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華民族創造精神的人生

中華民族創造精神的人生

發布時間:2021-08-02 17:26:05

㈠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古人概括的那句話現如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的意見是,上面的回答的不夠簡練
我的答案是:中國古人概括的民族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具體表現為:進取、重德、尚義、寬容、互助、友愛等

㈡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質的凝聚和集中表現,是一個民族漫長經歷的歷史積淀和升華,它滲透到民族的整個機體里,貫穿在民族的全部歷史長河中。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民族的宗教、倫理、風俗、科學、藝術等具體內容的共同特質和標記。中華大地,民族眾多,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為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弘揚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現在中國的56個民族,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國歷史的大環境中,經過長期的相互吸收、演化、發展而形成的。中國各民族在長期共同創造中華的偉業中,共同鑄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從遙遠的古代起,我國各族人民就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了緊密的經濟、政治、文化聯系,各民族在共創中華過程中的貢獻,主要通過族體上的相互吸納、對中國邊疆的共同開拓、經濟上的開發和相互促進、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豐富和發展體現出來;在近代歷史上,邊疆地區的各少數民族更是在反對侵略、保衛中華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革命的各歷史階段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民族精神,正是隨著我國各民族共創中華偉大事業的發展深入而日益發展和逐漸形成的,是中國各民族共創中華的偉大實踐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華民族精神是由中國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滲透在其血脈、貫穿其悠久歷史、熔鑄在燦爛文化及光榮革命傳統之中的性格特徵和意志品質,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從發展階段及其形態上看,中華民族精神大致經歷了古典民族精神、近現代民族精神、當代民族精神幾個階段。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各民族自然經濟、宗法社會條件下道德至上、貴和求穩的守成精神;近現代民族精神體現的是各民族在內憂外患擠壓下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精神;當代民族精神表現為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背景下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開拓創新精神。從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看,愛國團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博大寬和、兼容並蓄、勤奮睿智、剛健有為、堅忍不拔等等,都是貫穿古典、現代、當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中華民族精神表現為各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國各民族都無限熱愛自己的家園,嚮往與自己有千絲萬縷聯系的中原地區。歷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對中原地區的向心力,經過各族人民長期對中原地區以及廣大邊疆地區的共同開發、建設和保衛,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支撐下,我國歷史上雖然有多次分裂,但統一始終是主流。特別是在近代歷史上,雖有帝國主義列強的政治挑唆、物資利誘、武力威脅,但各民族人民始終堅守邊疆,最終粉碎了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無數次陰謀,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在長期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中,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各民族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識,是各民族共同建立和保衛祖國的強大動力。

其次,中華民族精神還表現為各民族追求祖國統一的團結互助精神。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相當長的大統一時期,也有不短的時期處於地方政權割據分裂狀態。分裂給各族人民的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破壞,給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災難。因此,追求團結統一和共同發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孔孟大一統思想,這種思想以華夏的統一為核心。到十六國南北朝時,少數民族的一些統治者,也提出過統一的思想,並為實現統一進行了不懈努力。此後,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分裂時期,不管其動因是什麼,許多民族的統治者都以統一中華為己任,以建立統一的中華政權為最大的光榮。眾所周知,除了漢族建立過統一的中華政權外,蒙古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也建立過長時期統一的政權。以中華統一為正常,以分裂為異常,已成為各民族的共識,這種共識為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中華民族歷來還十分珍視民族團結,相互尊重各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而且主張平等地對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並與之和睦相處。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的思想,反映了中華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友好相處的願望,表現出天下一家、與人為善的博大情懷。這種追求和平的風范,表明了中華民族對民族、國家利益的獨特態度,即民族、國家整體利益的獲得和維護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間的攜手共進和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的基礎上,主張以道德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園為前提,並在此基礎上感化其他民族和國家,以達到"協和萬邦"。這種態度使中華民族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始終保持著持久的親和力、感召力。

再次,中華民族精神還表現為各民族自強不息、共同發展的精神。中華各民族勤勞勇敢,吃苦耐勞,聰明智慧,具有廣納博取、熱愛生活、不甘落後、善於創新的可貴品質。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各民族在廣闊的土地上,不管生存條件多麼艱苦,都能以頑強的精神辛勤勞動,努力開拓,不斷進取,各民族都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絢麗多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種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千百年各民族的共同生活中交織匯流並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成為中國在歷史上長期保持領先地位的根本原因。近代以來,為了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落後狀況,中國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奮發圖強,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這些都是中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自強不息揭示了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動力來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動力來自她的成員對國富民強的不懈努力,來自對民族自立、自尊、自強的強烈渴望,來自對至善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執著追求。就民族、國家的發展而言,在民族興旺發達、繁榮向上時期,人們總是懷著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在外敵入侵、民族危亡的關頭,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人們頑強地反對侵略;就個人的人生價值而言,自強不息表現為仁人志士在強暴面前堅持正義,寧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時則奮發圖強,為理想不懈奮斗。

需要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精神要素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它有一個逐漸積累、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並為人們所認識的過程。在中國古代,由於統治階級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和民族仇視政策,影響了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各民族之間存在著密切交往和內在聯系,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礎和各種因素,實際上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和存在。自19世紀中葉中國進入近代社會以來,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以及世界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促進了中國各民族的覺醒,各民族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精神開始強烈表現出來,各民族愛國志士在民族精神的激勵下,為了救亡圖存,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推動民主革命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以馬克思主義科學民族觀為指導,以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進步、共存共榮為奮斗目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歷程中,由於黨的民族理論的科學性和黨的領導的正確性,各民族在共創中華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得到進一步升華、提煉,給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內容,諸如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新時期創業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特定時代、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的新體現、新亮點,並成為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建設祖國的凝聚力量。

總之,中華民族精神深深紮根於中華大地豐厚的文化和歷史的沃土之中,中華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民族精神始終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在新的歷史時期,億萬人民是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實踐主體,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繼承者、倡導者、發揚者、實踐者。對中華民族來說,21世紀是充滿希望又充滿競爭的世紀,這種競爭,不僅表現在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也突出體現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民族凝聚力的加強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來源於各民族的共同理想,來源於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廣泛吸收了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並蓄,海納百川,它既同我國傳統美德相承接,又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相統一。它以與時俱進為特徵,既反映了歷史上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也反映了當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旦發現,請勿找我!

㈢ 以什麼樣的精神創造人生

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從小就知道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然而真正被問到長征精神我還是通過學習進行深刻的了解。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和克服困難。
它的涵義在於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精神力量。
我們的企業精神則是善良、厚道、堅韌,彷彿與長征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然而我就是秉著這種精神在我的工作崗位上走過了七個年頭了。做事首先做人,不管是長征精神還是企業精神,都是在告誡我們怎樣做人,並不是用條條框框來限制我們怎樣做人,這是一種傳承,好的傳承,祖國偉大勝利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我們都想這一生長遠而有意義,我們選擇繼承不為繼承只為發揚,讓好的精神永不停息。
記得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時候,眼前的工作讓我覺得不知從何下手,心裡想著:「這就開始了么?這些工作會每天陪伴我,我是不是每天都要面對他們…」我就像是剛來到世上的嬰兒,對一切感到好奇卻又不知所措。但是這些想法我知道不能在我腦海里停留太久,時刻告誡自己,工作是一種樂趣,工作是體現自己價值的重要方式,於是我欣然接受了它,幻想著自己取得成就的滿足感心中便充滿了無限力量!直到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的時候 ,想想最初的那份執著和夢想,我便鼓足勇氣,告訴自己用樂觀的心態,善良的心去面對所有必須面對的,只要讓我們遇到了或許就是命中註定,我們就該欣然接受,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相信,我們都該像過草地的紅軍那樣,每個人都不敢保證是不是能走過那殺人的草地,但我們都能想像的到當時的紅軍,他們的心中始終是充滿著勝利的曙光,充滿了照亮五星紅旗的陽光,最終戰勝了一切!
好的心態和狀態也會影響著其他人,是顧全大局、親密團結的真實寫照。團隊精神是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點,當大家共同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就要從自己做起,有著陽光的心態,勇往直前的精神,滿滿的正能量,大家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團結一致,相信這樣,又有什麼大風大浪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呢?!工作這么多年,每次看到自己的付出首先想到的是領導同事支持與幫助,大家每個人都在付出,就像我們平時經常說的分工不分家,是的,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身處社會的大家庭,我們更要站得高看得遠,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是正能量的人,彼此都是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的夥伴,才使大家每天努力的工作,開心的做人,這更是我們提倡的長征精神!
樂觀與堅韌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有了那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才會選擇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論我們的工作還是生活,樂觀是堅韌的前提,堅韌是樂觀的保障;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支隊伍,只要人人心中充滿力量,就算面對生死也是從容不迫,勇於面對!
所謂做人,就是做好人,做有用的人,人生可以平淡卻不可以碌碌無為,有作為也不一定就是驚天動地的故事,「精神」支撐著整個所謂「責任的人生」。長征精神、企業精神,包括最近剛談到女排精神,它們就像是一條牽引靈魂的鏈索,時刻存在著那種精神,說到底是一種平凡的精神讓我們做著平凡的事,刻畫著我們每個人簡單卻有意義的人生。
或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是有心人,定會把它們發揮的淋漓盡致!加油!

㈣ 如何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何實現中國夢:
1、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2、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3、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㈤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勤勞勇敢和富於創造精神的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的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是一個富於創造精神的民族。

㈥ 中國歷史上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事例有哪些

1、長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3、南泥灣大生產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了作為陝甘寧邊區南大門的南泥灣,一邊練兵,一邊屯田墾荒。正是在開荒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

三五九旅剛開進南泥灣的時候,南泥灣還是一個梢林滿山,荊棘遍野,野獸出沒,人煙稀少的地方。

戰士們描繪那時的南泥灣是:「南泥灣啊爛泥灣,方圓百里山連山。雉雞成伙滿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竄。猛獸當家百年多,一片荒涼沒人煙。」

條件艱苦可想而知,但廣大指戰員說:「幹革命需要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才能幹好革命。」廣大指戰員積極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難,創造輝煌。

沒有房子住,戰士們先是露營,在用樹枝搭起的簡陋帳篷里住,遇到雨天衣服被子被淋濕,就燒火取暖,後搭草棚、打窯洞,解決了住的問題。

糧食不夠吃,就在飯里摻黑豆和榆樹錢,旅團首長帶頭,冒著風雪嚴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長等地去背糧;沒有菜吃,戰士們到山裡挖野菜(如苦菜、地皮菜等),找榆樹皮,收野雞蛋,打獵(野豬、野雞等),下河摸魚。

沒有燒的,戰士們就打柴燒木炭;穿的很困難,每個戰士一年只發一套軍衣,平時就縫縫補補,夏天光著膀子開荒、種地、打場,長褲改短褲,短褲改褲衩,磨破褲衩的布條打成草鞋,絕不浪費。

沒有生產工具,他們自己製造;沒有耕牛,就用钁頭;沒有燈油,就用松樹明子,或者把樺樹皮捲成筒當燈點;缺少學慣用具,就用樺樹皮當紙,用炭當筆;沒有擦槍油,就採集野杏仁榨油代替。

[2]部隊在困難的時候,節衣縮食;在生產自給有餘的時候,仍然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旅首長曾向全旅發出號召:「生產要多,消費要省。」

1942年以後,部隊已經達到了糧食自給,還是將瓜菜、紅薯、山葯蛋等摻和在糧食里做「八寶飯」吃,而且每天仍然堅持吃兩干一稀。

從1941年起,部隊基本上沒有向上級領過被子。戰士們被子里的棉絮,早就滾成一團團的疙瘩了,可是發下新被子時,戰士們誰也不肯要,說:「哪天不打敗日本鬼子,哪天就不換被子。」

總之,在短短的三年內,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南泥灣由此成為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

4、修建紅旗渠

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 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5、抗洪

1998年夏,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局部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特大洪水。江西省九江市防洪牆九八年入汛以來經受四十多天高水位浸泡,後在城區以西四公里處發生基礎漏水。

隨之一段混凝土防洪牆突然陷塌決口,江水湧入郊區。在洪水即將吞噬九江城區的緊要關頭,2.4萬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以及我市廣大抗洪干群。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指揮下,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終於成功將決口堵 住,創造了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在超歷史高洪水位情況下堵口成功的人間奇跡。

㈦ 為什麼說創新創造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創新既是一個宏大的工程,更是具體細微的工作。它體現在一個單位和部門的發展專思路、措施和方屬法上,體現在領導幹部抓工作的超前思考、超強氣魄、超常力度上。不論單位大小,不論職位高低,不論權輕權重,都是創新的主體,都應該置身於改革創新的實踐中。

創新,源於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一個缺乏創新精神的人,就難以成就有價值的人生;一個缺乏創新精神的單位和部門,就難以成就令人稱頌的事業。

創新需要膽識,需要魄力,需要實踐。凡是有利於綏化轉型發展的思路,都要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凡是有利於綏化轉型發展的事情,都要下定決心、排除阻力去干;凡是有利於綏化轉型發展的措施,都要勇敢地去嘗試。

不能遇到問題先看「過去怎麼辦」,應思考「應該怎麼辦」。要善於運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精神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各項工作,努力使自己的眼光更遠一些、視野更寬一些、思考更深一些、舉措更實一些。

㈧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華各族人民社會生活的反映,是中華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價值觀念的文化濃縮,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支撐和動力,是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靈魂。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

說起中華民族精神,人們一般都會想到愛國主義。從屈原、岳飛到抗日戰爭的英雄等都是廣義的愛國主義者。愛國主義無疑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但它並不為中華民族所獨有。事實上,美國和歐洲的國家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甚至極端化為一種白人中心主義。

人們之所以將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徵,是因為十九世紀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外來民族的欺凌、壓迫和剝削,而需要以愛國主義來凝聚人心,努力奮斗而獲得民族解放。

除了愛國主義外,人們還認為勤勞、勇敢,熱愛和平、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等是中華民族精神各種具體的表現。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的確顯現了這些美德。但也必須承認,世界上其他優秀的民族也擁有這些美德。這就是說,它們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本性,而是人類文明所共有的屬性,甚至可以說是普遍人性。

(8)中華民族創造精神的人生擴展閱讀:

愛國主義一般包括骨肉愛、鄉土愛、民族愛、祖國愛、世界愛五個層次,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體的精神動力,深深植根於中國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傳統之中。歸宗炎黃、凝聚華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救國救民、愛國愛鄉,戀土歸根、報效桑梓等,構成了愛國主義的傳統精神。

早在《戰國策》一書中就出現了「愛國」一詞;東漢荀悅的《漢紀》中就有「愛國如家」的說法。儒家不但追求理想人格,而且孜孜以求國格,將國家的榮譽、尊嚴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為了國家可以「殺身成仁」。這種國格觀構成了近代愛國主義的真正源泉。

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它的核心內容(基本思想)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此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捨生忘死的犧牲精神、敬老尊賢的倫理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們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思想材料。

中華民族精神猶如民族思想脈動的主旋律,這個主旋律在不同歷史條件和不同情況下會形成或悲壯慷慨或昂揚激越的不同樂章。

例如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這些不同樂章既是中華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體表現,又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㈨ 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重視精神的民族

1、自強不息

《周易·乾卦》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道如此,人間也是這樣,君子的動力在於自身,中華民族的動力也在於自身,來自於全民族每個成員的奮斗和不懈追求。在國家民族發展順利時,自強不息的精神鼓勵人們建功立業,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

自強不息的精神又激勵著人們救亡圖存。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撐,正是這種支撐,創造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歷史,創造了五千年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奇跡。

2、仁義博厚

「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既是傳統規范,又是區別善惡的標准。縱向上看,幾千年來,從深層次影響中國人立世標準的是儒家學說。

在儒家的思想體系裡,仁是諸多思想理論的基礎,是國人做人處事所遵循的主流。橫向上看,仁的精神講究將心比心,它可以成為當今世界解決各類社會矛盾的化解劑。

3、愛國統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題。自中華民族形成以來,愛國主義就深深熔鑄於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每一分子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最樸素的情感,最珍貴的歸屬,

每當國家有難,外敵入侵之時,民眾就會躍身而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使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而不衰,飽經艱辛而不屈,久經風雨而愈強

4、和合天下

「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特質。「和」是和平、和解、和睦、和諧之意。在中國各個領域、各類學科中,都以「和」為主流,為最高境界。「和合」更是體現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中華民族與外民族的各種關繫上,不僅是和諧,更是包容。

不僅重視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獨特性,而且重視其融合性,統一性。和合精神深刻地積淀在中華民族的心理深處,深深地滋養著炎黃子孫的人生追求,從而使中華民族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9)中華民族創造精神的人生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精神」的研究應當重視,因為它是中華民族主流精神和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基石。「中華民族精神」的研究、弘揚應當堅持政府、高校及科研部門和社會力量三管齊下的方針,科學總結、准確提煉、面向未來、多措並舉,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精神」的研究和弘揚。

一、是黨委或政府掛帥,組織專門人員,成立專門機構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系統歸納、高度提煉,明確研究方向和重點,並把它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部分進行規劃研究。

二、是發揮學術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主體作用,激勵廣大社科研究人員為研究、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而努力。

三、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中華民族精神」的研究和弘揚,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收到成效。

㈩ 關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故事

1、卓嘎和妹妹央宗守衛國土

卓嘎的家鄉玉麥鄉地處中國西南邊陲,1964年至1996年的33年間,桑傑曲巴家是這片土地上僅有的一戶人家。一個爸爸,兩個女兒,一棟房子,既是鄉政府,也是他們的家。

卓嘎的父親桑傑曲巴是個老民兵,放牧守邊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父親桑傑曲巴常對卓嘎和央宗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上就沒有人了!」這句話,兩個女兒記了一輩子。他們知道,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

2、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10)中華民族創造精神的人生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它的核心內容(基本思想)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此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捨生忘死的犧牲精神、敬老尊賢的倫理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們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思想材料。

中華民族精神猶如民族思想脈動的主旋律,這個主旋律在不同歷史條件和不同情況下會形成或悲壯慷慨或昂揚激越的不同樂章。

例如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這些不同樂章既是中華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體表現,又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閱讀全文

與中華民族創造精神的人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