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小兒麻痹症的糖丸發明過程

小兒麻痹症的糖丸發明過程

發布時間:2021-08-03 17:22:44

① 小兒麻痹糖丸的簡介

兒童口服疫苗後發生一次相當於隱性感染的自然感染過程。疫苗病毒在腸道內繁殖,產生抗體和特異性的細胞免疫。服苗後7-10天,血清中開始有了中和抗體,1-3個月達到高峰。一旦新的脊髓灰質炎野病毒侵入,病毒抵達腸道後,體內的分泌型抗體IgA就發揮作用,抵抗病毒。血液中的中和抗體則阻止病毒從血循環向神經系統擴散,避免病毒侵入脊髓和腦神經產生麻痹症狀。

② 脊髓灰質炎糖丸最早在我國食用是那一年

脊髓灰質炎糖丸也叫小兒麻痹糖丸,可預防孩子患小兒麻痹症。目前我國使用的是三價混合糖丸疫苗,為減毒活疫苗,對溫度非常敏感,應當低溫保存,從冰箱取出後要立即。孩子在出生後2個月、3個月、4個月各服一丸,從而達到加強免疫的目的。孩子滿1歲和2歲時再,應注意不能用開水或溫水溶化,只能用涼開水溶化後給孩子喂下去;也不能用飲料溶化後,以免將活的疫苗殺死,影響疫苗的效果。母乳中含有抗病毒的成分,也會影響疫苗的效果,因此,在疫苗後4小時內不要喂孩子母乳,但必要時可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在孩子患病時不能,等病好轉後可以補服糖丸。四周歲的加強糖丸是在四周歲以後,五周歲之前吃就行,所以現在吃並不影響它的效果。 查看>>

③ 脊髓灰質炎疫苗為什麼可以做成「糖丸」

脊髓灰質炎疫苗(Polio vaccines)原本就是有兩種: 糖丸的口服疫苗:成分是減毒活疫苗(Attenuated Vaccine),也就是活的病毒,但是毒力輕微到忽略不計。 注射的疫苗:成分是滅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也就是死了的病毒。


而實際上,只要食物裡面混有這病毒,從咽喉開始一直到腸子,整個的消化管,都可能成為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的登陸點,甚至有人把這個疾病的傳播方式稱作「糞口途徑」+「口口途徑」。

④ 小兒麻痹症糖丸(具體)服用時間

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糖丸(簡稱糖丸)共有三型:I型為紅色、Ⅱ型為黃色、Ⅲ型為綠色。生後2個月以上的小兒就可以開始口服糖丸,按I型、Ⅱ型、Ⅲ型的順序服用。第一次服I型1粒,隔一個月後服Ⅱ型1粒,再隔一個月服Ⅲ型1粒,或者Ⅱ、Ⅲ型同時服用。具體服用時可根據當地醫生要求進行。以後每年重復服葯一次,連續3年。孩...子在7歲上學前還需再服用三型混合的糖丸一次。 必須注意應該用涼開水送服糖丸,不能用熱開水化服,以免糖丸失效,同樣道理服糖丸後1小時內不要喝熱開水。 服用糖丸預防小兒麻痹症是很可靠的辦法,家長們千萬不要怕麻煩,而失去給孩子服糖丸的機會,事實已經證明,大多數患小兒麻痹症的孩子是因為沒有服用糖丸,或者沒有遵照醫生的囑咐正確服用糖丸的結果。 口服糖丸以後,一般小兒無任何不良反應,偶爾有低熱、頭痛、拉肚子等,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是正在發燒或有嚴重的佝僂病、肺結核以及一些其它重病的小兒,不宜服用糖丸,而應等病好了以後再服用。

⑤ 糖丸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產生的

糖丸是顧來方舟教授,顧方舟源教授是我國組織培養口服活疫苗開拓者之一,1958年他在我國首次分離出「脊灰」病毒,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上世紀60年代初,他研製成功液體和糖丸兩種活疫苗,使數十萬兒童免於致殘。同時提出採用活疫苗技術消滅「脊灰」的建議及適合於我國地域條件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策略。2000年10月,經中國國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消滅「脊灰」證實委員會證實,中國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傳播已被阻斷,成為無脊灰國家。
糖丸:
中國使用的脊灰疫苗是減毒活疫苗,是混合糖丸疫苗。糖丸疫苗需用奶粉、奶油、葡萄糖等材料作輔劑,將液體疫苗滾入糖中,即糖丸疫苗。糖丸疫苗為白色,對熱非常敏感。屬於國家免疫規劃的第一類疫苗。

⑥ 「糖丸爺爺」為小兒麻痹症的一生,顧方舟的一生是如何的

當時顧方舟處於危險之中時,得到命令開展脊髓灰質炎研究,他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從病人的糞便中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隨後衛生部將顧方舟派往蘇聯,調查脊髓灰質炎葯品的生產過程,當時美國和蘇聯都開發了脊髓灰質炎疫苗,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死疫苗既安全又低效,但價格昂貴,而活疫苗又便宜又高效,但人們對其安全性表示懷疑。

我們必須聚集更多的力量,投資建設“健康的中國”,通過代代相傳的斗爭來建設更強大的國家。作為醫生,僅僅進行檢查是不夠的,即使你記住課堂上的講座,也不能不吸收就成為自己的東西,只知道發生了什麼,卻不知道為什麼,顧方舟還敦促學生學習解剖學,生物化學和葯理學的基礎課程,顧方舟就是這樣,沒有任何借口,他利用繞道而行,提醒我們需要了解知識。

⑦ 「糖丸爺爺」顧方舟時不時被人誇贊,他發明的小小糖丸為何作用那麼大

我相信低於40歲的人都吃過糖丸爺爺的“小糖丸”他之所以每每被稱贊,是因為他發明的“小糖丸”救了無數中國小孩子的命。

一:“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

顧方舟,畢業於蘇聯醫學科學院,是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他曾說他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一顆小糖丸,大學期間顧方舟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他看到了百姓命運悲慘,人間疾苦,深刻明白做醫生可以救很多人,但是從事公共衛生,能讓千千萬萬的人受益,大學畢業之後顧方舟開始著手研究預防多種傳染病的疫苗,學成歸國之後,顧方舟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開始著手研究脊髓灰質炎,後來,江蘇南通爆發了麻痹型脊髓灰質炎,,江蘇接近2000個孩子患上了麻痹型脊髓灰質炎,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兒麻痹症,患上這個病的小孩子運動神經元受損,出現肢體癱瘓症狀,失去正常走路的能力,那個時候中國根本沒有疫苗可以救助,是顧方舟幾番艱辛,從蘇聯朋友那裡拿到了活疫苗。

⑧ 沒有脊髓灰質炎病毒麻痹糖丸是如何生產產出來的

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製造及檢定規程 :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系用具有高度抗原性的脊髓灰質炎ⅰ、ⅱ、ⅲ型減毒株,分別接種於猴腎或人二倍體細胞培養製成的單價或三價液體疫苗。用於預防脊髓灰質炎。 a猴腎細胞脊髓灰質炎活疫苗 1 毒種 1.1 毒種來源 可用sabin株,sabin純化株,中ⅱ17,中ⅲ2株。所有疫苗生產用毒株均須經衛生部批准。 1.2 毒種批 1.2.1 毒種批制備與保存毒種批用原毒株在猴腎細胞或人二倍體細胞上制備。從原毒株算起,sabinⅰ、ⅱ型、中ⅱ17及中ⅲ2型傳代次數均不得超過3代,sabinⅲ型不超過2代。所有毒種均應於-60℃以下保存。 1.2.2 毒種批檢定每一毒種批均按a3項分批檢定(滴度不得低於6.5logpfu/1.0ml)。 2 疫苗制備 生產用房應為獨立的單元,不得攜入或操作強毒株或其他病毒、致病菌。生產前,應對生產區進行消毒。 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身體健康,並服用脊髓灰質炎活疫苗。每年生產前應進行體檢。傳染性肝炎、痢疾、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不得進入生產部門。在猴區工作的人員不得患有肺結核。 2.1 猴腎細胞制備 2.1.1 動物選擇和檢疫用未做過其他試驗或做過本疫苗檢定的健康獼猴制備細胞培養物。所用動物隔離檢疫應不少於6周,應無結核、b病毒感染及其他急性傳染病。凡有嚴重化膿灶、贅生物以及明顯的肝、腎病理改變者不得用於制備疫苗。 2.1.2 細胞消化與培養採用電磁攪拌或灌注法以胰蛋白酶或其他分散劑消化猴腎細胞。細胞培養瓶置37±0.5℃培養,應於9天內長成單層。每隻猴所獲細胞為一個細胞批。 可把原代猴腎細胞連續傳5代後,用於接種病毒。 2.2 病毒接種、培育與收集細胞維持液含3.0~5.0g/l碳酸氫鈉(ph7.6~7.8)。病毒接種量為0.01~0.5moi,種毒後置33±0.5℃培養,出現完全病變時間應在40~96小時。病毒液按細胞批收集於大瓶中,澄清過濾。 2.3 病毒液合並或濃縮病毒液合並或濃縮時可用0.2μm的濾膜過濾。 2.4 加氯化鎂與分批病毒液加氯化鎂,最終濃度為1mol/l(ph6.8~7.2)即為液體疫 苗。 同日制備的病毒液為一個亞批,數個亞批組成一個疫苗批,批量一般不超過40萬ml。 2.5 分裝半成品經檢定合格後分裝即為液體疫苗成品。 3 檢定 3.1 猴腎細胞外源因子檢查 3.1.1 對照細胞檢查於接種病毒當天(0天),每批猴腎細胞留取10%~25%換維持液,作為正常細胞對照,以檢查外源因子。該細胞瓶置33~35℃培育,觀察14天,以此期間檢查細胞病變。有疑似病毒存在者,用猴腎細胞傳代,傳代後仍有類似現象,該細胞批所制疫苗應廢棄。用於傳代的猴腎細胞應設細胞對照。 3.1.2 血吸附檢查種毒後7天,檢查對照細胞中血吸附病毒。通常用0.2%~0.5%雞、豚鼠紅細胞(儲存於2~8℃不超過7天),分別放4~8℃、20~25℃30分鍾觀察結果,應為陰性。如血吸附可疑陽性,在同種細胞上繼續盲傳,如傳出病毒,該批細胞制備的疫苗應予廢棄。 3.1.3 sv40及其他外源因子檢查當日生產猴腎細胞批同時接種小方瓶數個做外源因子檢查,於種毒0~2天,將細胞上清混合液接種於對sv40病毒敏感的vero細胞瓶中,混合液在培養液中的含量應不少於20%,同種細胞最少留一瓶以上不接種,作為細胞對照,觀察14天。於接種後5~8天,再把上述細胞培養的上清液盲傳一代,傳代後觀察14天。 3.2 病毒液檢查 3.2.1 外源因子檢查樣品以脊髓灰質炎病毒型特異性抗體(該抗體不能用猴制備,免疫用抗原必須用非靈長類細胞制備)或單克隆抗體中和。中和物(可稀釋,但稀釋度不應超過1∶4)接種猴腎細胞或其他已知對sv40敏感的細胞,並留取正常細胞對照,37℃培養觀察4周。觀察到2周時,用同樣細胞再傳一代,並觀察2周。觀察期滿因其他原因剔除不能觀察的細胞瓶數不大於20%,本試驗為成立。如培養物發生病變,應查清原因。如證實該病變是由於未中和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則須重試。如證實病變確系sv40或其他外源因子污染所致,並證明與病毒液有關,則該批病毒液應廢棄。 3.2.2 無菌試驗及支原體檢查按《生物製品無菌試驗規程》進行。支原體檢查使用已證實支持需固醇和非需固醇支原體生長的液體和固體兩種培養基。 3.2.3 病毒滴定用微量細胞病變法或空斑法在猴腎或hep-2或其他敏感細胞上進行。培養溫度為35~36℃,病變法7天判定結果,空斑法4天判定結果。病毒滴定時應設病毒參考品。 3.2.4 型特異性檢定 取ⅰ、ⅱ、ⅲ型單價或三價脊髓灰質炎病毒抗血清與等量樣品混合,置37℃中和1小時,接種猴腎、hep-2或其他敏感細胞,7天判定結果。樣品應為單價病毒液,型別正確無誤。 3.2.5 家兔試驗經3.2.1~3.2.4項檢定合格的樣品,每瓶等量取樣合並。如果不立即進行檢定,樣品應保存於-20℃以下。樣品應進行獼猴皰疹病毒(b病毒)和其他病毒檢查。用體重為1.5~2.5kg的健康家兔最少5隻,每隻家兔注射的樣品量不少於10ml,用其中1ml進行皮內多點注射,其餘的進行皮下注射,觀察時間不少於3周。到期動物死亡數不得超過20%。無b病毒和其他病毒感染判為合格。家兔在試驗24小時以後死亡,疑有b病毒感染時作屍體解剖檢查,取部分神經組織及臟器標本凍存待查。同時用腦細胞製成10%懸液,以同樣方法接種5隻家兔,證實有b病毒感染時,應終止生產並報告國家檢定當局,未採取措施防止再感染之前,不得繼續生產。 3.2.6 猴體試驗 猴體神經毒力試驗可採用脊髓注射或腦內注射方法。應使用健康獼猴,體重在1.5kg以上並應符合2.1.1項規定。猴血清經1∶4稀釋後應證明不含同型病毒中和抗體。 3.2.6.1 脊髓法(1)猴的數量疫苗猴體試驗必須設立參考製品。評價ⅰ、ⅱ型疫苗及其參考製品最少應各有11隻有效猴,評價ⅲ型疫苗應至少有18隻有效猴。數個亞批疫苗可合並作一個疫苗批進行猴體試驗,疫苗量一般不超過40萬ml。猴子的大小和性別應承受機分配各組。同型參考製品可用於測試一批以上疫苗。有效猴系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看到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特異性神經元損傷的猴子。 有效猴數不足時,允許補足,但也應同時設有參考猴數。如試驗需要2個工作日,則每一個工作日用疫苗和同型參考製品接種的猴子數應相等。為了得到11隻和18隻有效猴,通常要相應地增加接種猴數。 (2)疫苗和參考製品的病毒滴度疫苗和同型參考製品的病毒含量應調整到盡可能接近,每隻猴注射6.5~7.5logccid50/1.0ml,但只用一個病毒濃度接種動物。(3)試驗觀察全部猴子應觀察17~22天。在接種24小時後死亡猴應作屍體解剖,檢查是否因脊髓灰質炎引起的死亡。因其他原因死亡的猴子在判定時可以剔除。在觀察期內死亡的猴數不超過20%時,試驗為成立。呈瀕死狀態或嚴重麻痹的猴子應處死進行屍檢。 (4)檢查切片數 每隻猴子取中樞神經系統進行組織學檢查。切片厚度為10~15μm,沒食子藍染色檢查切片數如下: 腰膨大12個切面;頸膨大10個切面;延髓2個切面;橋腦和小腦各1個切面;中腦1個切面;大腦皮層左右側和丘腦各1個切面。(5)病毒活性的計分為了評價腦和脊髓半個切面的病毒活性,由同一人員統一採用4級計分法判斷其病變嚴重程度。(一)僅有細胞浸潤(這不足以認為是有效猴); (二)細胞浸潤伴有少量的神經元損害; (三)細胞浸潤伴有廣泛的神經元損害; (四)大量的神經元損害,伴有或無細胞浸潤。 切片中有神經元損害,但未見針跡者應視為有效猴。切片中由外傷引起的損害,而又無特異的病理改變則不視為有效猴。 嚴重程度的分值是由腰髓、頸髓和腦組織切片的整個切片的計分累計而成的。每隻有效猴的病變分值為: ls=〔腰髓分值總和/半個切片數+頸髓分值總和/半個切片數+腦分值總和/半個切片數〕÷3 再計算每組有效猴的平均分值。 (6)神經毒力試驗的評價。參考製品的平均病變分值在上限與下限之間時,各生產單位才能根據各自的c1、c2、c3值判定疫苗合格與否,判定標准如下: 疫苗的平均病變分值(xtest)與參考製品的平均病變分值(xref)想比較。合格:xtest-xref<c1 不合格:xtest-xref>c2 重試:(1)c1<xrest-xref<c2(僅限一次);(2)同一次試驗中,疫苗組平均分值與參考組平均分值之差小於c1時,而疫苗組中單只猴最高分值≥2.5,並大於疫苗參考組單只猴最高分值的兩倍時,本批疫苗應重試。重試合格:[x(test1+test2)-x(ref1+ref2)]/2<c3 重試不合格:[x(test1+test2)-x(ref1+ref2)]/2>c3 3.2.6.2 腦內法取健康猴20隻,麻醉後在兩側視丘分別注入0.5ml樣品,不低於 7.0logpfu/1.0ml及10-1各10隻,觀察21天。到期動物死亡數和未命中數不得超過20%,否則應補足。注射後48小時內死亡或出現非特異性麻痹症狀者剔除不計。中途死亡及到期處死動物,做中樞神經系統病理組織學檢查,判定標准如下: 合格標准: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判為合格: (1)中樞神經系統無脊髓灰質炎病理組織學改變;(2)有2隻猴發生輕度及其以下病變;(3)1隻猴發生中度及其以下病變。不合格標准: (1)一隻猴有中度病變,同時一隻猴有輕度以上病變者;(2)一隻猴有重度以上病變者。重試標准: 2個亞批疫苗合並試驗結果不合格者,可以分批重試,並按上述標准判定。 3.2.7 rct特徵試驗將單價病毒液分別在36℃及40℃溫度條件下進行病毒滴定,培養溫度差不超過±0.1℃,試驗設t+和t-樣品(生產毒種或已知對人安全的疫苗)為對照。如果被試病毒液和參考病毒在36℃的繁殖滴度比40℃的滴度高5.0log,則rct特徵試驗合格。此外,也可進行d特徵試驗,以彌補rct特徵試驗的不足。 3.3 成品檢定 3.3.1 外觀檢查疫苗應為橘紅色液體,澄清無異物。 3.3.2 無菌試驗按《生物製品無菌試驗規程》進行。 3.3.3 病毒滴定與3.2.3項相同。每人份三價疫苗病毒含量(logccid50或pfu/1.0ml)應≥6.15,ⅰ型6.0,ⅱ型5.0,ⅲ型5.5。單價應≥5.0。 3.3.4 熱穩性定試驗疫苗批樣品於37℃放置48小時,病毒滴度降低不得超過0.5log。 4 保存與效期 於-20℃以下保存,自病毒滴定合格之日起效期為2年。2~8℃保存效期為1年。 b 人二倍體細胞脊髓灰質炎活疫苗 1 毒種 與a1項相同。 2 細胞 2.1 細胞株 用於疫苗生產的人二倍體細胞株必須不含外源因子,核型正常,對病毒敏感。可用kmb-17、2bs等株。所用細胞株須經衛生部批准。 2.2 原始細胞種子批一個細胞種子批,應有足夠量的早世代細胞,分裝安瓿保存於液氮中。 2.3 生產用細胞種子批用一個或多個安瓿細胞種子,傳代繁殖到適宜世代,具有一定量的均一細胞,分裝安瓿,凍存於液氮中。 2.4 生產用細胞種子批檢定按《人二倍體細胞建株、檢定及制備疫苗規程》要求進行。 3 疫苗制備 3.1 細胞培養 從生產用細胞種子開始培養,以適宜分種率連續傳代,直至累積足夠量的細胞培養物。用於生產的細胞代次應在整個生命周期的前2/3代次內。 3.2 病毒接種、培養與收集與a2.2項相同。 3.3 病毒液合並與a2.3項相同。 3.4 加氯化鎂與分批 與a2.4項相同。 3.5 分裝與a2.5項相同。 4 檢定 4.1 生產用人二倍體細胞外源因子檢查 於種毒當天,每批細胞留取2%~5%不種毒,換液作為正常細胞對照,以檢查外源因子。從接種之日起,觀察2周,其形態不應有改變。於種毒0~2天,對照細胞上清液接種原代幼兔腎、非人靈長類傳代細胞及另一株人二倍體細胞。接種的樣品量應占維持液的20%以上,觀察14天。種毒後5~8天用上述細胞盲傳一代,傳代後觀察14天,應無細胞病變。在種毒時,用0.5%雞、豚鼠混合紅細胞在4~8℃和20~25℃做血吸附試驗,檢查對照細胞。 4.2 細胞鑒別試驗 在生產用細胞水平世代或其後數代,作中期細胞染色體檢查,粗數300個細胞,細數100個細胞,其核型應正常。以鑒別確為生產用細胞無誤。 4.3 病毒液檢定 4.3.1 外源因子檢查樣品以脊髓灰質炎病毒型特異性抗體(非人源抗體,該抗體不能用猴制備,免疫用的抗原不能用生產用的細胞制備)或單克隆抗體中和,中和物(可稀釋,但稀釋度不應超過1∶4)接種對麻疹病毒敏感的細胞和另一株人二倍體細胞,並留取正常細胞對照,37℃培養觀察2周。觀察期間由於非特異原因廢棄的細胞瓶數應少於20%。如發生任何因外源因子引起的細胞病變,則該批病毒液應廢棄。 4.3.2 無菌試驗及支原體檢查與a3.2.2項相同。 4.3.3 病毒滴定結果判定蝕斑法為4~6天,其他同a3.2.3項。 4.3.4 型特異性檢定與a3.2.4項相同。 4.3.5 猴體試驗與a3.2.6項相同。 4.3.6 rct特徵試驗與a3.2.7項相同。 4.4 成品檢定與a3.3項相同。 5 保存與效期 與4項相同。 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使用說明書 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系用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脊髓灰質炎ⅰ、ⅱ、ⅲ型減毒株,分別接種於猴腎或人二倍體細胞培養製成的單價或三價液體疫苗。用於預防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 (一)三價活疫苗使用說明書 服用對象 主要為2個月齡以上兒童。 用法 首次免疫從2月齡開始,第1年連續口服3次,每次2滴,每次間隔4~6周。4歲時再加強免疫1次,切勿用熱水送服。其他年齡組在需要時也可服用。 禁忌 凡發熱、患急性傳染病、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及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 1.本品只供口服,不可注射! 2.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熱開水或熱的食物內服用。 保存與運輸 應保存於2~8℃暗處,運輸應在冷藏條件下進行。 (二)單價活疫苗使用說明書 主要用於應急免疫,使用方案由各省衛生防疫站自行規定。用法同三價活疫苗使用說明。

⑨ 哪一個人發明了「糖丸」,解決了小兒麻痹症,去世的消息還不如明星懷孕

這位就是中國著名病毒學家之一的顧方舟,他所研製並推行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拯救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孩子,將被祖國永遠銘記。

小時候,打針是不喜歡的,因為太怕疼。而對醫院的印象,除了消毒水味就是尖尖的針頭,唯一的一抹亮色,就是甜甜的糖丸。一直以為糖丸是醫生爺爺給的安慰,現在才知道這糖丸包含了多少人的汗水。糖丸的應該叫做脊髓灰質炎疫苗改良版,是以顧方舟老師為首的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究團隊研製並改良的,讓孩子們脫離了死亡及殘疾的威脅,健康生活茁壯長大。

在前蘇聯,得貴人相助,獲得了一批疫苗原液,如獲至寶。顧方舟與同事們迅速返國,開始自主研究疫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顧方舟一行,來到了雲南昆明。他們用九個月的時間,將昆明生物研究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而後來的,疫苗研製成功,也進行了動物實驗,但是還未進行人體實驗。顧方舟居然將自己的孩子送上了「前線」,幸運的是測試期安全度過,中國自己的疫苗就此誕生了。

自疫苗誕生,到二十世紀末,全國脊髓灰質炎發病率下降了不止百倍。而到了千禧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已經是一個無脊髓灰質炎國家。這一切的功勞,都是顧方舟以及其團隊的。顧老先生將自己大半生時間,傾注在脊髓灰質炎的預防,疫苗研製以及推廣上,拯救了無數孩童和家庭。年初時,顧老先生於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二歲。

⑩ 懷念糖丸爺爺!他曾做出什麼巨大貢獻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但他的功勞和成就確實可謂“功在當代,澤被子孫”。他是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糖丸爺爺”的顧方舟院士。

顧方舟不僅是協和醫學院的院士,更是中國的院士、人民的院士。即使方舟駛向了遠方,那一顆顆糖丸依舊能映出他的模樣。

閱讀全文

與小兒麻痹症的糖丸發明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