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產品整體概念的五個層次
1、核心產品層次:
該層次是指向顧客提供的產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從根本上講,每個產品實質上都是為解決問題而提供的服務。例如,消費者購買口紅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某種顏色某種形狀的實體,而是為了通過使用口紅提高自身的形象和氣質。
2、形式產品層次:
該層次是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或目標市場對需求的特定滿足形式。形式產品一般有五個特徵構成,即品質、式樣、特徵、商標及包裝。核心產品必須通過形式產品才能實現。
3、期望產品層次:
這是指購買者在購買產品時期望得到的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旅館的客人期望得到清潔的床位、洗浴香波、浴巾、電視等服務。
4、延伸產品層次:
這是指顧客購買形式產品和期望產品時,附帶獲得的各種利益的總和,包括說明書、保證、安裝、維修、送貨、技術培訓等。
5、潛在產品層次:
這是指現有產品包括所有附加產品在內的,可能發展成為未來最終產品的潛在狀態的產品。潛在產品指出了現有產品可能的演變趨勢和前景。如彩色電視機可發展為錄放映機、電腦終端機等等。
B. 創造的五個層次是什麼
創新,在最淺的層抄次上,是產品的創新,比如電燈、手錶、計算機、網際網路
我們的產品創新之所以會落後,是因為缺乏支撐產品創新的一個必要基礎——組織創新。這是創新的第二個層次。
這就涉及到創新的第三個層次。所有的組織都必須形成概念、形成制度、形成游戲規則,將組織的運作以概念、規則、法律等形式固定下來,從而具備可復制性、可預期性;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規則操作,使得整個社會的競爭是有序的。在競爭中,真正的創造發明將得到獎勵,假冒偽劣、抄襲剽竊等行為將會被懲罰、淘汰。只有這樣,組織和社會才能正常運轉並行之有效,否則只會是一片混亂,創新更是無從談起。
以上所有這些創新,都是由誰來完成的呢?是一個一個以某種形式組織起來並按照游戲規則行事的個人。因此,創新歸根結底要落實到人,這是創新的第四個層次。
比人這個層次更高的,是怎樣才能創造一個環境,讓個體具有真正獨立的人格,成為我們上面所說的安寧的、踏實的、有創新精神的人。這就要求實現對產權的保護,對人的基本權利的保護。這是創新的第五個層次。
C. 產品包含那幾個層次
一般來說,產品包含五個層次。
(一)核心產品
產品最基本的層次是核心利益,即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基本效用和利益,也是消費者真正要購買的利益和服務。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並非是為了擁有該產品實體,而是為了獲得能滿自身某種需要的效用和利益。例如,洗衣機的核心利益體現在它能讓消費者方便、省力、省時地清洗衣物。
(二)形式產品
產品核心利益需依附一定的實體來實現,產品實體稱為形式產品,即產品所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基本形式。它主要包括產品的構造、外形等。
(三)期望產品
期望產品是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期望獲得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例如,對於購買洗衣機的人來說,期望該機器能省事、省力地清洗衣物,同時不損壞衣物,洗衣時雜訊小,方便進排水,外形美觀,使用安全可靠等。
(四)附加產品
附加產品是產品的第四個層次,即產品包含的附加服務和利益,主要包括運送、安裝、調試、維修、產品保證、零配件供應、技術人員培訓等。
(五)潛在產品
產品的第五個層次是潛在產品,潛在產品預示著該產品最終可能的所有增加和改變。
D. 創造力水平分哪幾個層次
實例說明無論是美國加州雇員、中國女大學生,還是英國機場的搬運工,他們都是在解決問題中將其創意付諸於實踐,使得創意成真,表現出他們實實在在的創造力。歷史上諸多的發明家、藝術家,這樣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被喻為超級天才的愛迪生,縱橫於發明界,他的成功其實就來自源源不斷的創造力。雕塑泰斗羅丹,他的作品件件洋滋著人性的活力,充滿創憊,令人嘆為觀止,成為世界藝術文明的瑰寶。與其說他們是成功者,不如說是圓夢的人!圓的是他們自身那永遠不可遏制的創造力之夢。
創造力的分類
1.創造力分類
我國學者羅玲玲將創造力按層次遞進分為三種
潛在創造力→前創造力→現實創造力
(1)現實創造力。在有結果的創造性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所有積極心理特徵的總和。該結果必須是新穎的、有建設性的和有用的,它可以是一種藝術、文學或科學的形式。也可以是能夠實施的技術方案、方式方法,還可以是產品、模型等具體實物。
(2)前創造力。大膽但不成熟的創造,是現實創造力的雛形和預演。經過進一步努力,具有轉化成現實創造力的可能。
(3)潛在創造力。根據一個人所具有的能力傾向和人格特質,如動機、認知風格所具有的創造性傾向以及他的技能水平,而預側出來的創造力。
潛在的創造力,即一種更內在的、由人格決定的創造力。具有潛在創造力的人,容易產生前創造力,也可以說前創造力是他們自然的流祥,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專門技能和知識,潛在創造力高的人最有希望創造。一個人的潛在創造力除了依賴於先天索質,還跟後天的創造訓練及實踐相關。某種愈義上.對多數人而言,後天的訓練是潛在創造力增強的重要途徑。
三種創造力的層次遞進,表現了「潛在的創造力」(對問題的敬感)向「前創造力」(提出猜想和假想)再向「現實的創造力」(臉證設想)的一個創造演化的全過程。
潛在的創造過程中不得是多少人的潛在依賴,也依賴於先天素質,所謂後天的鍛煉是以層次上的遞進並非是變現創造力的全部過程,創造力較強的人表現出的是出手拿高薪是不斷的源源不斷的成功,是充滿人性力的活力,當然不斷的充滿激情者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K.Taylor)根據產品的新穎獨特性和價值大小的不同,將創造力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①表達式創造力。這種能力以自由和興致為基礎,因情境而產生,隨興致而感發。表達式創造力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兒童的塗鴉畫就是這種層次的創造活動。②生產式創造力。這種創造力以模仿和應用技術原理為基礎,解決特殊與實際的問題,生產完善的產品,具有技術性、實用性、精緻性、效率性、完善性等特點。③發明式創造力。這種創造力表現為用新眼光看待舊問題,以取長補短的方法創造出更簡便、經濟、有效、實用的新產品。小說的創作、卡通片的製作以及一般酌技術更新和發明都是發明式創造力的產物。④革新式創造力。這種創造力表現為對已有理論、產品的創新和添加新內容、新意義。⑤高深的創造力。這是最高境界的創造力,只有少數專家才具有這種創造力。依靠高深的創造力,可以處理復雜的資料,可以形成嶄新的原理原則或有系統的新學說。
E. 產品整體概念以及包括哪幾個層次
人們通常理解的產品是指具有某種特定物質形狀和用途的物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是一種狹義的定義。
而市場營銷學認為,廣義的產品是指人們通過購買而獲得的能夠滿足某種需求和慾望的物品的總和,它既包括具有物質形態的產品實體,又包括非物質形態的利益,這就是"產品的整體概念"。
包括核心產品、有形產品,附加產品,期望產品和潛在產品五個層次。
意義:
1.指明了產品是有形特徵和無形特徵構成的綜合體表明產品的有形和無形特徵。
2.產品整體概念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3.對產品整體概念的理解必須以市場需求為中心。
4.產品的差異性和特色是市場競爭的重要內容 而產品整體概念四個層次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可能形成與眾不同的特點。
5.把握產品的核心產品內容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有形產品。
網路 產品整體概念
F. 產品整體概念分為五個層次:
1、核心產品:指整體產品提供給購買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通俗來說核心產品體現了產品的使用功能,是客戶真正要買的東西。每一種產品實際上都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而提供的服務,這是產品的核心所在。核心產品在產品整體概念中是屬於最基本且最主要的部分。
2、基本產品:基本產品也稱一般產品或形式產品,它代表核心產品的宏觀化,一般指產品在市場上出現的物質實體形態,即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主要包括產品的造型式樣、品質、特徵、商標和包裝這五個方面。即便是純粹的無形服務,也會具備類似的形式特點。
3、期望產品:是指客戶在購買產品時期望得到的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
4、延伸產品:指客戶購買基本產品和期望產品時獲得的各種附加利益的總和,包括產品說明書、質量保證、產品運送、安裝、維修和技術培訓等,這些都是在服務上給予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好處。
5、潛在產品:指對於現有產品或開發物而言,在未來可能通過改進和變革而產生的潛在狀態的產品。潛在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現有產品可能的演變趨勢和前景,對於引領市場是很重要的。在產品設計時,設計具有前瞻性的潛在產品是需要扎實功底的。
(6)創造的產品可以分為五種層次擴展閱讀:
產品整體概念的五個層次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菲利普-科特勒等學者提出的,認為使用五個層次來表述產品整體概念可以更為深刻和准確。在產品整體概念中,營銷人員在規劃市場供應物時,必須要充分地考慮到能提供顧客價值的上述五個層次。
關於產品幾個層次的概念可能有些抽象,舉個例子或許更容易讓人理解。譬如,夏天太熱,想買台空調降暑,那麼用戶心中會對心儀的空調產生一個期望產品;購買了一台空調,空調就是一個基本產品,客戶得到了空調的室內溫度調節等功能(這就是核心產品),商家為客戶提供免費配送、安裝及售後服務,這便是延伸產品(附件產品)。
G. 從產品整體概念角度,產品可分為以下哪些層次
產品層次包括五個:核心利益,基礎產品,期望產品,附加產品,潛在產品。
1、核心利益:顧客真正需要的服務或利益。
2、基本形式:實惠核心利益的具體東西(包裝、形狀、式樣、品質、風格、商標……)
3、期望產品:一整套屬性和條件和東西(服務、保證、賒帳分期、送貨上門,安裝……)
4、附加產品:附加的服務或利益的東西。(超出顧客及競爭對手期望的價值或努力)
5、潛在產品:潛在的所能發掘或提供臆想之外的額外服務或利益的東西。
(附加產品及潛在產品有極強的延伸性。)
(7)創造的產品可以分為五種層次擴展閱讀
五層次結構理論能完整地解釋消費者選購和消費產品的全部心理過程,即如何從「核心利益」向「潛在產品」逐層擴展。具體而言,消費者選購和消費產品:首先必須有能夠滿足其自身需要的使用價值,即產品的核心利益(Core Benefit);
其次才是尋求具備這些使用價值的實物形態,這就是所謂的一般產品(Generic Proct);再次在尋找和選購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對該產品屬性和功能的認知和心理要求,這就是所謂的期望產品(Expected Proct)。
H. triz理論認為創造發明可以分幾個等級
RIZ理論將發明創造分為以下5個等級:
第1級:多數為參數優化類的小型發明,一般為通常的設計或對已有系統的簡單改進。
第2級:通過解決一個技術矛盾對已有系統進行少量改進。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採用行業內已有的理論、知識和經驗。
第3級:對已有系統的根本性進行改進。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採用本行業以外的已有方法和知識,設計過程中要解決矛盾。
第4級:採用全新的原理完成對已有系統基本功能的創新。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是從科學的角度而不是從工程的角度出發,充分控制和利用科學知識、科學原理實現新的發明創造。
第5級:罕見的科學原理導致一種新系統的發明、發現。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是依據自然規律的新發現或科學的新發現。
(8)創造的產品可以分為五種層次擴展閱讀
1888年,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達爾文的定義指出了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
科學要發現人所未知的事實,並以此為依據,實事求是,而不是脫離現實的純思維的空想。至於規律,則是客觀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
因此,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
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可分為有用發明和無用發明。
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