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曾家祖的輩分是誰創造的
曾氏派語 名派字輩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孫、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區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全國曾氏起源之說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數代後,在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雖然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聖祖仁皇帝所賜「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為聖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繼」字因曾族避大宗諱名改作「紀」。因此,後來全國各派行統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朝道光年間,宣宗皇帝又續賜名派十字: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清同治年間穆宗皇帝再續十字:鼎、新、開、國、運、克、服、振、家、聲。
民國初年大總統袁世凱還代表民國政府頒發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錦、瑞,永、錫、世、緒、昌。
Ⅱ 什麼輩分可以叫老祖宗
曾祖這一輩就可以稱之百為老祖宗了,一般說的是一族的創業發家之人,畢竟很少有五世同堂,四世同堂也不多見。《三字經》對九族的說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度九族,人之倫。」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
上九代:
鼻祖(始祖):一世祖
遠祖:二世祖
太祖:三世祖
烈祖:四世祖
天祖:五世祖
高祖:六世祖
曾祖:七世祖
祖父(爺爺):簡稱「祖」,八世祖
父親(爸爸):簡稱「父」,九世祖
祖宗:對祖先的尊稱。中華民族的先祖是炎黃二帝,所以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2)創造字輩擴展閱讀:
祖輩解釋:
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九代
1、兒子:簡zd稱「子」,一世孫
2、孫子:簡稱「孫」,二世孫
3、曾孫(重孫):三世孫
4、玄孫(元孫) :四世孫
5、來孫:五世孫
6、晜孫:六世孫
7、仍孫:七世孫
8、雲孫:八世孫
9、耳孫:九世孫
Ⅲ 正確段氏家譜字序排位
1、山西省霍州市下樂坪段氏輩字:
國、振、際、培、可、士、英、志、書、遠。
2、雲南省墨江縣段氏輩字:
明、其、思、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縣段氏新舊輩字:
子應祖永崇,德澤遠立本,起鴻壬申昌,
隆盛慶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學大顯榮。
4、新化段氏輩字:
延祥自吉泰,紹緒振先聲。允佩前人訓,常儲後代英。
傳家敦孝義,翊治篤忠貞。仁美綿遺澤,剛方繼令名。
5、江西省都昌縣段氏輩字:
至則正濇穆,列信敏安直,溫簡廉寬栗,毅環吉表鋋,思課世日元,甲保愷悌均,瑄鍧茂仁義,桂華升世德,本自遠雲慶,萬載嗣興隆,謨訓守為典,嘉猷代建功,運會際雍熙,安敦業恢洪,積厚永延祚,平康集祜同,弘仁圖報國,履恕重親民,寶露滋蘭芷,春輝潤柏松,千秋彰彥傑,泰順步鵬程。
6、湖南省黔陽縣段氏後續的輩字:
允佩前人訓,常儲後代英。傳家敦孝義,翊治篤忠貞。
仁美綿遺澤,剛方繼令名。豫章垂蔭遠,京兆肇基宏。
奕葉昭勛業,蕃枝合本莖。詒謀勤佑啟,積善久昌榮。
7、湖南耒陽段氏輩字:
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澤洪。詩書隆道德,俊秀振宗聲。
紹業徽先緒,昌言育後英。旭陽呈瑞彩,雛鳳起飛騰。
8、洞庭湖區(酉陽堂)段氏輩字:
廷若尚文明,一士鍾澤相。
光祖修心德,傳家孝友先。
立朝崇正學,經世在名賢。
9、湖北省大悟縣段氏輩字:
天、彥、純、才、宏、祖、緒(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縣段氏輩字: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傳元立德。
11、江蘇豐縣趙庄鎮段堤口村段氏(鳳集堂)輩字:
聞、人、東、方、效、法、古、先、哲、德、九、廣、大、景、文、逢、聖、世、
素、裕、經、綸、本、恆、存、道、義、新、榮、連、立、昌、厚、忠、貞、傳、家、遠
12、雲南金平縣段氏輩字:
星立明正、字洪文士、金有紹德、繼永和昌
13、河南省鄧州市段氏輩字:
丙、中、吉、道、傳、
14、重慶渝北段氏輩字:
憲、學、登、友、三
成、州、佐、治、平
前、輝、一、美、善
傳、代、復、凈、榮
15 、四川德陽中江段氏輩字
仁、宗、友、以、世
文、尚、大、囯、振
一、三、順、宗、德
成、立、啟、開、元
如、敦、詩、書、易
本、志、學、先、賢
16、河南信陽市商城余集鎮段氏輩字:
思,榮,先,祖,德
光,大,定,成,明
17、湖北大冶段氏輩字:
宗,啟,繼,紹,辛;
久,敦,合,肆,冊
18、山東曹縣段氏輩字:
陵,聯,榮,花,方
培,啟,修,君,良
19、湖北江陵、監利、漢川、洪湖四地聯宗(京兆堂)段氏輩字:
江陵:長、嗣、啟、遠、昌,秉、恢、承、亮、澤。
監利:正、大、振、家、聲,甲、第、光、先、德。
漢川:啟、賢、良、奇、功,紀、盛、唐、鳳、庭。
洪湖:振、文、章、華、國,書、禮、傳、家、先。
以上四地,從「澤、德、庭、先」後開始,統一使用派語:
同、 宗、 迪、 慧、 穎, 經、 緯、 興、 康、 邦,
祖、 訓 、育 、英、 才, 後、 能、 譜、 瑞、 芳。
20、山東省慶雲縣前段村段氏輩字:
如、景、斯、齊、德
(3)創造字輩擴展閱讀
段姓,大理國國姓,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於姬姓鄭氏。段字的本義是錘擊、錘煉的意思。許慎《說文解字》 對段字所作的解釋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釋叢》中講得更加明白具體,他說:「金文段,象手持椎於廠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認為段字的左邊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狀,右邊的象形則是用手持錘擊之。由此可知,段字的來歷當與開採石料、打磨石器有關,它的起源應該是非常古老的。
遠古祖先在人類歷史的最早階段就學會了使用和製造工具,在悠久漫長的史前時代,人類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公劉》所記述的是後稷的曾孫、古代周族的首領公劉率領族人自邰遷豳,安定居處,開基創業的事跡。到達豳地之後,派人橫渡渭水,采運石料。按鄭玄和孔穎達的說法,他們采來的碫石是用作椹質。所謂「椹質」,就是鍛造金屬器具用以承受錘擊的砧墊。
「段氏」的出現,始見於《周禮·考工記·軸人》:「段氏為鎛器」。晚清學者孫詒讓解釋段氏的含義說:「凡鑄金為器,必椎擊之,故工謂之段氏,鍛則所用椎段之具也。」這里所講的「段氏」,是指專門從事鍛鑄的工匠和管理人員。「段氏」對於創造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推進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段姓是漢字姓之一,在《百家 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 國段姓人口排名第81,在韓 國也有分布。
參考資料:段姓——網路
Ⅳ 薛姓的輩分怎麼排
1、遼寧錦縣薛姓一支字行為:「繼致順積美,大中其允從。」
2、 河南新蔡牛灣薛姓的輩份序列為:「孝靈兆慶,守善光宗,恩培世蔭,一道統風。」
3、 山東德州薛姓始祖薛山白,後傳十四世,十四世以後的輩分為,福九長春,洪儒景林,懋秀玉才,厚德明新。
4、吉林省松原市薛姓排行:成國兆慧廣,清晶滿庭芳,貴顯學文俊,兵洪艷作長。
5、山東臨清一代薛姓始祖薛進榮,後傳九世,九世後的輩分為:因長朝德慶,繼厚永昌明。
6、 安徽肥東縣一代始於薛玉仙,後傳二十餘世,輩分為:盛應仙志,榮華忠正,賢良邦本,家國事成。
7、 山東臨沂市沂水縣一代傳二十餘世,輩分為:采芹唯秀士,會燕喜俊儒,復宗成可效,述亞實言師。
8、重慶市奉節縣汾河鎮一代傳十世左右,輩分為:……恩雲承聖明……
9、山東乳山市薛姓一支:啟君文兆先,維思丕興全,祥和忠余慶,昌都廣世宣
10、湖北隨州市高城鎮薛姓一支:大啟加升,樹德光照,永遠前進。
11、安徽壽縣一代薛氏,傳十幾世,按最初住處有南薛、北薛、東薛、西薛之分,輩分為:道德文章,敬信立和順.....
12、江蘇徐州一支薛:「傳書青雲美。」
薛姓人口分布
當代薛姓的人口已近320萬,是全國第六十四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薛姓人口由32萬增長到近320萬,增長了10倍多,薛姓人口的增長速度等同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蘇、陝西、河南三省,大約佔全國薛姓人口的39%。
其次分布於山西、河北、山東、安徽,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7%。江蘇為薛姓第一大省,占薛姓總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東南蘇皖、西北秦晉、北部豫冀三塊薛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薛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南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
薛姓在長江以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薛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江蘇大部、安徽北部、山東南部、陝寧晉豫、甘肅東部和中西部、渝鄂北部、新疆西北,薛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0.45%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0.8%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32%的薛姓人群。
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內蒙古中西部和東北、河北東部、京津、山東北部、遼寧西部、吉林東部、黑龍江東部和西北、四川北帶、渝鄂皖中部、浙江北端、上海、廣西中部,廣東大部,薛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一0.45%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2.8%,居住了大約25.6%的薛姓人群。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薛姓;網路-薛
Ⅳ 鄭氏家譜字輩
鄭氏每個地方的字輩都不一樣,具體如下:
1、福建泉州惠安:興隆知祖德顯達念君恩復回同一派攀舉陟龍門。
2、福建泉州安溪:煌觀先祖基尊顯受恩怡仰奉丹書賜芳聲遠代期。
3、重慶大足:永世長朝惜文興大國昌天才開周泰宗明萬代發。
4、湖北十堰:德建明興順道隆華日昌。
5、湖北廣水:文章華國申名遠忠厚傳家世代長。
6、四川涼山:贏征思虎國山經朝萬天永在成加顯首本後循環。
(5)創造字輩擴展閱讀
鄭氏名人:
1、鄭爽
鄭爽,1991年8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2009年,鄭爽因主演現代劇《一起來看流星雨》而進入演藝圈,她也憑借該系列劇獲得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劇最佳女演員提名。
2、鄭愷
鄭愷(Ryan),1986年4月17日出生於上海市,華語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2007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奔跑吧有情人》,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Ⅵ "孔"姓氏的由來,"孔"姓氏的輩分是怎樣排的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歷史
實際上,孔姓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姓氏,他們的祖先,可以遠遠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嚳高辛氏。帝嚳是黃帝的孫子,曾經繼黃帝及其父少昊之後,領導中華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當然也是黃帝的後裔。
關於孔姓的來源,《廣韻》上面有這樣的記載:「殷湯之後,本自帝嚳次妃蘭狄吞乙卵生契,賜姓子氏;至成湯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後代以子加乙,始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華父督之難,其子奔魯,故孔子生於魯。」
由此看來,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開國之君殷湯,則是帝嚳的次妃所生的兒子契的後代,殷湯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為乙,傳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時代,在宋國的孔父嘉,為華督所殺,他的兒子就跑到魯國避難,並且在魯國定居,所以孔子才會是魯國人。
《史記孔子世家》上面,對於孔姓的淵源,有更為詳細的說明:「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華氏之逼,奔魯。」
從這段記載,可以明顯的看出,殷湯的後代以孔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時代宋國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應該也已經有了三千年的悠長歷史。
《廣韻》和《史記》上面對於孔姓的記載,內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關於孔父嘉的後代奔魯的記述:《廣韻》上說,避華督之禍跑到魯國的是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史記》上則說,奔魯的是孔父嘉的孫子睾夷。實際上究竟是誰最先到魯國開基,迄今仍眾說紛紜,找不到確定的答案。
不過,無論哪一位才是魯國孔氏的真正開山始祖,孔子之為孔父嘉的六世孫,已經是個不爭之論。據考證,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祖父是伯夏,伯夏則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見,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創造人,而且的確是2000多年來舉世同欽的至聖先師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譜,歷2000餘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孫都記載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歷代子孫究竟都做了些什麼,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也未曾間斷過,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這樣,能夠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豈不是孔姓的人比別姓的人幸運,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確確是一個尊榮無比的漢族姓氏。
孔姓輩份:
孔姓輩分
惟/戈 溫 *扌/糹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應 元 之/萬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頒布
希 言 公 彥 承 弘/宏 聞 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興 毓 傳 繼 廣 昭 憲 慶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維 垂 佑 欽 紹 念 顯 揚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煥 景 瑞 永 錫 世 緒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Ⅶ 誰知道孔字輩的排名詳細點
孔氏家譜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歷史
實際上,孔姓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姓氏,他們的祖先,可以遠遠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嚳高辛氏。帝嚳是黃帝的孫子,曾經繼黃帝及其父少昊之後,領導中華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當然也是黃帝的後裔。
關於孔姓的來源,《廣韻》上面有這樣的記載:「殷湯之後,本自帝嚳次妃蘭狄吞乙卵生契,賜姓子氏;至成湯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後代以子加乙,始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華父督之難,其子奔魯,故孔子生於魯。」
由此看來,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開國之君殷湯,則是帝嚳的次妃所生的兒子契的後代,殷湯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為乙,傳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時代,在宋國的孔父嘉,為華督所殺,他的兒子就跑到魯國避難,並且在魯國定居,所以孔子才會是魯國人。
《史記孔子世家》上面,對於孔姓的淵源,有更為詳細的說明:「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華氏之逼,奔魯。」
從這段記載,可以明顯的看出,殷湯的後代以孔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時代宋國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應該也已經有了三千年的悠長歷史。
《廣韻》和《史記》上面對於孔姓的記載,內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關於孔父嘉的後代奔魯的記述:《廣韻》上說,避華督之禍跑到魯國的是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史記》上則說,奔魯的是孔父嘉的孫子睾夷。實際上究竟是誰最先到魯國開基,迄今仍眾說紛紜,找不到確定的答案。
不過,無論哪一位才是魯國孔氏的真正開山始祖,孔子之為孔父嘉的六世孫,已經是個不爭之論。據考證,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祖父是伯夏,伯夏則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見,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創造人,而且的確是2000多年來舉世同欽的至聖先師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譜,歷2000餘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孫都記載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歷代子孫究竟都做了些什麼,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也未曾間斷過,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這樣,能夠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豈不是孔姓的人比別姓的人幸運,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確確是一個尊榮無比的漢族姓氏。
孔姓輩份:
孔姓輩分
惟/戈 溫 *扌/糹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應 元 之/萬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頒布
希 言 公 彥 承 弘/宏 聞 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興 毓 傳 繼 廣 昭 憲 慶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維 垂 佑 欽 紹 念 顯 揚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煥 景 瑞 永 錫 世 緒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Ⅷ 求助 我爺爺寫的字輩 有個字不認識
焉
Ⅸ 蘇姓字輩排行大全
1、四川廣安:德廣公添伯盛賢宗政綱自仲子啟雲金文洪長永大廷萬理明懷忠聲榮至仁厚世代興慈良存善道正直樹儀型敬祖承廬眉雄才毅華卿凱湖甲故賨礪志展鵬程
2、四川南充:應筆丹成安懷大中文子世代興雲華克光紹萬己
3、四川廣元:承啟永自奉 君玉正宏仁 清朝必世代 榮光萬紹興
4、四川資陽:永遠於宗世大榮龍登金光玉紹先德賢才必振興
5、湖南靖州:應再正昌才茂光元萬仁君同秀世明宗大義乾坤武功為藩祖澤余慶篤生哲賢廣昭帝德永錫周官漢封節顯唐選尤宣麟閣煥美鳳昭增歡侯伯爵列少保祿頒平林重任南陽久安筆珍許國文著眉山清高志遠剛直履端善行積福奇術登純孝可表道學相傳謨謀克紹統緒長延天佑啟後炳耀千年
6、湖南益陽:固能福文盛志彥祖崇永安成國正天心順光昌啟後英聖道昭隆運賢良顯大名其祥開世業有子紹宗勛選士惟升秀傅家益尚清萬邦同照曜端拱慶承平
7、湖南醴陵:金克淵志祖廷國可眉正仁開景運新懷忠本孝尚清純敬承先澤家光永樹德揚名振漢濱
8、湖南湘潭:珔仁開景運新懷忠本孝尚清純敬承先澤家光永樹德揚名振漢濱
(9)創造字輩擴展閱讀:
蘇姓相關延伸:
蘇氏宗族,在華夏大地上,經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從最早的蘇城(今河北臨漳縣)發祥地遷至洛陽,形成以蘇秦為代表的蘇氏宗族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進入漢代,蘇建開創武功派,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二個興盛時期;
唐代,蘇世長,蘇瓌,蘇頲等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三個興盛時期;宋代,蜀派蘇易簡、蘇舜欽祖孫,閩派蘇紳、蘇頌父子,眉派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共同創造了蘇氏家族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
蘇氏子孫,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領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早自宋代,蘇氏子孫就開始進入台灣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