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鴛鴦絞發明志

鴛鴦絞發明志

發布時間:2021-08-02 14:12:02

❶ 鴛鴦陣的創造者是誰

戚繼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傑出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

戚繼光出生將門,自小立志疆場,保國衛民,曾揮筆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名句。17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25歲被提升為署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全省沿海防禦倭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嘉靖三十八年,戚繼光從浙江義烏群山之中招募勇敢的農民和彪悍的礦夫共三千餘人,採用營、官、哨、隊四級編制方法編成新型軍隊。

隊是基本戰斗單位,隊員按年齡、體格分別配備不同的兵器,作戰時,全隊隊員各用其所長,配合作戰,攻守兼備,進退靈活。這種戰斗隊形能分能合,人稱「鴛鴦陣」。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這支新軍隊伍很快成為軍事勁旅,人稱「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繼光率領所部九戰九勝,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倭寇們心驚膽戰,給戚繼光取了個名字叫「戚老虎」。

第二年夏天,戚繼光率戚家軍南下福建,盪平倭寇在橫嶼、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與福建總兵俞大猷、廣東總兵劉顯等人取得平海衛大捷。

嘉靖四十三年,戚繼光升總兵官,鎮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華、溫州兩府。這年年末,倭寇兩萬人圍攻仙游,戚繼光「用寡擊眾,一呼而輒解重圍;以正為奇,三戰而收全捷。」從此,戚家軍威振中國海疆,倭寇望風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終被盪平。

戚繼光在四十多年的戎馬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或在東南沿海掃滅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練兵御邊,使薊門安然。堪稱一代愛國名將。他智勇兼備,多謀善斷,練兵有方。指揮戚家軍「飈發電舉,屢摧大寇」,甚至還出現過殲敵上千人,而「戚家軍」卻無一人陣亡的罕例。被譽為我國「古來少有的一位常勝將軍」。

❷ 求解:匪我思存的《東宮》里李承鄞送給小楓的"鴛鴦絛"是什麼

鴛鴦絛為傳奇。明陽羨海林道人著。《鴛鴦絛》依然不脫秀才落難,美人相救,私訂終身,一舉成名,姻緣好合的老套,故於傳統戲曲無所發明。惟於楊直方、張淑兒於情之貞卻頗為動人。書中寫情不談一般才子佳人的輕薄,重點放在分手後的相思,頗得中國古代詩詞寫情之奧妙。只是全書雖以楊、張的情感為中心,但太多文字用來寫前此後此的各種事件,不免犯了傳統戲曲鋪織過開而情卻寫得不夠深入的毛病。共有圖象二十二幅,今藏北京圖書館之綉像本為明崇禎年間刻本。
《東宮》是匪我思存所著古代架空題材言情小說,2010年首次出版。
忘川之水,在於忘情。當一切又重返記憶,她該如何抉擇?忘川的神水讓我忘了三年,可是,卻沒讓我忘記一輩子。當我再次想起你,卻已物是人非。我寧可將這段記憶永久保存,也不願看你離我越來越遠。
小說已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及漫畫。
匪我思存,國內原創愛情小說領軍人物、編劇 ;湖北省作協成員 ,在多家知名雜志發表過小說;已出版作品20多部,並在內地、香港、台灣、越南等地發行。多部小說已授出電視劇和電影改編權。代表作《佳期如夢》《來不及說我愛你》《千山暮雪》《東宮》。2005年正式出版第一部小說,曾用筆名思存,又名費小存、離餡三千里。

❸ 鴛鴦火鍋的來歷是什麼

鴛鴦火鍋的來歷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就像「花椒」在沒傳進中國前,怎會麻辣鍋?「辣椒」在未進入中國時,又怎麼會有辣的調味出現呢? 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鴛鴦火鍋,是以傳統毛肚火鍋的紅湯鹵和宴席菊花火鍋的清湯鹵,兩者合並改制而成的四川創新火鍋。此品原名「雙味火鍋」。為1983年重慶隊參加全國第一屆烹飪大賽的參賽菜品,由閻文俊取名設計、特級廚師陳志剛製作。這種火鍋用銅片隔成兩半,造成一個太極圖形,一邊放清湯鹵,一邊放紅湯鹵,入鍋燙涮的原料可隨人意。1985年,熊四智將「雙味火鍋」改名為「鴛鴦火鍋」,更富有文化韻味和飲食情趣.

愛新覺羅·溥傑作為1983年全國烹飪大賽的評委顧問曾對此品評價說:「這個菜很好,好就好在有發展。它巧妙地將四川傳統的紅湯火鍋和清湯火鍋匯於一鍋,風味別致,頗有特色。……更可取的是這個菜的容器,這種太極圖鍋耐人尋味。」

❹ 鴛鴦絛是什麼

鴛鴦絛是束腰用的絲帶,紅樓夢中有一回說道多半才子佳人,都在那些個小巧玩物上撮合,其中就有這樣的一種女子的貼身私物,也就是鴛鴦絛。李漁的《閑情偶寄·聲容·衣衫》也寫「一曰束腰之帶,俗呼鸞絛者是也。」

古時女子將此類貼身物贈送給心上男子,是託付終身之意,鴛鴦絛雖然出現在匪我思存的小說里也不單是只她用的典故,只不過那場愛情悲劇,嚴格來說是無謂的愛情鬧劇終歸以悲劇落幕,那藏著女兒心事的小物件或許還好好被珍藏在某處,將自己許出去的嬌憨女兒卻不在此。

鴛鴦絛為傳奇。明陽羨海林道人著。《鴛鴦絛》依然不脫秀才落難,美人相救,私訂終身,一舉成名,姻緣好合的老套,故於傳統戲曲無所發明。惟於楊直方、張淑兒於情之貞卻頗為動人。書中寫情不談一般才子佳人的輕薄,重點放在分手後的相思,頗得中國古代詩詞寫情之奧妙。只是全書雖以楊、張的情感為中心,但太多文字用來寫前此後此的各種事件,不免犯了傳統戲曲鋪織過開而情卻寫得不夠深入的毛病。共有今圖象二十二幅,藏北京圖書館之綉像本為明崇禎年間刻本。

❺ 教導戚繼光,指點俞大猷,是誰發明鴛鴦陣卻被後人遺忘

明代的戚家軍,被認為是“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的軍隊”,其精良的裝備,嚴苛的軍紀,靈活多變的戰法,都是這支軍隊保持“常勝不敗”的秘訣。

唐順之在海船上終年奔波,積勞成疾,身體每況愈下。1560年,唐順之率水軍出海作戰時,病逝於通州(南通州,現江蘇省南通市)附近海域的戰船中,時年54歲。崇禎年間,追謚號為襄文。但可惜的是,在很多講述俞龍戚虎平定東南沿海倭寇的影視劇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文武全才唐順之的身影,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讓人感慨不已。

❻ 歷史上不費一卒殲敵2千的鴛鴦陣,究竟有多厲害呢

古人常說,"成王敗寇"。但"寇"不僅可以在特定場合下指失敗者,還是人們對於盜匪和侵略者的蔑稱。所以十三至十六世紀在中國和朝鮮半島沿海猖狂侵擾的日本海盜,包括後來在沿海燒殺搶掠的中國盜匪,都被人們統稱為"倭寇"。



而這些倭寇,因為多是亡命之徒,所以戰鬥力強悍,於當時單兵作戰兵力並不算強的明軍而言就是一塊啃不動的硬骨頭。

倭寇們橫行鄉里,甚至以幾百人的小隊伍就殺到中原一帶,給明朝造成了巨大威脅。所以即便這骨頭不好啃,明軍也不得不為了懲治這些倭寇絞盡腦汁。

幾百年間,明朝先後採取水陸並防、外交交涉、海禁政策、"勘合"貿易等政策或手段,但是效果始終不理想。所以繞了一大圈,待到明朝後期,朝廷還是覺得對付倭寇主要得靠打。

而這樣的方針,便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發跡的背景。



在使用鴛鴦陣的初期,有些將士"初生牛犢不怕虎",覺得狼筅這樣的武器又重又長,便擅自跳出陣營換上更短的兵器選擇近戰。



戚繼光一開始雖有些不滿有士兵不聽軍令,但也覺得他們士氣可嘉。所以在後來作戰時,他偶爾也會改變陣營,運用"一字長蛇陣"或改動的鴛鴦陣等,盡可能把將士們的勇武發揮最大作用。可以說,為了讓自己手下的軍隊成為一支可以把握倭寇死穴的進攻有效的軍隊,戚繼光也是費了不少心思。

通過合理地運用鴛鴦陣等陣法,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在沿海一帶的抗倭戰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尤以鴛鴦陣,能通過陣營內部的配合,將各種武器的作用發揮到一種極致,讓戚家軍以最少的代價換取了最大的勝利。有時,戚家軍甚至能以零傷亡戰勝倭寇。

如此用兵如神,戚繼光也著實擔得起英雄的稱號了。

❼ 鴛鴦陣是由誰創設的

鴛鴦陣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為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鴛鴦陣同古代的陣法相比,有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作戰陣法從傳統的方陣向多兵種的集團陣法演變的過程。因此,具有一定的變化性。

❽ 鴛鴦絛是什麼

鴛鴦絛來為傳奇。明陽羨海自林道人著。《鴛鴦絛》依然不脫秀才落難,美人相救,私訂終身,一舉成名,姻緣好合的老套,故於傳統戲曲無所發明。惟於楊直方、張淑兒於情之貞卻頗為動人。書中寫情不談一般才子佳人的輕薄,重點放在分手後的相思,頗得中國古代詩詞寫情之奧妙。只是全書雖以楊、張的情感為中心,但太多文字用來寫前此後此的各種事件,不免犯了傳統戲曲鋪織過開而情卻寫得不夠深入的毛病。共有圖象二十二幅,今藏北京圖書館之綉像本為明崇禎年間刻本。

❾ 鴛鴦陣是誰發明的,相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戚繼光發明的,為什麼電影倭寇的蹤跡里說是俞將軍發明的

鴛鴦陣既不是戚繼光發明的也不是俞大猷發明的,而是唐順之發明的。

唐順之在內兵法上,俞大猷是他的學生容;槍法上,唐順之圈的一尺槍花,戚繼光只有嘆服;在陣法上,最早的鴛鴦陣的刀牌、狼筅、長槍小隊組合,是明軍陣法中,應對倭寇小團體作戰的特性,第一次的小陣改良,後世大名鼎鼎的戚繼光鴛鴦隊,就是在唐順之鴛鴦伍的基礎上改良出來。

唐順之出生於常州青果巷的一個名門望族,其祖父唐貴是進士出身,任戶部給事中,其父唐寶也是進士出身,任河南信陽與湖南永州府知府,可謂書香門第。唐順之也不負所望,23歲那年(嘉靖八年,1529年),他參加了每三年才在京城舉辦一次的會試,榮登第一。

年少而負才氣,年輕的唐順之性格上有些孤傲,因此在官場上並不順利。終於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唐順之被削職還鄉。

唐順之回鄉後閉門謝客,晝夜講究忘寢廢食的讀書,除儒學經典外,射學算學、天文律歷、山川地誌、兵法戰陣無所不學。唐順之三十七歲那年,向一位河南人楊松學習槍法。如果單純只是泛,倒也沒什麼好說的。但實際上,唐順之在每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❿ 明朝抗倭的女將,是如何發明鴛鴦陣陣法的呢

前言:提起明朝抗倭英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等人,提起“巾幗英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則可能是花木蘭、楊家女將等人,那麼將兩者結合起來,你會想起誰?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明朝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此人58歲仍然沖鋒陷陣,所創兵法為戚繼光所借鑒,演化為“鴛鴦陣”,影響明朝幾十年的抗倭事業。

閱讀全文

與鴛鴦絞發明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