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邏輯外創造

邏輯外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03 19:28:05

Ⅰ 形式邏輯學的創造者是誰

形式邏輯在歐洲的創始人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的建立了第一個邏輯系統,即三段論理論。其論述形式邏輯的代表作有《形而上學》和《工具論》。繼亞里士多德之後,麥加拉-斯多阿學派邏輯揭示出命題聯結詞的一些重要性質,發現了若干與命題聯結詞有關的推理形式和規律,發展了演繹邏輯。
在中國,形式邏輯的產生基本與歐洲同時。代表學派有墨家與名家,此外還有儒家的荀子。

Ⅱ 可以這么理解世界就是由人的「邏輯」創造的嗎

人是屬於世界的,邏輯也是屬於世界的,何來世界是由人的邏輯創造的呢?人可以發現邏輯,但是邏輯在人之前就存在了,如果不存在,人怎麼能去發現呢?如果非要說是人創造邏輯,那就得承認有人之前世界是無邏輯的,這里有個矛盾,有了人之後就會有邏輯,這件事本身就包含邏輯,是一種因果律。所以,這種說法是錯的。 如果這回答不了你的問題,那就需要你對「邏輯」,「世界」,「人」分別下個定義,看你是在哪種意義上說這幾個詞的,我才好回答。

Ⅲ 如何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足夠影響她一生中每一個重要決定的判斷。但凡事都是要從小抓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如此,學習能力的提高亦是如此。那問題來了,家長這么忙,學校又做不到一對一專業輔導,這可怎麼辦?沒關系!優必選搭載麻省理工式教育編程體系,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而且在無形之中提高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近幾年來,優必選智能機器人不斷的從舞台上走進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這款機器人搭載了大量的科技知識與教育知識,時刻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晉升為孩子們「行走的網路全書」。除此之外,這款機器人載入了大數據時間管理系統,成為孩子們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榜樣。
優必選智能機器人在小孩子的眼裡,只是一款擁有與人類等比例外形的「玩具人」。可是在父母的眼中,優必選智能機器人,卻是孩子們「益智教育」的好「老師」。就像這款機器人,搭載麻省理工式教育編程系統,讓孩子輕松的掌握圖形化知識,從最簡單的入手,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在它們的動手能力,當孩子動手的時候,腦子自然不會閑著。這款以「星際探險為主題」的智能機器人,擁有377個卡扣式零件,不再局限於固定的外觀設計,讓孩子們想怎麼拼,就怎麼拼。其中377個卡扣式零件根據工程學徒的特點設計,讓孩子即動手又動腦。
除了「星際探險」主題智能機器人之外,這一款機器人屬於「玩具工程車」系列。擁有履帶工程車的外觀設計,且內置2+N種外觀形態,隨時滿足孩子們對外觀設計各種風格的需求。同時,搭載紅外感測器,智能機器人能夠靈敏的「看」清楚前方的障礙物,實力避免「車禍」的發生。
可能最炫酷的,就是這款「會說話的小Q」智能機器人了吧,它搭載優必選聯合騰訊雲小微,並共同研發出具有軟硬體優勢的語音助手「小Q」。「小Q」具有靈敏的聽音辨位能力,可採用不同的語音識別功能,分辨出不一樣的聲音,創造出只屬於它與孩子的抗噪二維空間。
一個人的出生,並不能決定他邏輯思維能力的好壞。一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的好壞,是需要從小不斷的鍛煉,不斷地提高,而後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慣性。然而這個由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慣性,將會在你今後的思考中,起到「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Ⅳ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邏輯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就是思維的發散性,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思想角度。回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答對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主流的價值觀,能提出不同的見解,有自己的主見,甚至這種見解是帶有冒犯性的,反其道而行之。
邏輯性思維,指的是對事物的前因後果,表象內涵,能夠串聯起來,思維連貫具有合理性

Ⅳ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試述創造性思維與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關系.

創造性思維顧名思義,就是用通過運用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獲得一版種對問題全新的解決方法或權方式.創造性思維可以看成是一個決絕問題的思維方法,他是依靠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為基礎來實現的,在解決問題時,二者相互協調互補,用邏輯思維傾向於解決細節方面的問題,做出嚴謹而可靠地推斷,而非邏輯思維則更傾向於實物的大的方向面,富有跳躍性,往往可以把我們領入全新的領域或全新的角度.真正的創造性思維是需要靈活運用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
(這段是我的感想)所以說: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是屬於是否屬於推理能力的.而創造性思維是自主創新來發展方法的一種極端思維.

Ⅵ 邏輯思維在創造發明中的作用

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有價值的求新探索獲得獨創結果的思維過程。美國心理學家科勒斯涅克認為:「創造性思維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件事情或表達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1]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簡稱科技創造)是一種高級的復雜的創造活動,創造性思維在這一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離開了創造性思維,科技發明與發現就無從談起。目前,到處都在實施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大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創造性思維在科技創造中的作用,來探索創新教育該如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創造性思維在科技創造中的作用
創造性思維實際上是一種綜合性的思維,是指多種思維形式的創造性運用,其形式包括發散思維、收斂思維、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及邏輯思維等。創造性思維在科學技術的創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打開一部科學技術中就會發現,迄今為止所有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無一不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創造性思維在科技創造中的作用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導向作用:引導廣泛尋找探索問題的各種方案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題,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明都應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遇事問個為什麼。」(巴爾扎克語)這句話指明了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即從問題開始。一個人要想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首要是要會發現問題,而是發現問題必須藉助於創造性思維。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了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2]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是五彩繽紛的,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有此人對此熟視無睹,充耳不聞。創造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從中發現常人感覺不到的新問題,這種高明憑借的就是創造性思維。這種創造性思維能引導創造者帶著為什麼去看周圍的世界,在他熟知的領域仔細地觀察某些現象,並敏銳地進行思考,或好奇、或發問、或懷疑、或批判、或奇思怪想,對某些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這就是發散性思維。發現問題僅靠理性思維、正向思維、常規思維、邏輯思維是不行的,這樣思路就不開闊,就受阻礙,這時,創造性思維就可以大顯身手,發揮其優勢。如牛頓看見蘋果落地想到地球的引力從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看見電流環繞軟鐵時軟鐵被磁化的現象想到了「由磁生電」;達爾文觀察世上的生物呈千姿百態感到疑惑而探索物種起源,從而創立了進化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偶然見到一棵特別優異的水稻植株覺得奇怪,跟蹤研究方知原來是一棵天然雜交種,後培育出高產的雜交水稻;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為找到理想的燈絲材料運用發散思維,先後想到並試驗過1600多種耐熱材料和6000多種植物,最後終於發現用鎢絲做燈絲最理想。
(二)聚焦作用:找准解決問題的主攻方向及突破口
創造性思維不僅就是發散思維。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初期,發散思維起著非常重要作用,但僅僅只一味地發散是不夠的,是不可能深入研究下去的,那樣只能淺嘗輒止,就不可能重點突破。在廣泛地發散思維之後,還得運用收斂思維,從眾多方案中篩選出幾種最佳方案進行深入探究。這時,創造性思維對發現問題來說起著聚焦的作用,即要找到主攻的方向,選准突破口,然後鎖定目標,重點攻克。比如關於電的發現就是一例,早期各方面的科學家們已感受到電的各種表現形式,如雷電、摩擦生電、電流會使小磁針偏轉,還發現電與化學、光學、熱學、力學、生物學等有關系,於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許多問題後經收斂思維和綜合分析,逐漸將眾多問題歸結到一個中心問題:是否有某種高速度、高能量的極小微粒穿行於各種物質之中,造成各種現象,這就找到了中心的突破口。科學家們經反復推測,形成了關於原子內部結構的各種假說,假定有些微粒在原子內繞中心高速轉動,當它飛出原子時便流動於各物體之間,這便可解釋許多現象。後來得到實驗證明,便建立了關於電的理論。這表明,創造性思維在科學創造中,在幫助選擇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橋梁作用:架通多種思維之間的立交橋,使思路暢通無阻
科技創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某種思維是無法完成的。它是創造性思維綜合作用的結果,在發現的不同階段採用的思維形式不盡相同,且在同一階段也往往是多種形式思維的綜合採用,這時就靠創造性思維起穿針引線、鋪路搭橋的作用,在多種思維之間構築一座立交橋使之相互貫通,幫助完成發明創造的任務。在創造過程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靈感思維、直覺思維、類比思維等往往是綜合採用的,這時是創造性思維將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在創造過程中,有的是先發散再收斂;有的是先直覺判斷再來類比推理,還需邏輯整理;有的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與靈感思維混合進行,不是某種思維在單刀直入和孤軍奮戰,而是協同作戰。總之,是創造性思維在統一調配它們。有人過分強調靈感、直覺等非理性思維,彷彿它們就等同於創造性思維,這是不全面的。盡管愛因斯坦、盧瑟福、開普勒、彭加勒、錢學森等十分推崇靈感、直覺等,但他們並不排除理性思維作用。在瞬間由直覺、靈感悟出的假設,往往是片面的、模糊的,還有待邏輯思維去完善它,得用准確的語言、公式、圖形表示出來,還得將發明創造的成果物化出來。
(四)催化作用:促使創造成果盡快成熟並早日問世
科技創造一般分為准備、醞釀、明朗和證驗四個階段,在這整個過程中,創造性思維都伴隨著並一直在默默無聞地起著催化的作用。准備階段,它幫助積極地思索,使研究者的思路四面出擊、八方開攻,富於批判,勇於創新,思維顯得異常活躍、流暢。醞釀階段,它促使研究向縱深方向挺進,使問題越來越集中,使探索步步逼近,催成果盡快成熟,幫研究者克難奮進,勇敢直前,逐漸使研究者大腦中孕育的寵兒達到瓜落蒂落的程度。明朗階段,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了,研究者在苦苦求索不見其面,千呼萬喚不出來的情況下,心力交瘁,痛苦不安。有時只好輕松輕松,不料在散步、聽音樂等休息之時,因某一現象而受到啟示,突然接通思維的電路,閃現出火花,直覺或靈感出現了,頓悟出一個道理,一下子找到了答案,這時是靈感思維、直覺思維在伴演催生婆和助產士的角色。在證驗階段,同樣是它幫助將那幼嫩的假說、猜想之類的,進行推理、論證、檢驗,使之修補和完善,最後一個驚人的發明或發現問世了。比如愛因斯坦因憶他取得的多項重大發現,創造性思維自始至終都在起作用。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達爾文進化論的創立、牛頓力學的建立、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等等,都是得益於創造性思維,都是創造性思維結出的碩果。
(五)引爆作用:使醞釀許久的新思想一觸即發,突然真相大白
研究者對一個問題的研究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經長時間的苦思冥想仍不得要領,便進入一種痛苦的焦慮不安的狀態,大腦皮層的高度誘發勢態好比一堆乾柴,遇到一點火星就會爆發大火。此時,創造性思維就會發揮引爆作用,這種「火星」往往就是靈感,心有靈犀一點通,碰到偶然的機遇,會使研究者恍然大悟,迅速捕捉靈感,長期縈繞腦際的難題頃刻間迎刃而解,彷彿找到了一把金鑰匙,迷宮的門被打開了,隨後便窮追不舍,直到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方肯罷休。這種事例較多,譬如阿基米德從坐進浴盆洗澡水溢出盆外受到啟示,突然靈感爆發,想出了鑒別金王冠是否摻假的辦法,繼而不斷研究,創立了浮力定律。
(六)啟示作用:提供思維的範式和研究的方法以啟示後人
亞里士多德認為:推一個物體的力不再去推它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於靜止。這一觀念統治歷史長達兩千多年,從來無人懷疑。只有伽利略勇敢地提出疑問並大膽假設:一個人推一輛小車在路上走,突然停止推車,車並不馬上停止,還要再走一段路,若毫無摩擦,小車便會永遠運動下去。伽利略的這一發現,由此引起了一場思想方法的革命。愛因斯坦高度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3]
創造性思維使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獲得成功,其意義不僅僅在成果本身,更在於它給後人留下的方法論啟示,為後人提供了有價值的成功的範例,這些典型的範例對於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是十分生動的教材。正如拉普拉斯早就指出的那樣:「認識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對於科學的進步……並不比發現本身更少用處。科學研究的方法經常是極富興趣的部分。」[4]
所有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無一不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但創造性思維在發明過程中的作用每次又不完全一樣,是豐富多彩的,其中一些典型的範例是極富借鑒價值的,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很有啟發,對於推動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完成更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乃至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都是有示範作用的。前蘇聯科學家薩奇可夫說得好:「科學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提供了新信息,提示了對象的新屬性新規律,而且首先在於提出解決研究課題的方式……加強著科學思維和科學活動的裝備,發展著科學方法的基礎。」[5]
二、創新教育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的就是任務主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發散思維、收斂思維、靈感思維、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和想像等。
(一)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思維就是讓思想自由馳騁,對信息進行分析和組合,產生出大量可能的答案、設想或方案。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要培養學生全面地看問題,善於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某一個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散性地提問,廣泛聽取學生發言,盡可能徵求多種答案,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提倡民主、平等,對學生的發言教師不宜過早評價,尤其是對即使是提問或答問離奇甚至錯誤的同學不能打擊其積極性和好奇心,更不能諷刺、挖苦。二是訓練思維的靈活性。要使學生勤於思考,善於發問,思維要敏捷、機靈,思路要開闊,轉換角度快而靈活,不拘泥、不死板。三是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要一個模式,要靈活變通。提倡一題多解,尋求多種答案。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經常隨時變換。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多樣,靈活自如,交替使用,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四是倡導思維的獨特性。要鼓勵學生不迷信權威,不從眾,不人雲亦雲,不亦步亦趨,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師,只唯實,要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勇於大膽創新,富於批判精神,追求新奇。對於那些善於奇思怪想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正確引導,因勢利導,培養其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和思維特徵。學校也要多開展有一些有助於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活動,比如向學生公開徵求合理化建議,讓學生參與提出各種教育教學改革方案,開展同一主題的作文、繪畫、演講、小製作、辦小報、社會調查及方案設計等活動,並獎勵優秀者,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二)收斂思維能力的培養
收斂思維就是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將思維集中指向某一中心點,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即從若干種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培養學生的收斂思維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訓練分類能力。告訴學生按不同的標准作多種劃分。二是訓練鑒賞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鑒別、分析、比較、欣賞某些事物,並逐步提高自身的鑒別與欣賞的能力。三是訓練判斷能力。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要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自己下結論的好習慣。四是訓練選擇能力。收斂思維實際就是作比較、鑒別和選擇,一定要使學生學會選擇,選擇在學習、生活及今後的工作中用途很廣。收斂思維的過程實際就是排除、選擇的過程。要讓學生參與某些評選活動,讓學生當評委,學會精益求精、優中選優,會在各種方案、作品、答案中選出最佳者,讓學生當好小主人。
(三)靈感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者對某一既定目標久攻不克之時,偶然受到某種啟示而頓開茅塞,從而找到解開關鍵性問題症結的新思路,使既定目標最終實現,這種思維就是靈感思維。有的人將靈感說得很神秘,彷彿靈感是天生的,是不能培養的。其實,靈感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中固有的,而是後天刻苦鑽研、勤奮思考的結果,偶然之中存在著必然。正如周恩來同志所說的那樣:「靈感式」的科學發現是「長期積累,偶而得之」。培養靈感思維能力,一是要求學生刻苦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廣泛涉獵,蓄勢待發,厚積薄發;二是要求學生學會觀察,興趣要廣泛,好奇心要強烈;三是要求學生多思、勤思、善思、巧思;四是要求學生善於聯想,要有豐富的想像力;五是要增強敏感性,要以有準備的頭腦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思考感興趣的問題,要善於抓住某些奇異現象,努力尋找事物間的相似之處,一旦靈感觸發要馬上抓住,不失時機地解決長期困惑的問題。此外,還要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供一些有利條件,要多組織問題討論、集思廣益,教師要多用問題教學法、發現教學法等,要讓學生既會在討論中發現問題、受到啟發,又會單獨沉思,還會在休息、輕松時抓住思想火花,掌握靈感思維方法。
(四)直覺思維的培養
直覺是指並沒經過一步一步的分析和推理,迅速而直接對問題的答案和事物的本質規律作出猜測和判斷的思維。直覺是建立在對某種事物長期觀察、深入探索和有豐富經驗積累之上的。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確實較難,需要長期努力,逐步積累,循序漸進,但只要有意識地訓練和培養,日積月累,學生也能慢慢養成習慣。直覺思維實際上是邏輯思維的簡化和濃縮。因此,要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且這是多種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基礎和關鍵之所在,整個科技創造都離不開邏輯思維。奠定好知識基礎,積累較豐富的經驗,遇事愛動腦筋,學會快速思考,並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較熟悉的事物直接作判斷等,應如此訓練其直覺思維能力。直覺與靈感聯系密切,有時也需要媒介觸發,也可將兩者的培養訓練結合起來,在教學及其他活動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會慢慢見到效果。
(五)類比思維能力的培養
類比思維就是從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的某些共有、相同或相似的屬性,抓住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屬性。我們認識某一事物,就要將它與別的事物作比較,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即類化和個別化,這時靠的就是類比思維能力。類比思維對於創造十分重要。哲學家培根說:「類比思維對於創造十分重要。哲學家培根說:「類似聯想支配發明。」科學家貝弗里奇說:「獨創常常在於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研究對象或設想之間的聯系或相似之處。」[6]在文學藝術等創作方面,也一刻都少不了類比思維。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類比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類比思維能力並不難,實際上從幼兒教育就已開始了,在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外語等各科教學中,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只是有意識地培養訓練不夠,綜合訓練不夠,將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不夠,今後要重點加強這些方面的工作,還可開設發明創造課、思維訓練課及創造性的製作比賽等,使學生的類比思維能力迅速提高。
(六)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形象思維就是運用形象材料和表象,通過對表象的加工改造進行思維。形象思維有很多時候表現為創造性思維,如對形象的重新排列組合、類比、聯想、想像等均富創造性。形象思維在文藝創造、科技創造及工程設計等方面都發揮著創造性的作用。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少年兒童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和訓練形象思維能力,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培養觀察力。通過繪畫、寫作、實驗、活動課、觀察日記等,豐富表象積累,大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二是培養想像力。在繪畫、閱讀、寫作、歷史、音樂、物理、化學、地理等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再造想像、科學想像和創造想像的能力。三是培養空間想像力。在立體幾何、工程圖學、地理學、繪畫課及閱讀與寫作課中重點突出空間想像力的培養。四是培養表達能力。在寫作、閱讀等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要力求形象、生動、幽默,在音樂、美術、活動課及計算機應用等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構圖、聲樂及實物製作表達能力。
雖然說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思維,但我國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早在兒童晚期(10、11歲)就已具有初步發展水平,其發展的關鍵期則在青少年期,尤其是在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已發展成熟,大中學生在創造性思維上沒有明顯差異。[7]這就要求我們在中小學,尤其是在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階段要大力開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工作,不能錯過這一黃金時期,等到了大學甚至研究生教育階段再來補創造性教育的火,那就晚了,不僅不合時宜,而且收效甚微。

Ⅶ 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像創造能力是否對立

一個人的出生,並不能決定他邏輯思維能力的好壞。一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的好壞版,是需要從小不斷的鍛煉,不權斷地提高,而後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慣性。然而這個由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慣性,將會在你今後的思考中,起到「無與倫比」的重要性。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有兩種思維路徑:第一個是從現象出發,對各種現實證據的歸納總結,從而抽象出一個解釋的模型,這個模型可以解釋問題並且預測現象的規律,我們給這個解釋模型起了個名字,叫「理論」。比如牛頓大哥蘋果樹下被砸了頭,歸納出來萬有引力定律,就是一個相當經典的理論,這個理論解釋了為什麼蘋果會落地,當然也預測了如果你扔個梨也會落地。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解決路徑,即從前人歸納出的理論出發,去解釋遇到的問題。

以上是一個嚴密的邏輯環,當然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支撐,那麼這個跟想像力有什麼關系呢、細想一下,如果沒有想像力,怎麼能歸納出來那麼抽象的解釋、萬有引力、進化論、墨菲定律、當然不能。

所以說,二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息息相關的。那麼能么能提升呢?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沒有捷徑,多看,多觀察,多思考,多表達,慢慢就好了。

Ⅷ 邏輯從哪來誰創造的

不是「創造「
而是「發現」和 「發展」

閱讀全文

與邏輯外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