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酥餅發明

酥餅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3 11:45:07

⑴ 喝早茶這一風俗是廣東什麼人發明

飲早茶是廣東人獨特的喝茶習俗。清晨起床以後,在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點(早點),一盅兩件,既解決了早餐,也是一種絕妙享受。

茶點,即是茶水與點心。茶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等種類,點心的種類就更多了,最常見的是各種包子,諸如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以及其他各類干蒸燒賣,各種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生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等等。

飲茶是廣東人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這里,緊張的人們開始鬆弛下來,清閑地談著人生,談著故人,講著故事;在這里,人們揮灑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們在茶樓里沏上一壺好茶,點上幾道美味點心,有的自斟自飲,有的與朋友海闊天空地大侃一陣,豈不悠哉!

茶樓也是人們謀生的重要場所。各種各樣的人們在茶樓里談論著股票、樓市,談論著日本的電器、美國的汽車。在這里,人們交流著各種經濟、商品信息。沒有"泡"茶樓的本事,發財的機會也少很多。在生意場上,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清閑、舒適的茶樓,變成了商業談判的地點,使得茶樓不再只是人們閑談,打發時光的悠靜場所。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這正是人在茶樓飲茶的心理寫照。

⑵ 古代人常吃的小吃是什麼

雖然古代的食材很匱乏,品種遠不如現代的豐富,但是在古代還是有很多小吃,直到今天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些小吃的身影。

除了綠豆糕和冰糖葫蘆,還有龍須酥桂花糕等,這些都曾經是古人最喜歡的美食,一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在大街小巷裡見到它們的蹤影。

⑶ 陝西家鄉美食小吃

鍋盔牙子

鍋盔牙子就是咸陽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名吃之一。相傳它已經有兩千年

的歷史,當年秦始皇遍搜民間佳餚,除在宮廷享用之外,還用於犒賞有

功的三軍將士。待鍋盔牙子傳至唐朝日臻完善,因其做工精細,口感純

美在明中期以前曾經風行一時,享譽朝野。



牛羊肉泡饃

陝西提起牛羊肉泡饃婦孺皆知。當地人視為美食,久食不厭;外來遊客莫

不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用其招待國際

友人,也深受好評。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傳統風味小吃的"總代表"。



臊子面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傳統麵食,以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最

流行。也是西府(今陝西省寶雞市)名小吃。陝西省臊子面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賈三灌湯包子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拜望賈三先生,

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

你就算是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

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漿水魚魚

漿水魚魚,陝西小吃。漿水魚魚曰魚,其實並不似魚,酷如蝌蚪。陝西

人土話叫"蛤蟆骨斗",意即小蝌蚪的意思。漿水魚魚一般有兩種:玉米面

和一般白面的,可熱吃也可放涼吃,味道十分鮮美。






蕎面餄餎

蕎面餄餎是陝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歷史。製作時選用新鮮蕎麥

現磨現做,夏可涼食,冬可加羊肉臊子熱吃。特點是清香利口、條細

筋韌。當地人戲稱:" 蕎面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是陝西

關中一帶對傳統風味小吃蕎面餄餎的贊語。



塞上香哪

香哪,是榆林傳統名食品中的一絕,其歷史悠久,用料考究,製作獨特。

其淵源可上說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和製法

根唐代的"消滅餅"一脈相承,只是有所改進和提高。






千層油酥餅

千層油酥餅是陝西漢族特色小吃。色澤金黃、層次鮮明、脆而不碎、

油而不膩、香酥適口。相傳,油酥餅是由唐代的千層烙餅,經歷代

廚師不斷精心改進而成。經制酥、和面、制餅、煎烤而成。




辣子疙瘩

辣子疙瘩,是戶縣的一種小吃,看著油但是吃起來不膩,色香味俱

全。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泡饃,不像羊肉泡饃的饃都是熟的,羊肉泡

饃的饃都是半熟的,他用的是鍋盔饃。辣子疙瘩的色澤鮮艷、疙瘩

鮮香、湯酸辣。十分誘人,是一種非常辣的小吃。



碗砣

碗砣是陝北有名特色小吃,深受當地人民喜愛。採用蕎麥汁在小碗

中蒸煮而成,使用時加入特製的醋汁,是當地人民卻終十分喜愛的

風味小吃。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碗砣由石勒發明於

西晉初年,可冷食或者熱食。

⑷ 拖羅餅是誰發明的呀

據說是唐朝一個名為羅興的男子終日敲鑼賣餅,其叫賣聲拖得特別長,久而久之,大家稱他的餅為拖羅餅。而今天,化州當地正宗的拖羅餅莫過於橘洲餅業了,風味獨特。

⑸ 圓圓的甜品有哪些

對於愛吃甜食的小夥伴來說,甜點就是他的命。甜點是治療抑鬱、放鬆心情的靈丹妙葯,心情不好時吃一吃,閑暇時吃一吃,可以讓人們感覺更加的快樂。當然,世界上有這么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甜點都會帶上屬於自己的特色,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品味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十大甜點,看看哪一款是你的心頭好。

10.奧地利主教夾餅


這款奧地利主教夾餅被很多人稱為天堂味道的縮影,它是一種帶有蛋白酥皮的甜點,顏色為黃白相間,就像是天主教堂的顏色,顏值高味道好說的就是它了。

9.日本麻薯


這是一種日本的傳統甜點,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將其研磨成糊狀後製成的圓形甜點,在日本極為有名。

8.印度玫瑰奶球


這款玫瑰奶球在東南亞相當的出名,是印度人最喜愛的一款甜點。它是用酥油黃油烤制的固體干奶,外形圓圓的,帶一點甜酒的味道,很是好吃。

7.加拿大納奈莫條


這款著名的加拿大甜點起源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納奈莫鎮,它是一種不用烘烤的三層蛋撻,第一層是華夫餅,第二層是濃郁的奶油糖霜,最上面一層是濃郁的巧克力醬。

6.美國蘋果派


蘋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但美國人還把它變成了蘋果派。蘋果派的外形就像是一個餡餅,上面覆蓋了香草冰淇淋、生奶油或者切達乾酪的脆皮外殼。

5.奧地利薩切蛋糕


這款奧地利的薩切蛋糕是由18歲的薩切於1832年創造出來的,它主要是由海綿蛋糕製成,裡面塗滿了帶有杏仁巧克力醬,它的製作方法至今還處於嚴格保密中,只有維也納的查希爾酒店的糕點師才知道。

4.法國焦糖布丁


這款法國焦糖布丁是奧爾良公爵的廚師在17世紀發明的,濃郁的奶油加上薄而酥脆的焦糖,賦予了這款甜點無限的生命力,不管是在任何的咖啡館都很受歡迎。

3.印尼蛋卷


這款印尼蛋卷是印度尼西亞最受歡迎的小點心,它是用香蘭葉製成的,綠色的卷餅里撒滿了磨碎的天甜椰子,甜蜜的滋味加上椰子的清香,果真讓人難以忘懷。

2.紐西蘭帕夫洛娃蛋糕


這款帕夫洛娃蛋糕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俄羅斯芭蕾舞演員帕夫洛娃,帕夫洛娃美麗的舞姿與潔白的紗裙。這款甜點有一層酥脆的蛋白酥皮,裡面是奶油,上面是鮮艷的水果,這是一款既好看又好吃的甜點。

1.土耳其Pakhlava


Pakhlava是土耳其的傳統甜點,它呈小小的正方形,裡面是一層層薄薄的薄片,薄片與薄片之間填滿了蜂蜜、糖漿和堅果碎,吃上一口,感覺心都要融化掉了。

⑹ 酥餅是那位發明的啊

金華酥餅歷史悠久,相傳位列唐朝二十四位開國元勛之一的程咬金是金華酥餅的創始人。程咬金早年在金華賣燒餅為生。有一次,他的燒餅做得太多了,一整天也沒賣完。他便將餅保存起來,准備明天繼續賣。可是,如果燒餅變壞,就不能賣了。於是,為了防止燒餅變壞,程咬金將燒餅統統放在爐邊上。他想:讓火一個勁地烘烤著,燒餅一定壞不了啦!第二天,程咬金起床一看,燒餅里的肉油都給烤出來了,餅皮更加油潤酥脆,全成了酥餅。這餅一上市,立刻吸引了不少人。大家見程咬金做的餅和以前大不一樣,都爭先恐後地品嘗。程咬金很高興,便扯著嗓子喊:「快來買呀!又香又脆的酥餅!」這一叫,買的人更多了。人們爭誇程咬金的手藝越來越高超了。有的燒餅鋪主人還煞有介事地向程咬金請教「秘方」。程咬金哈哈大笑起來,說:「我哪有什麼『秘方』呀!只不過在爐邊烤一夜而已。」隨後程咬金將燒餅再加以改進,制出的酥餅圓若茶杯口,形似蟹殼,面帶芝麻,兩面金黃,加上乾菜肉餡之香,更有特殊風味了。

後來程咬金參加了隋末農民大起義,在瓦崗寨當上了寨主「混世魔王」,進而成了唐王朝開國元勛。他功成名就之後,仍忘不了早年的賣餅生涯,便極力推薦該小吃。「金華酥餅」更隨首創者的名氣而名揚四海。

自他以後這種「特殊」的做法便代代相傳,後來名氣越來越大,成為聞名遐邇的傳統特產。

金華酥餅以白麵粉、雪裡蕻乾菜、肥肉以及芝麻、菜油、飴糖、蜂蜜等作原料,經過擀麵做坯,裹餡和烘烤,製成蟹殼那麼大一隻酥餅,呈半球狀。酥餅兩面金黃,上面滿布芝麻,中間以乾菜肉為餡,上下均有10餘層,每層薄如紙,透明如蟬翼。香松的酥餅,味道、口感極佳。進口酥碎,遇濕消融,即使牙齒脫盡的人也有口福品嘗其味;酥餅還以濃烈的陳香和鮮鹹的回味顯示其特有的魅力,強烈地吸引著顧客,民間有李白「聞香下馬」的傳說。

⑺ 烙饃卷饊子的歷史故事

烙饃(luǒ mō)是和河南、江蘇蘇北和安徽皖北的一種漢族傳統麵食,類似煎餅又和煎餅不同。烙饃作為一種源自中原的麵食,已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了。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0.1厘米,直徑約30厘米左右的圓形。在一塊圓形中間稍微突起的鐵板上烙熟的,一般管這種鐵板叫做「鏊子」,煎餅也是用的同樣的工具,不過做煎餅的一般要大一點。
烙饃 (luǒ mō),正宗中原方言讀「裸摸」,諧音其實是「捋摸」(有典故) 。烙饃來自於中原。烙饃作為一種源自中原的麵食,已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交通便利,這種麵食在中原地區廣為流傳,鄭州、洛陽、安徽等有多種變形。韓信轉述婦人的「捋捋摸摸就成啦」的典故是讀音正統。
烙饃原本是厚餅,跟「壯饃」略有淵源,本是大的厚餅,卻因為趕時間而製成薄的麵皮,最終自成一格。
始自徐州彭城,由於淮海區域中心城市彭城在交通上的便利,烙饃在區域內廣為流傳。又因為朴實無華只能作為配菜點綴、或者日常食品,但因為又沒有什麼科技含量,因而不是那麼「稀罕」,沒有形成流行的因素。後來烙饃又發展出了水烙饃和菜合子。菜合子是用兩張烙饃在有油的平鍋上,饃中間鋪上韭菜等各種新鮮蔬菜、可加雞蛋、鹽、油等各種作料等,手工烙熟以後再吃,吃起來就不要別的佐餐了。比較經典的是韭菜合子。

正統烙饃
直徑尺余的烏黑的鐵鏊子(必須是鐵質凸形),用木柴火燒(必須是木柴,火溫較高,這樣燒制的食物味道比較醇厚,火苗穩定,溫度易控制),大小均勻的一個個面團用一根棗核式的擀麵杖「捋捋摸摸」成麵皮(形如20-30cm的圓形「餛飩皮」),在鏊子上加熱,用一根扁竹劈子(竹批子,必須是竹子做的,內有水分,可耐高溫,光滑不變形)反正面。溫熱柔軟,筋道有嚼勁,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密封,因乾燥易於保存長久,最長能達半個月(當然基本上都是當晚吃完,一般三口之家一頓飯就一兩斤烙饃,也有外地遊客帶走作為特產的,便宜又特色,還容易保存,但要注意密封,烙饃有少許水分,風干就不好吃了)。
特點:溫時柔軟,冷時干硬,軟柔勁道,薄而有韌性,不容易破損,可以搭配各種干、濕食材卷著吃,泡湯吃,可透光,透光度低。
鐵鏊子烙,柴火等加熱是烙饃出現面香味的的要素。純的烙饃才是烙饃。
名詞解釋:「鏊子」就是把薄石頭打磨成龜背狀,再磨製光滑的一種器具。後來又改為生鐵鑄造,也就演化為今天的「鏊子」。為中原地區特有炊具。
水烙饃
濕皮子
水蒸烙饃在原生正統烙饃之後,做法差不多,只是用鍋蒸熟的而已,可以配合北京烤鴨、京醬肉絲卷著吃。
特點:麵皮直接水蒸,軟嫩、水分大,質薄,透光度高。適合老幼吃,失去烙饃原有的麵粉烙制的香味,易咀嚼,容易破,彈性低。
水烙饃,是蒸制的烙饃,沒有反正面「烙」的動作,失去了烙饃的本色。但因為美觀而登上北京烤鴨等宴席。
烘烙饃
烘烙饃是在無油的平底鍋上烙、烘出來的。
特點:最為乾燥,強韌而口感稍差,過於有嚼勁,易於保存。可作菜合子、菜餅等。
烘烙饃是用平鍋,受熱不均容易出現糊點。
使用平鍋烙制的還有菜盒子,但是若加豆油或者菜籽油,就是不同吃法了。

3生產製作編輯
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死面)和成柔軟的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1毫米,直徑約30厘米左右的圓形。在一塊圓形中間凸出的鐵板(特製鏊子)上烙熟的,一般管這種鐵板叫做「鏊 」,(這個字念ao去聲),煎餅的鍋是平的,煎餅的一般要大一點,而且大家都開始吃機械煎餅了。
原料:麵粉(不需要發酵)

左下為失敗的烙饃,有糊點
生產流程:
1、和面餳(醒)30分鍾左右。
2、餳好的面分成若干小劑,揉均勻、光滑、表面無氣泡。
3、為防止面坯和擀麵杖粘連,擀時加稍多的麵粉。
4、有耐心的擀制,剛開始擀時一定要多加麵粉。
5、繼續擀,擀得越薄越好。擀成稍大時,可以採取上圖的辦法,卷一半面坯在擀麵杖上擀,直至變薄。
6、鏊子燒熱,什麼都不需要放,大火反正面烙幾秒鍾,熟透即可。
注意事項:烙制時火一定要大,太小的火烙出來的饃一定會非常干,不軟和,烙時速度要迅速,反正面幾秒鍾就可以,烙好的成品需要保溫保存。
關鍵環節:和、擀、烙

4食用指南編輯
舊時,小孩子會拿它卷些白砂糖吃,味道很可口。烙饃還有很多不同的吃法:
烙饃卷饊子

烙饃卷饊子
裡面脆,外面軟,有勁道,香氣十足。素餅店也有加上少許黑鹹菜、青椒調味的。
卷菜吃
醋溜土豆絲兒,咸鴨蛋、卷的時候蓋住一端,不會流出湯水。辣椒炒雞蛋,煎上一鍋辣椒疙瘩,用烙饃卷著吃。
湯泡饃
羊肉湯泡饃,比正宗泡饃要容易消化,但容易泡爛。只能蘸湯吃。其它湯料也可以。
菜盒子
韭菜盒子,也有其他蔬菜加蛋的。不容易買到了。
烙饃卷烙饃絲
盤子里一半是普通的烙饃,一半是炸得酥脆金黃的烙饃絲,卷著吃別有一番風味。
烙饃卷烤羊肉串
烙饃還成了燒烤攤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吃食。酒喝至酣時,要上幾張烙饃,卷上幾串羊肉串,大口吃著,使勁嚼著,非常帶勁。
綠豆面烙饃
顧名思義,白面改為綠豆面,纖維素比較高。另外,還有雜糧烙饃。水果烙饃,機械烙饃。但惟獨白面手工烙饃最為正宗,吃起來也最為地道。
丸子湯煮饃
普通丸子湯,快開鍋的時候加饃。趁熱吃。
紅酒烙饃
2009年10月24日,法國老外發明的。

干吃饃 喝紅酒 紅酒烙饃

5主要功效編輯
相傳烙饃吃起來柔韌、筋軟、有嚼頭,既壓餓,也有健齒作用。吃烙饃練口腔肌肉,牙口好。不過老年人、小孩子如果吃要注意姿勢和自身牙齒情況,可以泡湯(羊肉泡饃)吃,不然不利於牙齒健康,小孩子容易「呲牙」,影響牙齒發育,不利美觀。遍布在一般菜市場或者社區沿街。一般都是服務自己小區或者供給飯店做配菜的。

6飲食文化編輯
廣為流傳的烙饃在河南、蘇北和皖北逐步發展為特色麵食,形似煎餅,口感、材質、製法不同,因製作簡易、食用方便、易於保存,受到廣泛歡迎,是當地居民的日常飲食中的一部分。中原有流傳兒歌,「圓圓小餅徑尺長,根根饊條黃脆香,外軟里酥餅卷饊,送與抗金英雄嘗」。
清代順治年間,方文來中原做客時,在其《北道行》中這樣寫到中原的烙饃:「白面調水烙為饃,黃黍雜豆炊為粥。北方最少是粳米,南人只好隨風俗。」從這可以看出,烙饃這種民間的面點食品不但歷史悠久,並且久有名氣。

三八節 烙饃大賽
春夏秋冬,街頭巷尾老奶奶更樂於弄個烙饃攤子,用木頭生柴火,架上烏黑的鐵鏊子,和好面的面盆,擀麵杖下的麵皮薄如紙(1mm),從案板被挑到鏊子上,在柴火的劈啪聲中飛舞的竹批把麵皮翻動,最後放到保溫的竹篾框子里。四季如歌,在蘇北徐州市內的王陵路上,有家烙饃攤子前放著塊宣傳板,寫下烙饃的傳說故事,在吃到面的時候,更想到當年老嫗手巧、老漢急中生智的軍民互擁的動人故事。烙饃吃起來勁道且富有韌性,某種意義上說,也正象徵了普通老百姓不怕吃苦、堅韌不拔的品格。如今雖然烙饃不能掙多少錢,烙烙饃這套做飯的手藝仍然活躍在少數街頭巷尾。娘倆、或婆媳、或姊妹幾個,圍著一張案板,支起一個鏊子,揉的揉,擀的擀,挑的挑,面團在婦人手下飛舞著,跳躍著,眨眼功夫一張又薄又圓的烙饃便好了。想來數年之後,城市化的腳步前進,城裡人該想辦法請誰去製作這烙饃了

外國友人 徐州烙饃 2009年10月


昨日乾隆今日我
烙饃之後是軍民情。軍民相擁在中原也是歷來傳統,作為戰爭城市,中原一直是雙擁擁民擁軍城市典範,這普通的烙饃看似平凡普通,溫度中卻滿是情感。而路過街頭烙饃攤,觀看優美嫻熟、節奏感十足的烙饃動作也被外地遊客視作視覺享受,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道風景。
烙饃已經逐步成為當地的民俗之一,由於飯店預訂和製作時間、願意、會烙饃的人逐漸變少,烙饃開始漲價,即便價格不變,買也不容易買到了。「烙饃卷饊子」(烙饃、饊子、黑鹹菜、青椒粒)也因為沒有烙饃供貨、沒有優質饊子不賣了。

7烙饃由來
史料記載一 支援抗金
據徐州文史資料載:北宋時徐州抗金英雄趙立聚集群眾抗金時,地方百姓特製烙饃並卷上酥香而鬆脆的饊子,送於抗金英雄吃。故烙饃品種流傳至今,歷代不衰。曾幾何時?在徐州地方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圓圓小餅徑尺長,根根饊條黃脆香。外軟里酥餅卷饊,送於抗金英雄嘗。
傳說一 :軍民緊相擁 劉邦得民心
相傳,楚漢相爭時,劉邦率兵與項羽作戰。因為劉邦的軍隊一向以紀律嚴明而深入人心,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擁戴,士兵們勞於作戰,很少能吃上飽飯,百姓們為了能讓劉邦的軍隊吃上一頓飽飯,徐州百姓急中生智,結合當地農作物情況,發明了一種製作簡單快速、攜帶方便的面點——烙饃。從此劉邦得到民心支持,劉邦軍隊士氣大增,為他們作戰提供了有利的基礎。
傳說二 :軍民相擁 濃濃情誼
在徐州南邊的人愛吃米飯,北邊的山東人愛吃煎餅。為什麼惟有徐州這方圓二百來里地方的人愛吃烙饃呢? 當年項羽兵敗垓下(靈璧,宿州市),劉邦派韓信指揮三十萬大兵乘勝追擊。這時項羽僅剩八百騎兵,連夜鏖戰,官兵幾天都沒吃一頓飯了。韓信看到項羽的失敗成定局,但項羽在徐州一帶因兵不擾民,在民間享有聲譽。韓信趁項羽失敗的機會,敗壞他的名譽。於是心生一計,找來巧婦,令她做餅。那時做餅又大又厚,一時不能熟透。項羽的官兵很快就要過去了,若做這樣的大厚餅,時間怎來得及?韓信就向巧婦說:「你快把面捋捋摸摸、弄薄弄熟,越快越好。」巧婦急中生智,就用一個圓棍一擀,將面擀得薄薄的,放在鐵鏊子上一翻一正,面就熟了。韓信一看很興奮,這樣既能多做又能熟透,不多一時做了兩大藍子。遂令一個老頭挑到項羽必經的路上去賣,並說:「你要見不到項羽,回來我一定殺你的頭。」老頭無奈,只有拚命到指定的地方去等待。
起先有幾個騎兵來到,問老頭:「當此兵荒馬亂,人家都逃亡,你這老頭不怕死,還賣什麼東西!」老頭說:「我賣的是好吃的。」兵士一吃聽是好吃的,一心想吃,但手中無錢,心裡干著急,就向老頭說:「我們項王的兵馬,一向不吃百姓的東西,除了管軍需的帶錢,連項王都不帶錢。」說著這幾個騎兵催馬揚鞭走了。
接著又來一群騎兵到來,為首的一個彪形大漢騎著烏騅馬。老頭想這必是項羽了,連忙攔著說:「大王!我看你的軍隊無錢不吃我的東西,可見大王治兵有方;不過你一連打了這么些天的仗,實在夠苦的了。就是手中無錢,也請大王吃我的東西,飽飽肚子,好再打仗。我絕不要錢。」項羽說:「我現在身無分文,雖然挨餓,也絕不白吃老百姓的東西。」老頭心中很受感動,覺得人說項羽這個人,生性耿直,帶兵廉潔,的確不假,遂把心裡的話,老實地向項羽說了:「大王!我是韓信派來的。來時韓信向我說:『項羽若吃你的東西,他無錢給你,後人將說他不義;若殺了你這個老頭,後人將說他不仁。』你現在即不吃我的東西,又不殺我,我回去後,韓信必說我沒見到大王,一定會殺我。這怎麼辦呢?我求大王救我一命。」項羽說:「既然如此,我還要急著趕路,這樣辦吧!」項羽遂用力將他的十三節霸王鞭,拔出四節,交給老頭說:「你見了韓信,拿著我這四節鞭,他就知道你見到我了。因為韓信過去給我扶過戟,執過鞭。」說罷,項羽即隨大隊向南急馳而去。
老頭含著淚望著項羽的身影漸漸消失了。老頭聽說韓信早已追趕項羽去了,也未再去見韓信。他回到家中,將烙饃爭給親鄰嘗嘗。大家問老頭這個像紙薄的圓餅叫什麼名字?怎麼做法?老頭就把當時韓信向巧婦說的原話「捋捋摸摸就成啦」告訴大家。從此,就以此諧音稱為「烙饃」。人們都爭相學做烙饃,烙饃也就成了徐州的特產。直到今天,徐州的小女孩,幾歲就會做烙饃,吃烙饃成了徐州人的愛好。
傳說三: 乾隆微服出巡 觀看烙饃飛舞
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路過徐州,曾在微服私訪時間到徐州鄉村婦女擀烙饃的精彩表演。只見一女子於面案上迅即擀出薄如蟬翼、大如銀盤的面餅,挑於軸兒上順手一揮,那面餅便飛落到東間里的熱鏊上,接著又一張飛向了西間里的熱鏊上……乾隆見到的確是一位擀烙饃的高手,這女子一個人擀可以供兩盤鏊子上,難怪乾隆皇帝看傻了眼。人說:「高山出俊鳥,民間出奇人」,在徐州地區確是這樣。
有句戲詞這樣唱道:「從北京到南京,中間隔個徐州城。中原人愛吃『烙饃饃』,那麼地個狠勁咬,那也不嫌牙根疼。」這是說烙饃確實是徐州所特有的,吃起來柔韌而筋骨,外人看嚼的這動作,還真有點「望饃興嘆」哪!
烙饃顧名思義就是在鏊子上烙成的,鏊子大多是鑄鐵的,今天也有了熟鐵和鋁合金做成的,用法也大致相同。鏊子不大,直徑一尺二寸左右烙饃直徑也就一尺左右了。
所謂「烙」,製造烙饃要兩道技術關要過。一是「擀」,二是「翻」。
「擀」要擀得薄、勻、圓。烙饃多用白面為原料,少有摻有雜面。先將面調水和得軟硬適中,最好讓面「醒」半小時以上。面和得硬了,擀起來較難;和得太軟了擀好了也會變形,所以和好面是擀的第一步。將和好、「醒」好的面,分成單個饃劑,然後用特製的擀麵杖擀。擀饃的好手每斤面能擀十六個,還要又大又圓又勻且薄。
舊時中原人都是自家烙制烙饃,一般妻子擀、丈夫翻,也有嫂嫂、大嬸們合夥製作的,談笑風生中飄出烙饃的香味,有點像是逢年過節時候的一起包餃子的景象。不過今天都是手工作坊、社區里的地攤,新建小區裡面都沒有。只能自己尋覓有烙饃的地方。
啊,中原烙饃那獨特,那柔韌的口感,那精美的製作,真讓人回味無窮。

⑻ 油炸酥餅吃起來皮怎麼有點苦

油酥燒餅吃起來便會感覺外酥里嫩,但自己在家裡邊做出去的油酥燒餅口味上邊就感覺並不是那麼鬆脆,這還是因為小麥麵粉沒有配搭好造成,或是是在揉面的情況下幅度沒有把握好,一定要留意將麵糊搓揉好,醒面的時間需要配搭三十分鍾上下,還能夠在揉面的全過程中添加適量的開水,進而讓麵糊口味更強。

1、取小麥麵粉1/3,給油翻拌、揉透,做成酥面;
2、其他小麥麵粉加開水110ml,拌和搓散成小雪花狀的片,伸開製冷;
3、製冷後,甩上涼水15ml上下,給油,拌揉至柔順細膩,調配變成水油位;
4、油酥餅面、水油位二塊麵糊各摘成10個包子皮;
5、采水油位劑1個,按扁圓,裹入酥面劑子1個,包攏後擀發展片,從一端卷攏,再按扁擀發展片,再從一端卷攏,趁機揉成大小勻稱的條形,再擀成寬約3公分的長片,順長卷攏,對割成2隻餅形,刀紋臉朝上,用麵杖擀成直徑8匣米的環形酥油餅坯,按此方法將所有餅坯擀制好;

6、鍋內加點油,用旺火烤到六成熱時,將鍋端玄火,用力勺攪拌使油位轉動,隨後將餅坯分次資金投入(每鍋炸5隻上下為宜);
7、將鍋置低火上,油位再次用力勺輕輕地推旋,防止油饃焦底;
8、待油饃炸至浮上來,雙面成玉乳白色時,即撈出瀝盡油,擺盤;
9、每隻酥油餅放上白砂糖、青梅果末、桂花糖少量及玫瑰花殘片就可以。

小提示
1、制好油酥餅面是製做油酥燒餅的重要一環,油酥餅面、水油位的油、水、面佔比一定要恰當配備,揉透後略置放餳一會;
2、包酥、擀餃子皮、卡仕達醬,一小塊製做較為非常容易把握,但較為不便,也可採用「硬包酥」的方法、將要兩塊酥面和水油位,立即包囊、擀開(褂的方式 同樣),做成大的鋼絲繩捲筒,再切割成小餅形,擀做成形;
3、擀制餅坯,要自管理中心向四周輕輕地推擀,以維持酥層清楚齊整,擀好的胚子,炸制前得用小毛巾蓋好,防止開裂;
4、油炸要清理,炸時鍋要端玄火,油位維持旋轉,防止胚子下移焦結。

⑼ 扁粉菜為什麼能成為安陽的特色小吃

紮根於民間

⑽ 關於程咬金的酥餅諸葛亮的八卦陣你都了解嗎

諸葛八卦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西部,是迄今發現的諸葛亮後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築格局按「八陣圖」樣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我國僅有、舉世無雙的古文化村落。諸葛八卦村從空中俯瞰,整個村落九宮八卦之形就會完整地展現在眼前,其布局之奇妙獨特,令人贊嘆不已。這里不僅僅是古建築讓人嘆為觀止,諸葛亮三大發明之一的諸葛連弩,諸葛亮後人發明的千奇百怪的孔明鎖,以及流傳甚久的金華酥餅都為這座古村落增添了一抹亮色。

香樟木的木雕驅蟲除濕,放到家裡有自然地淡淡木頭香,木雕題材選用中國傳統的牡丹,魚為主題,價格也很實惠。

閱讀全文

與酥餅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