此次事故從目前的調查情況看可以認定是人為疏忽造成的,不應該對磁懸浮未來的市場造成影響,包括在慕尼黑和中國的項目,「我希望政界沒有人試圖利用這一事故懷疑磁懸浮技術。
聯邦議院交通委員會主席利波爾德認為,任何交通工具都沒有絕對徹底的安全保證。
聯盟黨議會黨團負責交通政策事務的發言人菲舍爾說,磁懸浮撞車事故不會決定磁懸浮的未來,正如1998年德國城際高速列車發生造成101人死亡的事故,但並未斷送城際高速列車的未來一樣。
德國經濟部長格羅斯決定,德國磁懸浮計劃將繼續下去。
德國交通部長蒂芬澤在表示對磁懸浮安全性關注的同時,他還認為,計劃在慕尼黑修建的連接機場和市中心的磁懸浮線路能否成行,將取決於巴伐利亞州是否提高該州投資的份額。他說,如果巴伐利亞大筆擴充投資額的比例,慕尼黑線路的實施是有希望的。
德國聯邦政府和巴伐利亞州政府宣布,將共同委託有關方面做出一項獨立鑒定。這項鑒定必須明確:在多大程度上,計劃中的慕尼黑磁懸浮項目也可能發生此類事故。慕尼黑項目是否上馬必須等待獨立鑒定結果。
慕尼黑市長伍德26日說,現在反對建設磁懸浮線路的聲音更響了。他特別指出,慕尼黑磁懸浮線路在城區有3公里長的地下線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缺少防火預案和救援預案。
德國《世界報》報道稱,此次事故發生後,遠在中國的滬杭磁懸浮計劃將變得充滿疑問。
《法蘭克福匯報》在9月19日報道時稱,中國國務院可能將對滬杭磁懸浮項目開綠燈;而埃姆斯蘭撞車事故發生後,《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這一事故給德國的磁懸浮項目蒙上了陰影。
而外界認為最大的影響力,應該是正在德國參觀世界交通博覽會,並前往出事地點調查的中國磁懸浮項目總指揮吳祥明,特別是其對此寫出的報告,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高層的決策。
德國公司的最後通牒—18個月後決定是否將磁懸浮技術賣給中國
在德國國內建造一條磁懸浮線路是德國上上下下的一大願望。2005年11月,德國新政府至少在國內要修建一條磁懸浮線路的決議(或者北威州,或者在巴伐利亞)著實讓德國民眾激動了一回。計劃中的慕尼黑磁懸浮線從慕尼黑火車總站至慕尼黑機場,總長約36公里,德國聯邦政府和巴伐利亞州尚未就如何對總額高達18億歐元的項目融資和資助達成一致。
而近日《德國金融時報》的一條消息語驚四座,報道稱在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中負責磁懸浮技術的董事Olaf Berlien博士在9月16/17日,(即在埃姆斯蘭事故發生前一周)威脅德國政府說,如果計劃中的慕尼黑磁懸浮項目無法在18個月內獲得德國政府的最終批准,該集團將考慮向中國出售磁懸浮技術。至於對華合作的具體形式,除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外,還可能將該技術賣給中國或在中國的合作夥伴。但他同時表示,尚未就此想法與西門子集團協調(註:修建上海連接浦東機場的磁懸浮線路是由中國與西門子、蒂森以及磁懸浮國際公司組成的財團簽約的)。
蒂森·克虜伯集團的這一表態,引發了很大的轟動。或許這一消息對德國和中國高層的決策也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磁懸浮與中德合作—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
磁懸浮事故之所以引起各方如此廣泛的關注,主要還是因為這一事故所牽涉到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德國本土,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努力之後,德國慕尼黑唯一能用於商業運營的磁懸浮高速在激烈的爭論中再一次陷入僵局,作為磁懸浮發明人的德國,沒有真正看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磁懸浮高速的運營,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遺憾。而在中國,雖然事故遠在德國,但它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磁懸浮線及剛立項的滬杭磁懸浮線。
更重要的是,中德磁懸浮項目的合作不僅對德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經濟和高科技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德國無論在製造業還是先進的高科技方面都值得中國學習,雙方如果能在磁懸浮這一技術上的合作有所突破,將對中國經濟以後的發展帶來促進,對德國經濟的再次振興,也將起到積極作用,這大概可以看作是兩國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
最後,我們引用德國磁懸浮高速列車國際公司中國(TRI)網頁上的黑體字來表達我們的感想:
我們悼念在9月22日慘劇中遇難的受害者。對於遇難者家屬,致以我們最深切的同情。
現在最重要的是澄清事故的原因。
資料:德國磁懸浮列車測試事故回放——乘客像炮彈一樣從車前窗彈射出去
德國當地時間9月22日上午10時左右,無人駕駛的磁懸浮列車緩緩駛離德國下薩克森州西北部邊境小鎮拉滕,車上有29名乘客,除2名德國磁懸浮高速列車國際公司的員工外,其他的乘客均是員工的親朋好友,他們搭車的目的是想親身體驗一下「貼地飛行」的感覺,同時也想進一步了解親友的工作。
磁懸浮列車行駛在埃姆斯蘭縣的測試軌道上。在這條建於1984年、長32公里、距地面4米的高架軌道上,磁懸浮列車的時速最高可達450公里。
當地警方發言人說,列車一出站,絕大多數的乘客就涌進無人駕駛室內,想透過開闊的視野直接感受「心跳的速度」。
幾名生還者講述,磁懸浮列車的時速很快就提升到200公里。就在一剎那,駕駛室里所有的乘客驚恐萬分地發現:列車正前方的同一軌道上停著一輛軌道維護機車!由於磁懸浮列車是無人駕駛,加上速度如此之快,因此乘客們根本來不及報警,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列車向維護機車狠狠地撞去!
一名目擊者稱,當兩車相撞後,巨大的沖擊力將車上的一些乘客像炮彈一樣從磁懸浮列車前面的車窗中彈射了出去,拋向了底下5米處的地面,列車殘骸上隨後發生了兩處大火。據當地警方介紹,此次撞擊致使23人死亡、10人受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