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無籽西瓜發明的人

無籽西瓜發明的人

發布時間:2021-08-02 18:07:20

A. 無籽西瓜切法發明

這需要發明者嗎,切西瓜的人既是發明者

B. 誰知道幾幾年哪位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100項科學發明是什麼?
這100個瞬間分別是: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這是一本驚世核俗的書;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1年,諾貝爾獎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獎;
1902年,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碧藍的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包含了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理論:狹義相對論;
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體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體,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福雷斯特因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無線電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洗衣機由美國芝加哥人費歇爾設計製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現代化客輪「茅利塔尼亞」號第一次成功橫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發現,使人類認識並可以利用的化學元素的實際數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德國、日 本、加拿大、美國等對磁懸浮列車進行了反復試驗;
1912年,第一塊霓虹燈廣告出現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維生素;
1912年,法國人發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條汽車生產線開始應用;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17年,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細菌的天敵:噬菌體;
1921年,挪威氣象學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氣環流圖案,從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氣運動的規律;
1921年,對結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進行人體試種,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誕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問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類完成首次環球飛行;
1925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一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量子力學第一定律;
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第一次推出電視系統;
1928年,青黴素問世,開創醫學新紀元;
1928年,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被發現:地幔對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鍾問世;
1931年,拉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建起;
1931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這是「人類的第三隻眼」;
1932年,美國專家研製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博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1933年,「尼龍之父」卡羅瑟斯的發明,引起一場全球性的尼龍騷動;
1935年,第一個實用雷達裝置發明成功;
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整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電望遠鏡在英國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羅兄弟獨立設計發明圓珠筆,使整個人類受益非淺;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無籽西瓜;
1942年,在義大利科學家費米領導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成功運行,這標志著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1943年,荷蘭醫生科爾夫製成了第一個人工腎臟,首次以機器代替人體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電子數字電腦,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科學家發現,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與圖象重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確測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14測年法的發明
,對於考古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1947年,第一台微波爐問世,掀起了炊用爐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1948年,美國工程師香農發表兩篇有關「通信的數學理論」的文章,系統地討論了通信的基本問題,由此奠定了資訊理論的基礎;
1950年,信用卡問世,「一卡走天下」的時代到來;
1951年,美國的克羅斯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實用的磁帶錄像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試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4年,美國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行處女航,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1954年,蘇聯建成並正式啟用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開始;
1954年,美國生物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並進行了首批臨床試驗;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
人造地球衛星,人類進入太空時代;
1958年,美國人發現激光,兩年後的1960年,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
1959年,美國工程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
發明於16世紀的抽水馬桶在本世紀開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誇克模型,並預言這種非凡的粒子不僅存在,而且正是這種粒子構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師創造了斷手再植的奇跡;
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集成電路的通用
1964年,中國一所農校的教師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國農業從此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
1964年,美國貝爾公司推出電視電話;
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
1967年,南非開普敦成功進行了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8年,美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瑪·挑戰者」號的科學考察船開始處女航,目的是深海鑽探。經過15年的航行,不僅驗證了大陸漂移說、
板塊構造說,而且還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網際網路;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飛船發射升空。21日11時56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標志著人類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蘇聯用「質子」號火箭將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送入地球軌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問世,被稱為第一代微處理器,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誕生;
1972年,CT掃描儀在英國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建成,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國人威廉·米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電子游戲機;
1976年,美國開始使用第一代無繩電話系統,行動電話逐漸成為現代「順風耳」;
1977年,美國宣布研製出了中子彈並開始投入生產和裝備部隊;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嬰兒在英國哇哇墜地,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
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國耗資100億美元,第一次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上天,使之成為自由往返於天地間的航天器
兄弟,給你找這些廢了好大的勁啊.多給點分啊.

C.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一百個瞬間的發明人發明年份發明人國度是什麼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

在此世紀之交,由《錢江晚報》策劃撰稿、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一書,將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展現給少年讀者,意義深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立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是迎接21世紀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的必由之路。

書 名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

作 者
路甬祥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9-04-01

目錄

1圖書簡介

1、圖書簡介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世紀,飛機的發明,第一枚火箭的升空,門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青黴素的發明,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第一隻半導體三極體的發明,集成電路的出現,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第一座原子能反應堆的建成,激光的發現,PC機的發明,互聯網的出現,「多利」克隆羊的降生……日新月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改變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結構。科學技術確實已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人們漸漸建立了走一條與自然協調,利於子孫後代生存與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理念。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一書,將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展現給少年讀者,意義深遠。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語言簡明,通俗易懂,是一本極佳的少年兒童自然科學科普讀物。

其中,有一些被選入小學生五年級教書本!



1.量子理論:普朗克的豐碑

2.《夢的解析》:一本驚世駭俗的書

3.X射線:讓我們永遠銘記倫琴

4.諾貝爾獎:國際最高榮譽獎

5.空調:這里四季如春

6.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7.「飛行者」1號:劃時代的飛行

8.第一隻電子管誕生:世界進入電子時代

9.相對論:科學的新紀元

10.真空三極體:「放大」了的電子世界

11.洗衣機:解放婦女勞動力

12.「茅利塔尼亞」號:海上「移動城市」

13.同位素:揭示元素新奧秘

14.磁懸浮列車:會「飛」的列車

15.霓虹:不夜的明珠

16.維生素:讓生命之樹常青

17.人造棉:大眾消費大眾愛

18.第一條汽車生產線:每一分鍾生產一輛車

19.大陸漂移說:大陸本是一個整塊的

20.噬菌體:細菌的天敵

21.環流圖案:勾勒出大氣層運動的軌跡

22.卡介苗:趕走結核病

23.彩色膠片:把你的微笑留下

24.冰箱:開啟了一個「清涼世界」

25.環球飛行:讓夢想升空

26.量子力學:揭開微觀世界的奧秘

27.電視:打開新世界的窗戶

28.青黴素:細菌的剋星

29.地幔對流: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

30.石英鍾:精確把握每分每秒

31.拉鏈:天衣無縫

32.微波通信線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33.電子顯微鏡:人類的第三隻眼

34.心臟起搏器:給人的心臟加把力

35.高速公路:要想富,先修路

36.尼龍:開辟了紡織新天地

37.雷達:人類的「千里眼」

38.圖林機:圖林的傑出貢獻

39.射電望遠鏡:讓我們走進太空

40.圓珠筆:書寫工具之王

41.無籽西瓜:滿足人類新口味

42.首座核反應堆:人類登陸原子新世界

43.人工腎臟:人造的血液清洗廠

44.原子彈爆炸:「小玩意兒」震驚世界

45.埃尼阿克:信息時代的啟明星

46.核磁共振:打開「黑箱」的鑰匙

47.碳14測年法:考古學的時鍾

48.微波爐:炊用爐具的革命

49.晶體管: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50.資訊理論:讓信息傳播更靈通

51.信用卡:一卡行天下

52.錄像機:昔日重來

53.氫彈爆炸:推動人類和平利用核能

54.DNA破譯:揭示生命奧秘的金鑰匙

55.核潛艇:隱蔽殺手

56.第一座核電站:惡魔變天使

57.避孕葯:為優生優育作出傑出貢獻

58.人造地球衛星:開發高遠位置資源

59.激光:人類的希望之光

60.第一台工業機器人:人類忠實的耕耘者

61.第一顆氣象衛星:看雲識天氣

62.抽水馬桶:沖去生活的煩憂

63.「東方」1號:加加林飛離地球

64.誇克模型: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65.斷手再植:中國醫生的創舉

66.IBM360:身價50億美元的電腦

67.雜交水稻:開創稻穀培育新紀元

68.電視電話:天涯若比鄰

69.人工合成胰島素:中國人的驕傲

70.心臟移植:把我的心放在你的心裡

71.板塊構造說:地球像積木

72.深海鑽探:海底世界真奇妙

73.智能機器人:像人一樣聰明

74.網際網路:將世界連成一家

75.「阿波羅」飛船:從地球到月球

76.「質子」號火箭:將人類送入太空

77.PC的誕生:計算機走向大眾

78.CT掃描儀:二十世紀的「照妖鏡」

79.光纖通信: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

80.游戲機:電子時代的時尚娛樂

81.行動電話:現代「順風耳」

82.中子彈:但願它的誕生就是終結

83.試管嬰兒:人類的新孩子

84.告別天花:惡夢完了

85.「哥倫比亞」號:人類的登天之梯

86.乙肝疫苗:人類健康有保障

87.數字式電視機:未來電視的雛形

88.五筆字型:中國漢字再創輝煌

89.多媒體:電腦魔術師

90.人類基因組工程:掀開生命天書

91.環球網:二十一世紀的大眾媒體

92.「生物圈」2號:去別的星球生活

93.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紀的生存之道

94.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

95.航天器對接:科學在太空握手

96.克隆羊:生物學界的大地震

97.「探路者」號:首訪火星的使者

98.人機對弈:挑戰人類自我

99.阿爾法磁譜儀:尋找宇宙起源

100.「曙光」號升空:建設國際空間站

D. 無籽西瓜是誰發明的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無籽西瓜

E. 無籽西瓜,甚至人們把瓜子吃了、曉解瓜子從那來的來

專門有一種西瓜,裡面瓜子特別多,

F. 有什麼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小羽同來學是要列舉一些嗎?
外國:源
愛迪生---留聲機,電影攝像機,鎢絲燈泡,直流電力系統。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本傑明·富蘭克林---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他還發明雙

焦點眼鏡,蛙鞋。
居里夫人---發現兩種放射性元素鐳和釙,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中國
蔡倫---造紙
張衡---精通天文歷,他創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利轉動的「渾象」(也叫「渾天儀」)和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向儀器——地動儀。第一次正確解釋了日月的成因,說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地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郭守敬的簡儀就是根據渾儀改進的。
畢升---活字印刷術
錢學森---兩彈一星
還有很多。。

G. 無籽西瓜誰發明的

1938年,黃昌賢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以應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而轟動美國及歐洲生物學界,登入園藝科學的殿堂。當時,美國的許多報刊以「以中國人育成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由年輕華人育成」等為題,刊登了黃昌賢的事跡和照片,譽他為「無籽西瓜之父」,「無籽西瓜大師」。因為這一傑出成就,他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榮譽會員、獲美國西格馬賽(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稱號,並獲得金鑰匙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將應用植物激素育成無籽西瓜列為1938年世界生物學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古斯塔佛遜(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實驗,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蘆、茄子、辣椒和一些觀賞植物獲得了單性結果的無籽果實,證明了應用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經受精作用就自然發育成無核果實,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實驗則未獲成功。但黃昌賢受到古氏論文的啟發,敏銳地意識到植物激素能產生無籽果實,將會使植物生理學發生重大突破,對植物花果發育生理理論的發展和植物果實的優化將會有深遠影響,在生產應用上也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充分利用美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學家利用化學葯劑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應用技術,還特別與從事植物激素研究並獲得多種植物插條生根的專家齊摩門博士聯系。根據齊氏的經驗,他採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對西瓜進行試驗。他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實踐,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質優良的無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國園藝學會年會上,黃昌賢報告了這一成果,闡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學葯劑——秋水仙鹼(C22H25O6N)處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體倍增,產生四倍體植株。再採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塗抹花的柱頭,便能獲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無籽的西瓜。而他用這種激素處理的黃瓜、辣椒等,經專家鑒定,認為所結無籽果實都比古斯塔佛遜的要好

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1431

H. 無籽西瓜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

1、美白肌膚

西瓜里富含多種維生素,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對肌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西瓜當中水分充足,對於肌膚的護理作用很顯著,常吃西瓜皮膚會保持潔白、粉嫩、光滑。西瓜水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護膚品,直接抹在臉部,堅持使用,可以增強肌膚的彈性,減少皺紋的出現。

2、排毒利尿

西瓜甘寒無毒,不僅「消煩止渴,解暑熱」,而且「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瘡」。夏季中暑或其他急性熱病出現的發熱、口渴、尿少、汗多、煩躁等征,可通過吃西瓜來進行輔助治療。

3、可以減肥

西瓜內含有糖分,這些糖類大都是葡萄糖能被人體直接吸收,而不會轉化成脂肪。吃西瓜容易產生飽腹感,減少食物的攝入,非常有利於減肥。

4、解暑除煩

西瓜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煩的功能。選用新鮮成熟西瓜絞汁或啖食,用於治療暑熱煩渴、中暑頭暈。西瓜子有清熱降火、潤腸和中、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大便乾燥、鼻衄、齒衄、便血等症。

5、降低血壓

西瓜汁含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變為可溶性蛋白質,所含糖苷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西瓜皮(又叫西瓜翠衣)性味甘涼,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減少膽固醇沉積、軟化及擴張血管的功能。

壞處:

1、西瓜屬寒性食物,易傷脾胃,所以脾胃虛寒、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或大便稀溏的人最好少吃。正常人也不宜食用過量,否則會損傷脾胃而引發消化不良或腹瀉。

2、糖尿病人不宜吃西瓜。西瓜約含糖類5%,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部分果糖,也就是說吃西瓜後會致血糖增高。而糖尿病人在短時間內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會升高,病情較重的還可能因出現代謝紊亂而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3、雖然大熱天吃冰西瓜的解暑效果很好,但對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損傷,所以應注意把握好吃的溫度和數量。對於有齲齒(蛀牙)和遇冷後即會感到酸、痛的牙過敏者,以及胃腸功能不佳者就不宜吃冰西瓜。

4、夏天感冒發燒的患者常常藉助於進食西瓜來補水、退燒,但是因為它屬於甘寒食物,不宜用於風寒感冒及感冒初期,特別是患有畏寒、無汗等症狀者不宜食用。

(8)無籽西瓜發明的人擴展閱讀:

無籽西瓜的營養價值

1、西瓜含有93%的水分,所含熱量較低,是消夏解渴的佳品。

2、西瓜不僅水分多,營養也很豐富,含有蛋白質、糖、鈣、磷、鐵、鉀、果糖、維生素A、維生素C,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3、西瓜中含有的糖、鹽、酸等物質,有治療腎炎和降血壓的作用。

無籽西瓜的挑選技巧

1、看:挑選西瓜首先看外形,要挑外形漂亮的瓜,如果是畸形的,如葫蘆狀或是扁平狀、尖嘴狀、大肚狀等,畸形西瓜瓜身上比較狹窄的部分,吃起來口感不佳,這種西瓜多是敗育或者受粉不良等原因所致。

此外,看西瓜的顏色,熟了的西瓜顏色發亮,生瓜則顏色發青,發烏,沒有光澤。另外還要看瓜蔓,不要選瓜蔓已經乾枯的西瓜,瓜蔓乾枯說明西瓜已經被摘下來很久了,除非是在冬季選反季西瓜可以忽視此項。

還可以從西瓜的紋路來挑選到好的西瓜。西瓜皮是由深和淺兩種紋路構成的,不管是深紋還是淺紋,相對來說摸起來光滑,紋路比較整齊、清晰是好西瓜的標准之一。底部紋路較緊密的西瓜,則表示皮薄,通常比較好。

2、聽:輕輕敲拍西瓜,如果瓜皮很脆,聲音混濁、沉重,發出「嘭嘭」響聲的肯定是熟瓜;如果瓜皮很硬,發出「當當」清脆響聲的是生瓜;發出「噗噗」響聲的是熟過了的西瓜。

3、掂:如果個頭相近、瓜蔓同樣新鮮的西瓜,選輕一點的。比較重的表示這個西瓜的含水量較高,同時也意味著沖淡了含糖量。在品種產地相同的情況下,選那些輕一些的更能保證挑到的是甜西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看顏值聽聲音 3招教你怎麼挑到好西瓜

人民網-夏天常吃西瓜有什麼好處?

I. 無籽西瓜是誰發明的

1938年,黃昌賢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以應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而轟動美國及歐洲生物學界,登入園藝科學的殿堂。當時,美國的許多報刊以「以中國人育成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由年輕華人育成」等為題,刊登了黃昌賢的事跡和照片,譽他為「無籽西瓜之父」,「無籽西瓜大師」。因為這一傑出成就,他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榮譽會員、獲美國西格馬賽(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稱號,並獲得金鑰匙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將應用植物激素育成無籽西瓜列為1938年世界生物學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古斯塔佛遜(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實驗,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蘆、茄子、辣椒和一些觀賞植物獲得了單性結果的無籽果實,證明了應用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經受精作用就自然發育成無核果實,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實驗則未獲成功。但黃昌賢受到古氏論文的啟發,敏銳地意識到植物激素能產生無籽果實,將會使植物生理學發生重大突破,對植物花果發育生理理論的發展和植物果實的優化將會有深遠影響,在生產應用上也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充分利用美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學家利用化學葯劑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應用技術,還特別與從事植物激素研究並獲得多種植物插條生根的專家齊摩門博士聯系。根據齊氏的經驗,他採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對西瓜進行試驗。他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實踐,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質優良的無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國園藝學會年會上,黃昌賢報告了這一成果,闡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學葯劑——秋水仙鹼(C22H25O6N)處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體倍增,產生四倍體植株。再採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塗抹花的柱頭,便能獲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無籽的西瓜。而他用這種激素處理的黃瓜、辣椒等,經專家鑒定,認為所結無籽果實都比古斯塔佛遜的要好

J. 滿足人類新口味的無籽西瓜是怎樣培育出來的

西瓜在所有瓜果中果汁最為充足,含水量高達96.6%,是人們喜食的時令水果。但是西瓜好吃吐籽煩,西瓜能不能像香蕉那樣沒有籽呢?於是人們開始研究利用生物技術培育無籽西瓜。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曾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了無籽西瓜。但由於果實小、成瓜率低而沒有應用於生產。同年,日本生物學家寺田甚七使用萘乙酸和吲哚乙酸處理西瓜雌花柱頭,獲得多倍體西瓜。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體無籽西瓜。1950年,日本育成了9個品種的無籽西瓜。無籽西瓜得到大面積推廣,到1957年,日本種植無籽西瓜的面積約達100萬平方米,從而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先後有印度、美國、義大利、智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泰國等國家的科學工作者,開展了西瓜多倍體的研究工作。中國從50年代至60年代初,進行無籽西瓜的試種。1965年湖南無籽西瓜已銷往無籽西瓜港澳市場。以後許多地區也積極推廣,並選育出適合當地特點的優良品種。

無籽西瓜是利用三倍體不育的原理培育成功的。你知道嗎,一般的生物細胞,染色體總是成雙成對的。譬如人就有46條、共23對染色體,每一對染色體長度一樣,看起來像雙胞胎,這樣的生物叫做二倍體。普通西瓜、猴等和人一樣都屬於二倍體。香蕉等天然無籽水果則例外,屬於三倍體,它的細胞中的染色體不是「雙胞胎」,而是有三套。這些「三胞胎」細胞在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總是不能成雙成對等量分配。這樣的生殖細胞雖能刺激果實發育成熟,但不能受精結籽成為種子。這好比有的人長大成年了卻不會生育一樣。

無籽西瓜

培育的關鍵就是要把二倍體西瓜變成三倍體西瓜。主要方法是:將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在幼苗期用一種叫做秋水仙素的神奇化學葯物進行人工誘變,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創造出四倍體西瓜。然後把四倍體西瓜植株作母本,用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做父本,在開花時用人工授粉進行雜交,就能得到三倍體的種子。第二年用三倍體的種子種植,長成的花用二倍體有籽西瓜花授粉,就可得到無籽西瓜。由於無籽西瓜體細胞染色體為33條,它在生殖過程中無法均勻配對,生殖力顯著衰退,只能形成我們平常看到的那種白嫩秕子,這樣的西瓜故稱無籽西瓜。

無籽西瓜由於沒有種子不能繁殖後代,所以必須採用年年制種的方法,成本較高,當然,無籽西瓜的價格就要略高於普通西瓜了。

閱讀全文

與無籽西瓜發明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