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亞當繪畫

創造亞當繪畫

發布時間:2021-08-02 07:16:11

⑴ 20個名畫

《達.芬奇自畫像》
義大利繪畫大師達.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藝術水平已達極高的境地,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在這幅《自畫像》中,畫家觀察入微,用的線條豐富多變,剛柔相濟尤其善用濃密程度不同斜線表現光暗的微妙變化,此畫用線生動靈活,概括性強,簡單的寥寥數筆卻包含許多轉折,體面關系,發線代面,立體感很強,還有,人物的表情也很傳神。

《岩間聖母》
此畫為祭壇畫 ,達芬奇, 189.5X119.5厘米,現藏倫敦國立美術館.

此畫是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聖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聖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後,構成三角形構圖,並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採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這幅畫是標志達.分奇盛期創作開始的作品。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 達.芬奇 油畫 77X53厘米,現藏盧佛爾美術館。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

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

《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達.芬奇 油畫 1495-1498 420X910厘米,現藏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裡,此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系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唯妙唯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

創造亞當》

《創造亞當》 米開朗基羅 壁畫 1508年
米開朗基羅的代表壁畫中的重要部分。因為他在佛羅倫薩的盛名,當時的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邀他參加製作教皇陵墓,後又中斷。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禮拜堂屋頂壁畫的任務,他當時的心情是悲憤的,不料此壁畫後來成為他生平最大傑作。西斯廷屋頂壁畫面積達500平方米左右,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米開朗基羅在大廳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挪亞獻祭》,《洪水》,《挪亞醉酒》。這幅巨型壁畫歷時4年多才完成,由於長期仰面艱苦作畫,他頸項僵直,書信都要置頭頂仰視.其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的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時代人深刻的啟示。

《播種者》

《播種者》 米勒 1850年 101X82.5厘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法國畫家。1814年10月出生於諾曼底半島格魯什村的一個耕農家庭,1875年1月卒於巴比松。他自幼參加田間勞動。此畫描繪了一對青年夫婦趕赴田間勞作的圖景,構圖線條分明,很好地反映出農民特有的氣質;色彩沉著,加之豐富細膩的暖調子,使作品在純朴濃厚渾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

《夢》

畢加索 油畫 1932年 1927年,47歲的畢加索與長著一頭金發,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加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是畢加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

《拾穗者》

米勒 1857年 油畫 83.5X111厘米 巴黎盧佛爾博物館藏。
米勒出身於農民家庭,在他眼裡,大自然有著「無窮無盡的壯觀」。他曾因他的「鄉下佬模樣」和質朴的畫風被巴黎沙龍中的某些同行冠以「森林中的野人」的綽號,米勒試圖把我們引入土地的深處,在開闊而又靜穆的景觀中去感受她的沉重與充實,傾聽她深沉寧靜的呼吸,體會她朴實頑強的生命,體會土地與土地上的農民自然般運行的命運。在這幅畫中,米勒採用橫向構圖描繪了三個正在彎著腰,低著頭,在收割過的麥田裡拾剩落的麥穗的婦女形象,她們穿著粗布衣裙和沉重的舊鞋子,在她們身後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天空和隱約可見的勞動場面。米勒沒有正面描繪她們的面部,也沒有作絲毫的美化,她們就如現實中的農民一樣默默地勞動著。在造型上,米勒用較明顯的輪廓使形象堅實有力,很好地表現了農民特有的氣質。色彩沉著,加之豐富細膩的暖調子,使作品在純朴濃厚渾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羅曼.羅蘭曾評論說:"米勒畫中的三位農婦是法國的三女神"。

《伊莎貝爾.科沃斯.德波塞爾夫人》

哥雅 1806年 82*54.6公分
哥雅(Francisco Jose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西班牙近代現實主義畫家。出身農民家庭,14歲開始學畫。年輕時曾任宮廷畫家。1793年思想由樂天無憂進入憤懣吶喊;畫風有明朗鮮明轉為深沉渾厚,是近代現實主義繪畫的奠基人。
《伊莎貝爾.科沃斯.德波塞爾夫人》是哥雅早期宮廷畫之一,這幅充滿自信的西班牙女性畫像,是哥雅極富熱情的傑作。其人物原形是卡斯蒂里亞地區的高官夫人,按照十八世紀後期上流社會風行的典型裝束創作。

《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 馬奈 油畫 1863年 213.4X268厘米 藏巴黎盧佛宮博物館
《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在落選者沙龍中展出,一畫引起了世所罕見的轟動,他直接表現塵世環境,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紳士畫在一起,畫法上對傳統繪畫進行大膽的革新,擺脫了傳統繪畫中精細的筆觸和大量的棕褐色調,代之以鮮艷明亮、對比強烈、近乎平塗的概括的色塊,這一切都使得官方學院派不能忍受。此畫在構圖上,把人物置於同一類樹木茂密的背景中,中心展開了一個有限的深度,中間不遠的地方那個彎腰的女子,成為與前景中三個人物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構圖的頂點。在技法上,把繪畫作為二度表面的主張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在對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現作了新的嘗試,因此此畫在藝術技巧和歷史意義上都是一個創新。

《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

提香 義大利 1515年 118X279厘米
《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描繪的是美狄亞與維納斯的相會,裸體的維納斯勸她身旁的美狄亞去協助伊阿宋盜取金羊毛,但從畫面情節來看這種說法又很不確定,所以內容至今未定。此畫是提香描繪女性美創作的早期作品,這一階段是他陶醉於喬爾喬奈的風格時期,這個時期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強調人的壯美與和諧,此畫風格粗獷豪放,筆力雄健,但人物本身所具有的閑雅微妙的精神狀態與純潔高尚的品質,又使作品具有牧歌式的情調,寧靜優美。提香筆下的裸體美,具有生活與感情的因素,絕不是神化了的女性加之獨特的構圖和雄渾輝煌的色彩都鑄就了此畫不朽的藝術魅力。

《聖母升天》

提香 義大利 690*360 教堂壁畫
這是一幅具有恢宏氣勢的巨大壁畫,描繪了聖母升天的神聖瞬間,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畫中,站於地面上的是仰天呼送聖母的人們,動態不一,但神情卻是一致的虔誠,中間是一群被天使們簇引,身穿紅衣的聖母,上方是有天使相隨的上帝。這是提香早期作品,構圖庄嚴,描繪真實細膩。

《美麗的女園丁》

《 美麗的女園丁》 拉斐爾 油畫 1507年 122X80厘米
此畫通過美麗的女園丁的形象,表現聖母瑪利亞的世俗之愛的精神。筆鋒細膩,技巧完美,表現女園丁的親切、和藹,赤子的純潔可愛,對於母性的依戀,給人一種感受煦暖陽光普照的親情。生動傳神地傳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渴望。

《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 布上畫 1432年 175X283厘米 藏於烏菲齊美術館。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義大利畫家,佛羅倫薩畫派的重要代表,《維納斯的誕生》是他的名作,創作於1432年左右。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而繪就的,此畫再現女神維納斯從愛琴海中浮水而出,風神,花神迎送於左右的情景,畫中維納斯的姿態,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然而畫上的形象並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給人一種是萎靡和嬌弱,並且充滿著對生活的迷茫的感覺,這也是波提切利本人矛盾世界觀的反映。但在另一方面又強調了秀美、清純、含蓄之美。 波提切利很善於用線。線條在維納斯裸體上變得極為流暢,至於那個風神形象上的線就更復雜,具有旋轉的趨勢。全畫的色調也極明朗和諧,藝術家用這一切來盡量強調形象的秀美與清淡,只能讓人感到作者的意圖是神秘的,主題思想是隱晦的。

《梵谷自畫像》

梵谷是荷蘭人,但長年生活在法國,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的畫家。1887年,通過弟弟提奧的介紹,梵谷在巴黎見到畢沙羅,修拉、和高更。開始接受印象派的畫風。更加強調用色彩突出主題的繪畫風格。在他的畫中,總是一片色彩和筆觸的狂歡,這種畫面所造成的氣氛效果表現出一種罕見的旺盛的生命力。這副《自畫像》就是如此。梵谷一生畫過無數的《自畫像》,這幅《自畫像》屬較前期作品。

《向日葵》

梵谷 1888年 91X72厘米
梵谷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谷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 蘋果與橘子》

塞尚 法國 74 x 93 cm 現藏芝加哥藝術學院。
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法國畫家,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繪畫革新家,與梵谷,高更一起被後人稱這"印象主義之後"(Post-impressionism)。他認為:印象派畫家表現的主觀感覺和印象經常是「混亂的」,因此他主張排斥事物閃動而模糊的外表,去領悟那永不改變的內在真實。他在畫中,注重探索事物的 「結構」,表現深植於事物中的本性;塞尚在吸收印象主義技法的同時,更加關心實體感與構圖,關心均衡與結構,因此畫面顯示出凝重厚實和恆定持久的感覺。《蘋果與橘子》就是這一技法的典型。另外,畫中構圖和諧流暢,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體現出美感。

《教皇英諾森十世像》

1650年 油畫 140X120厘米 羅馬利來-龐斐利畫廊。
委拉士貴支在1649年第二次去義大利時在那裡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像>>,在這幅肖像中,畫家既表現了此人的兇狠和狡猾,又表現了這個七十六歲老頭子精神上的虛弱。畫面上的教皇,盡管臉上流露出一剎那堅強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兩只手都顯得分外軟弱無力。畫家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富有個性。從而給觀眾增加了很多的聯想。這幅作品的油畫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畫面上,火熱的紅調子表現了特有的宗教的庄嚴氣氛;白色的法衣和紅色的披肩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筆觸十分流暢自由,表現出藝術家的高超技巧。

《泉》

安格爾 1856年 164X80厘米 盧佛爾美術館
此畫是安格爾裸女形象中最負盛名的一幅,是他自於1820開始的,經近30年才完稿,傳說他的助手還幫他繪制此畫。是西歐美術史上描寫女性人體的優秀作品之一。安格爾筆下的這個少女純潔,典雅,恬靜,健康,美麗,充滿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氣。畫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雛菊下是她的象徵。從這幅畫里,人們感到的是一個寧謐,幽靜的抒情詩般的境界,心靈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華的崇高境界。當時,這幅畫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爭相搶購當時有五個賣主爭執不休,後來被杜夏特爾伯爵買去了,後來他贈給盧佛爾博物館。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列賓 油畫 1873年 藏於俄羅斯博物館。
列賓(1844-1930),是俄國19世紀後期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繪畫主要的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還在學生時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纖夫的沉重勞動引起了列賓的同情,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想描繪一幅表現纖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會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賓與同班同學華西里耶夫(他後來也畫過有關纖夫的畫)去伏爾加河旅行寫生,典型的俄羅斯風光和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的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濛,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苦、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 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⑵ 米開朗基羅 《創造亞當》介紹

《創造亞當》是整個天頂畫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這一幕沒有直接畫上帝塑造亞當,而是畫出神聖的火花即將觸及亞當這一瞬間:從天飛來的上帝,將手指伸向亞當,正要像接通電源一樣將靈魂傳遞給亞當。這一戲劇性的瞬間,將人與上帝奇妙地並列起來,觸發我們的無限敬畏感,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體魄豐滿、背景簡約的形式處理,靜動相對、神人相顧的兩組造型,一與多、靈與肉的視覺照應,創世的記載集中到了這一時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亞當提醒,理性就成了人類意識不停運轉的"機器"。亞當慵倦地斜卧在一個山坡下,他健壯的體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襯托出來,充滿著青春的力與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著。他的頭,悲哀中透露著一絲渴望,無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飛騰而來,左臂圍著幾個小天使。他的臉色不再是發號施令時的威嚴神氣,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態。他的目光注視著亞當:他的第一個創造物。他的手指即將觸到亞當的手指,灌注神明的靈魂。此時,我們注意到亞當不僅使勁地移向他的創造者,而且還使勁地移向夏娃,因為他已看見在上帝左臂庇護下即將誕生的夏娃。我們循著亞當的眼神,也瞥見了那美麗的夏娃,她那雙明亮嫵媚的雙眼正在偷偷斜視地上的亞當。在一個靜止的畫面上,同時描繪出兩個不同層面的情節,完整地再現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義,這是何等高超的繪畫技藝啊!

⑶ 致敬米開朗基羅,以「創造亞當」為原形進行二次設計繪畫

智米靜開機《創造亞當》可以進行第二次設計。

⑷ 「歐洲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的畫風有什麼不同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畫家。他們都是西方古典主義油畫的開創者奠基者,都是繪畫技法卓絕建樹非凡的藝術大師,都有經典的油畫作品傳世。但是,他們在繪畫創作上又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特色。

達芬奇(1452年一1519年)、米開朗基羅(1475年一1564年)、拉斐爾(1483年一1520年),三人幾乎生活於同一時期即15世紀下半葉至16世紀上半葉,這個時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盛期,也是西方油畫研製成功的初期。一方面,文藝復興運動為繪畫藝術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生逢其時。一方面,這時候油畫剛產生不久,如何探索開創一條成功而成熟的油畫創作方式和模式,又是他們面臨的一個嚴竣的挑戰。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孜孜以求,刻苦研磨,大膽探索,各自形成了獨樹一幟特色鮮明的繪畫風格,開創了西方古典主義寫實油畫的範例。

一,達芬奇的畫風。

拉斐爾油畫以細膩柔潤唯美和諧立名。在三位大師中,拉斐爾年齡最小。拉斐爾少年時就非常敬佩達芬奇,發誓要成為和達芬奇一樣的畫家。19歲時他來到佛羅倫薩,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同城「競技」。他一方面學習刻苦學習臨摹兩位老大哥的繪畫作品,一方面潛心研究探索自己的繪畫風格,常常夜繼日地作畫,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遂瑧入化境,自成一家,形成唯美和諧柔潤細膩的繪畫風格。拉斐爾因病37歲辭世,傳世油畫30多幅。代表作有《美惠三美神》、聖母子》、《西斯庭聖母》等。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以高超的繪畫技法不同的繪畫風格創作出經典的油畫作品,開創了西方古典主義寫實油畫的範例,對西方油畫藝術發展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他們被並列為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三傑」。

⑸ 有關美術作品《創造亞當》的幾個問題,如題速度

第一個是不是 聖經·創世紀
第二個是不是 人類起源

⑹ 這張著名的油畫叫什麼名字

米開朗基羅的油畫《創世紀》局部《創造亞當》。

《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畫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禮拜堂天花板上的壁畫,作品場面宏大,人物刻畫震撼人心,是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之一。

創世紀(局部)米開朗琪羅為羅馬西斯廷教堂創作的巨幅天頂畫《創世紀》,人物多達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右兩側三個部分。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是米開朗基羅在繪畫創作方面的最大傑作。它分布在該教堂整個長方形大廳的屋頂。整個屋頂長36.54米,寬13.14米,平面達480。

《創造亞當》其中《創造亞當》是整個天頂畫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這一幕沒有直接畫上帝塑造亞當,而是畫出神聖的火花即將觸及亞當這一瞬間:從天飛來的上帝,將手指伸向亞當,正要像接通電源一樣將靈魂傳遞給亞當。這一戲劇性的瞬間,將人與上帝奇妙地並列起來,觸發我們的無限敬畏感,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體魄豐滿、背景簡約的形式處理,靜動相對、神人相顧的兩組造型,一與多、靈與肉的視覺照應,創世的記載集中到了這一時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亞當提醒,理性就成了人類意識不停運轉的"機器"。亞當慵倦地斜卧在一個山坡下,他健壯的體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襯托出來,充滿著青春的力與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著。他的頭,悲哀中透露著一絲渴望,無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飛騰而來,左臂圍著幾個小天使。他的臉色不再是發號施令時的威嚴神氣,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態。他的目光注視著亞當:他的第一個創造物。他的手指即將觸到亞當的手指,灌注神明的靈魂。此時,我們注意到亞當不僅使勁地移向他的創造者,而且還使勁地移向夏娃,因為他已看見在上帝左臂庇護下即將誕生的夏娃。我們循著亞當的眼神,也瞥見了那美麗的夏娃,她那雙明亮嫵媚的雙眼正在偷偷斜視地上的亞當。在一個靜止的畫面上,同時描繪出兩個不同層面的情節,完整地再現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義,這是何等高超的繪畫技藝。

⑺ 《創世紀》中的《創造亞當》表現了什麼內容

上帝從地中取除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了一口生氣,他就活了
這是聖經上的真實事例 還有小冊子

⑻ 《創造亞當》的作者是誰

米開朗琪羅

⑼ 請問這幅畫叫啥,簡介,賞析

經過網路圖片比對,得出結果:這是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 勃拉克的作品。名稱不詳。

勃拉克,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起初只是一個專注於色系黯沉的印象派畫家,但在1905年10月看過那些在阿佛爾美術學校同學的「野獸派」作品之後,終於在1906年轉向野獸派。而他的立體主義則是受塞尚繪畫視覺真實以及畫面結構的影響,使畫成為一種建築,使對象成為某種比現實還要真實之物。在這一行動中,勃拉克起了主要作用。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為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

具有決定意義的是他兩年後結識了畢加索,當時畢加索正在繪制的《亞威農的少女們》強烈地感染了勃拉克。勃拉克和畢加索在他們的油畫中都摒棄了自接表現自然的手法,誇大並扭曲了物體及其各個面的幾何圖形。評論家稱這一風格為「立體主義。」

他尤其愛作風景畫,在他的風景畫里,圓圈、輪廓、筆觸不是為了給人以突然的感覺和裝飾效果,而是為了尋求平衡和結構.他是位善於思考,講究工作方法,提防偏激的野獸派畫家,是位更為注重塞尚而不太注重梵谷的野獸派畫家。

(本文摘自《網路》)

(圖片摘自《網路》)

⑽ 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的藝術語言,藝術形象和藝術意蘊是什麼急!!

《創造亞當》,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內量。他容正處在覺醒中,那無力的手只有觸碰到上帝之手後,才能使他站立起來,真正成為萬物之靈。以相互伸出的手指為中心,米開朗琪羅藉助雄偉的形象、生動的姿勢、單純的色彩,有力地展示了創造人類的壯麗景象。
上帝創造的人類始祖亞當,被畫家描繪為體格健美的青年,充滿了現世人物的真情實感。在繪畫技巧上打破了中世紀那種獨立空間和單純裝飾的處理方式,並且以極其寫實的手法完美地刻劃了"人"的形象,藝術意蘊主要意味著對自身的認識和覺醒,代表著文藝復興繪畫的經典性。

閱讀全文

與創造亞當繪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