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鐵藝

發明鐵藝

發布時間:2021-08-03 03:07:05

❶ 我國古代歷史上,鐵制農具的推廣和使用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古代歷史上,鐵制農具的推廣和使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農具的產生和發展是與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同步進行並相互促進的。在原始農業時期,農業生產粗放,農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為主;種類可分為農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類。農耕類大體有鏟、耒、鋤等;收割類包括刀、鐮等;加工類最普遍的是石磨盤和石磨棒。此外,還有用鹿角製成的農具。陶器的發明和應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貯物和燒煮食物。此後,各個時期農具的發展大致如下。

夏、商、西周時期

這一時期的農具有所改進,但所用材料還是以木、石、骨等為主。當時已有青銅生產,但多用於武器、食器和禮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銅製作的僅有一些中耕農具和收割農具等。此外還有一種用於碎土和砸實田埂的裝有長木柄的木質榔頭。在農業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於從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這個時期農具的種類雖增加不多,效率也還不高,但為後來鐵制農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

冶鐵業的興起,使中國農具史上出現了一大變革時期:鐵制農具代替了木、石材料農具,從而使農業生產力開始了質的飛躍。戰國時期的農具絕大多數都是木心鐵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個鐵制的鋒刃,這就比過去的木、石質農具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考古出土的實物看,當時使用呈V字形的鐵犁頭,有利於減少耕地時的阻力;鐵鍤可增加翻土深度;鐵耨則可有效地用於除草、鬆土、復土和培土。此外,這一時期推廣的一種有效的脫粒農具,為後世所長期沿用。

秦、漢至隋、唐、五代

秦統一中國以後,特別是兩漢以來,由於冶鐵業的大發展,不但鐵制農具更加普及,成為「民之大用」,而且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農具的種類增加,質量也大為提高。西漢中期以後,木心鐵刃農具已被全鐵農具所代替。隨著牛耕的推廣,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鏵是全鐵外,還創造了犁壁,從而更加有利於深耕和碎土。東漢時開溝用的巨型鏵,重達15千克、長達40厘米左右。唐代《耒耜經》中記載的曲轅犁,構造更加復雜和完備,由犁底等11個部件組成,已能根據需要進行深耕和淺耕,以及調節耕地的寬窄,操縱便利。從漢代起,如磨碎磨平土壤用的耱,中耕用的鋤和鏟,收獲用的鉤鐮等農具都已出現,並逐步得到改進。至魏、晉、南北朝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地用的耙就在此時出現。另一種農具耖也在這時所創。由石磙和木框架兩部分構成的碌碡、陸軸,則是一種碎土壓實器,到隋、唐、五代時,它又發展成為磙上帶刺。

在這一時期播種耬車的出現,是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功效一個重大進步。耬車下端有3個耬腳,即3個開溝器,中間裝有盛貯種子的漏斗,播種時用牛拉車,邊開溝邊播種,速度既快,質量也好。灌溉器具的創造和改進也有重大意義。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杠桿作用,使用時不但費力,又不便於深井汲水和大面積灌溉。漢代創造的轆轤或稱滑車,使汲水效率大為提高。翻車(即龍骨水車)於西漢末年先是在宮苑池沼灌水使用,而後逐漸普及民間,又經過東漢末年及三國魏時的繼續革新,堪稱灌溉工具上的一個重大創造。它利用齒輪帶動鏈上的許多刮水板將水刮入車槽,以人力或畜力驅動,用於提水灌溉和排澇時,效率遠勝於過去的灌溉器具。東漢末年,還出現了渴烏即最早的虹吸管。唐、宋、五代時發明的立井水車主要用於深井取水,也是利用齒輪原理。至於高轉筒車,則是用許多竹筒連接、藉助水力轉動輪軸汲水入筒提至高處的裝置,主要應用於長江流域。此外,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如風車的利用,舂米工具由杵臼到腳踏碓到水力碓的進步,特別是多個齒輪連帶轉動的連磨的利用等,都較過去大大提高了效率。

宋、元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農具的發展無論在動力的利用、機具的改進、種類的增加、使用的范圍等方面,都超過了前代。北魏《齊民要術》記載的農具只有30多種;而元代《王禎農書》的「農器圖譜」所載農具達105種之多,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農具,且附以精緻插圖。這時還出現了繩套和掛鉤。繩套是把「一條杠」分解為兩條繩索,可使牛耕的牽引力加大;掛鉤是將動力機和工作機分開。這樣,利用繩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縮短,回轉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於水田、平地,且可用於丘陵山區。這時期還出現了犁床或犁轅上附有改進犁,可以清除蘆葦雜草,便於墾耕。在水田生產中,則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農具耘盪的應用。砘是一種土壤鎮壓器,它與耬車結合可以在播種後壓實土壤。宋代秧馬的發明,則可減輕稻田生產中拔秧的勞動強度。這一時期還出現了高效率的聯合作業農具如播種和施肥相結合的下糞耬種,由麥籠、麥釤、麥綽3部分組合的收割作業農具,一日可中耕20畝的耬鋤,以及一機多用的水輪三事等。農業動力上除使用人、畜力外,還較多地使用風力、水力來進行灌溉、排水和農產品加工。在金代出現的 S型掛鉤,中原地區已普遍應用。它是改進了農具的動力和工作機的連接裝置,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進了農業各工序上的農具如犁、耬、耙、砘、耘鋤等以及畜力、水力、風力等動力機構與工作機的聯系,提高了效率。

明、清時期

明、清兩代的農具較之元代無多大變化,發展比較緩慢,但某些農具仍有改進。如明末曾出現繩索牽引的代耕架,是將用於轆轤的絞關用於犁的牽引,可「坐而用力,往來自如」地進行墾耕。這期間中國北方出現了露鋤,南方則出現了塍鏟、蟲梳和除蟲滑車等,還有用鹿角製成的農具。反映了傳統的農業精耕細作程度愈來愈高。此外,同時,由於鋼鐵冶鑄技術的發展,在農具部件的創造改進方面也有較大進步。

❷ 我發明了一個小發明,南京哪裡可以幫我製作出我的鐵制小發明

沒有專門的。一般只要有扳勁工的都可以做,關鍵是價錢。
建議,你問一下哪有做白鐵扳勁或大點做防盜門窗的地方就有了。

❸ 為什麼好多人防盜網用不銹鋼的不用鐵藝

防盜網是起防護作用的金屬網,多為網狀,安裝於門、窗、通風口等可被侵入的地方。防盜網是居民樓窗戶最主要的安防措施。密密麻麻的防盜網將樓房包裹得嚴嚴實實。

其主要體現的作用是防入侵,防墜。防止外來者從窗戶侵入室內,防止室內人、物從窗戶跌出。

防盜網的分類如下:

1.鐵質防盜網,可以稱之為鐵藝、鐵花等,是完全採用鐵彎曲與焊接而成的一種網狀防盜網,一般採用的是鐵條或者是鐵片,視消費者的喜愛來選擇。鐵質防盜網容易生銹,因而需要在其表層塗上一些漆,以防止其快速的生銹。

2.不銹鋼防盜網,非常常見的一種防盜網。不銹鋼防盜網解決了鐵質防盜網生銹的煩惱。但是在藝術造型上卻明顯的存在不足,一般採用圓管與方通相互的交錯,因而人們習慣性的稱之為鳥籠式的防盜網。

3.鋁合金防盜網,是繼承了鐵質與不銹鋼防盜網兩種產品的優點發展而來的,具有非常好的防盜性能,同時具有不銹、款式多樣、顏色豐富等特點,是最為流行的防盜網之一。

4.隱形防盜網,是為了解決小區不允許安裝傳統防盜網,而發明的一種替補產品,採用鋼絲環繞結構,使得防盜網進入到隱形的時代來。

以上四款防盜網是最為常見的防盜網,也是相對較為流行的產品。

❹ 開鐵藝製作加工需要什麼設備和多少資金

這個項目是可以做成行業老大的產品,

介紹一個新奇的物件,歷史上最牛的多功能手杖,它將和諸葛孔明凳一樣盛行於世,成為主流的時尚用品。有凳子,小車功能的多功能手杖,搜索多功能手杖有樣品視頻.大家旅遊時都有走累了想隨時坐下休息的要求,買了東西拿著很累,我的發明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隨時變成凳子坐下休息,買了東西可以放在小車是拉著走,減輕體力支出,興趣聯系我,專利轉讓,是旅遊,老人,傷患三大市場需求的產品,非常好的設計,一直都有看了電視和我的博客的人找我想代理和想買產品的,有樣品出售。我用ABS手工做了個樣品,調出誤差開模具就可以出產品。

❺ 在我國,鐵制兵器取代青銅器最早在

這個問題,是問取代 答案毫無疑問 是D。

春秋出現鐵傢伙,但還不好用,直至漢代 鐵兵器才全部取代青銅兵器

❻ 我國鐵制農具的出現到底是在春秋時期還是在戰國時期

我國最早使用鐵制農具是在春秋時期。至遲春秋中期,我國就發明了冶鐵技術,並且很快獲得了重大進展,從而為鐵制農具的出現和推廣提供了技術和物質基礎。當時,最早生產和使用鐵制農具的是齊國。據《國語·齊語》記載,春秋中期齊國官員管仲曾向齊桓公建議:「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鋤)、夷(鋤類的農具)、斤(斧頭)、(大鋤)等農具,試諸壤土。」意思是用青銅(即「美金」)鑄造劍戟等武器,試在狗、馬身上;用鐵(即「惡金」)鑄造鉏、夷、斤、屬斤等農具,試來耕種土地。
這是我國關於使用鐵制農具最早的文字記載。隨著冶鐵業的發展,鐵制農具的使用逐漸得到推廣。《管子·海王篇》說,春秋晚期,齊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可見那時鐵制農具在齊國已經得到相當廣泛的使用了。
我國在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鐵制農具,這從近代的考古發現中也可以得到證實。例如,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國墓,長沙的楚才山西侯馬北西庄等遺址出土的多種鐵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遺物,其中就有鐵耒、鐵耜、鐵鏵等農具。
戰國中期以後,鐵制農具已在各諸侯國得到普遍使用;秦漢時期,農具已經完全鐵器化。鐵制農具比以前的木耒、石耜、骨耜等原始農具生產效率要高得多。鐵制農具的使用,對促進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❼ 人類最早的鐵制刀劍!古埃及赫梯彎刀

在埃及的浮雕和各種壁畫中,總會出現一種奇特的兵器:獨特的反曲刃、寬闊的刀背構成了這種兵器的古怪外形,這就是克赫帕什鐮形刀,也稱為赫梯彎刀。雖然在古埃及的歷史中,克赫帕什鐮形刀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但是彎刀的起源來自埃及的對手赫梯人。

但是,由於赫梯彎刀本質上屬於一種針對性強的功能性武器,主要作戰對象是劍盾兵以及輕步兵。因此當有序的大兵團長矛方陣作戰時,赫梯彎刀就會顯得無用武之地,因此當波斯、馬其頓以及後來的羅馬依次征服埃及後,王權神權衰落和作戰樣式的迅速變化導致赫梯彎刀慢慢的從歷史舞台中淡去。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佚名,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刀匠老劉weixin:Lqbj689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公眾號:LBQYJS

❽ 鐵制的大勺最早發明於那裡,()a,廣東,b,四川,c,齊魯,d,浙江選擇題

C齊魯

❾ 古人用鐵制容器承裝硫酸銅溶液置換出單質銅發明了濕法煉銅對嗎

我國古代「濕法冶銅」的反應原理是鐵和硫酸銅反應,鐵比銅活潑,可以置換出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CuSO 4 ═FeSO 4 +Cu;該反應的特點是反應物生成物均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屬於置換反應.
故答案為:Fe+CuSO 4 ═Cu+FeSO 4 ;置換

❿ 工匠們在鐵藝製造與農業方面創造了什麼新方法

在製造鐵工具方面,工匠們發明了把生鐵熔化後澆灌到熟鐵上合煉合鍛版的灌鋼法。這權種方法可以通過增加熟鐵的含碳量來製造出性能更好的各類鋼,滿足不同鋼鐵器具對不同性能材料的需要。

晉代的能工巧匠們還把西漢時就已發明的磨改進成了由水力驅動的水磨,用以磨粉,這說明農業在恢復之後仍然能夠很快提供充足的糧食。

閱讀全文

與發明鐵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