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的發明者是誰
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擬電子計算機。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電子計算機的產生是在自動理論的發展、電子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緊迫的計算任務的背景下的綜合結果。1943年正是世界大戰緊張進行的一年。
美國阿伯丁炮擊場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一起承擔了為美國陸軍計算炮擊表的任務。當時只有一台原始的模擬計算機和一百多名計算員用手工計算,結果當然很糟。
差不多在同一時候,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的工程師埃克特和物理學家莫齊利提出了一篇用電子元件造計算機的報告,這份報告送到了當時負責計算炮擊表的領導人----數學家戈德斯坦中尉手裡。
戈德斯坦慧眼識珠,大力爭取了美國軍方支持埃克特和莫齊利的方案,1943年4月6號報告獲得批准,研製計算機的工作開始了。
(1)神經發明家擴展閱讀
公認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的ENIAC。盡管它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機器晚誕生了一段時間,但它擁有了今天計算機的主要結構和功能,是通用計算機,並且是第一台與通用圖靈機等效的計算機。
雖然在今天看來,ENIAC的計算能力恐怕連小小的計算器、智能手機都比不上,但當時稱得上是功能強大。ENIAC體積非常龐大,占滿好幾個房間,全身上下擁有一大堆纏繞的電線和真空管。
它的耗電量也非常驚人,工作的時候,全城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最初ENIAC的程序設置需靠人工移動開關、連接電線來完成,改動一次程序要花一星期時間。
為了提高效率,工程師們設想將程序與數據都放在存儲器中。數學家馮·諾依曼將這個思想以數學語言系統闡述,提出了存儲程序計算機模型,後人稱之為馮·諾依曼機。
Ⅱ lol里大發明家說的話是什麼 一定要准
1,我找到了來
2,我知道啦 但源..這個答案的問題是什麼呢?
3,為了偉大的科學
4,嗯,它比設計圖還小
5,確實是個明智的選擇
6,你生來就不是干這個的料
7,你路線的餘弦,再除以
8,回來,你這只骯臟的猿猴,快回來
9,我和你意見相同
10,經過我的推導……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你會輸
11,是的是的,趕快 我回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12,如果將原始弗羅布雷特附在特大號瓦姆理內汀圈上,你會得到
13,力等於質量乘以速度。
14,注意~你的向量
(2)神經發明家擴展閱讀
大發明家背景故事:塞西爾·B·黑默丁格教授是一個才華橫溢但古怪反常的約德爾科學家。他被稱贊為皮爾特沃夫前所未見的最具革新意識和受人尊敬的發明家之一。他不間斷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嘗試解答宇宙中最費解的難題,達到了神經痴迷的程度。
盡管他的理論經常會看起來晦澀難懂,但他也曾製造出許多發明,堪稱皮爾特沃夫最為驚奇,當然也同樣危險的機械,他也在不斷改進自己的發明,讓它們更加高效。
Ⅲ 馬可尼發明了什麼
馬可尼的最大成就便是他對無線電通訊的發明,無線電技術的發明在世界范圍內都表現出極大的作用,不僅僅應用於軍事,還有工業等方面,馬可尼的成就自然不會只有這一方面。
馬可尼還是一個企業家,出生豪門的馬可尼在自身對物理學表現出極大興趣的同時,家庭的優越環境也為馬可尼的研究以及事業提供了不可否認的作用。馬可尼的成就在無線電的發展史上奠定了開山的基礎。
(3)神經發明家擴展閱讀:
1894年年滿二十歲的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茲幾年前所做的實驗,這些實驗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見的電磁波是存在的,這種電磁波以光速在空中傳播。
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這種波向遠距離發送信號而又不需要線路,這就使電報完成不了的許多通信有了可能。例如利用這種手段可以把信息傳送到海上航行的船隻。
馬可尼經過一年的努力,於1895年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工作裝置,1896年他在英國做了該裝置的演示試驗,首次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個公司,1898年第一次發射了無線電。翌年他發送的無線電信號穿過了英吉利海峽。
Ⅳ 古希臘發明家到底是誰。
你想問的是什麼呀 古希臘發明家很多 體育
發明了奧運會這一體育盛會.
醫學.
前3世紀初,在埃及亞歷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臘解剖學家希羅菲盧斯證明,腦是思維器官,人的一切感覺都是通過腦神經傳遞的.此外,他還提出血液循環理論,認為脈搏的輕重緩急可以說明一個人的健康程度.
地理學.
亞歷山大軍隊的遠征可謂是一次異國探秘,遠征軍中有一批工程師、哲學家、地理學家和測繪師等專門人才,他們隨軍收集資料,繪制地圖,在地理學上取得輝煌成就,大大豐富了古希臘人的地理知識.前3世紀中葉,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擔任館長的希臘學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測繪資料及希臘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學專著《地理概論》.
天文學.
古希臘的天文學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巴比倫,同時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響.古希臘天文學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倫人的數學和天文學後,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預測出了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時間.此外,希臘學者亞里斯托庫斯根據巴比倫人的天文觀測資料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前1世紀中期,希臘學者尤利烏斯·凱撒引進埃及的太陽歷,稍加改變後,成為用凱撒名字命名的「儒略歷」.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太陽歷,也可以說是承襲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遺產.
數學.
古希臘的泰勒斯還是一位數學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測量法後,制定出測量公式.畢達哥拉斯曾游歷埃及、兩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許多先進的東方科學文化思想.相傳他和他的弟子總結了當時的數學知識,發現許多數學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實在他之前,兩河流域等地的數學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畢達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驗證和普及一類的工作.前3世紀初,長期執教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總結了當時的數學知識,根據公理、定義制定了一系列計算公式,創立了歐氏幾何,成就卓越.
Ⅳ 危害人類幾十年,最糟糕的發明家發明了什麼
在人類歷史上有兩項發明非常特殊,起初他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我們每一個人都從中受益,但這兩項發明卻無時無刻不危害著人類。可以這么說,如果我們一直將這兩項發明沿用下去,估計人類都已經滅絕了。他就是小托馬斯·米基利,曾經差點毀滅整個人類的人,他也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對地球環境造成破壞最大的單一生物體。
不過在1944年11月2日,他的妻子發現米基利被他發明的繩索和滑輪勒死了。米基利一生中獲得了100項專利。他發明的四乙基鉛增加了汽車發動機的動力,從而提高了運輸效率。他在製冷方面的發明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便捷。但他的發明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大於正面影響。由於他的創造力每年導致數千人死亡,《時代》雜志將他列為“50個最糟糕的發明家”之一。
Ⅵ 神經心理學家 Roger W.Sperry|斯佩里 又譯為斯伯里的私人生活是怎樣的呢
一、美國神經心理學家
斯伯里 (Roger W .Sperry)
斯伯里(August 20, 1913—April 17, 1994.),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用測驗的方法研究了裂腦病人的心理特徵,證明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具有顯著差異,提出兩個腦的概念。曾榮獲國家科學獎,1960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71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81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又譯為:斯佩里)。斯佩里(R.W.Sperry)。 他把貓、猴子、猩猩聯結大腦兩半球的神經纖維(最大的叫胼胝體)割斷,稱為「割裂腦」手術。這樣兩個半球的相互聯系被切斷,外界信息傳至大腦半球皮層的某一部分後,不能同時又將此信息通過橫向胼胝體纖維傳至對側皮層相對應的部分。每個半球各自獨立地進行活動,彼此不能知道對側半球的活動情況。這一手術於1940年由Van Wagenen 和Herren首先在臨床上對慢性頑固性癲癇病人使用,獲得較理想的療效,癲癇發作幾乎完全消失。1961年斯佩里設計了精巧和詳盡的測驗,在作割裂腦手術的人恢復以後,進行了神經心理學的測定,獲得了人左右兩半球機能分工的第一手資料,發現兩半球機能的不對稱性(asymmetry),右半球也有言語功能,從而更新了優勢半球的概念。裂腦人的每一個半球都有其獨自的感覺、知覺和意念,都能獨立地學習、記憶和理解,兩個半球都能被訓練執行同時發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務。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語、思維和意識與兩個半球的關系,成績卓著,獲得了198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 奇特的裂腦人 有一種腦部疾患叫做「癲癇」,疾病大發作時病人會突然喪失意識,倒地,全身肌肉發生強烈的抽搐,並伴有咬舌、流涎、尿失禁等症狀。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斯佩里為了醫治此病,將患者的連接大腦兩半球的主要神經纖維「胼胝體」切斷,使一側大腦半球的病灶所產生的神經電暴不能擴散到另一半球去。手術後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且也未出現不良的後遺症,如人格和智力的改變等等。然而經過這樣手術的人,畢竟與常人有所不同了,他們實際上成了有兩個獨立的大腦的所謂「裂腦人」。 正常人的大腦也有兩個半球,但是由於胼胝體的連接,左、右兩個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間進行交流,因此,正常人的大腦是作為一個整體而起作用的。人們很早就知道大腦兩半球在機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並控制右邊的身體,右半球感受並控制左邊的身體。1861年,法國醫生布羅卡發現患有失語症的病人,其大腦左半球顳葉有損傷。這個部位後來就被稱為「布羅卡」區,它涉及人的說話功能,是運動性語言中樞。以後人們又繼續發現了左半球的其他一些部位與書寫、閱讀等功能有關,只有少數左利手(俗稱左撇子)的人語言中樞在右半球或分在兩個半球上。由於大多數人的語言中樞位於左半球,大腦左半球就被人們稱為優勢半球。 從1961年開始,斯佩里等人對「裂腦人」長時間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例如,在一個實驗中讓一個「裂腦人」坐在擋住他雙手的屏幕前,視線凝視屏幕中心的一點,然後在屏幕上用0.1秒的時間閃現「帽帶」這個詞(「帽」呈現在左半屏幕,「帶」呈現在右半屏幕),由於呈現時間短得「裂腦人」的眼睛來不及移動,「帽」就傳遞到了右半球,「帶」就傳遞到了左半球。當要求「裂腦人」說出他看到了什麼時,他只回答說看到了「帶」字。進一步要求「裂腦人」說出「帶」的種類,他只好猜測是「膠帶」、「音樂磁帶」、「捆人的帶子」等等。這表明語言中樞在左半球。如果在左半屏幕閃現一個物體的名稱,從而使這個詞傳遞到右半球,「裂腦人」雖然不能說出物體的名稱,但能用左手從一堆他看不見的物體中選出這個物體。表明雖然右半球有一些語言的功能,但語言中樞位於左半球。 斯佩里的研究以及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兩半球存在著機能上的分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左半球是處理語言信息的「優勢半球」,它還能完成那些復雜、連續、有分析的活動,以及熟練地進行數學計算。右半球雖然是「非優勢的」,但是它掌管空間知覺的能力,對非語言性的視覺圖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優勢。還有的研究表明,音樂和藝術能力以及情緒反應等與右半球有更大的關系。對於正常人來說,大腦兩半球雖然存在著機能上的分工,但是大腦始終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工作的。
編輯本段二、美國發明家
斯佩里(Sperry,Elmer Ambrose)
1860年10月12日生於紐約州科特蘭;1930年6月16日卒於紐約州布魯克林。斯佩里在康奈爾大學上學,1879年畢業。翌年,正當二十歲,他已經把他的工廠組織成製造發電設備和其他大型裝置的工廠了。在他的四百項發明專利中,最著名的要算他在1896—1910年之間研製的陀螺羅盤了。旋轉的陀螺儀保持平面旋轉,並且不讓其轉離平面。在船隻晃動時為了使陀螺儀不致被迫離開平面,陀螺儀被裝在船隻的萬向接頭上,這樣的陀螺儀可以用作真正的指南針,它不隸屬於任何一種一般的磁鐵指南針,也不受周圍鋼鐵的影響。這是一千年來在指南針方面的第一次最重要的改進。它的第一次試運轉是1911年於戰艦「特拉華號」上,此後,幾乎立即被海軍採用。斯佩里還研製了船隻和飛機的穩定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發明了高強度的弧光探照燈,這也很快被三軍採用了。 斯佩爾父子:—————— 飛機發明不到10年,就能實現自動穩定飛行。又過了15年,世界迎來了第一次完全「盲目飛行」。這里,人們不應忘記美國人斯佩里父子。 老埃爾默·斯佩里1860年生於美國紐約,中學畢業後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電氣,大學畢業後正好趕上了發明史上的黃金階段。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神秘的陀螺,一眼就斷定這個總要保持穩定的東西肯定會大有用場。1896年,他開始研究陀螺的用途,陀螺也成為他此後的至愛。1910年,美國海軍採用了他的精確陀螺羅盤。1912年,他幫助美國航空先驅寇蒂斯開發出一種飛機的自動穩定裝置。 老斯佩里的兒子勞倫斯·斯佩里善於動手,喜歡擺弄機械,說起來他還是老斯佩里投身航空研究的直接推動者。1903年,萊特兄弟上天的新聞引起了勞倫斯的極大興趣。當時他只有11歲。不久,勞倫斯效仿萊特兄弟,在自家地下室開了個自行車修理鋪。1910年,勞倫斯自己的卧室內置齊了滑翔機的所有部件。他為了把尺寸很大的部件拿出窗外,連卧室的窗戶都拆了。滑翔機飛得很好,但勞倫斯並不滿足。不久,勞倫斯設法貸款,買了一台5缸44.1千瓦的發動機。當秋天開學時,勞倫斯的飛機也升空了,並最終說服父親同意他去上寇蒂斯航校。 1912年,年僅20歲的勞倫斯拿到了飛行執照,成為全美最年輕的飛行員。在海軍的監管下,勞倫斯開始完善他父親發明的在飛機上用的陀螺穩定器。他雖然沒學過工程,但不知疲倦的天性讓他對每個器件、每項改進都了如指掌。勞倫斯發現他們做的兩個陀螺儀都能對飛機的俯仰和橫滾作出反應。麻煩在於海軍飛行員根本不相信陀螺,只管自己操作而不用這些儀器。勞倫斯想,要解決問題,只有用事實說話。於是一個星期天的清晨,趁人們還沒有起床之際,他偷偷地把一架水上飛機開上了天。勞倫斯躺在座艙的地板上,讓飛機偏離航向,觀察陀螺如何讓飛機回到原來的航向上。「有一架飛機在天上飛,但裡面沒有飛行員。」醒來的人們奔走相告,驚訝地觀賞著天上的飛機。勞倫斯見目的已經達到,便輕輕地駕機著陸。寇蒂斯非但沒有批評違反規程的勞倫斯,還立即決定派他到法國參加即將舉行的飛機安全競賽。 這是一次頗具規模的航空盛會,邀請了各主要國家的海軍使團。勞倫斯是第57個報名參賽的選手,他的父親老斯佩里也前來助陣。令人振奮的偉大時刻來到了。勞倫斯和他的助手機師從塞納河上起飛,然後沖著人群飛去。當接近人群時,他就特意低飛。人們清楚地看到勞倫斯站在機艙里,兩手高高舉起。在飛過裁判台的瞬間,他的助手走出機艙,走上一側機翼,而勞倫斯再一次將手舉過頭頂。在飛第3圈時,助手走到機身後面,使飛機一下失去平衡。同樣,不需要駕駛員的幫助,飛機又恢復了平衡。飛機一著陸,勞倫斯就成了名人。他們贏得了一萬美元的大獎。更重要的是正如當時一家法國報紙所稱:「這次飛行是空中導航的歷史性時刻。」這個特別的日子就是1914年6月1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種合同訂單紛至沓來。斯佩里家族由於陀螺穩定器而興旺起來。老斯佩里又發明了許多有價值的飛行設備,包括航向陀螺、陀螺地平儀和偏航指示器,使駕駛員得以通過飛機的儀表系統,精確地操縱飛機穿雲過霧、爬升轉彎。勞倫斯被任命為斯佩里公司穩定器部門的經理,但辦公室的工作令他厭煩,他還是常常駕機飛行。最後,勞倫斯從父親的公司里分離出來,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他製造出一種小型單座雙翼機,可以作為日常的交通工具。每天他就駕著它上下班。1923年底,勞倫斯計劃駕駛自己的小飛機橫渡英吉利海峽去英國,結果不幸遇難,年僅31歲。1929年,美國人杜立特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完全靠儀表的「盲目飛行」,更證實了斯佩里父子的發明對航空事業的貢獻。翌年,老斯佩里也告別人世,享年70歲。
Ⅶ 有哪一些發明家利用大自然發明了什麼
蒼蠅與宇宙飛船
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送往大腦.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因此,蒼蠅的觸角像是一台靈敏的氣體分析儀.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根據蒼蠅嗅覺器的結構和功能,仿製成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水母的順風耳
「燕子低飛行將雨,蟬鳴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為與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沿海漁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魚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 (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 結構構件
對於構件,在截面面積相同的情況下,把材料盡可能放到遠離中和軸的位置上,是有效的截面形狀.有趣的是,在自然界許多動植物的組織中也體現了這個結論.例如:「疾風知勁草」,許多能承受狂風的植物的莖部是維管狀結構,其截面是空心的.支持人承重和運動的骨骼,其截面上密實的骨質分布在四周,而柔軟的骨髓充滿內腔.在建築結構中常被採用的空心樓板、箱形大梁、工形截面鈑梁以及折板結構、空間薄壁結構等都是根據這條結論得來的.
-- 斑馬
斑馬生活在非洲大陸,外形與一般的馬沒有什麼兩樣,它們身上的條紋是為適應生存環境而衍化出來的保護色.在所有斑馬中,細斑馬長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圓又大,條紋細密且多.斑馬常與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鴕鳥等共外,以抵禦天敵.人類將斑馬條紋應用到軍事上是一個是很成功仿生學例子.
Ⅷ 大發明家黑默丁格 說的話
1、我知道啦,但......這個答案的問題是什麼呢?
2、嗯,它比設計圖還小。
3、你路線的餘弦,回再除以…答…
4、是的是的,趕快,我回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5、經過我的推導……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你會輸。
(8)神經發明家擴展閱讀:
由於大發明家黑默丁格頭比較大的特徵,被人們外號稱作「大頭」。
大頭是一個中單AP型法師,是一個陣地戰和防禦戰的專家,炮台的存在讓大頭獲得線霸的稱呼,線上單挑幾乎很少有中單法師能打得過大頭,但是其弱點也很明顯,傷害過於依賴炮台,如果炮台被敵方快速清理掉,大發明家就會陷入困境。
他被稱贊為皮爾特沃夫前所未見的最具革新意識和受人尊敬的發明家之一。他不間斷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嘗試解答宇宙中最費解的難題,達到了神經痴迷的程度。
盡管他的理論經常會看起來晦澀難懂,但他也曾製造出許多發明,堪稱皮爾特沃夫最為驚奇,當然也同樣危險的機械,他也在不斷改進自己的發明,讓它們更加高效。
Ⅸ 著名的科學家都有誰他做的事情都有什麼
覽 古今中外大哲學家 一覽 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一覽大師風采 2009-11-20 22:32:00 閱讀463 評論2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商高 中國數學家,提出勾股定理 泰勒斯 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提出許多奠基性科學理論 阿那克薩哥拉 古希臘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研究太陽 扁鵲 中國醫學家,創立中醫 畢達哥拉斯 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音樂家,發現許多數學定理 希帕索斯 古希臘數學家,發現無理數 芝諾 古希臘哲學家,提出運動悖論 蘇格拉底 古希臘哲學家,西方哲學之父 德謨克里特 古希臘物理學家、哲學家,提出原子理論 希波克拉底 古希臘醫學家,創立西醫 默冬 古希臘天文學家,發現默冬周期 柏拉圖 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創建柏拉圖學園,提出很多重要哲學理論 歐多克斯 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提出「數」和「量」的概念 甘德 中國天文學家,著有《天文星占》 石申 中國天文學家,編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亞里士多德 古希臘哲學家、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提出許多不同學科的理論 歐幾里德 古希臘數學家,著有《幾何原本》 阿里斯塔克 古希臘天文學家,提出日心說 阿基米德 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提出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 埃拉托色尼 古希臘地理學家,測出地球大小 希帕克斯 古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創立球面三角 李冰 中國技師,主持修築都江堰 盧克萊修 古羅馬物理學家,著有《物性論》 維特魯維 古羅馬建築學家,著有《論建築》 塞爾蘇斯 古羅馬醫學家,著有醫學網路全書 普林尼 古羅馬綜合門類科學家,著有《自然史》 托勒密 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希臘天文學極大成者 張衡 中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地動儀 蔡倫 中國發明家,發明紙 蓋倫 古希臘生理學家,創建重要的醫學理論 華佗 中國醫學家,發明麻醉葯 張仲景 中國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 張騫 中國探險家,開辟絲綢之路 馬均 中國物理學家,發明翻車 刁番圖 古希臘數學家,創立代數 劉徽 中國數學家,發明割圓術 希帕蒂婭 古羅馬數學家,宣傳古希臘數學理論 祖沖之 中國數學家,算到圓周率小數點之後七位 賈思勰 中國生物學家,著有《齊民要術》 孫思邈 中國醫學家,被喻為葯王 一行 中國天文學家,編制《大衍歷》 陸羽 中國生物學家,被喻為茶聖 賈比爾 阿拉伯化學家,對化學發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阿爾·馬蒙 阿拉伯科學家,保存古希臘文獻 花拉子模 阿拉伯數學家,傳播阿拉伯數字 巴塔尼 土耳其天文學家,傳播托勒密體系 阿爾·哈曾 阿拉伯物理學家,研究了光學 阿維森納 阿拉伯醫學家,著有《醫典》 畢升 中國發明家,發明活字印刷術 沈括 中國化學家、地理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發現石油,發現地磁偏角 奧馬·卡拉 阿拉伯數學家,推動代數的發展 傑拉德 西班牙科學家,發起大翻譯運動 阿維羅意 阿拉伯哲學家,發展亞里士多德哲學 楊輝 中國數學家,發現楊輝三角 羅吉爾·培根 英國思想家,近代實驗科學先驅 阿奎那 義大利哲學家,將希臘火種傳到近代 郭守敬 中國天文學家,發明許多天文儀器 馬可·波羅 義大利探險家,溝通東西方 鄭和 中國航海家,曾七下西洋 萬戶 中國宇航員,航天先驅 古騰堡 德國發明家,在歐洲首創活字印刷術 迪亞士 葡萄牙航海家,發現好望角 哥倫布 西班牙籍義大利航海家,發現新大陸 達·芬奇 義大利畫家、生理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哲學家,代表作《蒙娜麗莎》,發現人體許多奧秘,總結出杠桿速度與臂長的關系 達·伽馬 葡萄牙航海家,乘船到達印度 哥白尼 波蘭天文學家,提出近代日心說 麥哲倫 西班牙籍葡萄牙航海家,環游地球第一人 塔塔格里亞 義大利數學家,發現卡丹公式 卡丹 義大利數學家,發現一元四次方程的解法 李時珍 中國醫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韋達 法國數學家,發現韋達定理 吉爾伯特 英國物理學家,提出「質量」的概念 第谷 丹麥天文學家,觀測出天體運動路線 布魯諾 義大利天文學家、思想家,發展日心說 斯台文 比利時物理學家,研究靜力學 帕拉塞爾蘇斯 瑞士化學家,醫葯化學運動的始祖 阿格里科拉 德國化學家,被譽為「礦物學之父」 塞爾維特 西班牙生理學家,發現肺循環 維薩里 比利時生理學家,著有《人體的構造》 納皮爾 英國數學家,發明對數 培根 英國思想家,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徐光啟 中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著有《農政全書》 伽利略 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被喻為近代物理之父 匠利帕希 荷蘭發明家,發明望遠鏡 開普勒 德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提出開普勒運動三定律 赫爾蒙特 比利時生物學家、化學家,揭示植物營養規律 哈維 英國生理學家,揭示出血液循環規律 宋應星 中國物理學家、生物學家,著有《天工開物》 斯涅爾 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發現光的折射定律 笛卡爾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創建解析幾何 費馬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提出費馬大定理 蓋里克 德國物理學家,做了馬德堡半球實驗 托里拆利 義大利物理學家,證明了真空的存在 帕斯卡 法國物理學家,發展「壓強」的觀念 尼·伯努利 瑞士數學家,伯努利家族第一代科學家 波義耳 英國化學家,近代化學先驅 馬爾比基 義大利生理學家,發現毛細血管 惠更斯 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發現擺的定律 列文虎克 荷蘭生物學家,發現細菌 胡克 英國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發現胡克定律,發現細胞 斯旺麥丹 荷蘭生物學家,為現代昆蟲學奠定了基礎 牛頓 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發現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創建微積分 萊布尼茨 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創建微積分 巴本 法國發明家,發明蒸汽機 雅·伯努利 瑞士數學家、物理學家,推動概率理論發展 哈雷 英國天文學家,發現哈雷彗星 斯塔爾 德國化學家,系統提出燃素說 阿蒙頓 法國物理學家,提出絕對零度的概念 約·伯努利 瑞士數學家,發展微積分 白令 俄籍丹麥裔探險家,探索北極 泰勒 英國數學家,提出泰勒定理 華倫海 荷蘭物理學家,創建華氏溫度 哥德巴赫 德國數學家,提出哥德巴赫猜想 慕欣勃羅克 荷蘭物理學家,發明萊頓瓶 布拉得雷 英國天文學家,發現光行差 莫培督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創建最小作用量原理 丹·伯努利 瑞士物理學家、數學家,提出伯努利方程 攝爾修斯 瑞典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創建攝氏溫度 約翰·凱 英國發明家,發明飛梭 林奈 瑞典生物學家,對生物進行分類 富蘭克林 美國物理學家、政治家,提出正負電理論,美國開國元勛之一 歐拉 瑞士數學家、物理學家,提出歐拉公式等諸多數學定律 布豐 法國生物學家,進化論先驅 羅蒙諾索夫 俄國物理學家、詩人、哲學家,發現質量守恆定律 達朗貝爾 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分析力學領導者 哈格里夫斯 英國發明家,發明珍妮機 祖爾策 義大利物理學家,發現電流 赫頓 英國地質學家,提出均變說 布萊克 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發現二氧化碳,提出比熱容理論 詹姆斯·庫克 英國航海家,發現澳大利亞 卡文迪許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測出引力常量,發現氫氣 阿克賴特 英國發明家,發明水力紡紗機 普利斯特列 英國化學家,發現氧氣 喬·瓦爾特 英國發明家、化學家,硫酸工業先驅 瓦特 英國發明家、物理學家,改進蒸汽機 拉格朗日 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分析力學集大成者 庫侖 法國物理學家,提出庫侖定律 伽伐尼 義大利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發現伽伐尼電流 赫舍爾 德國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 大蒙哥菲爾 法國發明家,發明熱氣球 舍勒 瑞典化學家,發現氧氣 菲奇 美國發明家,發明輪船 拉瓦錫 法國化學家,發動化學革命 拉馬克 法國生物學家,提出進化論 小蒙哥菲爾 法國發明家,發明熱氣球 伏特 義大利物理學家,發現電勢 蒙日 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發明畫法幾何 波德 德國天文學家,提出軌道半徑公式 貝托萊 法國化學家,通過與普魯斯特的論戰推動了化學的發展 拉普拉斯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提出「天體力學」的學科名稱 詹納 英國醫學家,征服天花 維爾納 德國地質學家,提出水成說 普魯斯特 法國化學家,提出定組成定律 倫福德伯爵 英國物理學家,提出熱之唯動說 涅普斯 法國發明家,發明照相機 富爾頓 美國發明家,改進輪船 馬爾薩斯 英國經濟學家,創建人口理論 道爾頓 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提出近代原子理論 拿破崙 法國軍事家、政治家、數學家,橫掃歐洲,發現拿破崙定理 居維葉 法國生物學家,提出生物分界理論 德里維西克 英國發明家,發明火車 羅伯特·布朗 英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發現布朗運動 托馬斯·揚 英國物理學家,通過雙縫干涉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安培 法國物理學家,發現安培定律 阿伏加德羅 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提出分子理論 高斯 德國數學家,被喻為數學王子 奧斯特 丹麥物理學家,發現電能生磁 戴維 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發現許多元素 蓋·呂薩克 法國化學家,發現化學反應中的氣體體積定律 柏采留斯 瑞典化學家,提出電化二元理論 史蒂芬孫 英國發明家,改進火車 泊松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發現泊松分布、泊松亮斑等 馬讓迪 法國生理學家,創建實驗葯理學 白塞爾 德國天文學家,發現天鵝座61號星視差 阿拉果 法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在光學上有許多重要貢獻 約·富蘭克林 英國航海家,探索北極 夫朗和費 德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發現光譜暗線 菲涅爾 法國物理學家,總結出完整的偏振光理論 勒布朗 法國發明家、化學家,制鹼先驅 柯西 法國數學家,解決無窮小問題 達蓋爾 法國發明家,發明照相機 歐姆 德國物理學家,發現歐姆定律 法拉第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發現電磁感應 巴比奇 英國數學家,電子計算機先驅 莫爾斯 美國發明家,發明電報 諾貝爾 瑞典發明家、社會活動家,發明炸葯,創建諾貝爾獎 戴姆勒 德國發明家,發明石油內燃機 魏斯曼 德國生物學家,發展進化論 門捷列夫 俄國化學家,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范德華 荷蘭物理學家、化學家,推動分子理論發展 吉布斯 美國化學家,建立吉布斯函數 鄧洛普 英國發明家,發明充氣輪胎 福特 美國發明家企業家,發明流水線 德波里 法國發明家、物理學家,發明遠距離輸電線 科赫 德國醫學家,征服多種疾病 S·弗萊明 德國生物學家,發現染色體 本茨 德國發明家,發明汽車 玻爾茲曼 奧地利物理學家,發現分子運動定律 米歇爾 瑞士生物學家,發現核酸 倫琴 德國物理學家,發現X光 康托爾 德國數學家,對無窮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愛迪生 美國發明家,被喻為發明大王 貝爾 美國發明家,發明電話 巴甫洛夫 俄國生物學家,建立神經營養學 J·弗萊明 英國發明家,發明真空二極體 克萊因 德國數學家,最經典的貢獻是克萊因瓶 勒夏特列 法國化學家,發現勒夏特列原理 貝克勒爾 法國物理學家,發現鈾的放射性 邁克爾遜 美國物理學家,通過實驗引導相對論的建立 洛倫茲 荷蘭物理學家,提出洛倫茲變換 昂內斯 荷蘭物理學家,發現超導 彭加勒 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相對論先驅 老湯姆生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發現電子 特斯拉 美籍克羅埃西亞物理學家、發明家,發明交流發電機 赫茲 德國物理學家,發現電磁波 約翰遜 丹麥生物學家,發明「基因」一詞 齊奧科夫斯基 俄國物理學家,火箭奠基人 狄塞爾 德國發明家,發明柴油內燃機 普朗克 德國物理學家,量子理論先驅 尼普科 德國發明家,發明尼普科掃描圓盤 希爾伯特 德國數學家,建立希爾伯特空間 閔可夫斯基 德國俄裔物理學家,發展非歐幾何 摩爾根 美國生物學家,推動基因遺傳領域發展 費登森 美國發明家,發明無線電話和無線廣播 威·萊特 美國發明家,發明飛機 居里夫人 法籍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推動放射性研究的發展 奧·萊特 美國發明家,發明飛機 盧瑟福 英籍紐西蘭裔物理學家,提出原子核式結構 羅素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文學家,提出理發師悖論 德弗雷斯特 美國發明家,發明三極體 馬可尼 義大利發明家,發明無線電通信 薩頓 美國物理學家,提出染色體總是成對出現的理論 艾弗里 美國生物學家,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邁特納 奧地利物理學家,推動核裂變理論發展 愛因斯坦 美籍德裔物理學家,創建相對論 哈恩 德國物理學家,發現鈾的核裂變 魏格納 德國地質學家,提出大陸漂移說 戴維森 美國物理學家,發現電子波動性 S·弗萊明 英國醫學家、生物學家,發現青黴素,發明抗生素療法 布勞威爾 荷蘭數學家,發現不動點理論 玻恩 德國物理學家,推動量子力學發展 蒂內曼 德國生物學家,提出「生物三者」理論 玻爾 丹麥物理學家,將量子理論引入原子結構理論 薛定諤 奧地利物理學家,提出波動力學 拉瑪奴江 印度數學家,數學天才 弗里德曼 蘇聯天文學家,提出弗里德曼模型 瓦克斯曼 美籍俄裔醫學家、生物學家,發現鏈黴素 哈勃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哈勃定律 茲沃里森 美國發明家,發明電視 查德威克 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中子 德布羅意 法國物理學家,提出物質波理論 小湯姆生 英國物理學家,發現電子波動性 洪特 德國物理學家,提出洪特規則 奧伯特 德國物理學家,推動火箭發展 奇拉德 匈牙利物理學家,推動核物理應用 保羅·穆勒 瑞士化學家,發明DDT殺蟲劑 泡利 奧地利物理學家,提出中微子假說 勞倫斯 美國物理學家,發明迴旋加速器 鮑林 美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提出鮑林規則,號召和平利用核能 貝塔朗費 美國生物學家,創立一般系統論 海森堡 德國物理學家,提出矩陣力學 費米 義大利物理學家,推動核物理發展 狄拉克 英國物理學家,提出狄拉克方程 鮑維爾 英國物理學家,發現π介子 馮·諾依曼 美國數學家,推動計算機發展 伽莫夫 美籍俄裔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建立宇宙大爆炸模型,提出遺傳密碼的概念 奧本海默 美國物理學家,曼哈頓工程主將 安德森 美國物理學家,發現μ介子 赫斯 美國地質學家,提出海底擴張理論 哥德爾 奧地利數學家,發現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 湯川秀樹 日本物理學家,提出交換粒子概念 莫克萊 美國發明家,發明第一代計算機 蕾切爾·卡遜美國思想家、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環保先驅 威爾遜 加拿大地質學家,提出板塊模型 肖克萊 美國發明家,發明晶體管 蘇澤 德國發明家,發明機電式計算機 馮·布勞恩 德國物理學家,推動火箭發展 威爾金斯 英國物理學家、生物學家,提出DNA的X射線衍射圖 克里克 英國生物學家,構件DNA模型 申農 美國數學家,創立資訊理論 E·洛倫茲 美國氣象學家,發現確定性混沌 普里戈金 比利時籍俄裔物理學家,構建耗散結構理論 萊爾 英國物理學家,發明射電望遠鏡 弗蘭克林 英國生物學家,推動DNA模型的建立 阿西莫夫 美國小說家、科學家,提出機器人三定律 楊振寧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發現宇稱不守恆 托姆 法國數學家,創立突變論 李政道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發現宇稱不守恆 伯格 美國生物學家,完成DNA重組 勒比雄 法國地質學家,提出六大板塊理論 哈肯 德國物理學家,創立協同論 艾根 德國生物學家、化學家,創立超循環理論 沃森 美國生物學家,構件DNA模型 內森特 美國生物學家,發明DNA切割技術 蓋爾曼 美國物理學家,提出誇克模型 高登·摩爾 美國企業家,創建仙童公司 阿姆斯特朗 美國宇航員,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袁隆平 中國生物學家,發明雜交水稻 陳景潤 中國數學家,證明1+2=3 加加林 蘇聯宇航員,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費根鮑姆 美國數學家,發現費根鮑姆常數 羅賓·沃倫 澳大利亞醫學家,發現了幽門螺桿菌 霍金 英國物理學家,著有《時間簡史》 維爾穆特 英國生物學家,發明克隆技術 巴里·馬歇爾澳大利亞醫學家,發現了幽門螺桿菌 懷爾斯 英國數學家,證明出費馬大定理
Ⅹ 瑞士科學家( )因發明了DDT,獲得了諾貝爾獎。可現在,很多科學家認為。諾貝爾獎( )DDT的發明者
一九四五年,瑞士的化學家穆勒 (Paul Mueller) 發明合成了DDT (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 能夠有效地殺除蚊蟲、控制瘧疾蔓延,一時之間DDT功德無量,遍及全球。穆勒也因為DDT的發明於一九四八年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離出來,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家Paul Muller重新認識到其對昆蟲是一種有效的神經性毒劑。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大量地以噴霧方式用於對抗黃熱病、斑疹傷寒、絲蟲病等蟲媒傳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瘧疾病例在10年內從7500萬例減少到500萬例。同時,對家畜和穀物噴DDT,也使其產量得到雙倍增長。DDT在全球抗瘧疾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氯奎治療傳染源,以伯胺奎寧等葯作預防,再加上噴灑DDT滅蚊,一度使全球瘧疾的發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1962年,全球瘧疾的發病己降到很低,為此,世界各國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都在當年的世界衛生日發行了世界聯合抗瘧疾郵票。這是最多國家以同一主題,同時發行的郵票。在該種郵票中,許多國家都採用DDT噴灑滅蚊的設計。也就是在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在其發表著作《寂靜的春天》中高度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最終會在動物體內富集,例如在游隼、禿頭鷹和魚鷹這些鳥類中富集。由於氯化烴會干擾鳥類鈣的代謝,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亂,使蛋殼變薄,結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類接近滅絕。一些昆蟲也會對DDT逐漸產生抗葯性、以對抗人類由於人口無節制增長而對自然界無休止的掠奪。基於此,許多國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由於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以及在1962年以後又放鬆了對瘧疾的警惕,所以,瘧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卷土重來。今天,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非洲國家,每年大約有一億多的瘧疾新發病例,大約有100多萬人死於瘧疾,而且其中大多數是兒童。瘧疾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最主要的病因與死因,這除了與瘧原蟲對氯奎寧等治療葯物產生抗葯性外,也與目前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對環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殺蟲劑有關。
DDT進入水中後被浮游植物吃掉後進入其體內,浮游動物又吃掉浮游植物進入浮游動物體內,浮游動物又被貝類吃掉進入其體內,貝類又被魚吃掉進入魚體內……
這樣最後進入人的體內,但是DDT不能被分解只能積累,所以人的體內DDT不斷積累,最終會導致人因DDT中毒死亡。
所以國家現在禁止使用DDT,人們使用DDT最終還是會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