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小班的區角活動有哪些創游有哪些
一、活動前的准備:創設環境、提供材料 區角活動前的准備主要包括創設相應的游戲環境,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那麼,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游戲材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內容選擇應服從於目標。目標是創設區角環境、投放材料的依據,也是觀察、指導、評價幼兒活動的依據。區角活動的目標相對於集體教育活動而言,通常是大目標、階段性目標。 一個目標可以通過多個(不同)區角來實施,如:小班上期要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可以通過穿珠子、用小勺餵食、夾紙球等一系列活動實現。有時,一個區角也可以達到幾個不同的教育目標,如:「奇妙的口袋」里摸圖形、拼圖形等活動,既是學習形狀概念,又能培養幼兒的觸摸能力。總之,內容與目標相匹配,區角活動就不會是只重形式,盲目投放材料了。 2、材料要有層次性。區角活動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學具,是幼兒學習的物質基礎。什麼樣的材料,就可引發什麼樣的活動,達到相應的目標。區角活動的材料一定要有層次性,這樣便於不同水平的幼兒按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如:「配對」練習的區角,可以是大小配對(大小瓶蓋與瓶子匹配),也可以是形狀配對(數板與數形匹配);還可以是數量配對(圓點卡與數量匹配)。 又如:學習剪紙練習可以是從隨意剪→剪細條→剪曲線紙條;從剪報紙→剪薄板紙→剪紙殼;從剪紙→剪布→剪編織袋等。 材料不同、難易程度不 一、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需要。材料投放一定要有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 3、環境宜安靜 區角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需要獨立地探索發現、自主地學習、聯系。因此安靜的環境利於幼兒專注地投入活動。而創造性游戲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反映經驗、體驗快樂,感受表達與創造的樂趣,活動對環境安靜的要求不高,重在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合作。 二、活動過程中:觀察需求、了解水平 當幼兒開始活動時,教師的任務應該調整為觀察幼兒的游戲需求,了解幼兒的游戲水平。那麼,教師應該觀察什麼?可以採用哪些指導策略呢? 1、以觀察鼓勵為重。 觀察內容:一是看活動環境能否激發幼兒興趣,材料投放是否適宜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材料適量是否充足等等;二是重點觀察幼兒的學習、探索情況,如當前幼兒興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兒為什麼這樣做,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什麼困難,把握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特點和個性差異等等。 2、以間接指導為主 依靠材料為媒介進行指導:小班用勺餵食熟練了,可以把動物的口改小,也可以提供更平的勺子,還可以換用筷子夾軟的、扁的材料等,激發新的探索熱情。 依靠問題為媒介進行指導:「也許還會有秘密呢?再試試看」,「為什麼天平會傾斜,再放放看」等等,引導孩子更進一步的嘗試探索。 3、以適時適度指導為宜 適時是指什麼時候介入指導要靈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問題難以深化時、缺少材料時、或發生糾紛問題時等困難的情況下,老師應給予及時的支持和幫助。 適度是指教師的指導要留有餘地、不直接告訴幼兒答案,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使區角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活動。 三、活動結尾部分:引發感受、提升經驗 當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了探索後,教師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最好組織幼兒交流體驗與收獲,分享快樂和成功,並把關鍵性經驗加以提升。 第 一、可以是鼓勵性的,如「你的珠子穿得真長」鼓勵幼兒專心練習,有始有終的完成一件任務;「你配瓶蓋使用的時間最少」表揚幼兒學習的速度快、動作靈活等。 第 二、可以是激發興趣的。有時,對那些具有發展價值而一時尚未引起幼兒興趣的受冷落的區角,可以通過老師啟發,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時,需要對那些能力、興趣有偏頗的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的興趣指向更廣泛些。 第 三、可以是討論性的。如圍繞一個幼兒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有什麼辦法使這枚回形針又快又准地取出來呢?」這樣有意義的討論可以使幼兒的思維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華,操作經驗得以提升。 這三種評價方式更多的時候是結合起來使用的,在討論中滲透鼓勵,在鼓勵中體現激發興趣,使每一次區角活動在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探索的興趣和自信的感受中結束,並激發幼兒下一次繼續活動願望。
Ⅱ 如何在區角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 提供富含創造力因素的材料 幼兒對區角活動特別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可動手的材料,即提供的材料要數量充足,種類齊全,便於幼兒選擇,還應帶有創造力,如:在活動「剪窗花」中,為了讓幼兒能剪出形狀、花樣不同的窗花,我們給幼兒提供了大量正方形紙張,這樣做使幼兒有一定的創造機會和環境,剪出的窗花除了傳統的正方形外,還有三角形、長方形、菱形等花樣,這正是幼兒創造行為的閃現,是將過去的知識、經驗、形象重新改組、加工並形成新的構想,新的形象的表現,又一次提高了幼兒本身的創造力。又如:在桌面指偶活動「狼和小羊」中,除了故事中的原角色指偶外,我們還提供了其他小動物的指偶,讓幼兒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地講述和表演,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濃厚興趣促進了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萌芽和發展。 二、 創設鼓勵幼兒創造的環境幼兒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活潑好動,想像大膽,喜歡從不同角度去探索事物,在他們充滿童真與稚氣的想法中,創造性若隱若現,有時會顯露出獨特的思想或表現出人們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要及時發現,並精心培育,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和嘴,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很好的發揮,如:在音樂區,幼兒准備好道具,穿上演出服裝,手舞足蹈的自編自唱,雪紫萍派興致勃勃;如:在社會區的餐廳里,幼兒製作的各式各樣的糕點和肯德基系列套餐,熱熱鬧鬧的場面,進進出出的客人以及文明禮貌的服務語。此時的幼兒在寬松、自由、民主、愉快的氣氛中,自由的思索,大膽的想像,主動的選擇。正如陶行知老先生強調的: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缺乏民主作風的活動,不可能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而區角活動就是把知識傳授型改變為智能型,採取的是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用的是商量的口氣,討論的形式去指導、組織。使幼兒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 三、 利用感官進行啟發性的創造 在以自願學習為主的區角活動中,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使幼兒多看、多摸、多做,豐富幼兒知識,開闊眼界。以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同時還應注重在活動過程中啟發 幼兒的創造力。如:在科學區里探索「風」活動中,啟發問:氣球現在是瘦瘦的,你能將它變胖嗎?這一啟發性的問題激發了幼兒想動手試一試的慾望,待變胖時又問:你知道氣球裡面裝的是什麼嗎?這一系列提問能使幼兒的思維層層展開自覺活動的創造能力也在發展,盡管有時幼兒在運用感官時顯的不符合邏輯,不協調,不盡人意,但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加以引導,使他們由無意識的顯現發展成為創造發展,同時配合運用欣賞(看、聽)生活經驗(講)及語言描述等形式和手段在幼兒心理發展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潛移默化的啟發,逐漸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這樣幼兒對創造的意識就會升華,並在區角活動中表現出來,如:在結構區拼插「機器人」活動中, 幼兒通過欣賞佳作後,創造性思維也憑借感性欣賞而來,經過對舊表象的選擇和改造,重新組合成自己創造設計的新式樣「機器人」。 四、 個性的健康促進創造的發展 個性的健康在創造性發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區角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心理品質可以得到較好發展。首先,應注重培養幼兒大膽探索自信的個性品質。如:在結構區拼插「大樓」的活動中,應鼓勵幼兒獨立構思,自由創拼,盡量與別人不同, 教師不要用「不像」,「不好」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其實這是幼兒表現創造力的必然趨勢,是他們眼中世界的再現,應多肯定,多認同,這樣幼兒良好 的個性品質就會逐漸培養發展起來。其次,要注意幼兒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區角活動的優勢多為幼兒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如:在音樂區創編舞蹈時,幾位幼兒共同創編了「數鴨子」歌舞表演等。這些活動使幼兒體會到互相合作的樂趣和力量,共同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樂於合作,善於合作。幼兒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只有熱愛兒童,理解和尊重兒童,才能啟發和教育他們,培養他們自覺活動的創造力,同時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去親自參加各種活動,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少一點「清規戒律」,多一點「自由民主」,讓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和想像吧。
Ⅲ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游戲對幼兒的創造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人們越來越發現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作用。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實踐,我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這里主要對教師在游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一點體會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創設豐富的環境,給予幼兒想像的空間,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一是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投放幼兒游戲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關的材料。這些材料要賦予啟發性、層次性,並能構成豐富的游戲情景。如我班開展的「超市」,投放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有各種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詩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個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來作秤,一邊稱東西,一邊還說「這個×斤」。可見,幼兒在豐富的游戲環境中就能萌發出各種各樣的創造性行為。二是要創設寬松的精神環境,只有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才會有愉悅的心態,才會大膽的創造、 [b] 1活動。
其次,要肯定幼兒的大膽創造。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經常會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師應肯定他們的想法,不能否定或進行反面的評價。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另外,幼兒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教師應使用正面評價性的語言。如我班的梁凱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時,遇到了娃娃要過生日但沒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議,沒有蛋糕我們就自己做。老師聽到後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凱雯,你的辦法真好!」接著,娃娃家裡的成員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們個個都很認真,娃娃家進行了熱鬧的生日慶祝會。
再次,教師應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進行指導。
我們知道,教師在游戲中的身份是環境的支持者、維護者,觀察者、記錄者,引導者,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適時的改變角色,以相應的身份適時的介入幼兒的游戲。如當幼兒在無目的的擺弄操作材料時,教師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師和你來一起玩好嗎?想想這些拼板能做什麼?」幼兒拿了一塊梯形的拼板說:「可以用來做手槍。」「好,那手槍是誰拿的?」「是拿的。」「那你想不想來當?」「想。」教師就引導了幼兒利用手裡的玩具當,並告訴他要再想出新的點子。
最後,要及時的鼓勵、表揚幼兒,給幼兒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幼兒再創造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今後的游戲中能繼續主動的創造和想像。我班在游戲結束後,教師會組織 [b] 1幼兒來講述自己在游戲中的收獲,並給一些有創造性行為的幼兒以五角星獎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幼兒。
創造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創造力的發展和培養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相信通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幼兒的創造力能獲得可喜的發展和進步。
Ⅳ 區域活動教案怎麼寫
1.通過區域活動操作,發現問題,並且會學著解決問題!
2.通過活動,讓幼兒感受到創造和成功帶來的自信和滿足。
建構區:
目標:
1.利用不同材料(建構玩具、半成品等)用壘高、圍合等技能拼搭主題「閱兵儀式」。
2.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建構游戲的樂趣。
准備:各種大小木塊、建構玩具、鞋盒、學習桶等
要求:
1.請幼兒大膽地邀請同伴合作建構,並在游戲中輕聲商量,不大聲喧嘩。
2.注意提醒幼兒在活動中珍惜他人的建構成果,不故意毀壞。
3.聽到信號後要馬上收拾玩具,歸類擺放整齊。
指導要點:
★重點:鼓勵幼兒採用不同材料搭建。
★難點:整個儀式的布局。
結束:教師與幼兒一起談談建構成果。
請幼兒說說搭建的東西,你們組是怎麼創設的,在搭建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大家優勢如何解決的?並說說下次游戲怎樣搭建得更好等。
游戲結束。
組織幼兒有序整理相關建構材料。
美工區:
目標:
1. 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運用各種顏料、樹葉,進行美術創造活動。
2.鼓勵幼兒多開動腦筋,用樹葉拼出多種形象,培養幼兒初步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美術操作習慣。
准備:各種樹葉、顏料等
要求:
1. 印出各種不同形象。
2. 提醒幼兒及時擦乾凈手上和桌上的顏料,保持桌面和作業的整潔。
結束活動。
進行樹葉印畫展覽,鼓勵幼兒講述作品 ,並在作品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表揚積極動腦、印畫有創意和畫面整潔的幼兒。
科學區:
目標:
1.鼓勵幼兒在玩中積極探究調制泡泡水的方法,
2.通過嘗試各種材料吹泡泡,玩泡泡,,探索不同材料的工具能不能吹出泡泡來。
3.喜歡參與吹泡泡活動,體驗科學探索活動的快樂。
准備:茶葉水、洗潔精、容器、各種吹泡泡材料及半成品材料等
要求:
1.啟發幼兒認真思考、嘗試區分哪些材料能調出泡泡水。激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2.提醒幼兒注意操作衛生,不亂撒泡泡水,不將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不爭搶工具。
結束:吹泡泡的發現。
討論:你用哪些原料調出了泡泡水?怎樣調的?你還有什麼發現?
圖書區:
目標:
1.嘗試製作圖書,並體驗製作的快樂。
2.嘗試按自己的意願改編故事的情節。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安靜作畫的習慣。
准備:剪刀、彩紙、膠水、訂書機等
要求:
1.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裁剪紙張大小並將其裝訂成小書。
2.能創造性地繪畫故事內容在小書上。
結束:
介紹自製的小書,如何製作的,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社會性區域(小醫院、娃娃家、表演區)
目標:
1.活動中能熱情主動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協商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2.培養幼兒遇到困難或問題能積極思考解決及合作協商的能力,從中體驗游戲的樂趣。
准備:各種服裝、醫療器械等
要求:
1. 社會性區間能自如地流通。
2. 能友好地與同伴交流 ,合作,分享。
結束:你們組玩了什麼,是怎麼安排的?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