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為什麼要創造網際網路

為什麼要創造網際網路

發布時間:2021-08-03 19:36:04

① Internet(網際網路)最初創建的目的是用於軍事。對嗎

正確的
Internet(網際網路)最初創建的目的是用於軍事

② INTERNET創建的最初目的是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 這樣一個龐大的網路,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962年。當時,美國國防部為了保證美國本土防衛力量和海外防禦武裝在受到前蘇聯第一次核打擊以後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擊能力,認為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並且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系。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即「阿帕網」)的網路,這個網路把位於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位於聖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IMP)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這個阿帕網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雛形。

到1972年時,ARPANET網上的網點數已經達到40個,這40個網點彼此之間可以發送小文本文件(當時稱這種文件為電子郵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傳輸協議發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數據文件(即現在Internet中的FTP),同時也發現了通過把一台電腦模擬成另一台遠程電腦的一個終端而使用遠程電腦上的資源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較早出現的重要工具,特別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應用。

③ 為什麼要用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大?據1998年7月的統計,網際網路已覆蓋212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全世界登記的域名達650多萬個,網際網路的用戶有一億多人?二是規范統一?網際網路統一使用"TCP/IP"網路協議,為各種應用的開發提供統一的平台,因而已經有了許多標準的應用?例如:萬維網瀏覽?文件傳輸?電子郵件?遠程登錄?新聞組等?

網際網路

④ 為什麼有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的起源與發展 歷史起源 網際網路,又叫國際互聯網,英文是Internet。它最早是美國國防部為支持國防研究項目而在1960年建立的一個試驗網。它把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計算機聯接到一起,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這個試驗網隨時進行交流,而不必再頻繁地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問題了。同時,由於各地的數據、程序和信息能夠在網上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地資源,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 網際網路的發展70年代末,計算機遠距離通訊需求開始實現,於是針對性的研究開始實施並最終在技術上得以實現,越來越多的、更廣范圍的計算機可以聯接在一起,充分體驗到這一全新通訊方式的優點。 1983年,網際網路已開始從實驗型向實用型轉變。隨著對商業化使用政策的放寬,網際網路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信息的傳遞,網上信息服務出現了。許多機構、公司、個人將搜集到的信息放到網際網路上,提供信息查詢和信息瀏覽服務。人們把提供信息來源的地方稱為「網站」,即網際網路上的信息站點。凡是連入網際網路的用戶,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可以從網站上獲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務。可以說,此時的網際網路才真正發揮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正是從這時起,網際網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機構、團體和用戶,這個網也隨之越來越龐大了。 網際網路現狀 進入90年代,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的節奏,伴隨著高性能的計算機走進普通家庭,網際網路也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目前,全世界已有兩億多用戶接入網際網路。我國在1994年正式接入網際網路之後,已形成4個主要幹道進入網際網路,它們是: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科技網(CSTNET)和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目前,中國聯通和鐵路信息網也正在加入其中。 因為網際網路起源於美國,最初網上幾乎全都是英文信息,隨著中國的加入,為華人服務的中文網站出現了,大量中文網站的涌現最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走進網際網路的世界。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數字表明,截止到去年底,我國上網用戶達到210萬,與1998年7月公布的數據相比,我國上網用戶數半年內就增加了接近一倍。如果互聯網用戶繼續以半年一倍的速度增長,會出現怎樣的前景呢?據有關專家保守預測,到2000年,我國上網用戶將達到400萬至500萬;到2010年,將達到2.8億;甚至有專家大膽預測到2000年底,中國上網用戶就會達到1000萬。 人們從網際網路上不僅獲取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正在步入一個網際網路的新時代,在這里你會發現,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定義網際網路現在所謂的網際網路已是世界規模最大、用戶最多、影響最廣的一個全球性的、開放化的大網路,在這里蘊藏著豐富的信息資源,等待著每一個上網者來探索和尋求。
求採納

⑤ 為什麼要合理使用網際網路

因為如果不合理使用,就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甚至是危害。
比如傳播了商業機密和非法信息,比如傳播了病毒和黑客程序等等。

⑥ 為什麼要使用網際網路,我自己能創造一個網么

你好!
因為網際網路接入用戶多,資源豐富,你也可以自己組建家庭網路。。。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⑦ 網際網路的由來

網際網路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主持研製的ARPAnet。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支持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互聯,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在研究實現互聯的過程中,計算機軟體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現了連接分組網路的協議,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網際互聯協議IP和傳輸控制協議TCP。這兩個協議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協議,TCP是幫助IP實現可靠傳輸的協議。

TCP/I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即TCP/IP的規范和Internet的技術都是公開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這正是後來Internet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選定Internet為主要的計算機通信系統,並把其它的軍用計算機網路都轉換到TCP/IP。1983年,ARPAnet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軍用,稱為MILNET;另一部分仍稱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5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8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NSFnet主幹網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證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術,准許各大學、政府或私人科研機構的網路加入。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從軍用轉向民用。

Internet的發展引起了商家的極大興趣。1992年,美國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個高級網路服務公司(ANS),建立了一個新的網路,叫做ANSnet,成為Internet的另一個主幹網。它與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國家出資建立的,而ANSnet則是ANS公司所有,從而使Internet開始走向商業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運作。而此時Internet的骨幹網已經覆蓋了全球91個國家,主機已超過400萬台。在最近幾年,網際網路更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很快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

⑧ 網際網路的作用是什麼

網際網路基本服務和作用:

WWW服務
萬維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Internet上集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於一身的全球信息資源網路,是Internet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瀏覽器(Browser)是用戶通向WWW的橋梁和獲取WWW信息的窗口,通過瀏覽器,用戶可以在浩瀚的Internet海洋中漫遊,搜索和瀏覽自己感興趣的所有信息。
WWW的網頁文件是超文件標記語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編寫,並在超文件傳輸協議HTTP(Hype 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支持下運行的。超文本中不僅含有文本信息,還包括圖形、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故超文本又稱超媒體),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中隱含著指向其它超文本的鏈接,這種鏈接稱為超鏈(Hyper Links)。利用超文本,用戶能輕松地從一個網頁鏈接到其它相關內容的網頁上,而不必關心這些網頁分散在何處的主機中。
HTML並不是一種一般意義上的程序設計語言,它將專用的標記嵌入文檔中,對一段文本的語義進行描述,經解釋後產生多媒體效果,並可提供文本的超鏈。
WWW瀏覽器是一個客戶端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使用戶獲取Internet上的各種資源。常用的瀏覽器Microsoft的Internet Explorer(IE)和Netvigator/Communicator。SUN公司也開發了一個用Java編寫的瀏覽器HotJava。Java是一種新型的、獨立於各種操作系統和平台的動態解釋性語言,Java使瀏覽器具有了動畫效果,為連機用戶提供了實時交互功能。常用的瀏覽器均支持Java。

電子郵件服務
E-mail是Internet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服務。用戶只要能與Internet連接,具有能收發電子郵件的程序及個人的E-mail地址,就可以與Internet上具有E-mail所有用戶方便、快速、經濟地交換電子郵件可以在兩個用戶間交換,也可以向多個用戶發送同一封郵件,或將收到的郵件轉發給其它用戶。電子郵件中除文本外,還可包含聲音、圖像、應用程序等各類計算機文件。此外,用戶還可以郵件方式在網上訂閱電子雜志、獲取所需文件、參與有關的公告和討論組,甚至還可瀏覽WWW資源。
收發電子郵件必須有相應的軟體支持。常用的收發電子郵件的軟體有Exchange、Outlook Express等,這些軟體提供郵件的接收、編輯、發送及管理功能。大多數Internet瀏覽器也都包含收發電子郵件的功能,如Internet Explorer和Navigator/Communicator。
郵件伺服器使用的協議有簡單郵件轉輸協議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電子郵件擴充協議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和郵局協議POP(Post Office Protocol)。POP服務需由一個郵件伺服器來提供,用戶必須在該郵件伺服器上取得賬號才可能使用這種服務。使用得較普遍的POP協議為第3版,故又稱為POP3協議。

Usenet網路新聞組服務
Usenet是一個由眾多趣味相投的用戶共同組織起來的各種專題討論組的集合。通常也將之稱為全球性的電子公告板系統(BBS)。Usenet用於發布公告、新聞、評論及各種文章供網上用戶使用和討論。討論內容按不同的專題分類組織,每一類為一個專題組,稱為新聞組,其內部還可以分出更多的子專題。
Usenet的每個新聞都由一個區分類型的標記引導,每個新聞組圍繞一個主題,如comp.(計算機方面的內容)、news.(Usenet本身的新聞與信息)、rec.(體育、藝術及娛樂活動)、sci.(科學枝術)、soc.(社會問題)、talk.(討論交流)、misc.(其它雜項話題)、biz.(商業方面問題)等。
用戶除了可以選擇參加感興趣的專題小組外,也可以自己開設新的專題組。只要有人參加,該專題組就可一直存在下去;若一段時間無人參加,則這個專題組便會被自動刪除。

文件傳輸服務
文本傳輸服務又稱為FTP服務,它是Internet中最早提供的服務功能之一,仍然在廣泛使用。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協議是Internet上文件傳輸的基礎,通常所說的FTP是基於該協議的一種服務。FTP文件傳輸服務允許Internet上的用戶將一台計算機上的文件傳輸到另一台上,幾乎所有類型的文件,包括文本文件、二進制可執行文件、聲音文件、圖像文件、數據壓縮文件等,都可以用FTP傳送。
FTP實際上是一套文件傳輸服務軟體,它以文件傳輸為界面,使用簡單的get或put命令進行文件的下載或上傳,如同在Internet上執行文件復制命令一樣。大多數FTP伺服器主機都採用Unix操作系統,但普通用戶通過Windows95或Windows 98也能方便地使用FTP。
FTP最大的特點是用戶可以使用Internet上眾多的匿名FTP伺服器。所謂匿名伺服器,指的是不需要專門的用戶名和口令就可進入的系統。用戶連接匿名FTP伺服器時,都可以用「anonymous」(匿名)作為用戶名、以自己的E-mail地址作為口令登錄。登錄成功後,用戶便可以從匿名伺服器上下載文件。匿名伺服器的標准目錄為pub,用戶通常可以訪問該目錄下所有子目錄中的文件。考慮到安全問題,大多數匿名伺服器不允許用戶上傳文件。

遠程登錄服務
遠程登錄服務又被成為Telnet服務,它是Internet中最早提供的服務功能之一,很多人仍在使用這種服務功能。
Telnet是Internet遠程登陸服務的一個協議,該協議定義了遠程登錄用戶與伺服器交互的方式。Telnet允許用戶在一台連網的計算機上登錄到一個遠程分時系統中,然後像使用自己的計算機一樣使用該遠程系統。
要使用遠程登錄服務,必須在本地計算機上啟動一個客戶應用程序,指定遠程計算機的名字,並通過Internet與之建立連接。一旦連接成功,本地計算機就像通常的終端一樣,直接訪問遠程計算機系統的資源。遠程登錄軟體允許用戶直接與遠程計算機交互,通過鍵盤或滑鼠操作,客戶應用程序將有關的信息發送給遠程計算機,再由伺服器將輸出結果返回給用戶。用戶退出遠程登錄後,用戶的鍵盤、顯示控制權又回到本地計算機。一般用戶可以通過Windows的Telnet客戶程序進行遠程登錄。

電子公告牌服務
BBS(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牌服務)是Internet上的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是當代很受歡迎的個人和團體交流手段。如今,BBS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網上文化。網友們可以通過BBS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思想、觀念。BBS實際上也是一種網站,從技術角度講,電子公告板實際上是在分布式信息處理系統中,在網路的某台計算機中設置的一個公共信息存儲區。任何合法用戶都可以通過Internet或區域網在這個存儲區中存取信息。早期的BBS僅能提供純文本的論壇服務,BBS還可以提供電子郵件、FTP、新聞組等服務。BBS按不同的主題分為多個欄目,欄目的劃分是依據大多數BBS使用者的需求、喜好而設立。BBS的使用權限分為瀏覽、發帖子、發郵件、發送文件和聊天等。幾乎任何上網用戶都有自由瀏覽的權力,而只有經過正式注冊的用戶才可以享有其他的服務。BBS的交流特點與Internet最大的不同,正像它的名字所描述的,是一個「公告牌」,即運行在BBS站點上的絕大多數電子郵件都是公開信件。因此,用戶所面對的將是站點上幾乎全部的信息。中國的Internet最早是從高校和科研機構發展起來的,高校普通組建了校園網,因此,學生、教師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BBS的最大的使用群。

其他Internet服務
1、網路電話
網路電話是一種Internet上的最新科技,它使人們通過PC打電話到世界任何一部普通電話機上的幻想成為現實。作為通信及Internet服務的先驅,美國IDT公司開發的網上電話在全球網路通信中居於領先的地位,其網路電話系統可以使任何一位Internet上裝備有音效卡的多媒體電腦用戶撥叫國際長途電話,信號經Internet傳送到IDT公司設在美國的伺服器,將被自動轉接到被叫方的任一普通電話機上,對方電話會響鈴,通話雙方即可實時地、全雙工地進行交流。使用該系統打國際電話時,所需費用比傳統的國際長途電話費用最多可節省95%,因為信號經Internet傳至美國的伺服器,再由其傳達到所呼叫的電話上,而非傳統的電信傳輸,從而達到降低費用的目的。有了網路電話,可由PC打電話到任何一部普通電話機上,一改以往的網上電話PC到PC的技術限制。
2、IRC
IRC(Internet Relay Chat)是一種網路即時聊天系統。它的最大的優點是速度特別快,用戶在發送信息的時候基本上感覺不到信息的停滯,而且支持在線的文件傳遞以及安全的私聊功能。相對於BBS來說,它有著更直觀、更友好的界面。IRC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IRC的二次開發以及客戶端軟體的製作中來,中國的IRC聊天室也有好幾個。IRC聊天將會替代其他聊天方式而走入每個網路應用者的生活。
IRC使用的是軟體非常豐富,如PERCH、SCHAT等。比較流行的是英國mIRC公司出品的IRC類客戶端軟體mIRC,一經推出,立刻風靡全球。通過這種軟體,只要大家用同一個地址,進入同一個伺服器(甚至不需要進伺服器),既可即時將信息傳輸給一個或多個其他同時在線的用戶,是一個很實用和功能強大的實時聊天軟體。
3、ICQ
ICQ是英文I seek you的連音縮寫,人們常稱之為「網路尋呼機」,是一種免費網路軟體。主要功能是可與網上同樣安裝有ICQ的用戶發送信息或進行交流。它是以色列Mirabilis公司1996年開發出的一種即使信息傳輸軟體,可以即使發送文字信息、語音信息、聊天和發送文件,並讓使用者偵測出朋友的連網狀態。而且它還具有很強的「一體化」功能,可以將尋呼機、手機、電子郵件等多種通信方式集於一身。
4,聯絡聊天
5,網路購物
6,網路視頻
7,微博
8,網路社區

⑨ 網際網路是怎麼形成的啊//

網際網路的起源與發展
歷史起源 網際網路,又叫國際互聯網,英文是Internet。它最早是美國國防部為支持國防研究項目而在1960年建立的一個試驗網。它把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計算機聯接到一起,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這個試驗網隨時進行交流,而不必再頻繁地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問題了。同時,由於各地的數據、程序和信息能夠在網上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地資源,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
網際網路的發展70年代末,計算機遠距離通訊需求開始實現,於是針對性的研究開始實施並最終在技術上得以實現,越來越多的、更廣范圍的計算機可以聯接在一起,充分體驗到這一全新通訊方式的優點。
1983年,網際網路已開始從實驗型向實用型轉變。隨著對商業化使用政策的放寬,網際網路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信息的傳遞,網上信息服務出現了。許多機構、公司、個人將搜集到的信息放到網際網路上,提供信息查詢和信息瀏覽服務。人們把提供信息來源的地方稱為「網站」,即網際網路上的信息站點。凡是連入網際網路的用戶,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可以從網站上獲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務。可以說,此時的網際網路才真正發揮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正是從這時起,網際網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機構、團體和用戶,這個網也隨之越來越龐大了。
網際網路現狀 進入90年代,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的節奏,伴隨著高性能的計算機走進普通家庭,網際網路也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目前,全世界已有兩億多用戶接入網際網路。我國在1994年正式接入網際網路之後,已形成4個主要幹道進入網際網路,它們是: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科技網(CSTNET)和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目前,中國聯通和鐵路信息網也正在加入其中。
因為網際網路起源於美國,最初網上幾乎全都是英文信息,隨著中國的加入,為華人服務的中文網站出現了,大量中文網站的涌現最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走進網際網路的世界。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數字表明,截止到去年底,我國上網用戶達到210萬,與1998年7月公布的數據相比,我國上網用戶數半年內就增加了接近一倍。如果互聯網用戶繼續以半年一倍的速度增長,會出現怎樣的前景呢?據有關專家保守預測,到2000年,我國上網用戶將達到400萬至500萬;到2010年,將達到2.8億;甚至有專家大膽預測到2000年底,中國上網用戶就會達到1000萬。
人們從網際網路上不僅獲取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正在步入一個網際網路的新時代,在這里你會發現,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定義網際網路現在所謂的網際網路已是世界規模最大、用戶最多、影響最廣的一個全球性的、開放化的大網路,在這里蘊藏著豐富的信息資源,等待著每一個上網者來探索和尋求。

⑩ 網際網路是怎麼來的

Internet最初是源於戰爭的需要而產生的。本世紀60年代,正處於美蘇冷 戰時期,美國國防部通過其高級研究計劃署對網路互聯進行研究,建立了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ieets Agency簡稱ABPA)主幹網。最初的ARPANET只有4台計算機,設計用來連接分散在廣域地區的異構型計算機,其 關鍵思想是規劃在計算機間提供很多路由,計算機必須有能力通過任一可用路 由發送消息,而不是只能通過一固定路由。這樣,網路在受到外來襲擊時,仍能 正常工作。正是這種出色的設計,使ARPANET成為了Intemet的雛形。
到了70年代末,由於區域網和廣域網的迅速發展使資源共享成為最迫切的 要求。在ARPANET發展的同時,其他組織也都在建立各自的網路,這些網路使 用與ARPANET相同的網路協議。在這些新建立的廣域網中,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會(NSP)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礎網NSFnet最為引人注目。參考 區域網(LAN)是由某種類型的電纜把計算機直接連在一起的網路。把區域網連在一起所組成的網路叫廣域網(WAN)。大多數的廣域網是通過專線連接的。
0080年代後期,NSF建造了全美五大超級計算機中心,為了使全國的科學家 和工程師們能夠共享這些超級計算機設施,在無法使用ARPANET實現的情況 下,NSF建立了自己的基於TCP/IP協議的計算機網路NSFnet,它通過56kbit/s的 電話線將各大超級計算機中心連接起來。同時,在美國國內的每一地區、學校就 近連到它的近鄰構成一個通信鏈。每個通信鏈連接到一個超級計算機中心,超 級中心再彼此互連起來。在這種結構中,任何計算機之間最終都能通過它的近鄰轉發而互相通信。 這樣,當一用戶的計算機與某一區域網相連後,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級計算機 中心的設施同網上的任一用戶進行通信外,還可以獲取通過網路提供的大量信 息數據。這些連接各區域網上主要通信節點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專線便構成了NSFnet的主幹網。NSFnet的成功設計,也使得它在建成後,取代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00隨著網上通信量的激增,NSF不得不再次考慮採用更新的網路技術來適應 發展的需要。1989年,連接13個地點的T1級主幹網開始運行,T1級主幹網能 以1.544Mbit/s的速度傳遞數據,但這仍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用戶聯網的需要, 到1991年底,NSFnet主幹網已升級到T3級,速度達到45Mbit/s,相當於每秒傳送
1400頁文本信息。同時由於美國以外的網路系統的不斷連人,計算機數目和傳輸的信息日益
增長,從而使該網路最終成為一個覆蓋全球的網路系統,這便是今天的Internet。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創造網際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