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未來的歷史發展
恩,按現在的發展速度的確會那樣,不,說不定會更糟,畢竟舊的生物消失之後,新的再來, 恐龍活了近 1億年
我們人類才幾百萬年,為什麼在未來幾個世紀就幾乎會到達毀滅的程度呢。這問題其實挺簡單
簡單來說其實是人類不注重自己的生活環境一類
復雜點就是恐龍沒我們這么高的智慧,所以才無憂無慮的生活,並且它們不是自行滅亡的是 火山噴發 行星撞擊(不清楚)導致,換句話說就是人類有了超高的智慧才會踏上自行滅絕這條路,人類智商進步飛速,
幾百萬年前 人類智商:跟猴子差不多,生存困難
幾千至幾百 人類智商:超高的智慧,應該說是違反大自然了。
現如今:飛機,火車,手機,電腦,原子彈……戰斗機
未來:…………………………………………
知道了吧,人類高超的智慧引領自己走向毀滅,而未來將更聰明,發明出更厲害的武器,更快將人類送上地雷區,我看不用等環境,資源枯竭,只要個戰爭就毀滅了,以前恐龍的戰爭用肉搏,不管誰輸誰贏,對大自然無害…。
2. 你認為人類會在未來發明時光機嗎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15日報道,一名美國加利福尼亞男子竟在EBAY網上拍賣一個據稱來自2239年的「時間機器」。竟有至少10多名買主參與競拍,最後,這部機器以647.59美元的價格成功易主。
據報道,這台「時間機器」是今年3月5日放到EBAY網上拍賣的,拍賣者稱,根據和「時間機器」一起發現的原始資料,他認為這台機器是在2239年,由一個叫做J?S226;斯特勞斯博士的人發明的。斯特勞斯博士在2239年發明機器後,通過它回到了19世紀早期,然而這台機器可能突然崩潰或著了火,斯特勞斯博士再也無法回到未來。通過一起發現的照片和信件,斯特勞斯博士彷彿在南加利福尼亞州居住過一段時間,並在那兒找到了一些朋友和一名女友。
讓人想不到的是,竟有許多人對這所謂的「時間機器」大感興趣。短短一周中,至少有10多名買主參與競拍,希望購得這台「時間機器」。競拍價從25美元一路飈升到了600多美元,最後,一個網名叫做「黃金宮殿娛樂場」的人以647.59美元的價格拍到。
網上很多人都懷疑「時間機器」可能是那個叫做J?S?斯特勞斯博士的人在20世紀初的惡作劇:他當時造出這樣一台無法使用的玩意,並偽造一些文件說自己來自2239年、從而愚弄後人。
3. 人類未來的命運的發明
利用地球的萬有引力來向外太空發射衛星、宇宙飛船等早就用上了。嫦娥奔月先繞地球幾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至於與萬有引力相斥的「力」,還有待發現。流星沖撞地球的熱量並不是來自空氣本身,而是流星受空氣的阻力,將其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熱量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現代物理學認為,說「什麼東西含有多少熱量」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4. 在未來,人類還將會有哪些新的發明創造
不論什麼樣的發明創造,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的。普通的發明創造肯定是往實用簡單方面發展,科技領悟內的話,要追求高精尖的。
5. 人類將來會發明時光機嗎
祖母悖論知道嗎? 即使發明了時光機器他們改變的歷史就變成了我們的現在,從理論上講是不能改變現在的,所以說即使發明了時光機,他們穿越過來也不能改變我們的現在,他們的過去
6. 近幾十年來,人類發明了什麼
修復手套
澳大利亞悉尼:普亞·阿伯爾法特希在北海岸皇家醫院機械手研究實驗室工作,28歲的米克正在這里接受治療。2個月前,米克不幸遇到車禍,雙手和胸部以下完全喪失知覺。他可以移 動手臂,但無法握緊手中的物體。如今,米克戴上了阿伯爾法特發明的「修復手套」。「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這也是米克第一次試用這種手套,實驗室所有人全都盯著他的手。
阿伯爾法特緊張地按下與米克身體連接在一起的電腦界面的控制桿,忽然間,米克的手自車禍以來第一次合攏了一下。他將在未來滿懷希望利用自己的身體,因為他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機械手研究實驗室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從事人體功能研究的機構,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狗在人工心臟開發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南美洲烏拉圭:1957年,科學家首次用外部半退化心臟替換了狗的心臟,而那時,現為蒙得維的亞著名心臟病專家的胡安·吉亞姆布盧諾博士還是個小孩。
心臟在被替換後,那條狗存活了90分鍾,此事也被看作是人工心臟開發工作的第一個里程碑事件。大約20年前,當第一顆全人工心臟(TAH)被移植到病人身上時,吉亞姆布盧諾博士還只是一位心臟病專家。在看到這些粗糙的移植裝置不斷遭受失敗後,吉亞姆布盧諾博士當時發誓將來一定要設計出真正可靠的人工心臟,移植者不僅能存活,而且還能維持相對正常的生活。
經過多年不知疲倦的工作後,吉亞姆布盧諾的發明差不多完成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發明與此前科學家的發明完全不同,看上去與真正的心臟無異。吉亞姆布盧諾說:「這是個秘密!」同位移植人工心臟(CATO)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心室)、閥(瓣膜)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吉亞姆布盧諾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吉亞姆布盧諾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吉亞姆布盧諾將成功歸結為"醫學發明"的人工心臟裝置,而他並不認同自己的發明是「工程發明」。
神經轉化
神經轉換技術將可以幫助像斯蒂芬·霍金這樣的殘疾人用神經信號同別人交流。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21歲時被診斷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LS),從那以後,除了幾根手指外,霍金全身大部分活動功能都喪失了。霍金寫有大量著作,並發表了多篇科學論文。多年來,他一直通過操作手中與電腦聯網的擬聲器鍵盤來發出聲音。而現在他連這種能力都喪失了。盡管如此,他並沒有喪失對未來的希望。
一位叫彼得·沙恩·福特的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福特目前居住在美國的華盛頓。根據這套系統,像霍金這樣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在聽說霍金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事情後,福特花多年時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
2002年,福特開始與霍金合作改善這套系統。經過改善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2004年初,美國華盛頓特區一個四肢癱瘓、不能說話的男子利用神經信號旋轉電視,這也一舉創造了歷史。最近,福特還利用神經信號控制的聲音合成電腦程序邀請客人參加他的21世紀生日派對。
耳朵看世界
大多數人都能想像看不見東西是什麼樣子。然而,只有少數人能想像出像蝙蝠一樣通過聲音感知方向。上世紀50年代,萊斯利·凱博士為英國海軍開發探測潛水艇、魚雷和地雷等水下物體的水下聲納技術時,就開始想像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概念。當時在許多人看來,凱的想法簡直就像天方夜譚。
1993年,他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它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可以想像,這有可能導致出現令人難以理解的噪音。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將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如果要更好理解什麼是空間想像,請按以下提示做練習:仔細看看你周圍的物體,然後閉上眼睛,想像各種物體(比如身體一側的桌子,背後的牆和地板上的球)出現在你身邊的情況。這種感覺是空間想像或者意識的一部分。這項技術為凱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在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在安裝上這種設備後,一些盲人甚至還能騎自行車,擊打像棒球一樣的拋射物。這種值得關注的「本領」正是大腦適應新感官信息的復雜能力的明證。
人造肌肉
2005年3月7日,世界將會首次看到人與「人造肌肉」驅動的仿生胳膊進行的摔跤比賽。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
明年的比賽將有三家研究中心參加,它們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州的「SRI International」、新墨西哥州「環境遙控設備公司」和瑞士的「瑞士材料試驗與研究聯合實驗」公司,代表人類參賽的是帕納·費爾森。費爾森是聖迭戈學區成績最優秀的高中學生。
確定在2005年3月進行的的這場比賽不論是帕納獲勝還是仿生胳膊獲勝,加上人造肌肉研究的繼續發展,未來我們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其實,讓殘疾人恢復原來的能力只是仿生科技的開始,現在誰也無法預測未來50年科技將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我們能夠用意識控制互聯網嗎?我們能否用我們的眼光操縱錄像機?我們能夠花錢買個好夢嗎?這些設想聽起來象天方夜譚,但誰敢說將來他們不會變成現實呢。
7. 這一百年來人類有哪些重大的發現和發明
重大發明;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
傳統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為世界帶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面市後,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蒸汽機的開發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冶金、煤礦和紡織業的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及紡織業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的用鐵量。由於英國擁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1804年出現的蒸汽機火車和1807年出現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件,輔助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3月10日電話發明人亞歷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從此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台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 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麼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步衛星。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
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國人雷諾製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並且成功企業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採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製造商停產,歐洲車商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汽車;1970年到2000 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開闊,更追求自由。當然,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道路網擠占土地資源、大氣污染和高昂的車費等問題,但不管怎麼說,汽車確實載著人類向前發展,向前奔駛。」
電視:人類創造的魔鬼
現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沒有電視。
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過。1884年,德國發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 」,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這些小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採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製造了影像機。
真正製造出畫面穩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 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生了。
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全世界5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畫面,畫面深處傳來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登陸!」接下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問休斯頓宇航中心:「我們不想休息四小時,我們想馬上登月。」休斯頓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梯子緩緩爬下。全世界5億人都看到了這一場景。
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後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電腦:人類未來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後,占滿整整三堵牆的機器立即亮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並且向總工程師埃科特祝賀。「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後來的所謂的DNA;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後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人員證明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1953年,美國生化學家華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宣布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礎;1980年,第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1999年,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 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有針對性地對有關病症下葯。重大發現;1.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說明時空、物質、運動和能量之間的關系。
2.海森堡、薛定諤等人建立量子力學,描述了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
3.盧瑟福和索第提出元素衰變理論,認為化學元素是可變的。
4.居里夫婦發現了放射性元素,為利用原子能奠定了基礎。
5.盧瑟福發現質子、查德威克發現中子,莫斯萊發現元素的原子序數等於原子核中的質子數。
6.邁特納、哈恩、弗里希等人發現重核裂變現象,找到了利用原子能的途徑。
7.湯川秀樹提出核力介子論,闡明強相互作用的機制,說明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結合在一起的原因。
8.楊振寧、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加深了人類對元素衰變過程特性的了解。
9.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核酸分子的雙股螺旋結構。
10.蓋莫夫、尼倫伯格、馬太、克里克等人研究了遺傳密碼,最後導致發現了基因在DNA上的表達方式。
11.斯佩雷發現人大腦中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12.哥德爾發現,整個數學不可能被安排在公理系統上,數學系統中總是包含著不能消除的悖論。
13.歐耐斯發現了超導現象。
14.央斯基、雷伯爾、威爾遜和彭齊亞斯等人發現了宇宙中的射電波,導致射電天文學的產生。
15.在魏格納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地球科學家發現了地球板塊之間的相對運動。
16.普里高津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羅倫茲等提出了混沌理論,導致非線性科學的產生。
17.費根鮑姆提出分形理論,發現了自然界的分形特性,建立了分形幾何。
18.申農提出資訊理論,使人們逐步認識到:信息和物質、能源一樣重要,是文明三大支柱之一。
19.貝塔朗菲等人提出系統論,使人們看到了「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秘密。
20.卡遜發現了DDT等化學農葯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最終導致了環境科學的誕生。
8. 人類未來一百年會發明些什麼
人工智慧機器人超越人類,發明天網系統, 納米技術突破可以解決材料問題版,可能發明權出智能機器人芭比娃娃出了上孩子都可以替代,發明出體外子宮系統 女人就不用懷孕那麼累 讓機器代勞,還有一些黑科技希望在未來見到。都是革命性的,未來真的會變得很精彩。
9. 100年後的未來 人類會發明什麼新東西
家家都有機器人做鍾點工,能洗衣、做飯、打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