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大學生知識創造

大學生知識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03 15:23:27

① 論中國當代大學生如何創新 詳細

科技的發展、知識的創新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自強不息、銳意創新的光榮傳統。如果不能創新,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創新,最根本的一條路就是要靠教育。 我們大學生接受著高等教育,學習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是富有智慧的一體,是有創造力的一代,是思維活躍的一個集體,我們是未來創新的主力軍,擔當著責任,我們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的能力和和創新素質的大學生,使自己成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創新型高級專業人才,為我們的國家做貢獻,報效祖國。 一、作為一名大學生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到創新: 學習上,要做到獨立自主學習,認真的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獨立完成作業,有意識的去培養這方面的能力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對老師的問題要學會質疑。有句話講得很好「盡信書,不如無書」,在書海中遨遊,做書的主人,敢於去挑戰書中的觀點,書中的方法。比如一道幾何題,不能局限於常規的解題方法,多動腦筋,多思考,尋求新的方法,找到解題的捷徑,或者可以創造出新的題目,幫助自己去思考。老師帶領我們到實習基地去實習,我們應該突破思維,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嘗試新的方法,敢於實踐,勇於創新。 2 大學生接受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多閱讀一些課外的書籍,拓展我們的視野,考慮問題可以多角度,培養自己創新的精神。此外,我們可以還可多把握一些機會,比如多參與一些和專業相關或者自己感興趣的科研項目,舉個例子:資源工程學院 08 地質陳典開、金其忠、賴永旺同學參與了徐福美老師主持的福建土樓結構材料保護的研究和應用項目,通過自己的創新,不僅把所學知識應用在為地方經濟服務當中,同時也弘揚了我們大學生的新時代的奉獻,創新精神,值得提倡與學習。 「留心觀察生活周圍的事物,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這么的美好。」社團活動對於大學生來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帶給我們快樂,提供給我們平台,讓我們鍛煉自我。 對於社團的一些活動我們也要敢於去創新,多想些比較新奇的點子,在符合實際的情況下,多創造一些新穎的活動。其中活動的環節也可以去創新,讓同學們感受到活動的豐富多彩,感受到趣味。一個活動的舉辦,他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有觀眾看。假如一個活動,整個活動下來都是冷場,那麼從某種角度上看這場活動算是失敗的。為了吸引人來看,活動的節目就不能太單調,不能太老套,所以節目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之前我們能想到的無非就是一些小品,演唱,這樣的話就顯得太老套,假如我們在整個活動中加入一些新的活動方式,和觀眾互動,讓觀眾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加入抽獎環節,把獎品設置得豐厚些,這樣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暫且拋開節目質量,就對這些獎品,只要有來觀看就有機會獲得,誰不要啊?!更何 3 況我們有經過篩選的高質量節目呢!另外,宣傳對一個活動來說也至關重要,倘若一個活動人家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來參加呢?在宣傳方式上也是可以創新的方面,比如下宿舍宣傳,貼海報,利用網路等等。 二、對大學創新的認識 李開復曾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就提到過,創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創新更重要。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創新並不是隨意的憑空想像,它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創新就是在知識積累和生活、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由一個新穎的創意而產生的,對人們有用,同時又具備可行性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有用的創新,關鍵在於「有用」兩字,也就是說得有需求,有了需求就有市場,比如說,袁隆平 1960 年前後經歷了糧食飢荒,於是他決定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在這種情況下,他才培育成功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成了雜交水稻之父。 三、大學生創新的意義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只有通過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才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4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所以人才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對此我們要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線的創新人才。 我們當代大學有著金子般的年華,充滿青春與活力,跳躍的思維迸出智慧的火花,大到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進步、要提高國際的地位,需要創新。小到一件商品,也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利潤,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之源。

② 大學生怎樣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首先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1.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迄今為止最科學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突破,一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二是確立了鄧小平理論。不好,但只要善於總結,舉一反三,認識規律,就可以變壞事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2.其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三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人的一生應當是不斷的快樂的積累才構成幸福。 其次選擇高尚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 再次人應當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當前在校大學生們正面臨著人生發展的最為關鍵的時期。時代要求我們要在學習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對和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奉獻,這些都是我們將來面向社會和生活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其中,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做一個符合國家繁榮富強與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學會做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並使之能協調發展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話,做一個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這就要求我們每個在校大學生,必須從現在做起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價值觀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碰到的問題。我們做事說話經常考慮:「有沒有用?」「有沒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種價值判斷,我們贊美傑出人物的高貴品質時常說「比金子還珍貴」,我們指責某些人的不道德時,常說真「不值錢」。「金子」、「錢」是一種價值判斷。毛澤東同志贊揚張恩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還重。」這也是價值判斷。 1.正確地對待權力、地位、金錢。 「我哪有什麼財富呢?作為一個大學生,買不起車,買不起房,學費都交得緊緊張張,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你看人家……」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其實我們對財富理解片面了。財富並不只是權力、金錢,它們只是財富中比較引人注目的一種而已。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難定,在潮頭風光時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險性,在潮底的時候則要有向高峰沖擊的信心和行動。當年林崗一生坎坷,屢受挫折,誰相信這位鞋匠的兒子能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呢?鄧小平三起三落,當年人們「批鄧」時,誰會想到若干年後,他為中國設計一副嶄新的藍圖呢?比爾·蓋茨中途退學時,誰會想到他能成為世界首富呢?這樣的例子多得數不勝數,世界上什麼樣的奇跡都可能發生,其前提只有一點:我還活著,我要努力行動,我有信心,這是人一生中最最寶貴的財富。 第二個重要的財富就是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請萬分地珍視它們!你沒什麼大出息,可是你畢竟考上了大學,前途光明。家很溫暖——這份親情是財富,終生值得珍惜。雖然你沒有發財又很想發財,但沒有去偷去搶去騙去胡作非為,勤儉持家,雖然不富裕,可還是樂於助人,親戚關系融洽,同學朋友們喜歡與你在一起——這種善良品德、氣節操守、為人處世也是你彌足珍貴的財富。我們也許沒覺察到它們的重要,但它們終究會給你一份回報。 第三,你的抱怨表示你對現狀有所不滿意,你在試圖努力改變它們,在追求你想要的東西。這種慾望、上進心也是財富。 也許現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難都讓你覺得難過,但這都是你的財富!人們常說,苦難是最好的大學,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業者,無一不是從苦難中走來的。在逆境中,我們會經受各種考驗與錘煉,百煉成鋼,成就我們非凡的意志品質和能力,「苦費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結局而不是過程。 2.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人是生活在現實和理想、物質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現實世界、物質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則是人生活的動力和價值取向。推動任何一個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們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反對的是將個人利益置於社會利益之上,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我們提倡的是將理想和現實、精神和物質統一起來,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把個人理想融入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當中,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到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奮斗當中。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不僅要有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等正確的理論為指導,更要勇於實踐,在具體的學習生活實踐中培養、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價值觀。 大學生是作為未來社會建設者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影響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僅需要調動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們每個大學生自覺實踐,勇於探索,讀書好學,多思好問,革新創造,特別是注意從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求真務實,把學校和黨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強社會價值的行為規范,經過價值實踐的反復強化,鍛煉敏銳的思維,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進而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努力使自己成為 21 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那種會生存、善學習、勇於創新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在整體上有效幫助我們每個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擺正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道德價值和功利價值關系,確實地肩負起建設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使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

參考資料: http://hi..com/peilu12/blog/item/a5c72246c6ecaa0d6a63e560.html

③ 創新對於大學生的重要性

1.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綜合化的知識、個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基礎的。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認識、人格、社會層面的綜合體,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諸多方面,並且和這些方面相輔相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鞏固和豐富人的綜合素質。 2.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轉化的速度猛增。在這種情形下,知識的接受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攝面廣、遷移性強、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而這些知識並非是靠言語所能「傳授」的,它只能通過學生主動地「構建」和「再創造」而獲得,這就需要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其中主動的發揮作用。 3.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職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學習也正由階段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競爭、發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知識的無限膨脹,陳舊周期迅速縮短的情況下,大學生的社會職業將變成更加不穩定。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學生有能力在畢業之後,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根據所從事的工作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更好地達到完善自我和適應社會的目的,從而為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 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和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

截止2021年,目前舉國上下都在搞創新創業建設,國家已經把創新創業抬高到一個國家戰略上面,舉一國之力進行操辦的大項目。是一個大好時機,可刺激經濟增長,改善國民經濟,帶動就業,創造新興經濟體新產業模式的有力工具。

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是一批有知識有學問、有想法有激情的主角,學習創業知識能夠有效為未來創新創業打基礎,為後續創業實踐建立理論條件,同時國家為促進創新創業也大力出台了眾多創新創業扶持政策,資金稅收房租水電等各方面都有。所以說大學生應當踴躍學習有關知識。

大學生要想有創業能力,必須把握核心能力的如下特徵:

(1)價值優越性

核心能力應當有利於企業效率的提高,能夠使企業在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競爭對手更加有優勢。

(2)異質性

一個企業擁有的核心能力應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核心能力的異質性決定了企業之間的異質性和效率差異。

(3)不可仿製性

核心能力是在企業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積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該企業特殊組成、特殊經歷的烙印,其它企業難以復制。

(4)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與企業相伴而生,雖然可為人們感受到,但卻無法像其它生產要素一樣通過市場交易進行買賣。

(5)難以替代性

和其它企業資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脅相對較小。沒有核心能力的創業不過是曇花一現。

⑤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越來越重視。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時,對應聘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知識結構要求越來越高,故一個人的科學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識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決定其在求職時的成功率和相應的職位層次。要想有所作為、大學生應該盡早確定擇業目標,自覺地把大學學習同今後的就業緊密聯系起來,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實踐能力,以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那麼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呢?我認為: 一、拓展自己知識視野、完善知識結構 (1)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擔任現代社會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和人才成長的基礎。廣博的知識視野是對人才適應社會崗位、應變環境的文化基礎。 (2)掌握一技之長等於獲取競爭特殊專業崗位的入場券。大學生畢業後將從事專業方面的工作,專業知識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特色所在。 (3)掌握現代管理和人文社會知識為適應社會崗位的全方位要求奠定基礎。現代社會,需要大學生具有一定社會知識,經濟管理知識和人文知識。因此,大學生應利用專業學習的空餘時間多讀一些社會科學管理方面的書籍,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從而提高競爭力。 (4)適時吸納儲備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識。為拓展就業空間創造條件。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只掌握本專業現階段的知識很難與社會需要相適應。 二、鍛煉培養適應擇業需要的實踐能力知識的積累並不等同於能力積累,將知識升為能力須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學習任務前提下: (1)適應能力:根據客觀情況變化能隨機應變地適時調節擇業行為能力。 (2)人際交往能力: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與他人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3)表達能力:以語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礎性素質,故又稱為語言文字溝通能力。 (4)開拓創新能力:用已積累的知識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在腦中創造出新的思維,提出新的見解和做出新選擇的能力。 (5)動手能力:把創造思維變成實際的物質成果或是用生動形象的實踐過程呈現創造性思維的轉化能力。 (6)組織管理能力:包括計劃能力、組織實踐能力、決斷能力、指導能力和平衡能力。

⑥ 如何提高大學生學習創造力精神

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為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一方面,創業有利於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大學生年輕靈活,充滿激情、創造力強的優勢。這些創業經驗還會為以後的就業提供優勢。 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但理論與實踐存在著很大距離,部分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過於理想化。通過創業,大學生能夠認識到外面的世界,提早接觸社會,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大學生的創業必須杜絕浮躁的思想,需要踏踏實實、從小做起,在選擇創業項目時要慎重考慮,以降低風險。我們希望大學生經過磨練之後考慮問題更理性,所以我們有必要保護好大學生們的這股創業激情,並引導他們往健康的方向發展。 創業僅有興趣仍不夠 何模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電子通訊系學生、創新協會會長):大學生創業是完全可行的,現在的大學生們不能再依賴家長、學校,而要主動發現、尋找機遇,既為將來的就業做准備,也不會耽誤現階段的學習。我一直進行創業的實踐,但我還要求自己每學期至少獲得三等獎學金。 大學生創業很大程度上源於自身的愛好,有了興趣就有動力。但創業僅有興趣仍不夠,俗話說不打無准備的仗,首先要對市場的了解。去年我與師兄一起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由於我們在設計方案時忽略了成本預算,最終沒有入圍。 創業需要理智而不是沖動,創業需要冷靜而不是狂熱,大學生創業僅僅愛好不行,對自身專業的了解並不代表可以一蹴而就,隨便開一個公司就會財源滾滾而來。作為有一次投資經驗的大學生,我認為必須對行業市場深度審視,對社會和大眾消費有深刻了解,由愛好變為事業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學生的主業是學習 姚曉波(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工組長高級講師):在校大學生還屬於長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還不能承擔創業的各種壓力。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校大學生還是把書讀好要緊。創業可以說是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不應該提倡。 大學生在校期間搞創業必然會佔用學習時間,學生家長送孩子上學的目的是學習知識,而不是賺錢。如果大學生投資創業失敗,反而會加重父母的負擔。我們只提倡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先了解社會,為將來就業打基矗大學還不是最好的創業階段程為允(大四學生家長):在校大學生還生長在家庭的搖籃中,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還未具備創業的心理條件;學生所學的知識僅限於課堂,社會關系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創業,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難比別人多;很多大學生看到的都是著名人物的成功例子,自然把創業理想化;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思想准備。從這幾方面可以看出,年輕的大學生在很多情況下缺乏理智,還不是最好的投資階段,大學生畢業後應該在較具規模的企業工作實踐幾年,積累下第一桶金,同時學習一些大公司管理、財務等各方面的知識,為自己的創業打下基礎,這樣創業成功的幾率才高。 創業氛圍尚未形成 毛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生物工程系學生):我在上大學前已經進入社會兩年多,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我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普遍困難的今天,為自己提供一片更廣闊的天空。不可否認,大學生創業存在很多難題。主觀上,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瞬間即變的市場信息把握不準,經營理念很大程度上還是書本上的經濟理論。客觀上,大學生創業的整體氣氛還欠火候,一些客戶對大學生老闆抱懷疑態度,大學生的經營能力還得不到社會認可。對於這些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出台相關激勵、扶持青年人創業的優惠政策,建立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扶持機構,提供政策咨詢和技術交流。 個人創業要循序漸進 王金紅(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副教授):在校大學生所謂的「創業」嚴格來說只能算是「社會實踐」。學生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

⑦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⑧ 急需關於大學生培養創造力重要還是知識重要的辯論材料!感謝各位了!

創造力一般是指產生新的想法,發現和製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創造力是人的一種高級能力,創造性活動是人類最重要的實踐活動。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人類能夠創造而動物能。"創造是人類所具有的本能"。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要改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主"。因而在現代教學中,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品質。是擺在每一個師生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很好的進行研究。 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是前輩經驗\人生的濃縮\精華\升華. 多知識,等同多人生經歷\人生經驗.

記得採納啊

⑨ 大學生教育應注重知識創新辯論賽

所以我們認為做人比學習更重要 正:有了知識,便能生活,有了知識,便能生存。 正: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你必須憑借長期積累的知識,才可以占據一席之地。 反:只有豐富的知識,就能夠立足於社會,造福於社會嗎?不見得吧。多少科技犯罪人才給社會帶來了沉痛的災難。 反:積累知識只不過是為塑造人格服務的,就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你的思想,你的人格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甚至你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最終塑造了你優秀的人格。 反:〈新課程標准〉也強調: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可以看見德是放在首位的。 反:時傳祥不正是這樣的例子嗎?他並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卻擁有良好的人格。 時傳祥,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區糞便清除工人。他以「一人臟換來萬人凈」,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並因此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出生在山東省齊河縣趙官鎮大胡庄的時傳祥,15歲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從此在糞霸手下幹了20年,受盡了欺凌。新中國成立後,黨的陽光照耀著掏糞工人的生活,也照亮了時傳祥的心,他決心用自己的雙手,為首都的干凈美麗作出貢獻。就這樣,建國後的十七八年裡,他以「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無冬無夏、挨家挨戶地為首都群眾掏糞掃污。在那些年裡,他幾乎放棄了節假日休息,有時間就到處走走看看,問問聞聞。哪裡該掏糞,不用人來找,他總是主動去。不管坑外多爛,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設法掏干掃凈。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糞背糞5噸多,背糞的右肩磨出了老繭。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曾親切接見時傳祥。劉少奇還對時傳祥的事跡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正:他雖然缺乏科學知識,但他一定缺少現實生活中的常識嗎?他能夠正常地與人交流、工作、生活,這也算擁有知識! 正:知識是人類在改造社會過程中經驗的總和。請對方辯友不要客意的縮小知識的范圍。 反:我方並不反對。 正:猿之所以進化成人,原因來自於其自身知識的積累。 反:猿根本就不是人。積累知識不是人的專利。幼獅從母獅身上學會狩獵,小猩猩也會從母親處學會使用工具。人之所以稱之為人是因為人有人格,而不是人會積累知識! 正:如果沒有知識積累素材,人格大廈是空談! 反:對方辯友一定不知道一個有關應聘的故事。一批高素質的競爭者同時應聘一個職位。當時門口有一個哭泣的小女孩,只有一位應聘者去安慰她,而惟有這位應聘者競選上了。還有一些因為隨地吐痰之類的人格測試未過的應聘者落選的事例。 正:人的知識可以創造財富,財富就是物質基礎。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唯物論可知,物質對意識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意識直接影響著人格的培養,所以從哲學上講,知識是人格的前提。 反:培養人格的途徑很多,知識積累僅是一種途徑而已,並不能決定人格。 正:剛過世的我國政府副主席霍英東,他為何能夠具有這樣的人格魅力,那是他一生積累知識的產物,阿拉法特為何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如此神聖,有如此大的號召力。那是他青年時代學習考察、積累知識的結果。偉大的毛主席為何能「指點江山,激昂文字」那是他平時積累知識才能做到的。 反:這些偉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才受尊敬的。知識的掌握主要靠單純的記憶來實現。偉人往往以其完美的人格魅力激勵了幾代人,往往憑借著自己高尚的人格使人折服。 正: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的總和。一個人自生下來,只要他能耳聽、目看、口說、心感。他就在積累知識、經驗。人的一生就是一條積累知識之路

⑩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命題,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也有所不同。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不同於以往的價值觀強調個人對社會、對集體的奉獻;今天的價值觀認為,個人應當對社會、對集體奉獻自己的力量,而社會、集體也應該尊重個人的努力,從各個方面體現個人的價值。個人與社會、集體的互相尊重,良性互動是探討「怎樣實現人生價值」這一命題的前提。其次,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特別是奮斗精神。人活著,就要有精神。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可以讓人在面對各種事物與情況時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讓自己從容面對社會,不至於因為一點點挫折或打擊而心灰意冷,甚至精神扭曲。奮斗精神,則讓我們時刻充滿戰斗的慾望,時刻勉勵自己不斷前行、不鬆懈、超越自我,在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知識和能力不論多少,都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知識和能力是從事一向具體工作時所不可或缺的,它們的儲備除了在校學習時期的不斷努力外,社會對於它們不斷豐富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我們在工作時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助一臂之力。第四,要有正確的奮斗目標,並在奮斗過程中不斷總結,更新自己的目標。目標不論長遠的還是短期內的,都是人生價值的具體、量化的體現。樹立的正確的奮斗目標,是幫助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指路明燈,可以讓自己在社會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標也要不斷地更新,社會在發展、人生在進行,不斷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局面,將使得自己原有的目標變得不再那麼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斷地總結,並更新自己的目標,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價值才能更好的實現。第五,要有實現的平台。平台對於人生價值的實現有著更加具體、可視的作用,前面所強調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奮斗精神、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以及正確的奮斗目標,不論多麼的正確和完美,如果不能給它們一個展示的平台,它們又怎樣體現並起作用呢?給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平台,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平台上展示自己內心的種種想法,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上述幾個方面的條件缺一不可,因為: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是前提;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奮斗精神,提供動力;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提供保證;正確的奮斗目標,把握方向;實現的平台,提供載體。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知識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