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演講稿怎麼樣做才能成就自己得理想
放飛理想 成就未來
裴多菲說過「生命的多少用時間來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來計算」,人的價值在於能給世界留下多少有意義的東西,這是學習許振超先進事跡後的最大感觸。以前常想,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沒有方向和精神動力,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崗位是否重要,而在於能否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
許振超一位普普通通的吊車司機,如果沒有他從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長為同行贊譽的橋吊專家,在一年的時間內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如果沒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在全國上下產生強烈反響;如果沒有他在三尺吊台,書寫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神奇」與精神,也許大家誰也不會認識許振超,因為他真得是太平凡了,平凡的外表、平凡的經歷、平凡的崗位,但正是他,憑著一份堅韌,憑著一份執著,積極進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昨天的理想變成了現實,將單調的音符,演奏成時代精神的華美樂章。由此可見文憑並不代表水平,學歷絕不是成才的「瓶頸」,許振超以自身的經歷昭示人們:技術工人同樣可以取得成就;同樣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非凡的業績;同樣可以和光環耀眼的科學家、教授、工程師們站在同一個領獎台上;同樣可以獲得社會的尊崇!
許振超走過的路,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路。平凡並不等於平庸,起點並不決定未來,積極進取最重要,勤奮刻苦最可貴。許振超的事跡充分說明了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想成為一名高技能人才,就是要具備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勇於創新、突破自我,一心向學的精神。科學家巴斯德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一心向學的頭腦便是有準備的頭腦。同樣是水壺,普通人燒出的是開水,而瓦特卻燒出了蒸汽機;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果農見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因為瓦特、魯班、牛頓平時有一心向學的精神。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競爭力的「瓶頸」, 高級技工稀缺,高級技工的收入甚至超過了碩士生,相信不久的將來職業教育將為大家坦然接受,勇做知識型工人將成為潮流。「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事業」,也許我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做個能工巧匠,同樣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生。
21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我們深感壓力,倍感光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以來,偉人的成功事跡,又何嘗不是出自他們那份「只有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的信念和執著。我們深知「根深才能葉茂」的哲理,我們深知自己的知識仍有許多的不足,於是我們確立了揚帆出征的目標。昨天已成為過去,今天在自己手中掌握。我們充滿活力,我們滿腔熱血,我們一定要胸懷祖國,放眼未來;我們一定要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敢於克服困難,勇於面對挑戰,勤於學習,勇於創造,以如飢似渴、只爭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磨杵成針的毅力,永不滿足、攀登不止地追求,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做一個敢做敢為、開拓創新的能幹人,立志成為有真才實學,德才兼備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建設祖國的責任已經落在我們肩上。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我們去建設,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去努力,新的時代在召喚我們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而我們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我們一定要不辱歷史賦予的使命,不負人民的期望,發奮圖強,勤勞勇敢,去學習,去積蓄力量。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擊。用科學文化知識豐滿羽翼,武裝自己,勇於創新,立志成才,早日成為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復合型的新時代建設者、開拓者,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讓青春的年華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❷ 人物通訊稿範文
(1)人物通訊
所謂人物通訊,就是以報道各條戰線上的先進人物為主的通訊。它著重揭示先進人物的精神境界,通過寫人物的先進事跡,反映出人物的先進思想,使之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同時,也報道轉變中的人物和某些有爭議的人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寫作時切不可把先進人物寫成從來沒有過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寫人敘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實例〉
嚴師·慈父·名醫
——記酉陽縣浪坪鄉評議村小民師 喻登智 吳建平
采訪鄉村教師——酉陽縣浪坪鄉評議村小民師喻登智,鄉親們異口同聲地稱他:是名醫、似慈父、更是嚴師!
1975年,喻登智接過教鞭,在評議村小的三尺講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氣方剛的毛頭小伙變成了鬢角染霜的「小老頭」,可他痴心無改,無怨無悔。
說他是名醫,不是因為他有多高超的醫術,而是因為他一直堅持義務為學生和鄉親們治療疾病。評議村地處酉陽、黔江、彭水三縣結合部,離鄉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這里缺醫少葯。剛當上民師時,學生們因營養不良,常生病。喻登智買來一些醫學書籍,在認真教書的同時挑燈自學,掌握了兒科推拿術,並學會了用中草葯治療簡單的疾病。一次,學生謝光玉在課堂上嘔瀉不止,當即休克。喻老師用學到的知識緊急施救,使謝光玉終於蘇醒過來。家長聞訊趕來後,感激之淚湧出眼眶,連稱喻老師「恩人」。為備足常用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開會時盡可能多買些西葯,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山裡采中草葯。
他愛生如子。三年級學生胡世淑學慣用功,成績優良,可連續幾天沒到校上課了。喻老師在家訪中得知,其父病故後家庭難以維持生計,只好不讀書了。喻老師鼻頭發酸,眼淚禁不住往外流。他當即決定免去胡世淑的學費,並保證供給她課本和學慣用品,使即將失學的胡世淑重返校園。問及20年中喻老師究竟為多少學生資助過書費和學費,他說:這點小事不足掛齒。
他抓校風、學風十分嚴格。有人對堅持升國旗不理解,他認為「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有人認為學生搞義務勞動是「不務正業」,他說這是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勞動的習慣」。學生的紅領巾沒戴好,他幫助糾正,甚至臉未洗干凈他也幫助洗凈。
鄉親們還說喻老師是真正的「以校為家」。學校教學條件差,沒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極、圓規、量角器及體育器材都是他親手仿製的。課桌凳、門窗壞了,他親手補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風揭了,他親自上房檢修。他說這樣可節約點錢,多資助幾個失學兒童。
自1983年以來,他所教班級的成績,在全區的會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畢業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學習。突出的成績使喻老師多次被鄉、區、縣、地評為先進教師。他於1994年9月獲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園丁獎,去年夏天又光榮地出席了全省鄉村教師「夏令營」活動。
❸ 古人靠著守愚尚拙的精神而創造非凡業績的事例
曾國藩辦湘軍6261
❹ 古代靠著守愚尚拙的精神而創造非凡業績的事例
華羅庚,曾經因為腦子笨成績不好而被退學,但是他刻苦鑽研,成為了大數學家。8906
❺ 平凡的人生這本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在這一個月空餘的時間里~終於把這本書認真的讀完了,一開始覺得不怎麼好?讀完了才感受到這本書的美妙,《平凡的人生》的確很平凡。感覺與我國四大古典名著相比,它就遜色許多。它既沒有《西遊記》那樣神奇瑰麗的想像世界,也缺乏《三國演義》那樣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故事情節不如《水滸傳》頭緒紛繁,人物情感不像《紅樓夢》纏綿悱惻··但是這本書立足於現實,通過復雜的矛盾以及糾葛,表現了農村城鄉社會生活,也刻劃了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書中描述了平凡人孫少平的奮斗及成長歷程,孫家的奮斗歷程。從孫少平到孫少安;從田潤葉到田潤生、田曉霞;從蘭香到秀蓮、蘭花;從金波到金秀;以及郝紅梅、顧養民、少平的師傅、師娘和師兄等;還有孫玉厚、田福堂甚至胡永合、胡得福等;金強、孫衛紅、劉根民、田海民…這的確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群平凡的人,但是他們有世間的真情,有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愛情,朴實然而真摯。孫家一家人之間相濡以沫的親情,潤葉與福堂血濃於水的親情,曉霞與徐爺爺的隔輩親情…少安與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少平與曉霞相知相戀的愛情,金波與藏族女子凄美的愛情,潤生與紅梅朴實的愛情…少平與金波、蘭香與金秀同伴加同學的友情,少平與師傅師徒加朋友的友情,少安與金俊武競爭對手加猩猩相惜的友情…書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朋友等,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里得以展現。
先看少安;
……(孫少安)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地告別了。他多麼不情願啊!他理解父親的痛苦——爸爸也不願意斷送他的前程……就這樣,他參加了全縣升初中的統一考試。在全縣幾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錄取了。他的學生生涯隨著這張錄取通知書的到來,也就完全終結了!
孫少安從13歲起,為了幫助爸爸撐起這個家,犧牲了他的學業,前程,愛情…他是一個多麼有情有意的人啊!親情是一條永遠剪不斷的線。友情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少安後來勤勞致富了。我們知道他是靠為縣城中學工地趕騾子拉磚起家的,而這個活計的介紹者就是他的朋友、同學劉根民。如沒有友情的幫助,即使他那樣能幹,缺少機遇,頂多也就像金俊武一樣,多打幾斤糧食而已。但是,受家庭環境的制約,少安的媳婦,只能是甘於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吃苦耐勞的賀秀蓮。所以他,一個泥腿子農民,和已經吃了公家飯在縣城當了老師的潤葉之間,那欲說還羞的愛情只能成為永久的美好回憶。少安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山西姑娘賀秀蓮,不圖錢,不圖權,就圖他這個人,以朴實真摯的愛情,鼓勵他幫扶他走出了困境。
再看少平:
……孫少平上這學實在是太艱難了。象他這樣十七、八歲的後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齡。可是他每頓飯只能啃兩個高粱面饃。…現在這一點吃食只是不至於把人餓死罷了……家裡能讓他這樣一個大後生不掙工分白吃飯,讓他到縣城來上高中,就實在不容易了。……他現在除過深深地感激這些至親至愛的人們,怎麼再能對他們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呢?
孫少平他是一個出身卑微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的學子。其實物質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他省吃儉用幫父親蓋房,資助小民工小翠…多麼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啊!也許因為重情義,他結識了陽溝村的曹書記這位好朋友。友情再次展現了它的魅力,少平就此走進銅川煤礦,開始了新的生活。在這里,又遇到師傅一家人的傾情相助……他和金波的友誼,更是貫穿始終,值得歌頌。田曉霞的出現,給了孫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內容,讓生活充滿了陽光。可是天有不測之風雲田曉霞卻犧牲了,卻把那縷陽光奪走了,她的離去,讓我認識到這就是平凡的生活,但是最後少平也是幸運的,失去了曉霞,但還有惠英,還有金秀…
這段關於孫少平的描寫,讓我感慨萬千。餓著肚子上高中多麼不容易啊!在看看現在的孩子,有的吃,有的穿,還那麼惹爸媽生氣,讓爸媽擔心,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假如讓現在的孩子返回書中的年代,我都在想是否能走下去?是否能像孫少安孫少平活得那麼平凡那麼精彩?嘻嘻~估計一個字—難~~~
看完了才知道對我們家臭小子說聲謝謝假如沒有他我真的學不到那麼多?懂不了那麼多?讀完它又深刻的體會到親情~友情~以及愛情親情是一種深度,友情是一種廣度,而愛情則是一種純度。突然想起冰心的一段話: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凄涼。這愛情,這友情,再加上一份親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樹翠綠茂盛,在陽光下,在風雨里,都可以閃耀出一種讀之即在的光榮……
我們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是平凡的,想一想人生就是那麼短短的來去一瞬,與其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索取,不如將我們平凡的人生付諸平凡的生活,或許這樣子才是最為平凡最為真實也是最為幸福的感覺。當我們在一遍又一遍的看青春偶像劇的時候,那些誇張的體裁與情節,總會讓人感覺出「水份」來。而真正的生活是平凡的。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平凡的人們。只有平凡的,才是大眾的,只有平凡的,才是最真實的,最真切的。因為世上有愛,平凡的世界變得美麗!因為世上有情,平凡的人生變得溫馨!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在平凡中創造非凡!不是嗎?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也可以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去認真的瀏覽一下這本書,真的能體會到很多,懂得了很多.
請採納~
❻ 平凡非凡怎麼一起造句
平凡的人往往能創造非凡的事跡,應為他們的內心不甘願普通,不甘願平凡。
他看上去只是一位平凡的老者,卻擁有非凡的身體技能,常人難以想像。
❼ 在平凡中創造奇跡 創造價值的名人事例
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2、馬雲堅持不懈學習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3、奧托·瓦拉郝的故事
奧托·瓦拉郝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就極富傳奇色彩。瓦拉郝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課瓦拉郝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是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用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
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海倫·凱勒為夢想堅持不懈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
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
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 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❽ 求一份演講稿,主題:青春作伴,放飛理想,題目自擬 建議演講時間不超過5分鍾的
裴多菲說過「生命的多少用時間來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來計算」,人的價值在於能給世界留下多少有意義的東西,這是學習許振超先進事跡後的最大感觸。以前常想,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沒有方向和精神動力,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崗位是否重要,而在於能否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
許振超一位普普通通的吊車司機,如果沒有他從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長為同行贊譽的橋吊專家,在一年的時間內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如果沒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在全國上下產生強烈反響;如果沒有他在三尺吊台,書寫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神奇」與精神,也許大家誰也不會認識許振超,因為他真得是太平凡了,平凡的外表、平凡的經歷、平凡的崗位,但正是他,憑著一份堅韌,憑著一份執著,積極進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昨天的理想變成了現實,將單調的音符,演奏成時代精神的華美樂章。由此可見文憑並不代表水平,學歷絕不是成才的「瓶頸」,許振超以自身的經歷昭示人們:技術工人同樣可以取得成就;同樣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非凡的業績;同樣可以和光環耀眼的科學家、教授、工程師們站在同一個領獎台上;同樣可以獲得社會的尊崇!
許振超走過的路,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路。平凡並不等於平庸,起點並不決定未來,積極進取最重要,勤奮刻苦最可貴。許振超的事跡充分說明了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想成為一名高技能人才,就是要具備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勇於創新、突破自我,一心向學的精神。科學家巴斯德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一心向學的頭腦便是有準備的頭腦。同樣是水壺,普通人燒出的是開水,而瓦特卻燒出了蒸汽機;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果農見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因為瓦特、魯班、牛頓平時有一心向學的精神。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競爭力的「瓶頸」, 高級技工稀缺,高級技工的收入甚至超過了碩士生,相信不久的將來職業教育將為大家坦然接受,勇做知識型工人將成為潮流。「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事業」,也許我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做個能工巧匠,同樣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生。
21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我們深感壓力,倍感光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以來,偉人的成功事跡,又何嘗不是出自他們那份「只有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的信念和執著。我們深知「根深才能葉茂」的哲理,我們深知自己的知識仍有許多的不足,於是我們確立了揚帆出征的目標。昨天已成為過去,今天在自己手中掌握。我們充滿活力,我們滿腔熱血,我們一定要胸懷祖國,放眼未來;我們一定要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敢於克服困難,勇於面對挑戰,勤於學習,勇於創造,以如飢似渴、只爭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磨杵成針的毅力,永不滿足、攀登不止地追求,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做一個敢做敢為、開拓創新的能幹人,立志成為有真才實學,德才兼備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建設祖國的責任已經落在我們肩上。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我們去建設,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去努力,新的時代在召喚我們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而我們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我們一定要不辱歷史賦予的使命,不負人民的期望,發奮圖強,勤勞勇敢,去學習,去積蓄力量。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擊。用科學文化知識豐滿羽翼,武裝自己,勇於創新,立志成才,早日成為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復合型的新時代建設者、開拓者,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讓青春的年華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❾ 繼承與創新作文素材現代
兩個書法家,一個在學習前人中僵化,一個在自我獨創中漂泊。其實,真正的藝術是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
沒有繼承,創新就沒有了依據。正如沒有土地,草木就沒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葉茂,春華秋實便無從談起。在繼承中,中國文化貫穿著歷朝歷代的縮影,從唐詩的意境到宋詞的音韻,從曲劇的情節到小說的豐盈,沿襲下來的一部《紅樓夢》震撼了多少心靈?如果沒有繼承,「集大成」的「中國封建社會網路全書」將會成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統治的論文,毫無意趣,看得見明清,卻看不見歷史。
沒有創新,繼承就沒有了動力。正如沒有浪花,大海便沒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進,劈波斬浪都會茫然失措在一絲風也沒有的平靜里。在創新中,雜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風暴雨里,試想若只是順其自然生長,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產或是易摧折而高產。是創新,讓雜交稻以絕對的優勢解決了十億人口的糧食問題。這只是創新的一個階段,我們看得到的階段。而人類農耕文明從刀耕火種,從牛耕;從自然取種,從自西域引進新品種到今日機械化作業,人工優化作物品種。這期間,不知要經歷多少次的創新!
繼承與創新就像歷史長河的兩岸,有了岸,歷史才源遠流長,奔涌不息。無論缺了哪一邊,都會使歷史乾涸。我們需要繼承,我們只有繼承;我們呼喚創新,我們學會創新。歷史的變遷與沿革中,對於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體系的人來說,繼承是一種指導,一種啟蒙。繼承告知人們前人走過的路,而這是沒有必要從新探索的。當路已到盡頭,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荒漠草原時,你已熟諳行路的技巧。
這時,創新便是你的指南針,在人生這塊未知的土地上將道路延伸。學會繼承,我們是幸運的,在繼承中,我們變得理智;學會創新,我們是幸福的,在創新中,我們變得清醒。就像那兩個書法家,學習前人是他博採眾長,總結出構書造字的一般規律,因而理智;自我獨創,是他意識到個體的存在,獨立人格使他清醒。我們與其批判他們是兩個極端,應該中和,不如將他們看成兩個階段,認識由繼承向創新的過程。這樣,繼承與創新才統一起來,人生也因其而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