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第一個病毒和歷史上最強的病毒是什麼
1998年11月2日美國發生了「蠕蟲計算機病毒」事件,給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罩上了一層陰影。
蠕蟲計算機病毒是由美國CORNELL大學研究生莫里斯編寫。雖然並無惡意,但在當時,「蠕蟲」在Internet上大肆傳染,使得數千台聯網的計算機停止運行,並造成巨額損失,成為一時的輿論焦點。美國6000多台計算機被計算機病毒感染,造成Inter net不能正常運行。這一典型的計算機病毒入侵計算機網路的事件,迫使美國政府立即作出反應,國防部成立了計算機應急行動小組。此次事件中遭受攻擊的包括5個計算機中心和擁有政府合同的25萬台計算機。這次計算機病毒事件,計算機系統直接經濟損失達9600萬美元。
這個計算機病毒是歷史上第一個通過Internet傳播的計算機病毒。它的設計者羅伯特-莫里斯正是利用系統存在的弱點編寫了入侵Arpanet網的最大的電子入侵者,從而獲准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設計,並獲得哈佛大學Aiken中心超級用戶的特權。他也因此被判3年緩刑,罰款1萬美元,還被命令進行400小時的新區服務,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因為製造計算機病毒受到法律懲罰的人,從而揭開了世界上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計算機病毒問題的新一頁。
B. 世界上最強10種病毒是什麼
一.植物病毒
種類繁多,絕大多數種子植物都能發生病毒病。禾本科、葫蘆科、豆科、十字花科、薔薇科植物受害較重,感染病毒的種類較多。
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數是ssRNA。粒子形態基本有三種類型:桿狀、線條狀、近乎球狀的多面體,也有些是有封套的粒子。
植物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樣是嚴格寄生物,但它們的專化性不強,一種病毒往往能寄生於不同科、屬、種的栽培、野生植物上。
病毒侵染植物除造成外部症狀外,在細胞內部組織或細胞也有不正常表現。最突出的表現是在感染細胞內形成細胞內含體。細胞內含體一類是結晶形的,一類是非結晶形的(又稱X小體)。結晶形內含體通常由病毒粒子堆疊而成,在非結晶形的內含體中,有不少是病毒粒子和寄主細胞成分混合而成的。
結晶形內含體:無色透明呈六角形、長條形成不規則形晶體、有紡綞形針狀或8字形的長纖維狀。非結晶形是半透明的顆粒狀聚積體,呈圓形成橢圓形。
感染病毒的植物,對病毒也有以下的抵抗作用:
1.病毒的定域化,不發生全身感染 ,只發生局部感染。如產生局部壞死斑點,使病毒局限在病斑內部。
2.病毒相互作用形成的抵抗現象 。
一種植物感染二種病毒,會出現加重或減輕症狀等。
A.干擾作用:一種病毒影響他種病毒的感染。
B.防禦作用:先入的病毒對後入的病毒侵染起防禦作用。
3.獲得抗性:植物感染某一病毒後,對某一種或其它種病毒具有抗性。
二.人類和動物病毒
病毒可進入人和動物細胞生長 ,引起人和動物多種病毒病。粒子形態有球狀的多面體,也有復雜顆粒,如蝌蚪狀,磚形,卵形,也有些是有封套的粒子等。如脊椎動物病毒的脊椎灰質炎病毒、流感、狂犬病等。人類80%以上的傳染病由病毒引起,肝炎、天花等,家畜、雞疫、鴨疫等。
動物病毒中,可分兩類:殺死細胞病毒和非殺細胞病毒。
1.殺死細胞病毒感染:使細胞受到破壞成死亡,稱殺細胞或溶細胞病毒。如人脊髓灰質病毒。
2.由非殺細胞病毒引起穩定狀態感染,叫非殺細胞病毒。不引起明顯的損傷,但持續感染。
病毒對動物引起癌症,稱致癌病毒,致癌病毒既引起動物癌症,也引起人的癌症。DNA病毒中腺病毒可引起人的呼吸道,乳腺病毒、小瘡疹病毒,已基本證實引起人的癌症。RNA病毒也有致癌(致癌病毒),一些RNA病毒能引起白血病和各類型的腫瘤。1911(Peyton rous勞斯)發現了勞氏肉瘤病毒,引起人的癌症,1966年獲諾貝爾獎。另外有三個微生物學家證明病毒轉化為癌症的病因基礎(1975獲得諾貝爾獎)。
三.昆蟲病毒
無脊椎動物病毒是比較常見的,在昆蟲和蟎類的十個目中,已發現3700多種病毒,大多數昆蟲病毒都形成包含體。病毒封閉在包含體中,包含體有多角形、橢圓形、磚形等,病毒粒子包含在包含體中。無脊椎動物病毒(昆蟲病毒為主,用於消滅害蟲)如:松毛蟲病毒、棉鈴蟲病毒等。
四.亞病毒(不完全病毒,subvirus )
經典的病毒即真病毒,是一種極為簡單的生命形式,卻不是最簡單的生命形式。目前所知最簡單的生命形式稱之為亞病毒,沒有真病毒的形態結構,能利用非自身編碼的酶系統進行復制,有侵染性,並可在寄主中引起症狀。
亞病毒包括:衛星RNA(衛星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C. 歷史上最強的病毒
如果是把沖擊波病毒、震盪波病毒、CIH病毒、熊貓燒香病毒和磁碟機病毒放到一起讓你來投票選擇的話你會選哪個是最強?!
病毒針對的不同,破壞程度也不同。同樣都讓我們防不勝防!
D. 世界上最厲害的病毒是什麼
美國《Techweb》網站日前評出了20年來,破壞力最大的10種計算機病毒:
1. CIH (1998年)
該計算機病毒屬於W32家族,感染Window* 95/98中以**E為後綴的可行性文件。它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可以重寫BIOS使之無用(只要計算機的微處理器是Pentium Intel 430TX),其後果是使用戶的計算機無法啟動,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替換系統原有的晶元(chip),該計算機病毒於4月26日發作,它還會破壞計算機硬碟中的所以信息。該計算機病毒不會影響MS/DOS、Windows 3.x和Windows NT操作系統。
CIH可利用所有可能的途徑進行傳播:軟盤、CD-ROM、Internet、FTP下載、電子郵件等。被公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危險、破壞力最強的計算機病毒之一。1998年6月爆發於中國台灣,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2000萬-8000萬美元的損失。
2.梅利莎(Melissa,1999年)
這個病毒專門針對微軟的電子郵件伺服器和電子郵件收發軟體,它隱藏在一個Word97格式的文件里,以附件的方式通過電子郵件傳播,善於侵襲裝有Word97或Word2000的計算機。它可以攻擊Word97的注冊器並修改其預防宏病毒的安全設置,使它感染的文件所具有的宏病毒預警功能喪失作用。
在發現Melissa病毒後短短的數小時內,該病毒即通過網際網路在全球傳染數百萬台計算機和數萬台伺服器, 網際網路在許多地方癱瘓。1999年3月26日爆發,感染了15%-20%的商業PC,給全球帶來了3億-6億美元的損失。
3. I love you (2000年)
2000年5月3日爆發於中國香港,是一個用VBScript編寫,可通過E-Mail散布的病毒,而受感染的電腦平台以Win95/98/2000為主。給全球帶來100億-150億美元的損失。
4. 紅色代碼 (Code Red,2001年)
該病毒能夠迅速傳播,並造成大范圍的訪問速度下降甚至阻斷。這種病毒一般首先攻擊計算機網路的伺服器,遭到攻擊的伺服器會按照病毒的指令向政府網站發送大量數據,最終導致網站癱瘓。其造成的破壞主要是塗改網頁,有跡象表明,這種蠕蟲有修改文件的能力。2001年7月13日爆發,給全球帶來26億美元損失。
5. SQL Slammer (2003年)
該病毒利用SQL SERVER 2000的解析埠1434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對其服務進行攻擊。2003年1月25日爆發,全球共有50萬台伺服器被攻擊,但造成但經濟損失較小。
6. 沖擊波(Blaster,2003年)
該病毒運行時會不停地利用IP掃描技術尋找網路上系統為Win2K或XP的計算機,找到後就利用DCOM RPC緩沖區漏洞攻擊該系統,一旦攻擊成功,病毒體將會被傳送到對方計算機中進行感染,使系統操作異常、不停重啟、甚至導致系統崩潰。另外,該病毒還會對微軟的一個升級網站進行拒絕服務攻擊,導致該網站堵塞,使用戶無法通過該網站升級系統。2003年夏爆發,數十萬台計算機被感染,給全球造成20億-100億美元損失。
7. 大無極.F(Sobig.F,2003年)
Sobig.f是一個利用互聯網進行傳播的病毒,當其程序被執行時,它會將自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給它從被感染電腦中找到的所有郵件地址。在被執行後,Sobig.f病毒將自己以附件的方式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它從被感染電腦中找到的所有郵件地址,它使用自身的SMTP引擎來設置所發出的信息。此蠕蟲病毒在被感染系統中的目錄為C:\WINNT\WINPPR32.EXE。2003年8月19日爆發,為此前Sobig變種,給全球帶來50億-100億美元損失。
8. 貝革熱(Bagle,2004年)
該病毒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傳播,運行後,在系統目錄下生成自身的拷貝,修改注冊表鍵值。病毒同時具有後門能力。2004年1月18日爆發,給全球帶來數千萬美元損失。
9. MyDoom (2004年)
MyDoom是一種通過電子郵件附件和P2P網路Kazaa傳播的病毒,當用戶打開並運行附件內的病毒程序後,病毒就會以用戶信箱內的電子郵件地址為目標,偽造郵件的源地址,向外發送大量帶有病毒附件的電子郵件,同時在用戶主機上留下可以上載並執行任意代碼的後門(TCP 3127
到3198范圍內)。2004年1月26日爆發,在高峰時期,導致網路載入時間慢50%以上。
10. Sasser (2004年)
該病毒是一個利用微軟操作系統的Lsass緩沖區溢出漏洞( MS04-011漏洞信息)進行傳播的蠕蟲。由於該蠕蟲在傳播過程中會發起大量的掃描,因此對個人用戶使用和網路運行都會造成很大的沖擊。2004年4月30日爆發,給全球帶來數千萬美元損失。
生物病毒可能是艾滋病病毒啦
E. 世界上最厲害的病毒是什麼
6種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 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目前尚不知從何而來。埃博拉病毒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高達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熱病毒 拉沙熱是由一種沙粒病毒引起的,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血壓急劇下降,腦部受損。每7個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馬爾堡病毒 這是又一種致命性病毒。1967年,7名歐洲科學家在研究青猴的過程中死亡,馬爾堡病毒成為了報紙的頭條。20世紀80年代,馬爾堡病再次在南非暴發,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羅河病毒 這種病毒由蚊子攜帶,隨著氣候變遷,目前該病毒威脅到英國。病初起時像是得了流感,之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其它腦疾病和陣發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終身無法痊癒。
5、登革熱病毒 這是熱帶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會出現內臟大出血。高達50%的感染者死亡。
6、馬秋波病毒 一種沙粒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維亞發現,該病毒由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內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病毒體積小但威力大。20世紀50年代,當DNA和RNA在復制生命的基本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被發現後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來。一個健康細胞的細胞核中攜帶著遺傳物質———基因,病毒攻擊的目標正是這些基因。病毒將自己的DNA注入細胞基因中,使它們復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細胞的方式非常復雜。但一旦這些新製造出來的病毒離開宿主,它們就需要與時間賽跑。它們必須盡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則就會滅絕。病毒是一種寄生生物,離開宿主不能獨立生存。這使得它們大多數非常脆弱:即使是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在空氣中經過數小時後就會失去活力。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可以用家用的漂白劑殺滅。
病毒在人體內遇到的最大敵人是免疫系統。淋巴細胞(即白細胞)在人體內不斷巡視,並隨時消滅入侵物質。這些淋巴細胞使用的是比科學家發明的任何物質都更有效的生化物質,它們在發現了含有病毒的細胞時便會將這些細胞殺死———這常常能使人體完全康復。因此人即使是染上了像霍亂、登革熱這樣的疾病,大多數也能痊癒。
免疫系統是迄今為止人類在對付病毒過程中取得的最大勝利。在遭遇病毒的大規模襲擊前,有意給人體注入小劑量的病毒(接種)或是病毒的蛋白殼體(注射疫苗)可使人體免疫系統為病毒的大規
F. 世界最強的前10名的病毒是什麼
2007年上半年十大病毒檔案
一、ANI病毒
病毒名稱:Exploit.ANIfile
病毒中文名:ANI病毒
病毒類型:蠕蟲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dows 2000/XP/2003/Vista
描述: 以Exploit.ANIfile.b為例,「ANI毒」變種b是一個利用微軟Windows系統ANI文件處理漏洞(MS07-017)進行傳播的網路蠕蟲。「ANI毒」變種b運行後,自我復制到系統目錄下。修改注冊表,實現開機自啟動。感染正常的可執行文件和本地網頁文件,並下載大量木馬程序。感染本地磁碟和網路共享目錄下的多種類型的網頁文件(包括*.HTML,*.ASPX,*.HTM,*.PHP,*.JSP,*.ASP),植入利用ANI文件處理漏洞的惡意代碼。自我復制到各邏輯盤根目錄下,並創建autorun.inf自動播放配置文件。雙擊盤符即可激活病毒,造成再次感染。修改hosts文件,屏蔽多個網址,這些網址大多是以前用來傳播其它病毒的站點。另外,「ANI毒」變種b還可以利用自帶的SMTP引擎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傳播。
二、U盤寄生蟲
病毒名稱:Checker/Autorun
病毒中文名:U盤寄生蟲
病毒類型:蠕蟲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Checker/Autorun「U盤寄生蟲」是一個利用U盤等移動設備進行傳播的蠕蟲。「U盤寄生蟲」是針對autorun.inf這樣的自動播放文件的蠕蟲病毒。autorun.inf文件一般存在於U盤、MP3、移動硬碟和硬碟各個分區的根目錄下,當用戶雙擊U盤等設備的時候,該文件就會利用Windows系統的自動播放功能優先運行autorun.inf文件,而該文件就會立即執行所要載入的病毒程序,從而破壞用戶計算機,使用戶計算機遭受損失。
三、熊貓燒香
病毒名稱:Worm/Viking
病毒中文名:熊貓燒香
病毒類型:蠕蟲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Worm/Viking.qo.Html「威金」變種qo(熊貓燒香腳本病毒)為例,該病毒是由「熊貓燒香」蠕蟲病毒感染之後的帶毒網頁,該網頁會被「熊貓燒香」蠕蟲病毒注入一個iframe框架,框架內包含惡意網址引用 ,這樣,當用戶打開該網頁之後,如果IE瀏覽器沒有打上補丁,IE就會自動下載並且執行惡意網址中的病毒體,此時用戶電腦就會成為一個新的病毒傳播源,進而感染區域網中的其他用戶計算機。
四、「ARP」類病毒
病毒名稱:「ARP」類病毒
病毒中文名:「ARP」類病毒
病毒類型:木馬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通過偽造IP地址和MAC地址實現ARP欺騙,能夠在網路中產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網路阻塞或者實現「man in the middle」 進行ARP重定向和嗅探攻擊。 用偽造源MAC地址發送ARP響應包,對ARP高速緩存機制的攻擊。當區域網內某台主機運行ARP欺騙的木馬程序時,會欺騙區域網內所有主機和路由器,讓所有上網的流量必須經過病毒主機。其他用戶原來直接通過路由器上網現在轉由通過病毒主機上網,切換的時候用戶會斷一次線。切換到病毒主機上網後,如果用戶已經登陸了傳奇伺服器,那麼病毒主機就會經常偽造斷線的假像,那麼用戶就得重新登錄傳奇伺服器,這樣病毒主機就可以盜號了。
五、代理木馬
病毒名稱:Trojan/Agent
病毒中文名:代理木馬
病毒類型:廣告程序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代理木馬」變種crd為例, Trojan/Agent.crd是一個盜取用戶機密信息的木馬程序。「代理木馬」變種crd運行後,自我復制到系統目錄下,文件名隨機生成。修改注冊表,實現開機自啟。從指定站點下載其它木馬,偵聽黑客指令,盜取用戶機密信息。
六、網游大盜
病毒名稱:Trojan/PSW.GamePass
病毒中文名:網游大盜
病毒類型:木馬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Trojan/PSW.GamePass.hvs為例,「網游大盜」變種hvs是一個木馬程序,專門盜取網路游戲玩家的帳號、密碼、裝備等。
七、鞋匠
病毒名稱:Adware/Clicker
病毒中文名:鞋匠
病毒類型:廣告程序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Adware/Clicker.je為例,「鞋匠」變種je是一個廣告程序,可彈出大量廣告信息,並在被感染計算機上下載其它病毒。「鞋匠」變種je運行後,在Windows目錄下創建病毒文件。修改注冊表,實現開機自啟。自我注冊為服務,服務的名稱隨機生成。偵聽黑客指令,連接指定站點,彈出大量廣告條幅,用戶一旦點擊帶毒廣告,立即在用戶計算機上安裝其它病毒。
八、廣告泡泡
病毒名稱:Adware/Boran
病毒中文名:廣告泡泡
病毒類型:廣告程序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 Adware/Boran.e為例,「廣告泡泡」變種e是一個廣告程序,採用RootKit等底層技術編寫,一旦安裝,很難卸載徹底。該程序會在C:\Program Files\MMSAssist下釋放出病毒文件。在後台定時彈出廣告窗口,佔用系統資源,干擾用戶操作。
九、埃德羅
病毒名稱:TrojanDownloader
病毒中文名:埃德羅
病毒類型:廣告程序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2000/XP/2003
描述: Adware/Adload.ad「埃德羅」變種ad是一個廣告程序,在被感染計算機上強制安裝廣告。
十、IstBar腳本
病毒名稱:TrojanDownloader.JS.IstBar
病毒中文名:IstBar腳本
病毒類型:木馬下載器
危險級別:★★
影響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TrojanDownloader.JS.IstBar.t「IstBar腳本」變種t是一個用JavaScript語言編寫的木馬下載器。「IstBar腳本」變種t運行後,在用戶的計算機中強行安裝IstBar工具條,造成用戶系統變慢,自動彈出廣告,強行鎖定用戶的IE首頁等等。
G. 世界上最強的病毒是什麼
沒有最強的病毒.病毒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強的.
H. 至今為止,國際上最強的病毒是
如果以經濟損失來衡量
破壞力最大的10種計算機病毒:
1. CIH (1998年)
該計算機病毒屬於W32家族,感染Windows 95/98中以EXE為後綴的可行性文件。它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可以重寫BIOS使之無用(只要計算機的微處理器是Pentium Intel 430TX),其後果是使用戶的計算機無法啟動,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替換系統原有的晶元(chip),該計算機病毒於4月26日發作,它還會破壞計算機硬碟中的所有信息。該計算機病毒不會影響MS/DOS、Windows 3.x和Windows NT操作系統。
CIH可利用所有可能的途徑進行傳播:軟盤、CD-ROM、Internet、FTP下載、電子郵件等。被公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危險、破壞力最強的計算機病毒之一。1998年6月爆發於中國台灣,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2000萬-8000萬美元的損失。
2.梅利莎(Melissa,1999年)
這個病毒專門針對微軟的電子郵件伺服器和電子郵件收發軟體,它隱藏在一個Word97格式的文件里,以附件的方式通過電子郵件傳播,善於侵襲裝有Word97或Word2000的計算機。它可以攻擊Word97的注冊器並修改其預防宏病毒的安全設置,使它感染的文件所具有的宏病毒預警功能喪失作用。
在發現Melissa病毒後短短的數小時內,該病毒即通過網際網路在全球傳染數百萬台計算機和數萬台伺服器, 網際網路在許多地方癱瘓。1999年3月26日爆發,感染了15%-20%的商業PC,給全球帶來了3億-6億美元的損失。
3. I love you (2000年)
2000年5月3日爆發於中國香港,是一個用VBScript編寫,可通過E-Mail散布的病毒,而受感染的電腦平台以Win95/98/2000為主。給全球帶來100億-150億美元的損失。
4. 紅色代碼 (Code Red,2001年)
該病毒能夠迅速傳播,並造成大范圍的訪問速度下降甚至阻斷。這種病毒一般首先攻擊計算機網路的伺服器,遭到攻擊的伺服器會按照病毒的指令向政府網站發送大量數據,最終導致網站癱瘓。其造成的破壞主要是塗改網頁,有跡象表明,這種蠕蟲有修改文件的能力。2001年7月13日爆發,給全球帶來26億美元損失。
5. SQL Slammer (2003年)
該病毒利用SQL SERVER 2000的解析埠1434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對其服務進行攻擊。2003年1月25日爆發,全球共有50萬台伺服器被攻擊,但造成但經濟損失較小。
6. 沖擊波(Blaster,2003年)
該病毒運行時會不停地利用IP掃描技術尋找網路上系統為Win2K或XP的計算機,找到後就利用DCOM RPC緩沖區漏洞攻擊該系統,一旦攻擊成功,病毒體將會被傳送到對方計算機中進行感染,使系統操作異常、不停重啟、甚至導致系統崩潰。另外,該病毒還會對微軟的一個升級網站進行拒絕服務攻擊,導致該網站堵塞,使用戶無法通過該網站升級系統。2003年夏爆發,數十萬台計算機被感染,給全球造成20億-100億美元損失。
7. 大無極.F(Sobig.F,2003年)
Sobig.f是一個利用互聯網進行傳播的病毒,當其程序被執行時,它會將自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給它從被感染電腦中找到的所有郵件地址。在被執行後,Sobig.f病毒將自己以附件的方式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它從被感染電腦中找到的所有郵件地址,它使用自身的SMTP引擎來設置所發出的信息。此蠕蟲病毒在被感染系統中的目錄為C:\WINNT\WINPPR32.EXE。2003年8月19日爆發,為此前Sobig變種,給全球帶來50億-100億美元損失。
8. 貝革熱(Bagle,2004年)
該病毒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傳播,運行後,在系統目錄下生成自身的拷貝,修改注冊表鍵值。病毒同時具有後門能力。2004年1月18日爆發,給全球帶來數千萬美元損失。
9. MyDoom (2004年)
MyDoom是一種通過電子郵件附件和P2P網路Kazaa傳播的病毒,當用戶打開並運行附件內的病毒程序後,病毒就會以用戶信箱內的電子郵件地址為目標,偽造郵件的源地址,向外發送大量帶有病毒附件的電子郵件,同時在用戶主機上留下可以上載並執行任意代碼的後門(TCP 3127
到3198范圍內)。2004年1月26日爆發,在高峰時期,導致網路載入時間慢50%以上。
10. Sasser (2004年)
該病毒是一個利用微軟操作系統的Lsass緩沖區溢出漏洞( MS04-011漏洞信息)進行傳播的蠕蟲。由於該蠕蟲在傳播過程中會發起大量的掃描,因此對個人用戶使用和網路運行都會造成很大的沖擊。2004年4月30日爆發,給全球帶來數千萬美元損失。
I. 地球上最厲害的病毒排行
1.埃博拉病毒 2.馬爾堡病毒 3.艾滋病病毒 4.狂犬病病毒 5.天花病病毒 6.黑死病病毒 7.非典病毒 8.肝炎病毒 9.甲型H1N1 10.禽流感.
我這么排是綜合幾個因素來的,比如,潛伏期,死亡率等等。首先,就病毒來說,絲狀病毒的死亡率是最高的,最高有90%,而且它們的潛伏期相當短,感染了這類病毒的人一般活不過3天。但是在絲狀病毒里,埃博拉比馬爾堡更厲害,所以埃博拉第一,馬爾堡病毒第二。其次是艾滋病毒,雖然它致死的時間比埃博拉和馬爾堡長得多,但是它主要攻擊人的免疫系統,因而得了後人不會產生抗體。埃博拉和馬爾堡也能殺死一些免疫細胞,但如果人活下來,他就有抗體,就因為這些原因,艾滋病毒排在第三位。其次是狂犬病病毒,雖然它的潛伏期最多有10年,但是一旦發作起來,救治率連1%都不到。天花是人類第一種用疫苗消滅的病毒,但是死亡率也有30%左右,而且有一個次要的因素,就是一旦從實驗室里跑出來或製造生物武器,可以造成大量未成年人死亡(因為他們沒有免疫力)。黑死病病毒的致死率比天花稍低,約為20%左右,但還是很可怕。像最後三種,也有一定的致死率,但是都很低,而且只要做好預防措施,一般都可以防治。
J. 生化危機中最強病毒排行
從高到低:
1、T病毒
也叫暴君病毒,是一種新型的RNA病毒,保護傘公司三大元老之一的詹姆斯·馬庫斯通過將早期發現的神秘古代病毒-始祖病毒與水蛭基因片段相結合,T病毒強化了重新組合生物遺傳因子的特性,是以開發生物兵器為目的而誕生的惡魔產品。
2、G病毒
G病毒的特性在於被感染的生物會對G病毒產生反應,而在遺傳因子暴露的情況下,則會發生不同階段的變異。簡單來說是一種生化病毒,並且傳播迅速。
但威廉更喜歡綽號「God Virus」,因為威廉開發這種病毒的初衷是為了創造一個被稱為「神人類(G-Humans)」的新人類種族。
3、維羅妮卡病毒
初次出現於《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妮卡》中,是安布雷拉南極研究所主任阿萊克西亞·亞西福特(Alexia Ashford)12歲時的傑作。它是始祖病毒與古代女王蟻DNA相融合的一種強大病毒,能促使生物個體發生變異乃至改造生態系統。
4、始祖病毒
是生化危機系列中所有病毒的起源,在生化危機系列故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始祖病毒最早是在《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妮卡》的文件《所長的手記》中被提及。
5、Las Plagas
以控制宿主的意識,能與其交流。與生化危機的前幾作(生化1、2、3等)相比,Las Plagas的感染者(一般被稱為「Los Ganados」或者「馬基尼」)擁有比僵屍更快的速度、破壞力,並且在一般情況下保留了宿主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