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產業級差創造了產業轉移需求

產業級差創造了產業轉移需求

發布時間:2021-08-03 15:52:22

『壹』 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有哪些

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這種現象叫做產業轉移。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工業各部門及各種工業產品,都處於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即經歷創新、發展、成熟、衰退等四個階段。此後威爾斯和赫希哲等對該理論進行了驗證,並作了充實和發展。區域經濟學家將這一理論引入到區域經濟學中,便產生了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
影響因素:
1、勞動力因素;
2、內部交易成本;
3、市場因素;
4、國家政策的調整;
5、原生產地用地緊張;
6、地價昂貴;
7、環境污染;
8、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等。
應答時間:2021-0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貳』 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時需要什麼條件

市場需求

『叄』 產業轉移的基本狀況

當前,國際國內產業分工深刻調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不僅有利於加速中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且有利於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在全國范圍內優化產業分工格局。 一、行業產業轉移(產業轉移有時會擴展到某類產品甚至某類產業)。
二、區域產業轉移(國內)。
三、國際產業轉移(跨國)。 1、區域間存在產業級差。由於世界各地的要素稟賦不同、制度環境不同,從而導致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發達國家(或地區)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主導產業存在明顯的產業級差。正是這些區域間產業級差的存在促使產業轉移的發生成為可能。
2、區域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由於產業轉移通常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和跨區域貿易等方式實現,這就要求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以跨地區流動,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產業規模。因此,生產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區之間流動,以及流動的自由程度大小,決定著產業轉移阻力的大小。
3、區域間存在產業利益差。不同區域的經濟體中,由於要素稟賦、市場結構、技術水平等不同,產業成長的利益格局也會不一致,正是這些區域間產業利益差,誘發並引導了產業轉移以獲取比較利益。
4、產業競爭。壟斷的產業不會發生產業轉移,因為企業會通過壟斷實現高額利潤。只有產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存在競爭,引發企業經營的成本壓力和市場壓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積極尋求跨地區投資和跨地區貿易,最終導致產業轉移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區域間存在產業級差、地區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區域間存在產業利益差以及產業競爭是發生產業轉移的基礎條件,然而即使這些條件都得到滿足也並不必然會導致產業轉移的發生,產業轉移的發生還需要動力系統的推動。 產業轉移是具有轉移動力的經濟主體的一種經濟行為,在具備了產業轉移基本條件的基礎上,仍需動力系統的推動才能催生產業轉移的發生。產業轉移的動力機制主要包括:
1、企業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企業追逐利潤的本性是產業轉移的內在動力。在經濟發達的產業轉出區,隨著產業的集聚,在資本、勞動力、技術這些基本生產要素有限流動的使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獲得的邊際收益遞減,而土地、水、電等其他生產要素成本增加,資本、技術等要素與它們結合的難度增大;產業承接地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產業經營成本也相對較低,存在成本的比較優勢,出現潛在的產業利差。另外,產業的市場需求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進而存在潛在的產業利差。而區域之間的貿易壁壘,導致直接的跨區貿易難以完全實現市場的擴張,企業對利潤的追求,致使產業向存在著比較收益的欠發達地區轉移。
2、區域經濟結構的變遷。區域經濟結構的變遷是產業轉移的外在動力。區域經濟結構的變遷,導致隨著產業生命歷程中興起、發展、成熟和衰退周期性的變化,產業所獲取的利潤呈倒「U」字形變化。
3、生產要素供給結構的變遷。生產要素在區域間所具有的比較優勢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定區域在生產要素供給方面的相對優勢會不斷發生改變。雖然區域間要素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緩這一相對優勢的改變程度,但由於市場的不完善性、社會制度的約束以及交易成本的增加,生產要素供給比較優勢的轉變難以根本扭轉。
4、產品市場需求結構的變遷。各區域對產品市場的需求結構也是動態變化的。對於某一特定的區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要素的成本不斷提高,該區域對產品的市場需求結構也會由低到高逐漸發生演化。
5、政府政策影響。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不同地區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制定的政策、配套服務以及區域的基礎設施等條件對產業轉移的速度、轉移的方式以及轉移的方向都可能產生重要影響。
6、地域文化。另外,區域的人文環境和風俗習慣等非正式制度對產業的順利轉移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與產業轉出地相近或相同的人文環境和風俗習慣能夠加速產業轉移的進程。
因此,當存在產業轉移的基本條件時,產業動力系統會促使產業或企業竭力調整自身的行為,尋找合理的轉移方式,實現產業轉移行為。

『肆』 產業轉移與產業對接之間的關系

由於東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差距,基於產業梯度轉移的西部大開發設想在目前並沒有取得預期的績效。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是西部地區走出「產業對接」困境的必然選擇,其意義在於扭轉西部地區 「落後的增長」、彌補地區發展的根基不足、改善招商引資的績效、引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實現區域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的結合等。西部地區要積極、努力地創造條件,改善產業集群發展的「鑽石」結構狀態,培育和提升本地的產業集群。

『伍』 產業轉移是的概念

一、什麼是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較早就引起學界的關注,但在對其概念的界定上,迄今尚無統一的定義。目前,比較認同的是認為產業轉移是指產業由某些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一些國家或地區,是一種產業在空間上移動的現象。這個概念只是從地域或空間角度來表述,並沒有從概念的本質上加以闡述。 本文認為產業轉移是指由於資源供給或產品需求條件的變化,引起產業在一國內部、以企業為主導的轉移活動,是一個具有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動態過程,是通過生產要素的流動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的經濟行為和過程,是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途徑。同時認為產業轉移是廣義上的,包括產業的生產環節以及產業的研發設計、服務、銷售等環節發生的轉移,也就是說同一產業內部的不同層次、不同方式、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生產、銷售、服務、研發等發生的轉移。

『陸』 產業轉移的條件和動因有那些

產業轉移發生的基本條件
1、區域間存在產業級差
2、區域間存在產業利益差
3、區域間生產要素的流動
4、產業競爭
產業轉移發生的動力
1、企業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
2、區域經濟結構的變遷
3、生產要素供給結構的變遷
4、產品市場需求結構的變遷

『柒』 產業轉移的條件是什麼

產業轉移的條件

一是區域間存在產業極差。從產業轉移的動態過程可以看出,產業演進歷經了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由於世界各地的要素稟賦不同、制度環境不同,從而導致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這導致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主導產業存在明顯的產業極差。正是這些區域間產業極差的存在促使產業轉移的發生成為可能。縱觀二十世紀以來的幾次全球性的產業大轉移,正是在存在明顯產業極差的國家間進行的。比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向日本的產業轉移;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日本向亞洲「四小龍」的產業轉移。

二是區域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產業極差的存在是產業轉移的基礎,但並不必然導致產業轉移。由於產業轉移通常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和跨區域貿易等方式實現,這就要求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以跨區域流動,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產業規模。因此,生產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區之間流動,以及流動的自由程度大小,決定著產業轉移阻力的大熊啊。產業轉移總是向著產業轉移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動,而生產要素流動的自由程度通常取決於經濟制度和國家政策。因此,各個國家為了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自二十世紀以來相繼加大對外開放,減少生產要素流動的障礙。

三是區域間存在產業利益差。不同區域間即便是存在產業極差,生產要素可以在區域間自由流動,產業轉移仍然因為缺少利益條件而難以發生。在開放式區域經濟系統中,產業轉移能否發生,以及將從哪個區域向哪個區域轉移,將取決於區域間的利益差。不同區域的經濟體中,由於要素稟賦、市場結構、技術水平等的不同,產業成長的利益格局也會不一致,正是這些區域間產業利益差的存在,才會誘發並引導產業轉移以獲得比較利益。

四是產業競爭。產業競爭是產業轉移的重要條件。壟斷的產業不會發生產業轉移,應為企業會通過壟斷實現高額利潤。只有產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存在競爭,即形成所謂的「重合產業」,並由此引發企業經營的成本壓力和市場壓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積極尋求跨地區投資和跨地區貿易,最終導致產業轉移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區域間存在產業極差、地區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區域間存在產業利益差以及產業競爭是發生產業轉移的基礎條件,然而即使這些條件都得到滿足也並不必然導致產業轉移,產業轉移的發生還需要動力系統的推動。

『捌』 產業轉移定義

http://ke..com/view/1355613.htm

『玖』 產業集聚和產業轉移各有什麼優勢和劣勢(詳細點呵)

產業聚集,可以有效的利用信息資源,也可以節約生產成本!降低運輸費用。
產業轉移,如果是技術產業,可以轉移到沿海地區和一些著名大學的附近!如果是需要很多勞動力的產業,就可以轉移到勞動力豐富的地區,即可以緩解就業壓力,也可以緩解城市人口多

『拾』 總結產業轉移的方向和產業轉移的原因(從移出區和接受區兩方面分析)

一般來說,產業轉移是由發達區向不發達區轉移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由於發達區隨著經濟發展,地價上升,勞動力價格上升,成本提高,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一系列問題出現,開始產業轉出。與此同時,接受區由於經濟欠發達,所以地價低,勞動力充足且廉價,還往往有一些政策優惠,所以會遷往那。這是基本的,在根據題中信息和分值補充上幾條就完整點了。

閱讀全文

與產業級差創造了產業轉移需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