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頓的介紹
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自幼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1761年在埃斯特哈齊公爵家裡當樂長,工作極繁重,地位卻很低下。但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後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他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的音樂旋律豐富,經常流露出純朴開朗的鄉間氣息。在四重奏創作中,常用「說話的原則」,即把各部的主題彼此象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此外,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Ⅱ 海頓·C·豪倫詩第一個發明的東西是什麼
海頓·C·豪倫詩第一個發明是1855年發明的切削鍾表齒輪的機具,同年他決定自立門戶。在短時間之內,他又陸續推出十數種嶄新發明,以及數百項獨家專利,讓鍾表工藝在瑞士大放異彩。此後,原本規模不大的工作坊迅速擴張,而被當地居民冠以「大工坊」的稱號。到了1888年,在表廠中任職的鍾表師傅、技術人員與手工藝匠的人數,已多達五百位。Holuns一生擁有超過30種腕錶與座鍾的復雜功能專利。
Ⅲ 海頓·C·豪倫詩發明了什麼東西。
通過自身研究擁有超過30種腕錶與座鍾的復雜功能專利,包括一系列三問報時結構、擒縱系統的改良和發展、一系列的顯示方法以及概念上的全新主題等。Holuns發明了多項儀器與裝置,對提升精準度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貢獻。其中包括了微米測量儀,它是歷史上第一部能夠准確測量出微米的工具,還有「無匙上鏈」裝置,不需透過上鏈鑰匙就能進行上鏈與調校的步驟。
Ⅳ 海頓歷史貢獻是什麼
海頓一生創作了100餘首交響曲、80餘首弦樂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劇,以及彌撒曲和宗教禮儀曲、康塔塔、清唱劇,是「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
Ⅳ 海頓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德語:Franzz Jo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譯海登、海典、偕丁,奧地利作曲家。海頓是繼巴赫之後又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齊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神劇《創世記》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
(5)海頓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人物成就:
海頓被公認為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之父,並且是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開創者。盡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爾·菲利普·蒂安·巴赫的兒子)和雷歐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親)之於交響曲,都有重要的貢獻,但海頓的地位是無人可及的。
另外海頓將奏鳴曲式從原來的簡單的「兩步式」改進成為一種精巧靈活的風格。海頓還發明了奏鳴迴旋曲式,一種帶有兩個主題的曲式。他還是第一個將賦格和對位法引進古典音樂的傑出作曲家。海頓是奧匈帝國國歌《帝皇頌》、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國歌《永久的祝福》和聯邦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的作曲者。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Ⅵ 海頓的資料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中文名: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國籍: 奧地利
出生地: 奧地利羅勞村
出生日期: 1732年3月31日
逝世日期: 1809年5月31日
職業: 藝術 作曲家
主要成就: 偉大的器樂作曲家
古典音樂風格的傑出代表
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 《驚愕交響曲》,《午別交響曲》,《時鍾交響曲》
目錄
簡介
家庭背景
職業生涯青少年
擔任樂長
獨立音樂人
成就音樂特點和結構
海頓風格的演變
個人貢獻交響樂之父
田園詩
作品廣泛
人物故事海頓爸爸
珍貴禮物
小孩子
代表作品主要作品
作品種類
其他作品
協奏曲
個人生活賣藝糊口
婚姻生活
音樂僕役
人物評價
學生簡介
家庭背景
職業生涯 青少年
擔任樂長
獨立音樂人
成就 音樂特點和結構
海頓風格的演變
個人貢獻 交響樂之父
田園詩
作品廣泛
人物故事 海頓爸爸
珍貴禮物
小孩子
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
作品種類
其他作品
協奏曲
個人生活 賣藝糊口
婚姻生活
音樂僕役
人物評價學生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台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4部清唱劇以「創世紀」和「四季」最為突出,同時也寫作了68首的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20部歌劇(5部散失)、輕歌劇、13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編輯本段家庭背景
海頓的父親是一個馬車製造匠,以修造馬車為生,母親是個廚娘。盡管父母親都是普通的勞動者,卻都熱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愛音樂,這使海頓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的熏陶。他的家境貧苦,為了學習,六歲就離開了父母到維也納。海頓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時施台芳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後來長大後,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他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幸運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發現,並得到了他的救助,才勉強活了下來。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為艱苦的時期。雖然生活困窘,但他熱愛音樂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了匈牙利貴族保爾·艾斯特哈齊的幫助,成為這位侯爵的宮廷樂師。此後,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由於他性格開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聽起來總有一種寧靜、樂觀的感覺,而不象貝多芬的音樂那樣具有強烈的斗爭性。?
編輯本段職業生涯
青少年
海頓出生在當時奧匈邊境的一個叫做Rohrau的村子,父親是車匠。盡管父母親不識樂譜,但在海頓的記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塑像
里,一家人還有鄰居們經常在一起唱歌。在海頓很小的時候,人們就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他五,六歲時,也就是1737或1738年,被送到HainburganderDonau附近的親戚家,在那裡接受教堂唱詩班的訓練。1740年,在當時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音樂總監GeorgvonReutter下鄉選苗子的時候被相中。Reutter把海頓帶到了維也納,在其後的九年裡,海頓一直在兒童合唱團唱歌。在最後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Michael在一起。其間海頓學習唱歌、鋼琴和小提琴。Reutter修改了海頓的第一首作曲,但並未對他正規教授作曲課。盡管如此,海頓還是學到了很多--主要是通過自學,另外他很小就開始享受維也納音樂環境的熏陶,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1749年,海頓身體已經成熟,已經無法唱出兒童合唱團要求的童聲,於是被找了個借口趕出合唱團。據說他在公園長凳上過了一夜,但隨後被朋友收留,開始了他的自由音樂人的生涯。在這之後十年的艱難歲月里,海頓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當過義大利作曲家NiccolaAntonioPorpora的隨從。他努力學習,以填補自己專業上的不足之處。並寫出了他的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部歌劇。在這期間,海頓的專業造詣逐漸提高,羽翼漸豐。 從1754年海頓開始擔任維也納出生的當時10歲的MariannaMartines的鋼琴教師。在他開始教她的時候,MariannaMartines已經彈得很好了。海頓住在學生家,不收學費以抵房費。 大概在1757年,海頓得到了他的第一個重要職位,即擔任在Pilsen的Lukavec城堡的公爵KarlvonMorzin的樂長。在他擔任這一職位的那些年裡,他寫出了第一首交響樂作品。作為樂長他指揮一個小樂隊,並為之寫出他的第一首交響樂、弦樂三重奏、卡薩欣(Cassationen)、弦樂四重奏。這些曲譜多為手寫,並沒有印刷。 Morzin公爵不久出現財政困難,於是不得不解散樂隊。但很快海頓就於1761年在Esterházy家族找到了一個類似的副樂長職位。Esterházy家族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地位顯赫。後來樂隊的老樂長GregorWerner於1766年去世,海頓升任正職。
擔任樂長
LudwigGuttenbrunn所作海頓肖像,大約在1770作為身穿制服並擁有官銜的宮廷樂長,海頓跟隨這個家族住過三個地方:大約離維也納50公里的艾森施塔特·維也納冬宮,以及一個叫做Eszterháza的新城堡。這座城堡於1760年在匈牙利地界修建。海頓當時的職責主要是作曲,領導合唱團,為宮廷成員演奏室內樂,以及組織歌劇創作。盡管眾多職責在身,海頓感覺很充實和快樂。Esterházy的王公們(先是保羅二世-相關書籍
PaulAnton,然後尼古拉一世-NikolausI.)都很懂音樂,欣賞海頓的工作並給他創造必要條件以使他的才能得以發揮。他們每天都去聽合唱團的演出。 Eszterháza全景1760年,在擁有一份穩定樂長工作後,海頓與MariaAnnaKeller結婚,但婚後感情不好。MariaAnna不生育,這讓海頓很失望。有傳聞他與同是Esterházy樂團的歌唱演員LuigiaPolzelli有染,並是她的兒子Anton的生父。海頓在Esterházy三十多年擔任樂長期間,不但創作出大量音樂作品,風格也不斷有所創新,而且名聲在外。逐漸地開始不但為僱主,也為公眾寫作。這期間他的著名作品如巴黎交響曲(1785~1786年)和最早為合唱版本的臨終七言就應國外邀請而作。 在1781年海頓和莫扎特成為好朋友,並從那時起對他以後的作品有了很深的影響。兩人經常喜歡一起演奏弦樂四重奏。眾所周知,海頓在那時已經停止創作歌劇和交響樂,而這正是莫扎特的強項。莫扎特為此特意寫了首四重奏,以配合海頓剛剛完成的Op.33系列。莫扎特將這首作品獻給了海頓。 海頓於1785年2月11日加入共濟會所ZurwahrenEintracht。莫扎特未能參加他的入會儀式,因為當天他必須出席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音樂會。莫扎特也是該組織的成員。正是這種關系更加加深了海頓和莫扎特之間的深厚友情。
獨立音樂人
1790年Nikolaus大公去世,他的繼承人沒有絲毫的音樂品位,因此解散了宮廷樂隊並讓海頓退休。海頓隨後接受了德國音樂經理人JohannPeterSalomon的邀請前往倫敦,加入他新組建的交響樂團及合唱團。 這兩次出行(分別於1791~1792年和1794~1795年)取得了極大成功。聽眾為看海頓的演出蜂擁而來,使海頓名利雙收。在倫敦期間,海頓還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如交響樂鼓聲,軍隊,倫敦,騎士四重奏和吉普賽人三重奏。 海頓曾經考慮加入英國籍並在那裡長期生活,但未能如願。他回到維也納,蓋了新房,並改變其作曲風格,開始寫氣勢宏大的合唱和交響樂作品。他完成了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的創作,並為Esterházy家族寫了六首教堂樂作品。Esterházy家族那時的王子很喜歡音樂。海頓還完成了他的弦樂四重奏系列的最後九首,如皇帝四重奏,五度四重奏和日出。盡管海頓已經不年輕,他還是對未來充滿憧憬。在一封信中他寫道:「在這美妙的藝術中還有那麼多要做啊!」。 1802年,海頓感覺到一種多年困擾他的疾病開始惡化,以至於他身體上已經不能繼續作曲創作。這對海頓來講無疑是一次重創:正如他自己所說,有如此多的新鮮的音樂創意,如潮水般源源涌來,等著他去完成。盡管海頓在最後的幾年裡被僕人精心照顧,經常有人登門造訪,並得到了許多榮譽,但這絕不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在生病期間,他經常靠彈奏奧地利國王頌來尋找精神安慰。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個愛國者的熱情創作的。 海頓在拿破倫攻陷維也納後不久去世。他最後的遺言,竟是在鄰居遭到炮轟後他安慰僕人們不要害怕。海頓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現在的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而Esterhazy家族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直到後來von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說起,才華橫溢的海頓曾在他家做過多年的樂長,他在1820年決定把海頓的墳遷到Eisenstadt的海頓教堂。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現頭顱不見了。後來調查發現,Esterhazy大公的秘書–JosephCarlRosenbaum,是當時頭骨學者FranzJosephGall的崇拜者。他買通了監獄管理人和其他兩個公務員,在海頓下葬八天後,把棺材打開,偷走了頭顱。因為當時找不到被盜的頭骨,人們只能將無頭的遺體運到Eisenstadt下葬。後來監獄管理人JohannPeter交給警察一個所謂的海頓頭骨,但真的頭骨在秘書Rosenbaum那裡。他讓好友Peter將頭骨轉交音樂學院。但直到Peter死也沒有完成這個任務。Peter的遺孀還是沒有做到。頭骨後來經過多人的手,直到1895年被維也納音樂家之友協會收藏在它的博物館里直到1953年。又幾經周折,終於在1954年頭骨從維也納被運到Eisenstadt與身體合為一體,經歷了145年,海頓總算是有了全屍。
編輯本段成就
海頓被公認為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之父,並且是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開創者。盡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爾·菲利普·埃曼努埃爾·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之於鋼琴協奏曲,以及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同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和雷歐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親)之於交響曲,都有重要的貢獻,但海頓的地位是無人可及的。 另外海頓將奏鳴曲式從原來的簡單的「兩步式」改進成為一種精巧靈活的風格。海頓還發明了奏鳴迴旋曲式,一種帶有兩個主題的曲式。他還是第一個將賦格和對位法引進古典音樂的傑出作曲家。 海頓是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的曲作者。
音樂特點和結構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他的很多作品的結構原理遵循奏鳴曲式,它的主要組成部分 - 在海頓的作品裡 - 如下: 呈示:音樂內容開始部分的呈現,緊接著向屬音的轉調(音樂的緊張程度開始升級),然後是屬音的終止。海頓風格的呈現部分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常常不需要一個對比的「第二主題」來達到屬音,而是重復已展開的主題(或其變奏)。展開:音樂內容通過迥然不同調式的轉變被重組,轉換以及分解。通常會在短音階平行調達到一個高潮。再現:呈示部的內容被重新呈現,但主要在主音調上。通常這種重復包含著一個「二次展開」,以此達到變調到屬音的效果。這個二次展開通常在下屬音發展。與莫扎特和貝多芬不同,海頓經常在再現部將主題的順序打亂。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也許海頓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在曲子里加入的幽默。最有名的例子是第94號交響曲《mit dem Paukenschlag》突然響起的和音。還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 33 Nr. 2 和 Op. 50 Nr. 3 的假結束以及他在Op. 50 Nr. 1 platzierte故意放進的那些古怪的周期性的幻覺。
海頓風格的演變
Ⅶ 海頓的主要作品是什麼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時鍾交響曲》、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弦樂四重奏《「雲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
這些作品都與奧地利民間音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頓純朴、明朗、幽默和樂觀主義音樂風格,並對後代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海頓晚年兩次訪問倫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創作了《倫敦交響曲》。海頓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音樂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7)海頓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從未有人對海頓的音樂天才表示懷疑,但卻發生過面對著藝術家本人而懷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頓的怪事。
由於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愛海頓音樂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見到他時竟失聲問道:「你是真正的海頓嗎?......」 盡管我們的大師其貌不揚,卻十分善良、純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與崇拜者們都親切而風趣地稱他為「海頓爸爸」。
人物成就
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海頓29歲任宮廷樂長,從此綁定「老爹」的愛稱,直到77歲駕鶴西遊。
海頓旺盛的人氣,接得住群眾叫他「老爹」。有意思的是,連英國人贈送他的鸚鵡,但凡見了主人,也一口一個Papa。其實,無論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創,不過,這兩個尊稱卻並不過譽,因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這兩種重要的器樂曲體裁才從草創進入了成熟階段。
Ⅷ 海頓的簡介是什麼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台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4部清唱劇以「創世紀」和「四季」最為突出,同時也寫作了68首的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20部歌劇(5部散失)、輕歌劇、13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閑、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Ⅸ 海頓背後的故事
軼事典故
海頓爸爸
從未有人對海頓的音樂天才表示懷疑,但卻發生過面對著藝術家本人而懷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頓的怪事。由於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愛海頓音樂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見到他時竟失聲問道:「你是真正的海頓嗎?......」 盡管我們的大師其貌不揚,卻十分善良、純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與崇拜者們都親切而風趣地稱他為「海頓爸爸」。
珍貴禮物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屠夫。一見面,客人就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虔誠地請求道:「尊敬的大師,我最親愛的小女兒即將舉行婚禮,對我來說,這是重大事件。我滿懷感激之情,請您為我寫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請求,除了向您提出,還能去找誰呢?」
善良誠懇的海頓立即慨然允諾。到了約定之日,他果真寫成一首典雅的《C大調小步舞曲》屠夫千恩萬謝地取走了這份珍貴的禮物。幾天之後,正當作曲家伏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埋頭寫作之際,窗外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混雜聲響,著實把海頓嚇了一跳!他好不容易才反應過來:這是有人在奏樂,是什麼曲子呢?
大師懷著一顆好奇的心仔細聽了半天才終於恍然大悟:天哪!這不正是自己前幾天作的那支《C大調小步舞曲》嗎?他趕緊跑到窗口向外張望,只見台階上立著一頭強健的公牛,牛角上還掛有金色的綵帶,喜笑顏開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後是滿面春風的女兒女婿,一支由流浪藝人組成的樂隊正在起勁地吹吹打打!
屠夫莊重地走上前來,懇切地說:「尊敬的大師,對一個屠夫來說,用健壯的公牛來對優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謝忱是最好不過的了。」
為亨德爾哭泣
海頓在宮廷供職的30年裡,埃斯特哈齊王宮兩易其主(召海頓進宮的保羅·安東王子於1762年去世,繼位的胞弟尼古拉王子於1790年病故),1790年繼位的新主人只聘請他作掛名的音樂指導,海頓從此得到自由,於是他移居到維也納。
1791年,應英國之邀,海頓前往倫敦訪問。在此期間,他出席了紀念已故大作曲家亨德爾的音樂會。當大廳里回響起亨德爾的名作《哈里路亞》時,年近60歲的海頓激動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爾是我們一切人的先師!」
接著,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來,全場聽眾無不肅然起敬! 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維也納逝世,享年77歲。遺體被葬於聖麥斯公墓。
海頓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時施台芳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長大後,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為艱苦的時期。
雖然生活困窘,但他熱愛音樂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了匈牙利貴族保爾·艾斯特哈齊的幫助,成為這位侯爵的宮廷樂師。
此後,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由於他性格開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聽起來總有一種寧靜、樂觀的感覺。
(9)海頓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音樂特點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他的很多作品的結構原理遵循奏鳴曲式,它的主要組成部分 - 在海頓的作品裡 - 如下:
呈示:音樂內容開始部分的呈現,緊接著向屬音的轉調(音樂的緊張程度開始升級),然後是屬音的終止。海頓風格的呈現部分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常常不需要一個對比的「第二主題」來達到屬音,而是重復已展開的主題(或其變奏)。
展開:音樂內容通過迥然不同調式的轉變被重組,轉換以及分解。通常會在短音階平行調達到一個高潮。再現:呈示部的內容被重新呈現,但主要在主音調上。通常這種重復包含著一個「二次展開」,以此達到變調到屬音的效果。這個二次展開通常在下屬音發展。與莫扎特和貝多芬不同,海頓經常在再現部將主題的順序打亂。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也許海頓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在曲子里加入的幽默。最有名的例子是第94號交響曲《mit dem Paukenschlag》突然響起的和音。還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 33 Nr. 2 和 Op. 50 Nr. 3 的假結束以及他在Op. 50 Nr. 1 platzierte故意放進的那些古怪的周期性的幻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Ⅹ 海頓的簡介是什麼/
海頓,J.Joseph Haydn(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1732年3月31日生於奧匈邊境下奧地利的一個村鎮羅勞,1809年5月31日卒於維也納。他的父親是世代相傳的車匠,母親是貴族府中的廚工,家境貧困,12個孩子有6個夭折,海頓是12個孩子中的第2個。
生平 喜愛音樂的父母使海頓自幼受到民間音樂和教堂音樂的熏陶,從孩提時代就顯示了出眾的才華。他有漂亮的童聲高音,不但能模仿唱出他所聽到的每首歌曲,而且可以在自製的小提琴上拉出這些旋律。海頓的親戚——海恩堡教會合唱團指導J.M.弗蘭克看中了他,從此6歲的海頓永遠離開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會合唱團里唱彌撒曲,學習樂理和常用樂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學業艱辛,正如他後來回憶的那樣「鞭撻多於膳食」。兩年後,維也納聖斯蒂芬大教堂樂長G.羅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頓被選進了唱詩班。
17歲這一年,海頓因變聲被解僱,開始了一貧如洗備嘗辛酸的生括。為了糊口他教幾個孩子學音樂。一位朋友為他在維也納找到了一間閣樓棲身,聊以自慰的是閣樓里有一架舊哈普西科德。晚年他對G.A.格里辛格爾(第一本海頓傳記作者)談起那段生活時說:「每當我坐在那架破舊的、被蟲咬壞了的哈普西科德旁邊時,我對最幸福的國王也不羨幕」。在這里,他勤奮自學,練鍵盤樂器、小提琴,研究理論。1754年他認識了當時頗負盛名的義大利作曲家、聲樂教師N.波爾波拉,海頓向他學習作曲、義大利文和聲樂,同時為他的聲樂課彈伴奏,兼當僕人。
1755年海頓受菲恩貝格伯爵邀請,參加在其府邸舉辦的四重奏晚會,擔當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次年海頓的第1部《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問世。經菲恩貝格伯爵介紹,1759年海頓應聘擔任了捷克莫爾津伯爵府邸中的樂隊指揮和室內樂作曲家。在這一年裡,海頓創作了《第一交響曲》。次年,海頓與維也納假發商J.P.克勒的女兒安娜結了婚,婚後夫婦不睦,長期疏隔,終無子嗣。
1761年是海頓一生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於莫爾津伯爵遣散了樂隊,海頓就去艾森施塔特任P.A.埃斯泰爾唁濟親王的宮廷副樂長,不久任樂長。從1761年起直至1790年樂隊解散,海頓在埃斯泰爾哈濟宮廷度過了一生中最可貴的30年。作為一個貴族宮廷的樂長,首先是附屬於主人的奴僕,要按照親王的意旨辦事:他創作管理和指揮樂隊,對歌唱者進行訓練,以至保管樂器,抄寫分譜。宮廷的藝術趣味和繁雜的行政事務限制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但另一方面,宮廷的管弦樂隊、合唱隊、歌劇院、木偶劇場等又為他的藝術發展提供了多樣的寫作機會,並能直接檢驗自己的作品,從而增刪修改,臻於完善。海頓大部分的佳作是在埃斯泰爾哈濟宮廷中寫成的,包括約60部交響曲,40首弦樂四重奏,約30首鋼琴奏鳴曲,5首彌撒曲和11部歌劇等。
海頓聲譽漸著,1764年他的作品在巴黎出版,1765年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英國報紙上。1781年結識W.A.莫扎特時,他已蜚聲歐洲。年近半百的海頓與初顯風華的莫扎特建立了誠摯的友誼。莫扎特自認為是海頓的學生,聲稱首先從海頓學習了怎樣寫作弦樂四重奏;他寫了6首弦樂四重奏題贈海頓。海頓也十分傾慕和重視莫扎特的天才,他由衷地承認莫扎特歌劇創作方面的優勢。在海頓後期的作品中,也顯露了莫扎特音調柔和、感情細膩風格的影響。80年代的梅頓達到了創作上的成熟時期,1784年,他接受巴黎宗教音樂會之約寫交響曲;1785年為西班牙卡迪斯大教堂寫了管弦樂曲《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後七句話》;1786年他為巴黎奧林匹克音樂會寫了6部交響曲。同一年他又為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四世寫了一些夜曲和協奏曲。
1790年海頓的生活起了一個決定性的變化。N.埃斯泰爾哈濟親王去世,新親王解散了管弦樂隊,但保留了海頓的樂長銜頭和俸祿。長期在工作和生活上依附於貴族的海頓,此到才真正開始在藝術天地中自由馳騁。他立即到了維也納,不到一個月,就接受了英國倫敦音樂會經理小提琴演奏家J.P.扎洛蒙的邀請,於1791年新年到了倫敦,至1792年7月才回維也納。1794年1月至1795年8月,他又第2次訪問了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