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縱橫制交換機

發明縱橫制交換機

發布時間:2021-08-03 12:31:52

Ⅰ 縱橫制電話交換機的優點

縱橫制和步進制相比有以下優點:①由繼電器接收話機號盤脈沖,接收脈沖及斷續比范圍可以擴大,減少對話機調整要求;②通話接觸點均是貴金屬,無滑動磨擦,因此雜音低;③機械結構簡單,無沖擊式或旋轉式機械運動,故不必經常作調整注油等工作;④中繼線利用率高,且有二個迂迴路由,因此組網靈活,利用率約可提高20%;⑤用戶電路有鎖定功能,在中繼忙、被叫忙時僅佔用用戶電路,因此話務遞減率大。
我國生產的縱橫制交換機型號較多,市話交換機有HJ—921型、HJ—921J型,HJ—941型、SH—1型等,長途交換機有JT—801型等,此外長市農合一交換機,用戶交換機方面也還有較多型號和品種。

Ⅱ 網路交換機的發明者是誰

你好,這個不是哪個發明的,是貝爾公司發明的
詳細介紹
1938年發明了縱橫制(cross bar)交換機才部分解決了上述問題,相對於步進制交換機,它有兩方面重要改進:1.利用繼電器控制的壓接觸接線陣列代替大幅度動作的步進接線器,從而減少了磨損和雜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續速度;2.由直接控制過渡到間接控制方式,這樣用戶的撥號脈沖不在直接控制接線器動作,而先由記發器接收,存儲,然後通過標志器驅動接線器,以完成用戶間接續。這種間接控制方式將控制部分與話路部分分開,提高了靈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由於縱橫制交換機具有一系列優點,因而它在電話交換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直到現在,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我國少數地區的公用電話通信網仍在使用縱橫交換機

Ⅲ 交換機是干嗎的

「交換」和「交換機」最早起源於電話通訊系統(PSTN)。我們以前經常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一些老的影片時常看到有人在電話機旁狂搖幾下(注意不是撥號),然後就說:跟我接XXX,話務接線員接到要求後就會把相應端線頭插在要接的端子上,即可通話。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電話交換機系統,只不過它是一種人工電話交換系統,不是自動的,也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但是我們現在要講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也就是在這個電話交換機技術上發展而來的。
自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電話以來,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話交換技術處於迅速的變革和發展之中。其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人工交換、機電交換和電子交換。
早在1878年就出現了人工交換機,它是藉助話務員進行話務接續,顯然其效率是很低的。15年後步進制的交換機問世,它標志著交換技術從人工時代邁入機電交換時代。這種交換機屬於「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戶可以通過話機撥號脈沖直接控制步進接續器做升降和旋轉動作。從而自動完成用戶間的接續。這種交換機雖然實現了自動接續,但存在著速度慢、效率低、雜音大與機械磨損嚴重等缺點。
直到1938年發明了縱橫制(cross bar)交換機才部分解決了上述問題,相對於步進制交換機,它有兩方面重要改進:1.利用繼電器控制的壓接觸接線陣列代替大幅度動作的步進接線器,從而減少了磨損和雜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續速度;2.由直接控制過渡到間接控制方式,這樣用戶的撥號脈沖不在直接控制接線器動作,而先由記發器接收,存儲,然後通過標志器驅動接線器,以完成用戶間接續。這種間接控制方式將控制部分與話路部分分開,提高了靈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由於縱橫制交換機具有一系列優點,因而它在電話交換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直到現在,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我國少數地區的公用電話通信網仍在使用縱橫交換機
隨著半導體器件和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迅速發展,猛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機電式交換結構,使之走向電子化。美國貝爾公司經過艱苦努力於1965年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儲程序控制的電子交換機(No.1 ESS),這一成果標志著電話交換機從機電時代躍入電子時代,使交換技術發生時代的變革。由於電子交換機具有體積小、速度快、便於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服務等優點,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興趣。在發展過程中相繼研製出各種類型的電子交換機。

Ⅳ 縱橫制交換機有哪些優點

縱橫制交換機是機電式交換機中最完善的一種。它的基本元部件只有兩種

Ⅳ 電話交換機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1896年,撥號電話問世,使自動交換機的作用更有效地發揮出來。有了步進制交換機,原來由話務員根據用戶呼叫接通對方電話的操作就被用戶發出的撥號信號代替了。在步進制交換機中,一種稱為選擇器的大型設備代替了接線員。用戶撥出對方的號碼後,選擇器就會按照這個號碼自動「尋找」對方的電話線,並正確地搭接到對方的電話線路上。後來西門子公司把選擇器改為兩個電磁鐵(稱為西門子式)。

1915年前後,貝爾公司同時開發出旋轉式和升降式兩種步進制交換機。

1919年,瑞典工程師比圖蘭得和帕爾默格林發明縱橫制交換機。1923年,瑞典首先製造出可實際使用的縱橫接線器。1926年,瑞典製造出第一台大容量縱橫制電話交換機。20世紀50~60年代,縱橫制交換機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的應用。

Ⅵ 關於EWSD交換機

交換機」最早起源於電話通訊系統(PSTN)。我們以前經常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一些老的影片時常看到有人在電話機旁狂搖幾下(注意不是撥號),然後就說:跟我接XXX,話務接線員接到要求後就會把相應端線頭插在要接的端子上,即可通話。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電話交換機系統,只不過它是一種人工電話交換系統,不是自動的,也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但是我們現在要講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也就是在這個電話交換機技術上發展而來的。
自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電話以來,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話交換技術處於迅速的變革和發展之中。其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人工交換、機電交換和電子交換。
早在1878年就出現了人工交換機,它是藉助話務員進行話務接續,顯然其效率是很低的。15年後步進制的交換機問世,它標志著交換技術從人工時代邁入機電交換時代。這種交換機屬於「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戶可以通過話機撥號脈沖直接控制步進接續器做升降和旋轉動作。從而自動完成用戶間的接續。這種交換機雖然實現了自動接續,但存在著速度慢、效率低、雜音大與機械磨損嚴重等缺點。
直到1938年發明了縱橫制(cross bar)交換機才部分解決了上述問題,相對於步進制交換機,它有兩方面重要改進:1.利用繼電器控制的壓接觸接線陣列代替大幅度動作的步進接線器,從而減少了磨損和雜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續速度;2.由直接控制過渡到間接控制方式,這樣用戶的撥號脈沖不在直接控制接線器動作,而先由記發器接收,存儲,然後通過標志器驅動接線器,以完成用戶間接續。這種間接控制方式將控制部分與話路部分分開,提高了靈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由於縱橫制交換機具有一系列優點,因而它在電話交換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直到現在,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我國少數地區的公用電話通信網仍在使用縱橫交換機
隨著半導體器件和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迅速發展,猛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機電式交換結構,使之走向電子化。美國貝爾公司經過艱苦努力於1965年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儲程序控制的電子交換機(No.1 ESS),這一成果標志著電話交換機從機電時代躍入電子時代,使交換技術發生時代的變革。由於電子交換機具有體積小、速度快、便於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服務等優點,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興趣。在發展過程中相繼研製出各種類型的電子交換機

Ⅶ 縱橫制電話交換機的介紹

縱橫制電話交換機由縱橫接線器等組成接續網路,用電磁元件組成控制設備的自動電話交換機。

Ⅷ 交換器一般是幹嘛用的

交換」和「交換機」最早起源於電話通訊系統(PSTN)。我們以前經常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一些老的影片時常看到有人在電話機旁狂搖幾下(注意不是撥號),然後就說:跟我接XXX,話務接線員接到要求後就會把相應端線頭插在要接的端子上,即可通話。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電話交換機系統,只不過它是一種人工電話交換系統,不是自動的,也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但是我們現在要講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也就是在這個電話交換機技術上發展而來的。
自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電話以來,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話交換技術處於迅速的變革和發展之中。其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人工交換、機電交換和電子交換。
早在1878年就出現了人工交換機,它是藉助話務員進行話務接續,顯然其效率是很低的。15年後步進制的交換機問世,它標志著交換技術從人工時代邁入機電交換時代。這種交換機屬於「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戶可以通過話機撥號脈沖直接控制步進接續器做升降和旋轉動作。從而自動完成用戶間的接續。這種交換機雖然實現了自動接續,但存在著速度慢、效率低、雜音大與機械磨損嚴重等缺點。
直到1938年發明了縱橫制(cross bar)交換機才部分解決了上述問題,相對於步進制交換機,它有兩方面重要改進:1.利用繼電器控制的壓接觸接線陣列代替大幅度動作的步進接線器,從而減少了磨損和雜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續速度;2.由直接控制過渡到間接控制方式,這樣用戶的撥號脈沖不在直接控制接線器動作,而先由記發器接收,存儲,然後通過標志器驅動接線器,以完成用戶間接續。這種間接控制方式將控制部分與話路部分分開,提高了靈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由於縱橫制交換機具有一系列優點,因而它在電話交換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直到現在,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我國少數地區的公用電話通信網仍在使用縱橫交換機
隨著半導體器件和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迅速發展,猛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機電式交換結構,使之走向電子化。美國貝爾公司經過艱苦努力於1965年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儲程序控制的電子交換機(No.1 ESS),這一成果標志著電話交換機從機電時代躍入電子時代,使交換技術發生時代的變革。由於電子交換機具有體積小、速度快、便於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服務等優點,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興趣。在發展過程中相繼研製出各種類型的電子交換機。
二、交換機的分類
就控制方式而論,主要分兩大類:
1、布線邏輯控制(WLC,Wired Logic Control)它是通過布線方式實現交換機的邏輯控制功能,通常這種交換機仍使用機電接線器而將控制部分更新成電子器件,因此稱它為布控半電子式交換機,這種交換機相對於機電交換機來說,雖然在器件與技術上向電子化邁進了一大步,但它基本上繼承與保留了縱橫制交換機布控方式的弊端,體積大,業務與維護功能低,缺乏靈活性,因此它只是機電式向電子式演變歷程中的過度性產物。
2、存儲程序控制(SPC,Stored Program Control)它是將用戶的信息和交換機的控制,維護管理功能預先變成程序存儲到計算機的存儲器內。當交換機工作時,控制部分自動監測用戶的狀態變化和所撥號碼,並根據要求執行程序,從而完成各種交換功能。通常這種交換機屬於全電子型,採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稱為存儲程序控制交換機,或簡稱為程式控制交換機。
程式控制交換機按用途可分為市話,長話和用戶交換機;
按接續方式可分為空分和時分交換機。
程式控制交換機按信息傳送方式可分為:模擬交換機和數字交換機。
由於程式控制空分交換機的接續網路(或交換網路)採用空分接線器(或交叉點開關陣列),且在話路部分中一般傳送和交換的是模擬話音信號,因而習慣稱為程式控制模擬交換機,這種交換機不需進行話音的模數轉換(編解碼),用戶電路簡單,因而成本低,目前主要用作小容量模擬用戶交換機。
程式控制時分交換機一般在話路部分中傳送和交換的是模擬話音信號,因而習慣稱為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隨著數字通信與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世界各先進國家自60年代開始以極大的熱情競相研製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經過艱苦的努力,法國首先於1970年在拉尼翁(Lanion)成功開通了世界上第一個程式控制數字交換系統E10,它標志著交換技術從傳統的模擬交換進入數字交換時代。由於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技術的先進性和設備的經濟性,使電話交換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且對開通非話業務,實現綜合業務數字交換奠定了基礎,因而成為交換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隨著微處理器技術和專用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程式控制數字交換的優越性愈加明顯的展現出來。目前所生產的中大容量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全部為數字式的。
90年代後,我國逐漸出現了一批自行研製的大中型容量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字程式控制局用交換機,典型的如深圳華為公司的C&C08系列、西安大唐的SP30系列、深圳中興的ZXJ系列等等,這些交換機的出現,表明在窄帶交換機領域,我們國家的研發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的交換機系統逐漸融合ATM、無線通信、接入網技術、HDSL、ASDL、視頻會議等先進技術。可以想像,今後的交換機系統,將不僅僅是語音傳輸系統,而是一個包含聲音、文字、圖象的高比特寬頻傳輸系統,並深入到千家萬戶之中。IP電話就是其應用一例。世界上傳統交換機廠商目前正努力研製,並通過與計算機廠商的合作和交流,來達到這一目的。
三、交換機的現在與將來——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特點與技術動向
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是現代數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與大規模集成電路(LSI)有機結合的產物。先進的硬體與日臻完美的軟體綜合於一體,賦予程式控制交換機以眾多的功能和特點,使它與機電交換機相比,有以下優點:
1. 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它一般只有縱橫制交換機體積的1/8-1/4,大大壓縮了機房佔用面積,節省了費用。
2. 能靈活的向用戶提供眾多的新業務服務功能。由於採用SPC技術,因而可以通過軟體方便的增加或修改交換機功能,向用戶提供新型服務,如縮位撥號、呼叫等待、呼叫傳遞、呼叫轉移、遇忙回叫、熱線電話、會議電話,給用戶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3. 工作穩定可靠、維護方便,由於程式控制交換機一般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電路或專用集成電路(ASIC),因而有很高的可靠性。它通常採用冗餘技術或故障自動診斷措施,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此外,程式控制交換機藉助故障診斷程序對故障自動進行檢測和定位,以及時地發現與排除故障,從而大大減少了維護工作量。系統還可方便地提供自動計費,話務量記錄,服務質量自動監視,超負荷控制等功能,給維護管理工作帶來了方便。
4. 便於採用新型共路信號方式(CCS,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 。由於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與數字傳輸設備可以直接進行數字連接,提供高速公共信號信道,適於採用先進的CCITT 7號信令方式,從而使得信令傳送速度快、容量大、效率高,並能適應未來新業務與交換網控制的特點,為實現綜合業務網(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創造必要的條件。
5. 易於與數字終端,數字傳輸系統聯接,實現數字終端,傳輸與交換的綜合與統一。可以擴大通信容量,改善通話質量,降低通信系統投資,並為發展綜合數字網(IDN)和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奠定基礎。
當前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的發展動向和趨勢為:
1. 研製新型專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硬體集成度和模塊化水平,以進一步減少體積,降低成本,增強功能及提高可靠性。
2. 提高控制的分散,靈活程度和可靠性,逐步採用全分散方式。
3. 採用CCITT(ITU)建議的高級語言(如CHILL、SDL、MML),提高軟體水平和模塊化速度。加強支援系統的開發,建立強大的軟體生成系統。
4. 積極推行共路信號系統。
5. 逐步引入非話業務,如數據,圖文傳真,用戶電報(Telex)與智能用戶電報(Teletax),可視數據(Videotex),圖文傳視(Teletext)及電子郵件(Electronic Mail),圖象信息等,開發相應的介面,構成綜合信息交換系統。
6. 增強程式控制交換系統與其它類型通信網(如傳真網,分組交換網或公用數據網,計算機區域網等)的介面,聯接與組網能力。
7. 為適應高速信息業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光纖通信的發展,開展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環境下交換理論,體制與關鍵技術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重點之一為非同步轉移方式ATM。
四、用戶交換機的作用
電話交換機有四種最基本呼叫作用,根據進出交換機的呼叫流向及發起呼叫的起源,可以將呼叫分為: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和轉移呼叫。 將交換機理解為一個交換局,本局一個用戶發起的呼叫,根據呼叫的流向可以分為出局呼叫或本局呼叫。主叫用戶生成去話,被叫用戶是本局中的另一個用戶時,即本局呼叫;被叫用戶不是本局的用戶,交換機需要將呼叫接續到其他的交換機時,即形成出局呼叫。相應地,從其他交換機發來的來話,呼叫本局的一個用戶時,生成入局呼叫;呼叫的不是本局的一個用戶,由交換機又接續(交換)到其他的交換機,交換機只提供匯接中轉的功能,則形成轉移呼叫。除了匯接局一般只具備「轉接呼叫」的功能外,每個局的電話交換機都具備這四種呼叫的處理能力。至於長途和特種服務呼叫,可以看做是呼叫流向固定的出局呼叫。
用戶交換機是機關工礦企業等單位內部進行電話交換的一種專用交換機,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單位內部用戶的相互通話,但也裝有出入中繼線可接入公用電話網的市內網部分和網中用戶通話(包括市內通話,國內長途通話和國際長話)。由於這類交換機系單位內部專用,故可根據用戶需要增加若干附加性能以提供使用上的方便。因此這類交換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什麼是交換機?
用戶交換機是市話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話交換機的一種補充設備,因為它為市話網承擔了大量的單位內部用戶間的話務量,減輕了市話網的話務負荷。另外用戶交換機在各單位分散設置,更靠近用戶,因而縮短了用戶線距離,節省了用戶電纜。同時用少量的出入中繼線接入市話網,起到話務集中的作用。從這些方面講,使用用戶交換機都有較大的經濟意義。因此公用網建設中,不能缺少用戶交換機的作用。
用戶交換機在技術上的發展趨勢是採用程式控制用戶交換機,採用新型的程式控制數字用戶交換機不僅可以交換電話業務,而且可以交換數據等非話業務,做到多種業務的綜合交換與傳輸。
五、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的基本構成
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用戶間通話的接續。基本劃分為兩大部分:話路設備和控制設備。話路設備主要包括各種介面電路(如用戶線介面和中繼線介面電路等)和交換(或接續)網路;控制設備在縱橫制交換機中主要包括標志器與記發器,而在程式控制交換機中,控制設備則為電子計算機,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程式控制交換機實質上是採用計算機進行「存儲程序控制」的交換機,它將各種控制功能與方法編成程序,存入存儲器,利用對外部狀態的掃描數據和存儲程序來控制,管理整個交換系統的工作。
1、 交換網路
交換網路的基本功能是根據用戶的呼叫要求,通過控制部分的接續命令,建立主叫與被叫用戶間的連接通路。在縱橫制交換機中它採用各種機電式接線器(如縱橫接線器,編碼接線器,笛簧接線器等),在程式控制交換機中目前主要採用由電子開關陣列構成的空分交換網路,和由存儲器等電路構成的時分接續網路。
2、用戶電路
用戶電路的作用是實現各種用戶線與交換之間的連接,通常又稱為用戶線介面電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據交換機制式和應用環境的不同,用戶電路也有多種類型,對於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來說,目前主要有與模擬話機連接的模擬用戶線電路(ALC)及與數字話機,數據終端(或終端適配器)連接的數字用戶線電路(DLC)。
模擬用戶線電路是適應模擬用戶環境而配置的介面,其基本功能有;
饋電(Battery feed):交換機通過用戶線向共電式話機直流饋電;
過壓保護(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用戶線上的電壓沖擊或過壓而損壞交換機。
振鈴(Ringing):向被叫用戶話機饋送鈴流。
監視(Supervision): 藉助掃描點監視用戶線通斷狀態,以檢測話機的摘機,掛機,撥號脈沖等用戶線信號,轉送給控制設備,以表示用戶的忙閑狀態和接續要求。
編解碼(CODEC):利用編碼器和解碼器(CODEC),濾波器,完成話音信號的模數與數模交換,以與數字交換機的數字交換網路介面 。
混合(Hybrid):進行用戶線的2/4線轉換,以滿足編解碼與數字交換對四線傳輸的要求。
測試(Test):提供測試埠,進行用戶電路的測試。
這7種功能常用第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BORSCHT)代表。對於模擬程式控制交換機,不需要編解碼功能;而在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中,除某些特定應用的小型交換機利用增量調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採用PCM編解碼方式。數字用戶線電路是為適應數字用戶環境而設置的介面,它主要用來通過線路適配器(LAM)或數字話機(SOPHO-SET)與各種數據終端設備(DTE)如計算機,列印機,VDU,電傳相連。
出入中繼器
出入中繼器是中繼線與交換網路間的介面電路,用於交換機中繼線的連接。它的功能和電路與所用的交換系統的制式及局間中繼線信號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對模擬中繼介面單元(ATU),其作用是實現模擬中繼線與交換網路的介面,基本功能一般有:
發送與接收表示中繼線狀態(如示閑,佔用,應答,釋放等)的線路信號。
轉發與接收代表被叫號碼的記發器信號。
供給通話電源和信號音。

Ⅸ 縱橫制交換機的缺點是什麼

縱橫制交換機是機電式交換機中最完善的一種。它的基本元部件只有兩種,一種是縱橫接線器(接續元件),另一種是繼電器(控制元件)。

縱橫制交換機採取交換和控制兩種功能分離的方式,可以大大簡化通話接續部分的電路,控制接線部分可以公用。它的接線器採用貴金屬推壓式接點,比步進制可靠、雜音小、通話質量好,此外還有機件不易磨損、壽命長、障礙少、維護簡單、功能多、組網靈活方便、容易實現長途電話自動化等優點。

縱橫制交換機耗費貴金屬較多,製造成本高,機房佔地面積大。因此,當計算機技術興起後,它逐步被電子自動交換機取代。

閱讀全文

與發明縱橫制交換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