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的發明者是誰
人們對電現象的初步認識很早就有記載,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臘哲學家塞利斯,已經發現了摩擦過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輕小物體.我國在東漢時期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提到"頓牟掇芥"等問題,所謂頓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說摩擦琥珀能吸引輕小物體。西漢末年,有關於"玳瑁吸(細小物體之意)的記載,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屬制的矛的尖端放電的記載。晉朝(公元三世紀)還有關於摩擦起電引起放電現象的記載:"今人梳頭,解著衣,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聲。
在對電現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首推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他在文章中說:"隨便用一種金屬製成一個指示器……在這個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個輕輕摩擦過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過的寶石這指示器就會立即轉動",他通過大量的實驗駁斥了許多關於電的迷信說法,並且發現不僅摩擦過的琥珀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而且其它物質象金剛石、水晶、硫磺、硬樹脂、明礬等也有這種性質,他把這種性質稱為電性。1660年,馬德堡的蓋利克發明了第一台摩擦起電機,他用硫磺製成形如地球儀的可轉動物體,用乾燥的手掌擦著乾燥的球體使之停止可獲得電,蓋利克的摩擦起電機經過不斷改進,在靜電實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紀中葉,電學實驗逐漸普及,在法國和荷蘭有不少人公開表演認為娛樂。1731年,英國牧師格雷從實驗中發現,由摩擦產生的電在玻璃和絲綢這類物體上可以保持下來而不流動,而有的物體如金屬,它們不能由摩擦而產生電,但卻可以用金屬絲把房裡摩擦產生的電引出來繞花園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對輕小物體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導體和絕緣體,並認為電是一種流體。電既是一種流體,而流體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來蓄存的,1745年,德國牧師克茉斯脫,試用一根釘子把電引到瓶子里去,當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釘子時,受到了明顯的電擊。1746年,荷蘭萊頓城萊頓大學的教授彼得.馮.慕欣布羅克無意中發現了同樣的現象,用他自己的話說:"手臂和身體產生了一種無形的恐怖感覺,總之,我認為自己的命沒了",。就這樣穆欣布羅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發現:把帶電的物體放進玻璃瓶里,就可以把電保存起來。
穆欣布羅克 的發現,使電學史上第一個保存電荷的容器誕生了。它是一個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別貼有錫箔,瓶里的錫箔通過金屬鏈跟金屬棒連接,棒的上端是一個金屬球,由於它是在萊頓城發明的。所以叫做萊頓瓶,這就是最初的電容器萊頓瓶很快在歐洲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電學家們不僅利用它們作了大量的實驗,而且做了大量的示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燃酒精和火葯。其中最壯觀的是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諾萊特邀請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觀看萊頓瓶的表演,他讓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隊伍全長達900英尺(約275米)。然後,諾萊特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萊頓瓶,讓排尾的握瓶的引線,一瞬間,七百名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口瞪目呆,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證據向人們展示了電的巨大威力。
萊頓瓶的發明使物理學第一次有辦法得到很多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1746年,英國倫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學家,通過郵寄向美國費城的本傑明.富蘭克林贈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這直導致了1752年富蘭克林著名 的費城實驗。 他用風箏將"天電"引了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了"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
十八世紀後期,貝內特發明驗電器,這種儀器一直沿用到現在,它可以近似地測量一個物體上所帶的電量。另外,1785年,庫侖發明扭秤,用它來測量靜電力, 推導出庫侖定律, 並將這一 定律推廣到磁力測量上 。 科學家使用了驗電器 和扭秤後 ,使靜電現象的研究工作從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主要參考書目:《電磁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趙凱華 陳熙謀著
『貳』 第一研究雷電的人是誰
弗蘭克林
『叄』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哪國人具體生平他媽叫什麼
1.避雷針是富蘭克林在1753發明的,次年開始廣泛投入使用。
2.富蘭克林是美國人。
3.富蘭克林生平: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和音樂家。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由此而製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老戰士。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國第一位駐外大使(法國),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編輯本段]
他出身寒微,10歲便輟學回家做工,12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在掌握印刷技術之餘,還廣泛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數學和4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後,到印刷廠的圖書室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有時看得入迷,知道夜幕降臨,焦急的母親來工廠找他,他才回家.所有這一切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自立於當時的社會,他幾經周折,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印刷所.由於吃苦耐勞,講求信譽,注意經營管理,他不僅在印刷界激烈的競爭中站住了腳,並且把業務擴大到鄰近幾個州以及西印度群島,成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觀察自然現象,研究科學問題.他從實踐出發,從事科學實驗和觀察,在電學上解答了「電為何物」的問題,將不同狀態下的電稱為「正電」和「負電」,提出了電學中的「一流論」,在大氣電學方面揭示了雷電現象的本質,被譽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這些電學上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學家.他在光學、熱學、聲學、數學、海洋學、植物學等方面也有研究,並有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三輪鍾、雙焦距眼鏡、自動烤肉機、玻璃樂器、高架取書器、新式路燈等一系列發明創造.因而,他以僅讀過兩年小學的學歷,被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成名以後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傳播和社會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後組織建立了「共讀社」、「美洲哲學學會」、「北美科學促進會」、報社、圖書館、書店、醫院、大學、消防隊、地方民兵組織等學術、文化、醫療衛生、消防、治安組織和機構;他還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郵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統一的郵政系統.他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成為北美殖民地有影響的人物. 他不僅善於解決自然科學里的專門問題和社會政治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還常常探索許多哲學問題和社會問題.他是自然神論者,認為精神依附於物質;他認為社會貧困的原因是勞動者必須養活寄生者;他酷愛自由和平,反對戰爭,痛恨種族歧視和奴隸制度,主張維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當時最淵博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 富蘭克林生活的時代正值美國從殖民地向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邁進的重大轉折時期,他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對獨立戰爭的勝利和美國國家制度的初期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領導人物出席的奧爾巴尼會議上,他提出著名的「奧爾巴尼聯盟」的計劃,被會議通過,成為最早將美利堅合眾國的大聯合這種思想灌輸到殖民地人民頭腦中去的人. 在賓夕法尼亞,他始終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業主集團的橫行不法作斗爭.1757年,他代表州議會赴倫敦向英王請願,要求業主交納稅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倫敦,要求英王保護殖民地利益,沒有結果.其後,英國政府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鎮壓,激發了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斗爭.富蘭克林的立場徹底轉到革命方面. 賓夕法尼亞原為業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賜予威廉·賓的土地.後來,威廉·賓的兩個兒子繼承產業.業主在其領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長在內的官吏、否決議會議案、免交捐稅等特權.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他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主席,主持地方軍委,並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憲法;他作為賓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陸會議,成為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擔任美國郵政部長,組織戰爭期間的郵政,成績顯著;在美軍作戰屢次受挫的情況下,他作為三人委員會成員同華盛頓會商,決定實行北美13州的總動員,使得獨立戰爭得以堅持6年之久. 在英強美弱的局勢下,殖民地人民必須爭取外援.富蘭克林奉大陸會議之命出使法國,爭取美法結盟,共同對英作戰.在當時復雜而不利於美國的外交環境中,他以美國必勝的信念、堅韌不拔的耐心,巧妙靈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締結了美法同盟盟約,爭取了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大量外援,確保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在戰爭後期,他參加並一度主持美英議和談判,簽訂了有利於美國的英美和平條約,勝利地完成了艱巨的戰時外交使命.戰後,他成為新生的美國第一任駐法特命全權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歸國. 回國以後,他連續4年當選賓夕法尼亞州長.在美國憲法會議上,他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為了調解會議代表的意見分歧而提出的議會的兩院制,成為美國的基本國家制度之一. 1788年後,他不再擔任公職,但仍發表政論文章,以供政府采擇,並致力於促進廢除奴隸制的活動.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在他出殯的那一天,為他送葬的人數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一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1706年1月17日,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頓。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當時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生有十個孩子,富蘭克林排行第八。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十二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他閱讀的范圍很廣,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在當學徒的這段時期里,富蘭克林把在學校曾兩度考試不及格的算術學了一遍,又讀了賽勒和舍爾梅的關於航海的書,從這些航海的書里,他接觸到了幾何學知識。他還讀了洛克的《人類的悟性》和波爾洛亞爾派的作者們寫的《思維的藝術》。富蘭克林的學習日漸深入。1723年富蘭克林離開了波士頓,到費城的基未爾印刷所和英國倫敦的帕爾未和瓦茨印刷廠當工人。1726年秋,富蘭克林回到費城,這時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術,開始獨立經營印刷所,印刷和發行《賓夕尼亞報》,並出版了《可憐的李查歷書》,當時被譯成十二種文字,銷行於歐美各國。1727年秋,在費城他和幾個青年創辦了「共讀社」,組織了小型圖書館,幫助工人、手工業者和小職員進行自學。每星期五晚上,論討有關哲學、政治和自然科學等問題。這時富蘭克林還不到三十歲,通過刻苦自修,已經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和啟蒙思想家,在北美的聲譽日益提高。在富蘭克林的領導下,「共讀社」幾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後來發展為美國哲學會,成為美國科學思想的中心。1736年,富蘭克林當選為賓夕尼亞州議會秘書。1737年,任費城副郵務長。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可是富蘭克林每天仍然堅持學習。為了進一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外國語,先後掌握了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廣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先進成果。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母親:愛比亞.弗蘭頓
『肆』 揭開雷電之謎的科學家是誰!
富蘭克林
『伍』 雷電發現者資料
富蘭克林(1706~1790)Franklin,Benjamin
美國物理學家,發明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1706年1月17日生於波士頓,1790年4月17日卒於費城。父母都是英國移民,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他於12歲到印刷所里當學徒,從那時起,長期未脫離印刷工作。1727年富蘭克林組織一個社團,這是1743年創立的美利堅哲學會的前身。1731年他在費城創辦了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1737~1753年任費城郵政局長。約在1744年開始從事電學的研究。1751年創辦了費城學院(後來的賓夕法尼亞大學)。1753年,獲科普利獎章。同年,他還 獲得 哈佛 大學、耶魯大學 的榮譽學位 。
1756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69年當選為美利堅哲學會會長。1772年他還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的外國院士。
他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始人之一。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他積極參加反英斗爭。當選為第二屆大陸會議代表,並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國,促成了美、法同盟的建立。1787年當選為制憲會議的代表,參加起草了美國憲法。他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
富蘭克林是第一個在純科學領域中享有國際聲譽的美國科學家,是美國電學研究的先驅者。他對電學的研究結果統一了當時混亂的電學知識。他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對說明各種電現象的理論(如電荷的產生、電荷的移轉、靜電感應等)作了比較系統的闡述。最初,他熱衷於發明設計小器件,這給他以後的電學實驗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1745年起他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器械進行了各種大膽的新的電學實驗。通過實驗,富蘭克林首先提出電學史上一項重要的假說:電的單流質理論。富蘭克林第一次用數學上的正負概念來表示兩種電荷的性質;同時還發現了尖端放電現象。更重要的是,富蘭克林提出了電的轉移理論。以後,這個理論發展為電荷守恆定律,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1747年,富蘭克林對萊頓瓶進行了研究,闡明了電容器的原理。在1749~1751年間,富蘭克林仔細觀察和研究了雷、閃電和雲的形成,提出了雲中的閃電和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摩擦所產生的電性質相同的推測。1750年提出了關於避雷針的建議。這一建議首先於1852年在法國馬利大學得到應用 。1752年他在費城進行了震動世界的電風箏實驗,證明了他的「閃電和靜電的同一性」設想。富蘭克林還研究了帶電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不規則帶電導體中的電荷分布;感應起電現象等。富蘭克林創造了許多電學方面的專門名詞。富蘭克林相當廣泛地研究和觀察自然現象。他還闡述了熱傳導理論;研究過利用蒸發取得低溫的方法;近代通風的方法 ;各種植物的移植;傳染病的防治;墨西哥灣流速和溫度的測量以及北美洲風暴運動的方向等等。富蘭克林著名的發明有搖椅、雙焦距眼鏡、賓夕法尼亞火爐、高架取書架等等。
富蘭克林在哲學上擁護自然神論,承認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客觀性。他也是最先有意識地用勞動時間來確定生產價值的人。富蘭克林預言美國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平均每25年增長 1 倍。這預言已為美國政府在上一世紀的人口普查所證實。富蘭克林電學著作和論文有:《電的實驗與觀測》、《對於導電物質的性質與效應的見解和推測》、《在美國費城所進行的關於電的實驗與觀測》、《論閃電與靜電的同一性》等。
『陸』 研究雷電的先驅有哪些
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總是激勵著人們去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謎團進行探索,試圖揭開真相,找到答案。關於雷電的真相,也讓人們孜孜以求。
可是,雷電探索之旅坎坷不平。綜觀歷史發展,為了科學真知,總有一批批不畏艱難困苦,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才使得屬於全人類的科學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為了尋找答案,俄羅斯科學家利赫曼教授拿著鐵尺試圖把雷電引下來,雷電是引下來了,但從「雷電器」的鐵絲發出的第一次打擊就擊中了利赫曼的頭部,在他的額上留下了一個紅色的、櫻桃似的斑點,這讓許多親友為之但心,但利赫曼是為了科學而獻身的,有些犧牲也是值得的。探求科學的困難沒有嚇倒羅蒙諾索夫、富蘭克林,正是他們的崇高的科學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才激勵一代代科學家為追求科學進步而辛勤耕耘,無私奉獻。
羅蒙諾索夫(1711~1765)是一位俄國著名科學家,他一生在化學、物理學、天文學、語言學、文學等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傑出成就。他一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獨立提出了物質和能量守恆定律,第一個記錄下水銀凝結現象,第一個觀察到金星上有大氣存在……1755年,他寫下了一部改造俄語的俄語語法,同年他和歐拉一起幫助創立了莫斯科大學。1760年,他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俄國史,他也是第一個籌備繪制精粹的俄國地圖的人。由於這一系列突出的貢獻,他被稱為「俄羅斯科學之父」。1752年,羅蒙諾索夫為了證實天空雷電是雲塊和地面或雲塊和雲塊之間放電的假設,他決定「引電到家」,在自己家的屋頂上架設了「雷電器」裝置。
美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富蘭克林研究范圍極其廣泛,對靜電學、熱學、光學都有傑出的貢獻。他發明了雙焦距眼鏡、「富蘭克林爐」等。他還在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並取得了不少成就。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他參加了全美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87年,他積極參加了制定美國憲法的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1752年6月,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在一個空曠地帶進行了著名的風箏試驗。那天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當他們父子倆焦急地等待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科學發現的成就感,讓他忘卻了「微不足道」的生命危險。隨後,富蘭克林又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
『柒』 電的發明人是誰
法拉第。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內的方法。同年10月28日法容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1831年,他作出了關於電力場的關鍵性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由於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
(7)雷電發明人擴展閱讀:
紀錄中法拉第最早的實驗乃是利用七片半便士、七片鋅片以及六片浸過鹽水的濕紙做成伏打電池。他並使用這個電池分解硫酸鎂。
在很久以前,就有許多術士致力於研究電的現象。可是,所得到的結果是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
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接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並且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一個放電迴路。
直到等到十九世紀末期,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才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裡面。
『捌』 雷電是誰發明的
是人發明的!因為它叫雷電!
記得採納啊
『玖』 人類從雷電的啟示發明了什麼
避雷針
『拾』 歷史上以身試閃電的科學家是哪位
這個科學家是富蘭克林 。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
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