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列出的數據模型中哪一種是資料庫系統中最早出現的數據模型
早現網狀 DBMS美通用電氣公司Bachman等1961發功IDS(Integrated Data Store)1961通用電氣公司Charles Bachman 功發世界第網狀DBMS第資料庫管理系統--集數據存儲(Integrated Data Store IDS)奠定網狀資料庫基礎並廣泛發行應用層型DBMS緊隨網狀型資料庫現著名典型層資料庫系統IBM 公司1968 發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種適合其主機層資料庫IBM公司研製早型資料庫系統程序產品1976霍尼韋爾公司(Honeywell)發第商用關系資料庫系統—Multics Relational Data Store關系型資料庫系統關系代數堅實理論基礎經幾十發展實際應用技術越越熟完善其代表產品Oracle、IBM公司DB2、微軟公司MS SQL Server及Informix等等
2. 資料庫系統中,最早出現的資料庫模型是
層次模型
3. 誰發明了分貝這個物理學家
分貝(decibel)dB 分貝是以美國發明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命名的,他因發明電話而聞名於世。因為貝爾的單位太粗略而不能充分用來描述我們對聲音的感覺,因此前面加了「分」字,代表十分之一。一貝爾等於十分貝。聲學領域中,分貝的定義是聲源功率與基準聲功率比值的對數乘10的數值。用於形容聲音的響度。
4. SQL資料庫是誰發明的
1974年,在IBM公司聖約瑟研究實驗室研製的大型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SYSTEM R 中,使用SEQUEL語言(由BOYCE 和CHAMBERLIN 提出),後來在SEQUEL 的基礎上發展了SQL 語言。 SQL語言是一種互動式查詢語言,允許用戶直接查詢存儲數據,但它不是完整的程序語言,如它沒有DO或FOR 類似的循環語句,但它可以嵌入到另一種語言中,也可以借用VB、C、JAVA等語言,通過調用級介面(CALL LEVEL INTERFACE)直接發送到資料庫管理系統。SQL基本上是域關系演算,但可以實現關系代數操作。
1986年10月,美國國家標准協會對SQL進行規范後,以此作為關系式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標准語言(ANSI X3. 135-1986),1987年得到國際標准組織的支持下成為國際標准。不過各種通行的資料庫系統在其實踐過程中都對SQL規范作了某些編改和擴充。所以,實際上不同資料庫系統之間的SQL不能完全相互通用。
5. 資料庫的發展簡史
資料庫技術是本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門信息管理自動化的新興學科,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發展,在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數據處理越來越佔主導
地位,資料庫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產物。數據管理是資料庫的核心任務,內容包括對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儲存、檢索和維護。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資料庫技術也不斷地發展。從數據管理的角度看,資料庫技術到目前共經歷了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階段和資料庫系統階段。
A.人工管理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是指計算機誕生的初期(即20世紀50年代後期之前),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從硬體看,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從軟體看,沒有操作系統和管理數據的軟體,數據處理方式是批處理。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不保存
該時期的計算機主要應用於科學計算,一般不需要將數據長期保存,只是在計算某一課題 時將數據輸入,用完後不保存原始數據,也不保存計算結果。
2. 沒有對數據進行管理的軟體系統
程序員不僅要規定數據的邏輯結構,而且還要在程序中設計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輸出方式等。因此程序中存取數據的子程序隨著存儲的改變而改變,數據與程序不具有一致性。
3. 沒有文件的概念
數據的組織方式必須由程序員自行設計。
4. 一組數據對應於一個程序,數據是面向應用的
即使兩個程序用到相同的數據,也必須各自定義、各自組織,數據無法共享、無法相互利用和互相參照,從而導致程序和程序之間有大量重復的數據。
B.文件系統階段
文件系統階段是指計算機不僅用於科學計算,而且還大量用於管理數據的階段(從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體方面,外存儲器有了磁碟、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在軟體方面,操作系統中已經有了專門用於管理數據的軟體,稱為文件系統。
這個時期數據管理的特點是:
1. 數據需要長期保存在外存上供反復使用
由於計算機大量用於數據處理,經常對文件進行查詢、修改、插入和刪除等操作,所以數據需要長期保留,以便於反復操作。
2. 程序之間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操作系統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訪問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數據之間有了數據存取的介面,程序可以通過文件名和數據打交道,不必再尋找數據的物理存放位置,至此,數據有了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區別,但此時程序和數據之間的獨立性尚還不充分。
3. 文件的形式已經多樣化
由於已經有了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文件也就不再局限於順序文件,還有了索引文件、鏈表文件等,因而,對文件的訪問可以是順序訪問,也可以是直接訪問。
4. 數據的存取基本上以記錄為單位
6. DB_28機槍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DP28機槍是前蘇聯的輕機槍,游戲中成為「大盤雞」
捷格加廖夫輕機槍使用前蘇聯1908年式7.62mm有底緣槍彈,輕機槍是前蘇聯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1926年設計定型,1928年裝備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7. 萬用電表上面的dB是什麼意思
要嘛衰減,要嘛增益。
前後比值取log 再乘以10.功率乘以20
8. SQL語言是誰發明的
SQL是高級的非過程化編程語言,允許用戶在高層數據結構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戶了解具體的數據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層結構的不同資料庫系統,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語言作為數據輸入與管理的 SQL介面。它以記錄集合作為操作對象,所有SQL語句接受集合作為輸入,返回集合作為輸出,這種集合特性允許一條SQL語句的輸出作為另一條SQL語句的輸入,所以SQL語句可以嵌套,這使他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在多數情況下,在其他語言中需要一大段程序實現的功能只需要一個SQL語句就可以達到目的,這也意味著用SQL語言可以寫出非常復雜的語句。 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最早是IBM的聖約瑟研究實驗室為其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SYSTEM R開發的一種查詢語言,它的前身是SQUARE語言。SQL語言結構簡潔,功能強大,簡單易學,所以自從IBM公司1981年推出以來,SQL語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今無論是像Oracle、Sybase、DB2、Informix、SQL Server這些大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還是像Visual Foxpro、PowerBuilder這些PC上常用的資料庫開發系統,都支持SQL語言作為查詢語言。 美國國家標准局(ANSI)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已經制定了SQL標准。ANSI是一個美國工業和商業集團組織,負責開發美國的商務和通訊標准。ANSI同時也是ISO和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的成員之一。ANSI 發布與國際標准組織相應的美國標准。1992年,ISO和IEC發布了SQL國際標准,稱為SQL-92。ANSI隨之發布的相應標準是ANSI SQL-92。ANSI SQL-92有時被稱為ANSI SQL。盡管不同的關系資料庫使用的SQL版本有一些差異,但大多數都遵循 ANSI SQL 標准。SQL Server使用ANSI SQL-92的擴展集,稱為T-SQL,其遵循ANSI制定的 SQL-92標准。 SQL語言包含4個部分: ※ 數據定義語言(DDL),例如:CREATE、DROP、ALTER等語句。 ※ 數據操作語言(DML),例如:INSERT(插入)、UPDATE(修改)、DELETE(刪除)語句。 ※ 數據查詢語言(DQL),例如:SELECT語句。 ※ 數據控制語言(DCL),例如: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等語句。 SQL語言包括三種主要程序設計語言類別的語句:數據定義語言(DDL),數據操作語言(DML)及數據控制語言(DCL)。 SQL 是用於訪問和處理資料庫的標準的計算機語言。 SQL 指結構化查詢語言 SQL 使我們有能力訪問資料庫 SQL 是一種 ANSI 的標准計算機語言 編者註:ANSI,美國國家標准化組織
9. 分貝這個單位是不是有點故弄玄虛啊,是那個狗屁科學家發明的呢
分貝是電學和聲學計量中的一個單位。即兩種電或聲功率之比或兩種電壓或電流值或類似聲量之比;分貝還是一種測量聲音相對響度的單位。分貝用dB表示。
分貝dB 分貝是以美國發明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命名的,他因發明電話而聞名於世。因為貝爾的單位太粗略而不能充分用來描述我們對聲音的感覺,因此前面加了「分」字,代表十分之一。一貝爾等於十分貝。聲學領域中,分貝的定義是聲源功率與基準聲功率比值的對數乘以10的數值。用於形容聲音的響度。
10. 關系資料庫是誰發明的
1970年,IBM的研究員,有「關系資料庫之父」之稱的埃德加·弗蘭克·科德(Edgar Frank Codd或E. F. Codd)博士在刊物《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發表了題為「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大型共享資料庫的關系模型)」的論文,文中首次提出了資料庫的關系模型的概念,奠定了關系模型的理論基礎。20世紀70年代末,關系方法的理論研究和軟體系統的研製均取得了很大成果,IBM公司的San Jose實驗室在IBM370系列機上研製的關系資料庫實驗系統System R歷時6年獲得成功。1981年IBM公司又宣布了具有System R全部特徵的新的資料庫產品SQL/DS問世。由於關系模型簡單明了、具有堅實的數學理論基礎,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響應,並很快成為資料庫市場的主流。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算機廠商推出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幾乎都支持關系模型,資料庫領域當前的研究工作大都以關系模型為基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