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雙盲法的發明

雙盲法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3 00:29:40

❶ 什麼是雙盲實驗

單盲實驗與雙盲實驗在新葯的早期實驗中,研究者雖然可以按經典實驗設計的方式,採取用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比較的方法來控制和排除偏誤,即對實驗組給予新葯,而對控制組則不給予新葯。通過將兩組病人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可以得出這種新葯的效果來。但是,即使採用這種控制和比較,仍然有產生偏誤的可能。因為它沒有控制住某種心理因素的影響。研究者發現,被給予新葯這種心理影響(寬慰效果)對病人的影響經常是非常積極的,它導致要評價新葯本身的效果十分困難。病人病情好轉既有可能是吃了新葯的結果,也有可能是由於病人知道吃了新葯而感覺有效,自己心理因素起了作用,精神上樂觀和愉快的結果。因此,為了控制這種寬慰效果的影響,真正得出新葯的效果,研究者首先採用「單盲設計」,即採用給控制組吃「寬心丸」 (一種無毒無害無任何作用的物質)的方法。這樣,兩組病人並不知道他們所吃的究竟是新葯,還是「寬心丸」,因而他們受到的心理影響或精神作用是一樣的。此時再將兩組病人的結果進行對比,就可以得出新葯的效果了。然而,不幸的是,即使研究者採用了「寬心丸」的辦法,還是可能會有偏誤產生。這就是上面所談到的研究者的期待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問題。在一般的實驗中,研究者對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接受實驗刺激這方面的區別是清楚的。比如在新葯效果實驗中,實驗人員知道,實驗組所服用的是這種新葯,而控制組服用的是「寬心丸」。這種清楚往往會導致實驗人員在實驗中自覺不自覺地去「發現」或者「觀望」新葯具有某種「效果」,就像教師自覺不自覺地「看到」那些學生「特別聰明」一樣。在新葯效果實驗中,它會導致實驗人員自覺不自覺地「看到」實驗組的病人「病情好轉」。 這些實驗結果啟示我們:當實驗者知道哪些對象是實驗組成員、哪些對象是控制組成員時,他們對研究結果和結論的期待也可能影響到實驗的進行、影響到行為的測量、影響到對結果的解釋。因此,必須排除這種期待的影響。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更嚴格的實驗設計中,往往會考慮採用雙盲實驗的方法。 在上述例子中,為了排除研究者的「期望」對實驗過程和結果解釋的影響,研究者又進一步設計了一種研究新葯效果的「雙盲實驗」。在這種雙盲實驗中,作為實驗對象的病人和作為實驗參與者(或觀察者)的醫務人員都不知道(雙盲)誰被給予了新葯,誰被給予了「寬心丸」。這樣,醫務人員對病人服葯以及服「寬心丸」這兩種結果的觀察就會更加客觀,因而對新葯實際效果的解釋也就會更准確、更科學。這種「雙盲」的實驗設計能使研究人員進一步從其他一些變數中孤立出新葯的效果來。

❷ 雙盲法指的是什麼

雙盲法用於葯物效果試驗.
將病人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給予不同的葯物.
其中一種是研製出來的葯物.
一種是對人體沒有任何好處或者壞處的仿製品.比如純澱粉製造的葯片.
兩種葯物從外觀上完全相同.
病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真正的葯還是仿製品.
醫生同樣也不知道.
這樣做出的結果更加准確.
最大限度的排除人為因素對結果造成的影響.
希望這樣解釋你能明白.
相對的有單盲法,就是醫生知道給病人吃的什麼葯,但病人不知情.
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發消息.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❸ 什麼是雙盲實驗

雙盲試驗是一種更加嚴格的試驗方法,通常適用於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human subjects),旨在消除可能出現試驗者和參與者意識當中的主觀偏差(subjective bias)和個人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s)。在大多數情況下,雙盲試驗要求達到非常高的科學嚴格程度。

雙盲(double blind)是指:研究對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試驗分組情況,而是由研究設計者來安排和控制全部試驗。

其優點是可以避免研究對象和研究者的主觀因素所帶來的偏倚,缺點是方法復雜,較難實行,且一旦出現意外,較難及時處理,因此,在實驗設計階段就應慎重考慮該方法是否可行。

雙盲試驗通常在試驗對象為人類時使用,目的是避免試驗的對象或進行試驗的人員的主觀偏向影響實驗的結果。通常雙盲試驗得出的結果會更為嚴謹。

(3)雙盲法的發明擴展閱讀

在雙盲試驗中,試驗者和參與者都不知道哪些參與者屬於對照組(control group)、哪些屬於試驗組(experimental group)。只有在所有數據被記錄完畢之後(在有些情況下是分析完畢之後),試驗者才能知道那些參與者是哪些組的。

採用雙盲試驗是為了要減少偏見(prejudices)和無意識地暗示(unintentional physical cues)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對於被試者的隨機分配(Random assignment)到對照組或者試驗組的做法是雙盲試驗中至關重要的一部。確認哪些受試者屬於那些組的信息交由第三方保管,並且在研究結束之前不能告知研究者。

❹ 臨床試驗中的雙盲法指的是什麼

受試者,研究者,參與療效和安全性評價的醫務人員,監查員,數據管理人員,統計分析人員均不知治療分配程序,即受試者所屬組別

❺ 什麼是實驗法為什麼實驗法的進行必須採取「雙盲法」什麼是實驗的有效性為什麼說內部效度更有效,如

實驗法是從影響調研對象的若干因素中選出一個或幾個因素(即自變數)作為實驗因素,在其餘諸因素均不發生變化的條件下,了解實驗因素的變化對調研對象(即因變數)的影響程度,用以決定企業市場營銷策略的一種方法。
內部有效性是從實驗內部考察實驗結果是否有效。

❻ 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這個實驗規則,是如何起源與發展的

這個雙盲對照試驗了個人認為這個其實還是非常好的結合發展了他這個就是說由於這個汽車的這個燈光的變化契約和發展應用的都非常不錯

❼ 醫學的雙盲實驗具體是什麼求通俗詳細點解答

雙盲試驗通常在試驗對象為人類時使用,目的是避免試驗的對象或進行試驗的人員的主觀偏向影響實驗的結果。通常雙盲試驗得出的結果會更為嚴謹。

在雙盲試驗中,受試驗的對象及研究人員並不知道哪些對象屬於對照組,哪些屬於實驗組。只有在所有資料都收集及分析過之後,研究人員才會知道實驗對象所屬組別。

在葯物測試中經常使用雙盲測試。病人被隨機編入對照組及實驗組。對照組被給予安慰劑,而實驗組給予真正葯物。無論是病人或觀察病人的實驗人員都不知道誰得到真正的葯物,直至研究結束為止。不過部份的試驗會較難做成雙盲,例如:如果治療效果非常顯著,或治療的副作用非常明顯,實驗人員便可能猜想到哪組是對照。

如果解釋研究結果的統計學家同樣不知道哪組資料屬於對照組,哪組屬於測試組,這種測試被稱為三盲測試。

在法證中,警察局內的認人手續基本上是一個對證人記憶的單盲測試。由於警察可能會對證人作出有意或無意的影響,不少執法機構現在傾向在認人過程中使用雙盲測試。負責認人過程的警員事先不能知道被認的人當中誰是嫌疑犯,以免影響證人。

❽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請排出10位是哪10個人

世界
100
偉人排行榜

1.
穆罕默德(
1570――631
)阿拉伯人類史上最有影響的人,

伊斯蘭教的先知。他將一個散漫無紀的阿拉
伯民族統一起來了,並將一個偉大的宗教帶來給他們。

2.
艾薩克
·
牛頓

1642――1727

英國歷史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他的物體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奠定了基礎。


耶穌(
―30――6
)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
,
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基督宗教的創始人。影響了歐洲文
化的發展。

4.
釋迦牟尼(約前
624
-前
544
,一說前
564
-前
484
,)印度佛教創始人。

5.
孔子

―551――479
)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
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

6.

·
保羅(
―4――64
)土耳其基督教使徒,發展新生的基督教教徒的最重要的先驅。在所有的基督教作家
和思想家中,他對基督教神學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千古猶存。

7.
蔡倫
(?
――121
)中國紙的發明家(
105

8
世紀傳入阿拉伯,
12
世紀傳入歐洲。他使用的造紙技術
基本上沿用至今。

8.
約翰
·
古騰堡(
1400――1468
)德國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他的發明導致了一次媒界革命,迅速地推動
了西方科學和社會的發展。

9.
哥倫布(
1451――1506
)義大利
1492
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是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

10.
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
1879――1955
)德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永遠屬於智慧超群行列中的天才,
以其相對論而最為世人所知

❾ 什麼是雙盲法試驗和安慰劑效應

雙盲法實驗:

是使試驗者與受試者都不清楚所服用的究竟是試驗葯還是對照安慰劑。這樣可使受試者對葯物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的描述,以及試驗者對各種反應的記錄,盡可能的客觀。它是一種排除試驗者與受試者主觀偏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臨床試驗中佔有重要地位。這種方法是使醫生(研究觀察者)和病人雙方都不知道誰是用葯組,誰是安慰劑對照組,這樣做對試驗結果的判斷更加客觀和可靠。如果試驗觀察者知道情況,而僅病人不知道的臨床試驗,則稱單盲法。一般臨床試驗宜採用雙盲法,而單盲法只有在實行雙盲法有困難時採用.

安慰劑效應:

又名偽葯效應、假葯效應、代設劑效應(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❿ 什麼是雙盲法

雙盲實驗是指被試和實驗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試接受哪一處理的實驗技術。這種實驗方法用於防止研究結果被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或者觀察者偏愛(observer bias)影響。在實驗中使一個人盲就是不告知他實驗過程的信息。按照使參與者盲的程度,這種實驗被分為單盲(Single-blind)、雙盲(double-blind)、三盲(triple-blind)實驗。

盲在實驗中是一種基本的工具,用以在實驗中排除參與者的有意識的或者下意識的個人偏愛。比如,在非盲實驗中檢驗受試者對不同品牌食品的偏愛,受試者往往選擇他們偏愛的食品,但是在盲實驗中,即品牌不能被辨認的情況下,受試者可以真正排除個人品牌偏好而進行實驗。

最早意識到盲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的價值的人應該是克勞狄伯納德( Claude Bernard),他建議任何科學實驗的參與者必須被分為兩類:設計實驗的理論家以及沒有相關知識,因此也不會在觀測結果中添加個人對理論的理解的觀測者。這種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與當時流行的啟蒙時代的那種認為「科學觀測只有由那些在受過良好教育的和對實驗完全了解的科學家進行下才能產生可觀的結果」的觀點大相徑庭。

(10)雙盲法的發明擴展閱讀:

案例

單盲實驗的典型案例是Pepsi Challenge:一個市場營銷人員拿著若乾杯飲料,每個杯子都貼著A或者B。若乾杯中有一些是可口可樂,另一些是百事可樂,營銷人員知道那些杯子里是可口可樂,哪些是百事可樂,但是並不向參與者透露。參與者被要求品嘗兩杯飲料然後選擇出他們更喜愛哪種。

在這個實驗中,營銷人員可以對參與者造成下意識的暗示,從而造成實驗偏差;營銷人員同樣可以使兩種品牌的汽水看上去不一樣,比如某些杯子里邊冰塊放得多,或者使某個杯子更靠近參與者等等,這些做法同樣會造成實驗偏差;還有,如果營銷人員是由飲料製造公司僱傭進行實驗的,那麼在利益沖突的影響下,他們可能會意識到實驗結果關繫到自己未來收入,這也會造成實驗偏差。

在新葯的早期實驗中,研究者雖然可以按經典實驗設計的方式,採取用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的方法來控制和排除偏誤,即對實驗組給予新葯,而對對照組則不給予新葯。通過將兩組病人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可以得出這種新葯的效果來。

但是,即使採用這種控制和比較,仍然有產生偏誤的可能。因為它沒有控制住某種心理因素的影響。研究者發現,被給予新葯這種心理影響(安慰劑效果)對病人的影響經常是非常積極的,它導致要評價新葯本身的效果十分困難。病人病情好轉既有可能是吃了新葯的結果,也有可能是由於病人知道吃了新葯而感覺有效,自己心理因素起了作用,精神上樂觀和愉快的結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雙盲實驗



閱讀全文

與雙盲法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