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傳話筒發明

傳話筒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4 00:02:36

『壹』 紙杯傳話筒的原理

紙杯傳話筒是固體聲波震動傳遞原理,當聲源在傳聲筒的一端發生震盪時,紙杯的物理結構能有效地將聲音聚集並且減少聲音的擴散,經過中間的繩子最後傳進另一端的紙杯中。

聲音的產生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聲音是物質振動產生的波動,需要靠介質傳播才能聽到。憑著這一原理,於1876年貝爾與他的助手華特生發明了電話機。

(1)傳話筒發明擴展閱讀:

貝爾在接通、斷開電源時,發現螺旋線圈裡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這件事給貝爾一種啟示:能不能用電流來傳遞聲音呢?是,貝爾向一位老教授約瑟夫·亨利請教,得到支持。亨利說:「你的發明理想很好,努力干吧!」就這樣,貝爾著手研究電話。

他對電磁學不大熟悉,就刻苦自學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另外,他請了一位18歲的電學技師華特生與他合作。他們在兩個房間里裝了電話機,中間安裝了電線。經過一次次試驗,都沒有聽見對方的聲音。

1876年3月10日,貝爾往電池中加入硫酸,不小心,硫酸濺到他的腿上,頓時像被火燙了似的,疼痛異常。貝爾連忙喊:「華特生,你快來呀!」誰知華特生竟在電話機里聽到了貝爾的呼救聲,連忙奔過來。首先倒不來救貝爾,而是緊緊擁抱貝爾,祝賀他試驗終於成功了!

就這樣,兩位青年人發明了電話。由於電話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方便,所以在它誕生之後,很快就得到推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傳聲筒

『貳』 麥克風是誰發明的

麥克風是一種裝置,聲功率轉換成電力。 這聲功率和電力也有類似特點,波聲波轉換成電的電壓,最終轉換回聲波通過揚聲器。 使用麥克風的第一次電話,然後與無線電發報器後不久。 單臂查爾斯爵士是第一個人想出用「麥克風」在1827年,但即使如此,這是埃米爾柏林誰發明了第一麥克風於1876年。 埃米爾柏林出生於德國漢諾威舉行的1951年。 當他19歲,他移居美國在華盛頓舉行。 當他到了那裡,他研究物理部分時間在庫珀學院(現稱為庫珀聯盟) 。 柏林幫助,在化學實驗室和比賽的大部分時間里運作賣家的消費干貨。 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推出了第一款電話在美國百年紀念展覽會,許多發明了任務,改善這一新的革命性的發明。 柏林與其他人一樣,是著迷的電話,但是沒有手段加以改進。 然後,報務員告訴他,更多的電流通過按下一個更難的關鍵和柏林突然靈感。 他想發現一個方式,聲音可以記錄和重演。 1876年, 25歲發明留聲機,然後再麥克風作為一個電話語音發射機。 麥克風成為廣受歡迎,因為它記錄的聲音的揚聲器在音量勝於普通人的聲音。 貝爾電話公司是極其深刻的印象發明的,後來買柏林的麥克風為$ 50000 。 在1878年,大衛愛德華休斯發明了第一碳麥克風,後來是改善在1920年。 1964年,詹姆斯西部和總理Sessler由貝爾實驗室發明了駐極體麥克風。 在駐極體麥克風具有更大的可靠性,精度高,成本低,和一個較小的尺寸。 這項發明產生了影響的麥克風行業超過10億目前每年生產。

『叄』 傳話筒的製作方法跟材料~~謝謝了~~

需要准備:剪刀、兩個一次性紙杯、一根毛線。

1、首先使用剪刀在一次性杯子底部的中心位置,扎一個小洞,見下圖所示。


『肆』 傳聲筒是根據什麽發明的一及其詳細資料

傳聲筒?【釋義】:1.亦稱"傳話筒"。 2.用以提高音量的圓錐形話筒。 3.喻指只會傳達別人的話,自己卻毫無主見的人。 4.猶言小廣播,謂私下傳播不該傳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
1878: Hughes 發明了傳聲筒,中國歷史也很早就有傳聲筒記載,,,如:諸葛亮搬來一個又粗又長的竹子......
嗵!嗵!嗵!屋子裡的張飛驚訝地看著他的屋牆被打了一個洞,一根竹竿從洞里傳進來。
竹竿的另一頭到了劉備和關羽那裡。
劉備便立即對著管口說話:「你能聽見嗎?」
張飛說:「清楚極了,還能聞見你的口臭!」
關羽又發話了:「大哥、三弟,我出一道題,看看你們的腦筋能不能轉彎......」
現在諸葛亮再也聽不到大呼小叫的聲音了。他躺在搖椅上,翻開曹操的詩集......沒想到張飛又跑來。
「軍師,我大哥叫我傳呼你去商量個事......」
「哎!還是不得安生。」諸葛亮無奈的跟張飛走去,一邊決定給自己也裝也個傳聲筒。

原理:聲音在固體的傳播速度要比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快。在兩個固體聽筒中間用一根線連接的那種利用的也就是聲波引起固體振動傳播的。
要是想問現在的傳聲筒的話,那我告訴你,就是現在的電話,無線傳呼,手機等等,含蓋的東西就太多了,有最早的話筒和聽筒以及電子原器件等等,話筒和聽筒大致如下
(1)動圈式。基本原理來自佛萊明左手定律,把一條有電流的導線與磁力線垂直的放進磁鐵南北極間,道線就會受磁力線與電流兩者的互相作用而移動,在把一片振膜依附在這根道線上,隨著電流變化振膜就產生前後的運動。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錐盆單體都是動圈式的設計。同理,隨著振膜前後的運動就產生電流變化,此變化的電流經放大再推動喇叭就得到了擴大了的聲音還原
2、電磁式。在一個U型的磁鐵的中間架設可移動斬鐵片(電樞),當電流流經線圈時電樞會受磁化與磁鐵產生吸斥現象,並同時帶動振膜運動。這種設計成本低廉但效果不佳,所以多用在電話筒與小型耳機上。
3、電感式。與電磁式原理相近,不過電樞加倍,而磁鐵上的兩個音圈並不對稱,當訊號電流通過時兩個電樞為了不同的磁通量會互相推擠而運動。與電磁是不同處是電感是可以再生較低的頻率,不過效率卻非常的低。
6、絲帶式。沒有傳統的音圈設計,振膜是以非常薄的金屬製成,電流直接流進道體使其振動發音。由於它的振膜就是音圈,所以質量非常輕,瞬態響應極佳,高頻響應也很好。不過絲帶式喇叭的效率和低阻抗對擴大機一直是很大的挑戰,Apogee可為代表。另一種方式是有音圈的,但把音圈直接印刷在塑膠薄片上,這樣可以解決部分低阻抗的問題,Magnepang此類設計的佼佼者。

『伍』 傳聲筒的傳聲筒原理

傳聲筒基於固體聲波振動傳輸原理。當聲源在話筒一端振動時,紙杯的物理結構能有效地收集聲音,減少聲音的擴散。經過中間的繩子後,紙杯最終被傳送到紙杯的另一端。

兩人每人拿一個麥克風,拉直繩子,就可以說話,距離100米以內就能有效。一個在麥克風口說話,另一個在麥克風口用耳朵聽。

這種聲音可以通過棉線的振動遠距離傳播。如果想讓麥克風更清晰地交流,需要收緊麥克風中間的繩子。

(5)傳話筒發明擴展閱讀:

傳聲筒的製作方法相對簡單,鋸一對杯口粗的竹筒,兩頭蒙上豬尿泡,並在中間各錐一個小孔,再用數丈長一根棉線穿進小孔將兩個竹筒連接起來。

這樣,有一定共鳴效果的竹筒便成了電話聽筒,而連接它們的長線自然就是傳輸線路了。在交誼活動中,無論是卜冒對卜哨有了好感,還是卜哨對卜冒動了芳心,都可邀約對方用傳聲筒打電話。

各取一個竹筒,小心地拉開距離,以棉線綳直為度,不能過緊,也不可鬆弛。接著便開始通話,或悄悄說情話,或輕輕唱情歌,你來我往,不知疲倦地說啊唱啊。

直到該說的說了,該唱的唱了,若情投意合,便雙雙隱去,若不投緣,則如同小孩過了回家家,放下電話,各人重找通話對象。

『陸』 話筒是誰發明的

磁生電的規律最早時法拉第發現的,話筒不過只這一原理的應用和不斷改進的結果,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發明話筒去做研究的

『柒』 無線話筒什麼時候發明的

晶體管出現後,電子元件小型化以後,就有這樣無線話筒了,最少我學習無線電的1987年,就已經在自己製作無線話筒。
早期的無線話筒都是配合收音機使用。

『捌』 傳聲筒是什麼原理

傳聲筒利用物體的傳送波德原理,把聲波通過繩子之類的東西傳輸出去,如果其中有物體阻斷,聲波會沿著物體改變方向,無法正常到達目的地。

傳聲筒由中國人最先發明,是電話機最初的原型。《清稗類鈔》中詳細記載了傳聲筒製造方法。而其製造原理可能是受到了「聽瓮」的影響。

(8)傳話筒發明擴展閱讀:

使用方法:

1、兩個人各拿一個話筒,拉直棉線,就可以通話了。

2、一人在話筒開口說,另一人在話筒開口邊用耳聽。聲音就可以通過棉線振動遠距離傳過來。(距離在一百米范圍內皆可有效。)

「傳聲筒」是玩游戲的必備道具,其製作方法是:鋸一對杯口粗的竹筒,兩頭蒙上豬尿泡,並在中間各錐一個小孔,再用數丈長一根棉線穿進小孔將兩個竹筒連接起來。這樣,有一定共鳴效果的竹筒便成了「電話聽筒」,而連接它們的長線自然就是「傳輸線路」了。

傳聲筒游戲規則:每隊輪流參賽,每隊任選5名成員,每個成員用隔板隔開,第一人將對手所出題目,演繹給隊友,只能通過音效和動作表達,依次傳遞給下一位隊友,最後一名隊友,猜測題目上的信息。猜對得一分,最終積分高的一隊獲勝。

『玖』 話筒的話筒發明

1877年3月4日,埃米爾·柏林內爾發明了麥克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話筒。麥克風英文是microphone(音譯),英文簡稱:MIC。

『拾』 傳聲筒的製作方法以及原理

製作方法:

1、取兩個完好的紙杯,再取一根適當長度的棉線,一把小刀。

2、將木棍切成適當長度,用於放入杯中,所以木棍長度要比杯底寬度小一點就可以了。然後,將紙杯底部戳開一個小孔,不要太大。將棉線一段塞入,並從杯口取出,再將棉線拴在木棍上。同樣,將棉線的另一端也同樣操作,一個簡單的傳聲筒就做好了。

傳聲筒是利用固體聲波振動傳遞原理,當聲源在傳聲筒的一端發生震盪時,紙杯的物理結構能有效地將聲音聚集並且減少聲音的擴散,經過中間的繩子最後傳進另一端的紙杯中。

拓展資料

傳聲筒亦稱"傳話筒",是一種古老的具有實用性和娛樂性的工具,由中國人最先發明,是電話機最初的原型。《清稗類鈔》中詳細記載了傳聲筒製造方法。而其製造原理可能是受到了「聽瓮」的影響。

聽瓮:《墨子·備穴》中對聽瓮的製造和使用方法有詳細的說明。也就是最遲發明於中國戰國時期,距今2500年。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聽瓮得到了不斷的改進,成為現代竊聽器出現前最有效的竊聽工具。沈括《夢溪筆談·器用》中記載了這種竊聽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傳聲筒

閱讀全文

與傳話筒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