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鍾磬聲傳寺牆外,梵唱隨煙化清風。人生無常如夢幻,精進修行證大同。」是什麼意思啊
大意就是在念佛修行的鍾磬聲、梵唱聲中,感悟人生似夢皆為虛幻,發心只求精進修行,期望證入大同世界,得菩提正果。阿彌陀佛
❷ 梵唱是什麼意思啊!
梵唱為梵唄中的一種,佛教徒(確切的說:是指出家人或主持)舉行宗教儀式時在佛菩薩前歌誦、供養、止斷、贊嘆的頌歌。 一作佛菩薩之音聲。即佛報得清凈微妙之音聲,亦即具四辯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據大智度論卷四,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聲,有五種清凈之音:(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播,聞而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無厭。〔法華經卷七妙音菩薩品、無量壽經卷下〕
❸ 心經是哪個佛教大師梵唱,念誦
《心經》,全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念的。
除了如廁、沐浴、睡眠、行房時不可念出聲,以示恭敬、為免褻瀆。
網上有很多人念和唱《心經》的。
念誦的推薦:楮訾師兄、善音居士、聆志居士、妙印法師所念誦的。
唱誦的推薦:齊豫、龔玥唱誦的。
梵音的推薦:黃慧音唱誦的(非常好聽!)。
另外,佛規定出家比丘不可以像我們在家人平常唱歌一樣說法;而佛經裡面都是佛法,所以如果哪位出家人,已經受了比丘戒了,卻還唱經,可就不如法了。這一點最好注意一下。
題外話:如果您對佛法了解很少,可以先看看這個帖子,了解一下正信的佛教——沒有造神崇拜、沒有神異玄奧、沒有盲目和迷信。http://www.bskk.com/thread-2731070-1-1.html
這帖子裡面討論問題都盡量客觀、理性、就事論事,而且語言不乏風趣幽默,寫得很棒!
歡迎追問,希望對您有幫助,南無地藏菩薩!
❹ 老妖(音頻怪物)的《梵唱》講的是什麼
只曉得是記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填詞和念白都是恨醉
❺ 這世上,有種美,叫安靜,是凈土在心裡的梵唱.因為安靜,所以淡泊.什麼意思
這句話其實是一種佛語,他所暗含的意思在於告訴我們能夠忍受安靜,忍受孤獨,忍受自我與自我對話的這樣的一種人,是一種內心非常強大,而且又有氣場的人。他不會被任何外力所干擾。是能夠做成大事的一種人。是一個大格局和大的胸襟的一種人。
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梵唱)的歌詞是什麼
歌曲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歌手:黃慧音
專輯:梵音心經
時間:2000年
歌詞:
阿利亞哇羅吉帖梭啦
菩提薩埵哇甘比然
伯拉芝泥亞巴拉密打查哩庵查拉瑪諾
唯亞哇羅吉帝斯瑪
般扎斯干達阿薩打斯查
梭巴哇循泥庵巴夏啼斯瑪
一哈莎哩布特拉魯伴循泥庵
循泥亞打一哇魯伴
魯巴吶衛打循泥亞打循泥亞打亞哪衛打灑魯伴
雅魯伴灑循泥亞打雅循泥亞打灑魯伴
一哇庵一哇唯達哪 三泥亞三斯咯啦唯泥亞南
一哈沙哩布特拉灑諾哇大諾瑪
循泥亞打喇迦哪 阿奴巴哪阿泥魯達
阿瑪啦阿唯瑪啦阿奴哪阿巴哩不哪
他斯抹莎哩布特啦循泥亞打亞庵哪魯伴
哪唯達 哪三泥亞哪三斯咯啦哪唯泥亞南
哪扎素斯羅特啦怒啦哪濟哇
卡呀瑪哪灑哪魯伴薩布達干達樂灑斯巴打唯亞大諾瑪
哪扎朔達 篤呀瓦哪
瑪諾唯泥亞南達篤
哪哪唯第亞 哪哪唯第亞家喲
呀瓦哪洽啦瑪啦南哪洽啦瑪啦南家喲
那嘟卡灑目達亞泥羅達瑪嘎
哪泥亞南 哪怕啦啼 哪比灑瑪亞
他斯抹哪伯啦啼篤佳
菩提薩篤哇南
伯啦之泥啊巴啦密淡阿斯哩第亞唯哈啦第亞
積打阿哇啦哪積打阿哇啦哪
哪期第篤瑪,哪特啦斯都,唯吧哩亞灑阿第咯然打
泥斯打泥哇南,
啼哩亞篤哇唯亞哇斯第打
灑諾哇菩達伯拉芝泥亞吧啦密淡
斯哩地亞阿奴打啦三雅三菩頂阿比三菩達
他斯抹泥亞打唯庵伯啦
芝泥亞吧啦密打 瑪哈曼特啦
瑪哈唯第亞曼特啦 阿奴打啦曼特啦
阿灑瑪灑瑪啼曼特啦
灑哇嘟卡伯啦莎瑪都薩依庵阿彌啼亞篤哇
伯啦芝泥亞吧啦密打姆卡
曼熱啦打第亞他嘎帖嘎帖 吧啦嘎帖 吧啦三嘎帖
菩提梭哈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梵唱)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所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❼ 愛的供養 歌詞靜靜的梵唱 後面是什麼
把你捧在手上,虔誠地焚香,
剪下一段燭光,將經綸點亮,
不求盪氣回腸,只求愛一場,
愛到最後受了傷,哭得好絕望!
我用盡一生一世
來將你供養,
只期盼你停住
流轉的目光,
請賜予我無限愛
與被愛的力量,
讓我能安心在菩提下
靜靜的觀想
把你放在心上,合起了手掌,
默默乞求上蒼,指引我方向,
不求地久天長,只求在身旁,
累了醉倒溫柔鄉,輕輕地梵唱!
我用盡一生一世
來將你供養,
只期盼你停住
流轉的目光,
請賜予我無限愛
與被愛的力量,
讓我能安心在菩提下
靜靜的觀想
我用盡一生一世
來將你供養,
人世間有太多的
煩惱要忘,
苦海中飄盪著你
那舊時的模樣,
一回頭發現
早已踏出了紅塵萬丈!
❽ 求一首佛音,通曲都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的梵唱,非常好聽。
六字真言歌,佛網上基本都有這歌.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C4%CF%CE%DE%B0%A2%C3%D6%CD%D3%B7%F0&lm=-1
❾ 梵唱大悲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1.緣起
1.1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濟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覺的真實功夫,沒有一絲毫的虛假。《大悲咒》是《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份,全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其得名的由來是:有一次佛陀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
一名《廣大圓滿》、
一名《無礙大悲》、
一名《救苦陀羅尼》、
一名《延壽陀羅尼》、
一名《滅惡趣陀羅尼》、
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
一名《滿願陀羅尼》、
一名《隨身自在陀羅尼》、
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
1.2 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在無量劫前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故稱觀音古佛,現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候補位法身大士。但以大悲願力,為了要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不離寂光,倒駕慈航,現作菩薩,回入娑婆世界,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手,渡二乘六道眾生,共生極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隨機化現,遍十方微塵國土,以施無畏,而垂濟渡,尤其是與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緣甚深,晝夜六時,常以大悲眼,觀照世間一切眾生,救苦救難,或賜福利;凡稱其名號者,即獲護佑,拔苦予樂,故名觀世音,又名觀自在。
1.3 至於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也被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呢?原來在無量億劫以前,有佛出世,名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如來憐愍觀世音菩薩及一切眾生故,而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更以金色手,摩觀世音菩薩頂,咐囑觀世音菩薩受持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是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即超第八地。於是他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應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都放出無量光明照觸其身及遍照十方無邊世界。從是以後,觀世音菩薩更在無量佛國及法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此陀羅尼,復生歡喜,踴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從是以來,觀世音菩薩常誦持此咒,未曾廢忘。由持此《大悲咒》的緣故,生生世世,恆在佛前蓮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1.4 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已成就大慈大悲,而且修習了很多陀羅尼法門。菩薩說大悲心陀羅尼咒,是為了令眾生:
得安樂;
除一切病;
得壽命;
得富饒;
滅除一切惡業重罪;
離障難;
增長一切白法(善法)諸功德;
成就一切諸善根;
遠離一切諸怖畏;
速能滿足一切希求。
2.殊勝/功德
2.1 所謂「大悲」,即是拔苦,無論有什麼困苦艱難,若能誠心懇切的念《大悲咒》,都能得到平安,逢凶化吉。觀世音菩薩對佛說:「如果眾生誦持《大悲咒》,不能滿願,誓不成正覺,除非是不善或不至誠者。」誦持《大悲咒》,不但能得到自在,而且所求都能滿願,離苦得樂,化險為夷。
2.2 如果能在每一夜誦滿五遍,就能清除本身所造的業障及百千萬億劫的生死重罪。
2.3 臨命終時,十方諸佛都會來垂手接引,你想要往生到哪個國土,都可隨願往生到哪裡去。觀世音菩薩曾發誓願說:「假使有眾生,受持讀誦《大悲咒》,如果不能往生諸佛清凈國土,我即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2.4 持誦《大悲咒》者,決定
不會墮落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里。
可以隨願生到諸佛國凈土。
得到無量三昧辯才。
於這一生中,一切所求,都能實現。
厭女身者,可以轉男身,否則,觀世音菩薩發誓決不成佛。
2.5 如果有眾生,侵損常住(寺院、佛堂)的飲食、財物,就算千佛出世,也不通懺悔,要是他能誦持《大悲咒》,罪業便即刻得以滅除。
2.6 若有眾生造了殺、盜、淫、貪、瞠、痴、綺語、妄言、惡口、兩舌等十惡及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重罪;或毀謗別人、佛法僧三寶;或破壞佛塔寺廟;或偷了出家人的東西;或令修清凈行的人不清凈等如以上所說的種種惡業重罪;如果犯者能正心誠敬的誦念《大悲咒》,不再重犯,這些罪業,都可以滅盡。
2.7 誦持《大悲咒》的人或天人等,可以得到十五種善生,不會受到十五種惡死。即是:
不會因飢餓、困難、苦惱而死;
不會被枷鎖、禁閉、杖楚打死;
不會被冤家仇對而死;
不會在兩軍作戰時被殺死;
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
不為毒蛇、 蛇及蠍子所毒死;
不會被火燒死及水溺死;
不會中毒葯而死;
不為蠱毒(降頭)害死;
不為狂亂失念死;
不會被樹、山上滾下來的石頭及牆壁砸死;
不為惡人的惡咒、厭魅、邪咒、咒詛而死;
不會被邪神惡鬼有機會害死;
不為惡病纏身而死;
不為非分自害死 (即不會自殺而死)。
2.8 持誦《大悲咒》能夠得到十五種善生。即是:
所生的地方,常常遇到善良的國王;
常生善國;
常值好時;
常常遇到善友;
身根常得具足;
道心純熟(修道的心,成熟堅固);
不犯禁戒;
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常常得到他人恭敬扶接;
所有財寶,不會被他人劫奪;
意欲所求,都能稱心如意;
龍天善神,恆常擁衛;
所生到的地方,都能夠見佛聞法;
所聞正法,都能夠悟入甚深義趣。
3.效驗
3.1 誦持者除了必須跟著觀世音菩薩發十大願以外,還要依以下所說的方式來誦持此咒:
發廣大菩提心(發廣大覺悟的心);
誓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
身持齋戒;
對一切眾生,都生平等心;
常誦此咒,莫令斷絕;
住於凈室(清凈的房子),澡浴清凈,穿上潔凈的衣服;
懸 點燈,用香、花、種種的飲食供養三寶;
制心一處,不起雜念,不打妄想,不攀緣其他的事情;
如法誦持《大悲咒》。
3.2 觀世音菩薩還說道:「假如能如法誦持,對於諸眾生起慈悲心的,我將派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經常跟隨護衛,不離其側,就像保護眼睛,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而這些善神部眾,各有五百眷屬,大力夜叉,會時常跟隨擁護持誦《大悲咒》的人。」
3.3 至於《大悲咒》的其他效驗,有如:
不為惡羅剎、惡獸、魍魎、夜叉、魚鱉所害;
不遭王難苦;
能夠平安的渡過囚禁枷鎖;
不為咒詛諸毒葯所陷害;
於軍陣賊匪圍繞中,能逢凶化吉;
女人不會面臨生產之難;
多於淫慾、瞠恚、愚痴者,便得離欲、離瞠、離痴等的效驗與《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里所載的念觀音聖號的功德相等。
3.4 誦持《大悲咒》,其福德果報,不可思議。凡誦持者口中所出言音,一切天魔外道,龍天鬼神等聽起來,都是清凈法音,他們對這位持《大悲咒》的人都會起恭敬心,就像尊重佛陀一樣。
4.形貌狀相
4.1 大梵天王向觀世音菩薩請益有關《大悲咒》的形貌狀相。觀世音菩薩說明了此陀羅尼的相貌,就是以下的十種心:
大慈悲心
慈愛眾生並給予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
平等心
即無所分別,無高下淺深之差別,對於眾生等同視之,無高低、親怨的區別。
無為心
即無造作之意,一切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無染著心
就是清凈心,沒有雜念、妄想、邪念、慾念,心中沒有受到貪愛等煩惱所污染與執著。
空觀心
指觀想一切諸法皆空之觀法。一切諸法,盡為因緣所生,因緣所生之法,本無自性而空寂無相;觀此空寂無相之理即為空觀。
恭敬心
即是自謙而尊重禮敬於眾生;恭敬通於身、口、意三業。
卑下心
即是謙卑低下的心,對任何人都謙恭,沒有貢高我慢的心。
無雜亂心
沒有雜亂的心,遠離狂心野性。
無見取心
見取,就是一旦見著,便產生了迷惑(即見惑),就有所取。
無上菩提心
即是發無上正等正覺的道心。
4.2 觀世音菩薩咐囑持誦者應當依這十種心,來誦持《大悲咒》,永不忘失,才能契入《大悲咒》的威神妙用。大悲心的內在精神就是這十種心;修持《大悲咒》的人,無論行住坐卧,隨時都應該保住這十種心;若二六時中,修持者都能夠契合這十種心,即是修持《大悲咒》有成就者。
5.誦持者十二藏
5.1 發心誦持《大悲咒》的人,即是以下所說的十二藏;他的功德,贊不可盡。所謂十二藏,即是:
佛身藏
由於《大悲咒》的加持力量,而一定現佛身,因為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都發過誓願,擁護誦持《大悲咒》的人,就像擁護十方諸佛一樣。
光明藏
誦持者現出種種光明,因為十方如來都放光照耀他。
慈悲藏
誦持者具備大慈大悲,因為他常常應用陀羅尼來救護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災消病除,罪滅福生。
妙法藏
誦持者即是妙法所聚會,因為《大悲咒》能夠普攝一切諸陀羅尼門,把一切妙法都攝持在一起。
禪定藏
誦持者即是禪定藏,百千三昧門,都能現前。
虛空藏
誦持者就是虛空藏;因為他常以般若空慧,來觀察眾生的因緣。
無畏藏
誦持者就是無畏藏,因為天龍八部、所有的善神,常常擁護他。
妙語藏
誦持者是妙語藏,因為口中陀羅尼音沒斷絕故。
常住藏
誦持者即是常住藏,因為水、火、風等三災以及刀、兵、瘟疫等惡劫都不能破壞他。
解脫藏
誦持者即是解脫藏,因為他自由自在,不受天魔外道的擾亂、稽留及統管。
葯王藏
誦持者即是葯王藏,一切病痛都離開他,因為他常以陀羅尼治療眾生的病痛。
神通藏
誦持者即是神通藏,在禪定之間,坐卧之中,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到其他諸佛國凈土。
5.2 由此可見,誦持《大悲咒》的人,功德無量,贊不可盡。此外,在《大悲心陀羅尼經》里,佛陀還列舉了四十種手印,修行者要求得什麼,就要修那一種對應的手印。四十手印可分為五部,即:
如來部(息災法)
蓮華部(敬愛法)
金剛部(調伏法)
摩尼部(增益法)
羯磨部(鉤召法)
每部各有八法,分別用於五種不同的用途。像這種可求之法,有一千項,以上所說的四十種,只是略說而已。
6.增益
難能可貴的是,日光菩薩為受持《大悲咒》的人,說大神咒以擁護誦持者。誦此日光菩薩大神咒能滅一切罪、辟魔、除天災。另外,月光菩薩也為諸行人說陀羅尼咒而擁護之。誦此月光菩薩神咒能消一切障難、除一切惡病痛、成就一切善法以及遠離一切怖畏。因此誦持《大悲咒》的人,若也能誦持日光菩薩陀羅尼和月光菩薩陀羅尼,功力就會增強。
7.備注
7.1 觀世音菩薩再次叮嚀一切人天應該常常誦持《大悲咒》,不要懈怠,否則就得不到《大悲咒》的殊勝利益及護佑。
7.2 誦持《大悲咒》,能滅一切罪障、惡業、重罪。不過,對《大悲咒》產生懷疑,就連小罪輕業,也不能滅除,何況重罪呢!雖然重罪不能即刻消滅,但是還可以遠做菩提之因,成為將來證悟佛果的資糧。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我們所求的是不善或不至誠,必定不能滿願,切記!切記!所謂「不善」,就包括種種 邪僻的行為,譬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等不正當的行為。至於「不至誠」指的是對於《大悲咒》,總是馬馬虎虎的念誦,或是帶著試探的心理來念誦,那麼一切所求的就不會靈驗了。
7.3 《大悲咒》威神之力是不可思議,贊嘆不盡的。如果不是在過去久遠劫廣積善根,甚至連此《大悲咒》的名字也不可能聽到,更何況能遇到及受持呢!
7.4 假如有人毀謗《大悲咒》,就是毀謗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假如有人對此咒生疑而不相信,此人將永失大利,百千萬劫,常輪惡趣,無有出期,不能遇到佛、法、僧三寶。
以下是歌詞: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Na Mo, He Le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盧羯帝、爍缽羅耶(Po Luo Jie Di, Shuo Bo La Ye).
菩提薩埵婆耶(Pu Ti Sa Duo Po Ye), 摩訶薩埵婆耶(Mo He Sa Duo Po Ye).
摩訶、迦盧尼迦耶(Mo He, Jia Lu Ni Jia Ye). 唵,薩皤羅罰曳(An,Sa Bo La Fa Yi),
數怛那怛寫(Su Da Na Da Xia). 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Na Mo, Xi Ji LieDuo, Yi Mong Ou Li Ye).
婆盧吉帝、室佛羅愣馱婆(Po Lu Jie Di, Shi Fu La Leng Tuo Po).
南無、那羅謹墀(Na Mo, No La Jin Chi).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Shi Li Mo He, Ba Duo Suo Mi).
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Sa Po Ou Ta, Dou Shu Peng, Ou Shi Yu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Sa Po Sa Duo, Na Mo Po Sa Duo),
那摩婆伽,摩罰特豆(Na Mo Po Qie, Mo Fa Te Dou).
怛侄他(Da Zhi Ta),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An, Ou Po Lu Xi, Lu Jia Di),
迦羅帝.夷醯唎(Jia Lu Di, Yi Xi Li). 摩訶菩提薩埵(Mo He Pu Ti Sa Duo).
薩婆薩婆(Sa Po Sa Po), 摩羅摩羅(Mo La Mo La),
摩醯摩醯、唎馱孕(Mo Xi Mo Xi, Lie Tuo Yun). 俱盧俱盧、羯蒙(Ju Lu Ju Lu, Jie Mong).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Du Lu Du Lu, Fa She Ye Di). 摩訶、罰闍耶帝(Mo He, Fa She Ye Di).
陀羅陀羅(Tuo La Tuo La), 地唎尼(Di Li Ni), 室佛羅耶(Shi Fu La Ye).
遮羅遮羅(Zhe La Zhe La), 摩么罰摩羅(Mo Mo Fa Mo La), 穆帝隸(Mo Die Lie).
伊醯伊醯(Yi Xi Yi Xi), 室那室那(Shi Na Shi Na), 阿羅參、佛羅舍利(Ou La Sen, Fu La She Li).
罰沙罰參(Fa Suo Fa Seng). 佛羅舍耶(Fu La She Ye). 呼嚧呼嚧摩羅(Hu Lu Hu Lu Mo La),
呼嚧呼嚧醯利(Hu Lu Hu Lu Xi Li). 娑羅娑羅(Suo La Suo La), 悉唎悉唎(Xi Li Xi Li),
蘇嚧蘇嚧(Su Lu Su Lu). 菩提夜、菩提夜(Pu Ti Ye, Pu Ti Ye).
菩馱夜、菩馱夜(Pu Tuo Ye, Pu Tuo Ye). 彌帝唎夜(Mi Di Li Ye),
那羅謹墀(Nuo La Jin Chi). 地利瑟尼那(Di Li Se Ni Na), 波夜摩那(Po Ye Mo Na),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夜(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訶悉陀夜(Mo He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喻藝(Xi Tuo Yu Yi), 室皤羅耶(Shi Bo La Ya), 娑婆訶(Suo Po He).
那羅謹墀(Nuo La Jin Chi), 娑婆訶(Suo Po He). 摩羅那羅(Mo Na Nuo La), 娑婆訶(Suo Po He).
悉羅僧、阿穆佉耶(Xi La Sen, Ou Mu Qie Ye), 娑婆訶(Suo Po He).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Suo Po Mo He,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者吉羅、阿悉陀夜(Zhe Ji La,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波陀摩、羯悉陀夜(Bo Tuo Mo, Ji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那羅謹墀、皤伽羅耶(Nuo La Jin Chi, Bu Qie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婆利、勝羯羅夜(Mo Po Lie, Sen Ji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Na Mo He La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嚧吉帝(Po Lu Jie Di), 爍皤羅夜(Suo Bo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唵,悉殿都(An, Xi Dian Du), 漫多羅(Man Duo La), 跋陀耶(Ba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❿ 梵唱《心經》的歌詞,據說是和諸位菩薩的名字有關,求解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學經典,由玄奘法師翻譯,共260字。與諸位菩薩關系不大,主要是說色、空、相。。。。。等佛學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