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發糕蘊含著濃濃的年味和美好的祝願!這有什麼寓意和祝福
大發糕也叫步步登高大發糕,寓意新的一年每個人都要步步登高、吉祥如意! 大發糕有很多美好寓意:象徵著新的一年,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一帆風順。
發糕廣泛分布於南方地區,是浙江省龍游縣,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及四川省、重慶市等地的漢族傳統美食。以糯米蒸煮製成,成品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是一種大眾化的餅類食物。
發糕製做較為講究,首先要選擇精白的糯米除去沙石等雜質,並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6小時,待米粒泡脹後,濾水把濕米磨成米漿。
再將米漿過濾除去顆粒物,加上白糖(或紅糖)、發酵粉,攪勻後倒入特製的蒸籠內。
待蒸鍋里的水燒開後將蒸籠放入,蓋上鍋蓋,保持火候蒸40分鍾左右,就可取出放涼,切成小塊便可食用。
Ⅱ 發糕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啊
發糕是廣東湛江市徐聞縣民間的傳統小吃,也是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的傳統食品。以糯米蒸煮製成,其味清香、柔嫩而爽口,是一種大眾化的餅類食物。在縣城或鄉鎮的菜市場都有擺賣,也有騎自行車載著發糕的小商販穿街入村巡迴叫賣。
發糕製做較為講究,首先要選擇精白的糯米除去沙石等雜質,並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6小時,待米粒泡脹後,濾水把濕米磨成米漿。接下來,要將米漿過濾除去顆粒物,加上白糖(或赤糖)、發酵粉,攪勻後倒入特製的蒸籠內。待蒸鍋里的水燒開後將蒸籠放入,蓋上鍋蓋,保持火候蒸40分鍾左右,就可取出放涼,切成小塊便可食用。發糕還可用於人生各種禮儀的專用食品,如壽誕、進宅、婚嫁等,只要在發糕上面貼上紅紙剪成的「喜」就可作為賀禮的吉祥物品。並且,它與「福高」同音,是對客人的良好祝福。
[編輯本段]來歷
關於發糕的來歷,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據說有一天,一位農家小媳婦在拌粉蒸糕時,不小心碰翻了擱在灶頭上的一碗酒糟,眼看酒糟流進米粉中,小媳婦急得直想哭,可是她不敢聲張,怕遭到公婆的責罵,只得把沾了酒糟的米粉依舊拌好放在蒸籠里蒸。誰知由於酒糟的發酵作用,這一籠糕蒸得特別松軟可口,還有一股微微的酒香。於是,大名鼎鼎的發糕就流傳開來,這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吧。
[編輯本段]發糕製作工序
發糕製做較為講究,首先要選擇精白的糯米除去沙石等雜質,並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6小時,待米粒泡脹後,濾水把濕米磨成米漿。接下來,要將米漿過濾除去顆粒物,加上白糖(或紅糖)、發酵粉,攪勻後倒入特製的蒸籠內。待蒸鍋里的水燒開後將蒸籠放入,蓋上鍋蓋,保持火候蒸40分鍾左右,就可取出放涼,切成小塊便可食用。發糕取其「發」字,普遍用於人生各種禮儀的專用食品,如壽誕、進宅、婚嫁等,只要在發糕上面貼上紅紙剪成的「喜」就可作為賀禮的吉祥物品。 因其製作的成品往往混有花紅粉且規模巨大,故又被稱作大紅發糕。大紅發糕取其「發」字,普遍用於人生各種禮儀的喜事當中,可視作是喜事專用食品。在惠州,壽誕、出生、婚嫁諸俗中對之頗有講究。一般是將大發糕切成小塊、或作為賀客諸親的回禮,或分發鄰里鄉親,今城中居民在近郊農民仍甚講究。 製作發糕一般使用純粘米,加糖、發粉或糕種,用大盛器蒸成巨大規模,蒸好的糕點如發得很大,尤令主人欣慰。
Ⅲ 我愛發明發糕機現有賣嗎
上海有兩家公司買的吧
Ⅳ 龍游發糕的歷史
龍游發糕起始年代已很久遠,因風味獨特,製作精美,又是「福高」的諧音,象徵吉利,因而成為節日禮品。逢年過節家家戶戶蒸製作糕,用作點心或饋贈親友。花色品種多樣,有白糖糕、桂花糕、核桃糕、紅棗糕、大栗糕等。發糕配料上乘,加工精細,選用上白糯米搭配粳秈米,浸數十天後,用水漂清,磨成細粉,按比例加豬油、白糖、酒酵調制,經發酵後蒸熟。色澤晶瑩如玉,孔細如針,色香味美,食之糯而不粘,甜而不膩。
Ⅳ 馬來糕是馬來西亞哪個地方的美食
樓上的不知道不能亂說——馬來糕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馬來族人愛吃的一種食品,原名叫「馬來糕」,後來傳入香港、廣東一帶,被廣東方言稱為「馬拉糕」。馬來西亞的馬來糕和香港的馬拉糕不一樣!弄混了吧?……
沙撈越、吉隆坡和檳城的都較有名,其實馬來西亞的任何地方都能吃到不錯的馬拉糕。
Ⅵ 給我自己發明的食品起名字
雪融糕
Ⅶ 切糕是誰發明的
大家都知道絲綢之路這段歷史,在那個時候,新疆是國內外商隊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補給站。由於商人們都是做的長途旅行,所攜帶的食物必須要能長久保存且便於攜帶,而且要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維生素C,否則人長途跋涉下來,就會像達伽瑪和麥哲倫遠洋船隊上的水手那樣,是會得壞血病而死的。
當然古人在那個時候不會分析得這么科學,他們完全是本著長期積累的經驗以及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來製造長途攜帶食物的。
切糕由玉米和小麥麵粉做成,裡面加入了大量的乾果和果脯。大家都知道玉米面和小麥面在北方是作主食的,而當時往來於絲綢之路的絕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所以用麵粉做切糕就理所當然了。
而新疆自古盛產多種水果和乾果,比如核桃,花生,葵花籽,葡萄乾等等,它們都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古人們在長期食用的過程中已經明白了它們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所以把它們加到麵粉做的切糕中也就不足為奇.
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切糕還必須滿足便於攜帶和保存這一要求。
於是人們在做切糕的時候,在麵粉中加入大量的糖,有人要問了,加糖能有什麼用?哼哼,糖的用處可大了!首先,它能給切糕調味,其次,大量的高飽和度的糖有很好的防腐作用,再者,蔗糖也是很有營養的食物,特別是在長途旅行中消耗大量能量的情況下,糖份能很好很快的補充體力!
大家要知道,在科學很不發達的那個時代,人們只能憑借日常生活經驗去了解各種事物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比如神農嘗百草這樣的故事。很多流傳至今的傳統知識,或許今天看來稀鬆平常,可在當時,說不定是經過許多血和淚的教訓才被人們所掌握的呢!
恩,營養豐富,能長期保存不變質,這兩個條件已經滿足了,那麼怎麼樣才能便於攜帶呢?這就涉及到製作方法了。
北方人吃麵食,都有蒸的習慣,比如饅頭包子窩窩頭,所以我們也自然而然的選擇了蒸切糕這種方法,和面的時候,在面團中加入適量的乾果和果脯,以及大量的蔗糖和紅糖,麵粉和好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就可以上蒸鍋蒸了,大概的流程和發糕,饅頭這些差不多,關鍵之處在於切糕蒸熟以後,接下來的處理方法。
切糕蒸熟以後,趁熱將它放進一個很結實的木槽之中(木槽由幾塊單獨的厚木板圍成,用粗麻繩和兩頭彎的大鐵釘固定在一起),再用一塊厚木板蓋在切糕上面,木板上面再壓上一些重物,比如石塊或鐵塊,總之要夠重夠分量,當讓你要找幾個小胖站在上面也無可厚非。就這樣切糕慢慢得被壓到很緊實,裡面很多水分也隨著木槽底部的縫隙慢慢流出。
兩天之後,移開重物或者小胖們,再撬起鐵釘,解開麻繩,取下木板,一塊結結實實,香氣四溢的切糕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這樣製作而成的切糕,密度高,好像壓縮餅干,一小塊就足以填飽肚子,且營養豐富,不易變質,深受往來客商的歡迎。
有人說裡面加了水銀才會很重,其實根本就是胡說,大家買個熱饅頭回去試著自己把它壓縮到很小,就知道壓縮後的小小的一塊麵粉分量其實是很重的
可是,我不得不承認,有些新疆同胞還是很不厚道的,他們被金錢所引誘,拋棄我們良好的傳統道德,用粗製濫造的手段做出切糕拿到內地來買。
這些切糕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看很誘人,但實際上都是用糖精和劣質麵粉以及變質的乾果做成,而且賣的時候使用一些齷齪的伎倆來欺騙顧客成交(比如顧客問多少錢一斤,他們說的價格卻是多少錢一兩,比如2塊錢,顧客以為是2塊錢一斤,毫不猶豫就買),顧客購買後發現被騙,他們再夥同一些無恥之徒用威脅手段強迫顧客購買,很多顧客也不想因為十多二十塊錢搞到很麻煩,往往也就算了
Ⅷ 饅頭起源於那裡
饅頭起源於三國時期的蜀國。傳說饅頭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
據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安定後方而進軍西南,在橫渡瀘水時,因瘴氣熏天,毒液漫流,過河士兵中體弱者多觸水致死,軍隊難以挺進。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
「饅」通「蠻」,「饅頭」即意為「蠻頭」。饅頭是把麵粉加水、糖等調勻,發酵後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為半球形或長條。在江南地區,在製作時加入肉、菜、豆蓉等餡料的此類麵食都通通叫做饅頭,而無餡的饅頭叫白饅頭。味道可口松軟,營養豐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口味不同,作法各異,由此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饅頭,如白面饅頭,玉米面饅頭、菜饅頭、肉饅頭、生煎饅頭、油炸饅頭,叫法也不盡相同。饅頭是中國北方的主食。
(8)發糕發明擴展閱讀
饅頭根據風味、口感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北方硬面饅頭是中國北方的一些地區,如晉冀魯豫陝等地百姓喜愛的日常主食。依形狀不同又有刀切形饅頭、機制圓饅頭、手揉長形杠子饅頭、挺立飽滿的高樁饅頭等。
(2)軟性北方饅頭在中國中原地帶,如河南、陝西、安徽、江蘇等地百姓以此類饅頭為日常主食。其形狀有手工製作的圓饅頭、方饅頭和機制圓饅頭等。
(3)南方軟面饅頭是中國南方人習慣的饅頭類型。多數南方人以大米為日常主食,而以饅頭和面條為輔助主食,南方軟面饅頭顏色較北方饅頭白,而且大多帶有添加的風味,如甜味、奶味、肉味等。有手揉圓饅頭、刀切方饅頭、體積非常小的麻將形饅頭等品種。
Ⅸ 為什麼發好的白糖糕,米發糕,泡耙蒸熟後卻發不起來
給朋友點建議吧成都風味獨特、品類繁多的小吃,與其餚饌一樣膾炙人口。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腌鹵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小吃店。這些名小吃,多半是早年由小商小販肩挑手提,沿街擺攤設鋪經營起家的。成都小吃往往由小商販的姓氏和設店開業的街道為名,招牌豐富多彩,且扣著行業特點和店址風光,如總府街的賴湯元,荔枝巷的鍾水餃,長順街治德號的小籠蒸牛肉,耗子洞張鴨子,洞子口張老五涼粉,銅井巷素麵等等,今天,有的名小吃已遷新址,但依然沿用舊名。小吃中的麵食有擔擔面、枕頭嫂面、鍾水餃、龍抄手。擔擔面用紅油、花椒、咸醬油、芽菜末、蔥花、味精、醋等作調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常常是吃一碗擔擔面,引出許多孩時的夢。宋嫂面是一種鮮美魚羹面,以魚肉、芽菜、香菌製成魚羹,以其入面,鮮美無比,因是[南宋]東京人宋五嫂所發明,故有此溫馨的名字。鍾水餃皮薄餡嫩,紅油水餃以甜紅醬油作佐料,突出甜咸鮮味和紅油蒜泥香味;清湯水餃清鮮味美,細嫩化渣。成都的著名小吃餐廳當屬「龍抄手」。以抄手為龍頭,聚成都所有名小吃於一店。龍抄手製作精美,皮薄餡嫩,滋潤化渣,湯味渾香,名不虛傳。如果再來一份白蜂糕、葉兒粑、玻璃燒麥、蛋烘糕、牛肉焦餅、川北涼粉、珍珠元子,會感到很愜意。不過請您記住,它可不是龍姓開設。創辦人是「濃花茶社」的幾個伙計,取其諧音及龍鳳成祥之意。成都的湯元遠近聞名。賴湯元有近百年的歷史,皮薄心香,有三不沾的特點:不沾碗,不沾筷子,不沾牙齒。黑芝麻雞油酥洗沙心子最為有名,吃時加上小碟白糖芝麻醬更是有滋有味,好香甜哦!許多年青的朋友是否從中嘗到了生活的甜蜜!郭湯元的心子加進各種蜜餞,一碗四個湯元,個個味道不同。嗯,還有香甜可口、油而不膩的「古月胡」三合泥,肉餡飽滿、鮮香無比的韓包子,酥脆香甜的鮮花餅,色白晶瑩的珍珠圓子,油茶、饊子、蒸蒸糕、麻花,發糕、馬蹄糕、糖油果子、「三大炮」、酸辣粉、涼粉、涼面、碗豆糕、肥腸粉、小籠包子……,還有成都的怪味雞塊、怪味兔丁、涼攔肚條,夫妻肺片。腌鹵製品有成都的「王胖鴨」、耗子洞的掛爐雞,……如今,成都的美食節名揚國內外,成都人愛吃,會吃,吃的精美,成都人與成都小吃一起,可為譽滿天下啦!
Ⅹ 發糕和饅頭哪個好消化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特別喜歡吃發糕,我們都知道發糕的甜味要比饅頭甜,那發糕熱量比饅頭大嗎?下面我們來看看發糕和饅頭製做的區別。
發糕熱量比饅頭大嗎
應該是發糕吧,感覺發糕吃著比饅頭甜。
麵粉麵食更容易發胖,因為裡面含有更多的澱粉,會被分解成麥芽糖麵食更容易發胖,因為裡面含有更多的澱粉,會被分解成麥芽糖都是一樣的。
發糕和饅頭製作做的區別
發糕是以糯米蒸煮製成的一種食品,主要原料是純粘米,加糖、發粉或糕種,其最大的特色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尤其適合老年人、兒童食用。
發糕是一種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發糕是以麵粉經發酵製成,主要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更容易消化吸收。胃酸過多、脹肚、消化不良而致腹瀉的人吃烤發糕,會感到舒服並減輕症狀。
發糕怎麼做好吃
玉米面發糕
材料:玉米面(黃)50克、麵粉50克、調料白糖20克、蜜豆20克、泡打粉3克、水100克 。
玉米面發糕的做法:
1、所有粉類過篩子再加入其他材料放入容器中。
2、攪拌開來,加入水,攪拌成面。
3、用刷子把容器刷油,這樣是為了防沾,然後將麵糊倒入。
4、蓋上蓋子,不用封死。也可以用保鮮膜包上
5、冷水上鍋,中火,蒸30分鍾
小貼士:
1、粉類過篩一下,第一不會有顆粒,第二,會讓泡打粉充分發揮作用
2、你可以放蜜紅豆,也可以放其他果乾
3、此款發糕食用普通麵粉即可,不必像做蛋糕一樣使用低粉。
4、麵粉中加入少許細砂糖,不僅使口味更佳,也有助於發酵。
小米麵發糕
主料:麵粉900克、小米麵300克、牛奶250毫升、發酵粉5克、葡萄乾適量、玉米適量、棗(干)適量。
做法:
1、用900克白面、小米麵300克、酵母粉5克、牛奶250毫升和面,發酵1小時左右;
2、在發好的面團內加入葡萄乾、玉米粒、將面團揉勻,做成圓型。凈置10分鍾左右,使其再發酵;
3、將發好的面團上鍋蒸30分鍾,開鍋在面團上插上大棗,出鍋後切成大塊。
玉米南瓜發糕
食材:
200g玉米粉、200g麵粉、100g南瓜、適量紅豆餡、適量葡萄乾、適量白糖、適量發酵粉、適量紅棗。
做法:
1)備好小麥麵粉和玉米粉;
2)紅棗用水浸泡半小時;
3)紅豆餡里加糖,這次沒有把紅豆搗碎,粗粗地吃吧;
4)發酵粉用溫水化開,因為南瓜水份多,所以要少用點溫水;
5)把玉米粉和麵粉放入發酵水中;
6)加入蒸熟的南瓜;
7)和成光滑的面團靜置發酵;
8)發酵後加入點點鹼面揉勻中和酸性;
9)再次發酵;
10)發酵好之後取其一半面團擀成個大厚餅;
11)鋪上一層紅豆餡;
12)撒上一層葡萄乾;
13)剩下的面團也擀成一個大厚面餅蓋在放了餡的面餅上;
14)放一層紅棗;
15)可以上鍋蒸啦,大火半小時,即熟;
16)很松軟,自然甜,很好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