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引以為傲的發明是什麼為何說漢字的發明很偉大
漢字可以說我國最引以為傲的發明。可能大家會說,漢字也是文字,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也都有文字的發明與發展。文字是最普通的一個事物了,怎麼能算是引以為傲呢?
漢字的優勢
雖然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中國的文字是最高明的。不僅可以形意具備,而且可以做到靈活多變。漢字的特點可以說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做不到的。
文字雖然各國都有發明,但中國文字是最高明的。現今的我們可以讀懂古人的文章。而其他各國,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就看不懂古人的文章了。而長此以往,歷史文化就會開始消亡了,足見中國文字的高明之處。
漢字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文明、文化的傳承。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漢字一直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漢字不只是一種文字那麼簡單,漢字本身就擁有著民族的特殊意義。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
文/歷史紫陌閣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我是紫陌,歡迎大家的關注和支持,謝謝。
2. 漢字是誰最先發明的
漢字起源:
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庄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舊說:漢字起源的舊說法有五種,即結繩說、八卦說、河圖洛書說、倉頡造字說和圖畫說。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結繩說:《北史·魏本紀》說:北朝魏的先世「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記錄了一些原始社會部落,在文字出現之前,以結繩記事的方法,把戰爭、獵獲、會盟、選舉、慶典、聯姻、生育、疾病和災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記錄下來。
過去亦有學者據《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的論說,推斷「文字起源於結繩」。八卦說: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里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圖說:《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狩,發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I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開此說的神秘面紗,不難發現,它真實的核心就是算數,能對照「九宮」演算法。所謂「九宮」,在讖緯家來說,是八卦加上中央,合為九(「五」位於中央,還可以和五行聯系起來);在術數家眼中,則其數橫、豎、斜偏、相加得數恆為15。
倉頡造字:「倉頡造字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後稷作稼。」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許慎 《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
倉頡到底是什麼人呢?傳說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圖畫說:現代學者認為:漢字真正起源於原始圖畫。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劃的圖形,很可能與文字有淵源關系。
3. 漢字是如何發明的
中國最早的漢字是倉頡發明的。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並作改進,是維系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
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漢字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仍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的官方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創制漢字。在非漢語體系中,日本人自行簡化漢字並制定了日本新字體;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現今已廢棄漢字。
4. 漢字是誰發明的
■ 漢字,」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所創造的。他觀察萬物,依據物體的形狀造字。不過雖說古書上有記載,但這畢竟只是」傳說」而已。
■ 其實漢字是起源於先民」結繩記事」(注1)(注2),是我們祖先共同努力的創作,倉頡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 文字是因為使用上的需要而逐漸由少變多的,
是約定俗成的。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文字,所以在秦以前,文字的寫法也因為國家的不同而有不同。漢朝時候隸定,把圖畫式的小篆,改成一筆一畫的隸書,更方便傳抄使用,文字的形狀大約就定型了,當然還是有所改變與增加。
■ 而繁體中文,就是『倉頡』所發明的喔!
古文全都是繁體字喔!(注2)
※※
(注1)結繩記事:上古沒有文字時,在繩上打結做為記住事情的方法,為漢字最早的起源之一!
(注2)古時候,由於還沒有文字的發明,凡事都要利用打結的繩子來記載事情。一天,倉頡請一位名叫「二木頭」的屬下用一匹馬去換二輛車回來,而二木頭將繩子的一頭打了一個結,再將繩子的另一頭打了二個結後、便牽著馬往市場出發,二木頭找到了賣車的老闆後,將帶去的二匹馬換了一輛車後,就高高興興的回去向主人交差。然而,回去之後,倉頡一看、怎麼他交代換二輛車、卻只換了一輛車回來…,心理正納悶究竟是怎麼回事,打算好好問問二木頭呢!聰明的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哇!原來二木頭雖然將繩子打了結,但是卻將要買的東西記反了,將原本「一馬換二車」記成了「一車換二馬」了,白白讓市場老闆賺了一匹馬呢,搞得大家錯誤百出、人仰馬翻,也讓倉頡大人傷透了腦筋呢!由於吃過這種苦頭,倉頡心想,究竟如何才能解決眼前的難題呢?
倉頡每天在沙地上塗塗寫寫,很是懊惱…,有一天,倉頡看到了掛在窗檯上的一串魚,突然心生靈感,咦!聰明的倉頡靈機一動,腦中漸漸浮現出類似『魚』的象形文字,一連串的文字又一一浮現腦海中,才恍然大悟,原來太陽就是『日』字、田地就代表了『田』字,還有『口、目、耳』也是由圖形轉變而來的文字,他發現每個東西都有圖形代表它的意義,由景物轉變成的文字叫「象形」字,真是太妙了!
倉頡自言自語道:一棵樹就是『木』、樹木多了就是『林』;一個『石』代表石頭、三個石頭就代表很多石頭,也就是『磊』字;人在樹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時候的人,覺得女人留在家裡最安心、就發明了『安』字,把兩個字合起來,形成另一個意義的字,就叫做「會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馬上看出意思,像是上和下,兩個人拿刀互斗就是『斗』字;因為後來文字不夠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加上形或聲的符號,成為「形聲」字,像是鯉,把里字和魚字合起來就是『鯉』;另外還有「轉注」字,是把形聲意義相近的字,互相轉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種「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別的意思,像是考和老!倉頡拿起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也越來越有心得,終於發現了用文字記事的訣竅及要領,就是形成中國文字的六種原理,叫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在一旁的大龍及小太極直呼中國字真偉大,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
倉頡會造字的消息傳到宮中,有一天,黃帝召見倉頡進宮,倉頡便向皇上一一說明了文字的由來和代表的意義:「太陽剛剛升起,就是『旦』字;他又畫了一個「手」字、加了一個「目」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可以變成『看』字」。黃帝聽了哈哈大笑,便請倉頡以後專心的造字。之後的每一天,倉頡便更用心、也更積極的創造出更多的文字,以造福大眾,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字的起源!
5. 漢字對於我國來說,算不算的上最偉大的發明
「漢字能讓人聯想,聯想是一切發明之母。」「漢字就是拼字,學習漢字可以讓人更聰明。」「漢字的內涵博大精深,很有邏輯性。把漢字運用到認識的過程中,可以把有『想像力』和『千思萬想』的人的思維系統化、邏輯化。」漢字可以說是中國最驕傲的發明。可能大家都會說漢字也是文字,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它的發明和發展。文字是最常見的東西,我們怎麼能以此為榮呢?
很多時候,英語是一個字一個用,特殊字一個用。做不到漢字的靈活性。漢字只需要改變短語,改變順序,或者改變聲調來表達不同的意思。博大精深的漢字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和漢字,這也說明漢字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證明了祖國越來越強大,也印證了漢字相對於其他書面語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漢字和其他國家相比也是最難的。
6. 漢字是中國的 第五大發明,這個發明有什麼特點
漢字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漢字元號繁多,以語素定型,孤立性強;
(2)漢字是音義二維的文字,與語義的聯系具有特定性,與語音的聯系不具有特定性;
(3)漢字構形有理據,可以進行結構分析。
7. 為什麼漢字是中國第一大發明
都說中國人有四大發明給世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說,那些還都不算。真正最大的發明乃是我們的漢字以及與之相關的漢語!這個,正是這個,才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基礎!我們這個民族也正是憑著它而不斷壯大並逐步征服世界的!
我敢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字!是最智慧的文字!這種方塊字的魔力就在於它擁有最高度的智慧,能夠以最簡潔的方式表達任何意思,從而形成了我們漢語這個最簡潔有力的語言!這一點已經得到證明和公認。任何一部文件,漢語版本的總是那最薄的。同樣的信息,用漢語(漢字)表達出來,也幾乎總是最簡潔的。漢語的詩意和詩意之可能性也是最高的。漢語的語法(當然和漢字有關)是最簡潔明快的,可以說漢語不過是就是漢字的自由組合的產物。沒有那麼多詞尾變化已經各種繁瑣的屈折變化。漢語是自由度最高同時又最善於表情達意的語言,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建立在了漢字這種高度智慧的文字的基礎之上!
積數千年歷史而形成的漢字文化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文化,因而是最成熟的語言和文字。別的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文字不是已經死去,就是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變成各種其他語言文字,幾乎沒有一種像漢字這樣一直延續發展至今。
也正因此,漢字文化的民族才最穩定、最久長、最經得起考驗。雖然也曾幾度險遭滅絕的命運,但是,結果都是戰勝了入侵者(同化者)而將對方同化。漢字文化的生命力在不斷的波折中得到了最好的證明。
有些崇洋者竟然說什麼漢字是一種落後的文字,什麼拼音文字才是文字發展的方向,甚至把中國近代的落後之因歸於漢字,因而主張廢除漢字而採用拼音文字(把漢字拼音化)。這純粹是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結果。但是,這種陰謀也註定都沒能得逞。這種削足適履、東施效顰的愚蠢做法也註定不可能成功。即使有些人可能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取消漢字就等於消滅整個漢文化,也等於消滅整個中華民族!那是絕對行不通的事。歷史已經反復證明了這個真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身就意味著不斷弘揚我們的漢字文化,擴大我們的漢字文化的地盤,而不是縮小這個陣地。而且,實際上也絕對不能說拼音文字是先進的文字系統、方塊字是落後的文字系統,二者根本就無法分優劣,倒是方塊字的優點還可能遠遠多於拼音字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方塊漢字是我們獨特的文字系統,代表了我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是和整個民族的命運和發展息息相關的,也是 隨著我們整個文明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著的。同時還可以吸收一切其他民族之精華。
歷史上為什麼那麼多周邊民族都吸收了漢字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自己的文字和語言)?原因很簡單,就是漢字的巨大魅力使然!可見好的東西自然就有市場,有生命力,自然就在競爭中留存下來。
假如全人類都採用漢字漢語,那我敢說我們的思維效率和交流效率都會倍增!人類的文化素質也會更好!
8. 為什麼漢字是最偉大的發明
在人類的歷史上,比漢字更早的文字有兩河流域的釘頭文字和埃及的聖書文字,但是它們早已滅絕了,所以目前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國使用的文字分為兩大類,即非拼音文字(漢字)和水書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這現象難道不是很奇特嗎?有人說漢字是中國五大發明,這話並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