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大班數學區域的創造性

大班數學區域的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8-03 23:01:33

❶ 數學區域教學活動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個體差異這三個是什麼意思

強調個性發展,注重個性化教育是當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數學學習原本就是個別進行的,每個學生頭腦中在發生變化時便是學習。然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是不大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的,不管學生的原有基礎如何,制訂相同的標准,採用統一的步調,強調同一的模式,結果產生的都是「一刀切」下的「標准產品」,缺乏個性和創造性。數學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數學課標》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有個性地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積極研究

如何指導學生有個性的學習呢?這就滲及到了「個性化教學」的學習策略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

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前提。在實施個性化教學中,我們應首先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入手,

從而實現學生個性地發展。我們可從以下兩點入手:

(1)了解學生。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學生的情感,在對學生全面了解中因材施教,實現學生「個性發展」。

(2)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讓學生在參與中,愛學、樂學、會學。不求「一刀齊」,只求人人有所發展,個性能夠張揚。

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傳統的教學固於教室,限於課堂。而個性化教學則允許不受時空的限制,在空間上,學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在時間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速度來學習,可以快學,也可以慢學。在擺脫時空的束縛中,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三、讓學生靈活自主地選擇

(1)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因為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程度、愛好性和缺陷的不同,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能做到「有的放矢」,達到數學知識的「補救」與完善,促進其興趣的激發。

(2)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有

助於學生達到數學學習成功的過程完善,良性地採取與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和解決學習困難中的相應。
請採納,謝謝。

❷ 大班哪個區域比較好創設的有特色

區域活動,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定時間里,讓幼兒在設置的各活動區內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形式展開活動,例如角色活動區(娃娃家)、 結構活動區(建築角)、科學活動區(數學角)。
區域活動的開展需要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具有年齡段特點,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創設不同的活動區域。大班幼兒的區域活動是為5—6周歲幼兒的自主性活動需要而創設的。與中小班幼兒相比,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在認知水平、社會性發展、情緒情感表現等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和不同,游戲經驗也更豐富,幼兒間的互動交流也更頻繁有效了。因此,在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應該針對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興趣需要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環境,以滿足幼兒自主性、合作性游戲需要,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發展幼兒創造、探索、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瑞吉歐創始人馬拉古奇曾說:「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也只有環境中各元素的參與,才是許多互動關系實現的決定性關鍵。」本文以物質環境中的空間布局、材料提供、規則提示三要素為研究對象,談一談在對大班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研究過程中的思考和收獲。

瑞吉歐人認為,優質的教育需要有理想的學習空間;而高質量的區域活動也同樣需要有良好的活動空間,以利於幼兒與環境中的人、材、物互動,這樣才可以充分滿足大班幼兒好奇心強、愛探索、積極與人交往的需要。
活動區域空間布局涉及到的關鍵問題除了空間大小、建築裝潢以外,還包括活動空間是開放的還是分割成較小區域的問題,不同區域關系如何等等。
在對活動區域作總體規劃時,要對活動場所從整體上進行一定的劃分,以形成既有相對獨立性又利於幼兒互動交往的小型活動區域。各活動區域之間必須要有明確的界限或區分,可以運用物理提示(如傢具、牆體)和象徵提示(圖文標志)建立。例如,「新鮮水果店」用大紙箱製作的櫃台,幼兒可以在櫃台內做水果買賣的生意;手工製作的圖文並茂的招牌讓幼兒立即感知到這是什麼地方;貨架上分類擺放的水果,可以滿足娃娃家及其他角色區幼兒的購買需要。
小型區域活動空間可以讓幼兒明確不同區域的活動類型,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活動;而且空間的隔斷可以減少來自其他區域活動帶來的噪音和視覺上造成的干擾,能讓幼兒更加關注自身的活動。
此外,對於作為觀察者、監督者、支持者的教師來說,小型區域空間使教師「更有機會設計具有建構性的探索與活動區域」讓一個幼兒或一組幼兒在教室里自由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空間。
各區域活動的地理位置以及互補關系如何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和游戲水平。一般以動靜原則為主來劃分場地。較為吵鬧的、幼兒互動較為頻繁的活動區域通常集中在相鄰不遠的場所。例如角色區的「新鮮水果店」「電腦形象設計中心」「飄影發型設計中心」集中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形成了熱鬧的「商業一條街」。較為安靜的、幼兒單獨或二、三人共同活動的區域可以集中設置在教室的一端,或分散於教室僻靜角落。如進行美工創作的「藝術工作坊」和進行科學探索的「走進科學」集中設置在教室北邊較為寬闊的地帶,便於幼兒運用各種材料自由操作;「樂樂書吧」設置在遠離其他區域採光條件好的大窗戶下,兩個碩大的蘑菇形書架就像兩堵牆使書吧自成一個溫馨舒適的小天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區域活動作為幼兒的自主性游戲活動,強調幼兒的主體地位,具有開放、自主的特點,能更多的體現幼兒的自主願望和行為。但是怎樣做才能既讓幼兒遵守必要的活動規則,又不影響區域活動生動活潑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呢?怎樣讓幼兒在秩序井然的活動中體驗與材料、同伴的協調互動?
答案在於建立「具有規則提示」的環境。讓幼兒在區域活動過程中理解活動規則的運用和意義,在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學習約束和調整自己的行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客觀上也能保障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
一般規則提示包括活動區域人數的提示、活動時間的提示、操作過程以及評價的提示,不同的活動區域可以利用牆飾、圖文標志、操作材料、傢具、建築物等形成不同的規則提示。
由於活動空間、活動區域的自身特點等因素的限制,各活動區域只能容納數量有限的部分幼兒,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幼兒和活動區域數量確定各個活動區域的人數;從另一方面來說,大班幼兒活動目的性和計劃性已經進一步增強,能夠根據自己的游戲願望和游戲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游戲項目。游戲牌的運用就是讓幼兒自選游戲的一例。我班幼兒每天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插游戲牌。游戲牌設置在門廳的一面牆上,各區域活動標志用圖文兩種形式表示,對應各區域名稱有一排小插袋,插袋總數大於幼兒人數,以放寬幼兒的選擇范圍,充分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
小小一張游戲牌,既滿足了幼兒游戲選擇的自主權,保障游戲的公平、公正,又製造條件讓幼兒關注同伴的游戲選擇,便於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具有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意義。游戲牌在運用過程中暗含「先來後到「原則,早入園的幼兒擁有游戲選擇優先權。於是在幼兒自選活動項目的過程中會發生一些矛盾沖突。在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幼兒學習正確看待問題,約束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增強自製力;學習與同伴協商、運用智慧爭取等策略調整自己的行為。
一般說來,大班區域活動時間為四十分鍾左右,整個區域活動過程包括活動前的准備,幼兒的活動、活動後的收拾整理及評價三個部分,大部分活動時間完全由幼兒自己掌握。在游戲的某個階段或合作游戲中,時間提示既能幫助幼兒安排自己的游戲進程,與同伴約定游戲次數,又可鍛煉幼兒的時間概念,增強幼兒對時間的認識。
我班孩子在主題活動開展中學習了整點、半點後經常會對著牆上掛的大鍾看時間。於是這個大鍾成了孩子玩游戲的計時器,每當十點整時,孩子們就互相提醒「游戲時間到了」,每當十點半時,孩子們主動開始收拾整理自己使用的材料、玩具;有的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根據長針位置移動變化,相互約定誰先玩、玩多長時間。

區域活動材料時幼兒操作,探索的學具和物質基礎,教師投放什麼樣的材料,就會引發相應的活動,達到相應的目標;不同區域的活動,內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
角色區是幼兒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通過模擬、想像來表現現實生活的游戲,需要在游戲中運用各種逼真的玩具以及玩具代替品和半成品材料支撐游戲的進行。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為幼兒提供的玩具物品不僅要堅固耐用、符合安全衛生標准,而且要數量適宜,模擬度高。
大班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已經表現出更強的自主意識和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能夠有意或無意地將生活經驗自然地運用到游戲活動中。模擬度高的玩具物品或是真實材料的運用,更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和活動興趣。在現實情況中,我們常常看到的景象卻是,角色活動區里一排排、一堆堆已經破舊的塑料模擬小玩具充斥孩子們的游戲空間,數量並不少,足夠幼兒把玩一段時間,可是其中卻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操作程度低,使用功能有限,不能激發幼兒創造性的使用物品的興趣和探索熱情。
玩具的數量應該與幼兒的人數相匹配。適宜的玩具數量不僅可以減少因爭搶玩具物品而導致的人際糾紛,而且可以引發幼兒間的合作、輪流使用、等待的意識。
如果說角色區需要的材料主要是逼真的玩具或替代品,這些高結構性材料,那麼美工區就絕對需要紙、布、線等低結構性材料,以及筆、剪刀、膠水等工具。美工區的教育功能主要在於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審美、想像能力。豐富的操作材料能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無論最終作品「好看」還是「不好看」,「像」還是「不像」,對於幼兒來說,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在嘗試中摸索出符合自己內在建構需要的材料的使用方法,體驗自由創造的無拘無束的快樂,也許不比在教師指導下學會做一件作品的收獲小。就是所提供的材料不僅應從市場上購買,而且還應鼓勵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以及大自然中的物體進行美工創作,這不僅是為了提倡「美就在我們身邊」的理念,而且還可以培養幼兒用美的心靈巧的手創造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大班幼兒的學習目的性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在大班的數學活動區中,一定要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不然幼兒不感興趣。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此外,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個體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差異。
科學探索區與數學活動區相比,其主要區別在於活動材料更具有探究性。探究是幼兒在動手動鬧思考基礎上的動手操作,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活動,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動。例如,給幼兒一艘輪船模型,讓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認識輪船的結構,有什麼特點作用,並不是真正的探究活動。如果交給幼兒各種材料,如輪船模型中的門、窗,讓幼兒自己拼裝出一艘輪船,就是一種探究活動。

❸ 如何創設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區域活動

「如何創設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區域活動」 研討實錄 (一) 時間:2013年9月26日中午 地點:一樓辦公室 參加人員:大班年級老師 主持:胡國女 內容:如何創設適合大班年齡特點的區域活動 目標:通過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展,幫助老師把好區域布置關,所有區域活動必須符合大班年齡特點,並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區域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一、研討背景 區域活動,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定時間里,讓幼兒在設置的各活動區內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形式展開活動,例如角色活動區(娃娃家)、結構活動區(建築角)、科學活動區(數學角)。 區域活動的開展需要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具有年齡段特點,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創設不同的活動區域。大班幼兒的區域活動是為5—6周歲幼兒的自主性活動需要而創設的。與中小班幼兒相比,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在認知水平、社會性發展、情緒情感表現等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和不同,游戲經驗也更豐富,幼兒間的互動交流也更頻繁有效了。因此,在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應該針對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興趣需要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環境,以滿足幼兒自主性、合作性游戲需要,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發展幼兒創造、探索、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二、研討過程 1.主持人交代研討要求。 胡國女:在對活動區域作總體規劃時,要對活動場所從整體上進行一定的劃分,以形成既有相對獨立性又利於幼兒互動交往的小型活動區域。各活動區域之間必須要有明確的界限或區分,可以運用物理提示(如傢具、牆體)和象徵提示(圖文標志)建立。各區域活動的地理位置以及互補關系如何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和游戲水平。一般以動靜原則為主來劃分場地。較為吵鬧的、幼兒互動較為頻繁的活動區域通常集中在相鄰不遠的場所。其次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安全性,各班老師要有目的安排每天安排幼兒進入區域活動。 梅圍:由於活動空間、活動區域的自身特點等因素的限制,各活動區域只能容納數量有限的部分幼兒,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幼兒和活動區域數量確定各個活動區域的人數;從另一方面來說,大班幼兒活動目的性和計劃性已經進一步增強,能夠根據自己的游戲願望和游戲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游戲項目。游戲牌的運用就是讓幼兒自選游戲的一例。我班幼兒每天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插游戲牌。游戲牌設置在門廳的一面牆上,各區域活動標志用圖文兩種形式表示,對應各區域名稱有一排小插袋,插袋總數大於幼兒人數,以放寬幼兒的選擇范圍,充分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 吳文琴:區域活動材料時幼兒操作,探索的學具和物質基礎,教師投放什麼樣的材料,就會引發相應的活動,達到相應的目標;不同區域的活動,內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角色區是幼兒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通過模擬、想像來表現現實生活的游戲,需要在游戲中運用各種逼真的玩具以及玩具代替品和半成品材料支撐游戲的進行。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為幼兒提供的玩具物品不僅要堅固耐用、符合安全衛生標准,而且要數量適宜,模擬度高。 萬歡歡:我班編制坊地方太小,孩子編制的作品沒有地方擺放,可否利用擺鋼琴的走道用來擺放呢? 萬慧: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大班幼兒的學習目的性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在大班的數學活動區中,一定要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不然幼兒不感興趣。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此外,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個體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差異。 三、研討活動小結 在本次研討活動中,教師們針對區域活動選材、實施、活動的各了階段等問題大膽表達自已的看法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對區域布置有了一些體會: (一)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廢舊物品及原材料 (二)提供的材料要有層次性和遞進性。 (三)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四)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區域活動材料。

❹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幼兒數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過游戲進行數學啟蒙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❺ 學前班數學區角意義及目的

學前班數學區的目的是為了寓教於樂,讓處在數字敏感期的孩子,對枯燥的數學感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
1、生活化,越貼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學完成質量也越高。
2、簡單化,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限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局限在具象化階段,越簡單具體孩子越容易理解學習。
3、趣味化,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引導把握孩子的學習方向,盡量讓游戲有趣巧妙,調動孩子積極性和主動性。
4、可操作性,游戲盡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實物、玩具等,隱含著豐富數學概念和屬性,引導孩子通過主動觀察、探索,發現數學解決數學問題。
何秋光學前數學,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❻ 幼兒園大班數學《創造力訓練》教案課後反思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8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教學8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八塊小餅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塊),然後將小餅干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復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8的組成,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蛋糕盒,幼兒在分"小餅干"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課堂上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

❼ 學前班數學區角意義及目的分別是什麼

幼兒園教育不能小教化,不能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些都不利於幼兒身體和心理的成長和發育。那麼在幼兒園中區角活動就成了教學中最好的教育方式。那麼它有什麼特點和意義呢?

1.變幻性和實時性。區角材料豐富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變幻。

2.符合年齡特點和為教育所設。每一種區角活動的設計都必須緊緊圍繞幼兒及幼兒所需。

3.操作性和探索性。區角活動是以幼兒為主體創設的具有實操,模仿,探索性質的活動,真正作到了玩中學,學中玩。

4.協作性和創造性。區角活動基本上都具有協作性,要求大家共同努力創新,找出區角活動的創新點,發掘活動中的價值。

5.規則性和規范性。任何一個區角活動都有它的規則和要求,需要幼兒在玩耍中建立規則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

6.持續性和經濟性。區角材料的投入基本上都是來源於生活,在投放上要保持連續性,而不是一次投入終身使用。操作的難易程度也會隨幼兒的年齡增長而增加。

所以,區角活動開展的好壞,一可以看出老師的能力,二可以真正讓孩子回歸童年,三可以看出一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閱讀全文

與大班數學區域的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